精選最新扶貧幫困調研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精選最新扶貧幫困調研報告

精選最新扶貧幫困調研報告

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實現同步小康,是包括民主黨派在內的全省統一戰線的政治和社會責任。20**年**月以來,民建省委在省委統戰部的指導下,積極響應民主黨派“六個參與”行動和統一戰線“千企幫千村”行動,凝聚會內力量,帶領會員企業中天金融集團,結對幫扶省級深度貧困村——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通過“三方”合力攻堅,創新“三變”實踐,促進“三產”融合,堅持扶智、扶心、扶志“三扶”結合,團結村的貧困發生率從31.6%下降到5%,成為了全國、省、市、縣(區)四級肯定表彰的鄉村振興示範村,成為了貧困村民“回得來的故鄉”

民建省委充分發揮密切聯繫經濟界、企業界的優勢,引領會員企業以產業扶貧為抓手,精準幫扶深度貧困村團結村的探索、實踐和經驗,開創了統一戰線助力脱貧攻堅的新模式,寫入了《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實施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值得向全省甚至全國推廣。

一、“4個三”:團結村脱貧攻堅的新探索和新模式

(一)“三方”合力:統戰引領,三方協同,合力扶貧攻堅。堅持把黨建融入幫扶全過程,將黨建延伸到項目、延伸到產業鏈、延伸到扶貧一線、融入到幫扶全過程。在會員企業成立民建支部,在省委統戰部的全力支持和民建省委的組織指導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民建會員企業的優勢和潛力,投入團結村脱貧攻堅,形成了統戰引領,省委統戰部、民建省委、民建會員企業三方協同、合力扶貧攻堅的新模式。中天金融扶貧團隊入駐團結村後,相繼成立了團結村精準扶貧項目黨支部和團支部,與當地基層黨組織攜手聯動,建立了溝通協調機制,不斷推動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實現“點對點”精確到位、“手牽手”扶貧攻堅。

(二)“三變”創新:因地制宜踐行“三變”,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扶貧團隊進駐團結村後,因地制宜踐行“三變”,創新提出金融精準扶貧新模式,成立平台公司,盤活農村“沉睡資源”。分別注資4000萬和3500萬元,成立與團結村共同持股的大發農業公司、大發旅遊公司兩個集體經濟平台企業,將全村土地、集體森林資源等通過使用權入股、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方式,轉變為平台企業、合作社或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權,收益的80%均反哺給村集體。村民手中“沉睡”的資源,變成股權收益的來源,村民成為企業主人翁,主動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從而對脱貧有信心,對致富有希望。

(三)“三產”融合:秉持現代經營理念,推動農旅等產業融合發展。在團結村成立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户”經營模式,在公司、合作社、村民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接和共享機制。通過選品種、引技術、注資金等多種方式,全方位解決團結村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依託平台企業,深度挖掘村內優特農業資源,開展種養殖項目,引進標準化生產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將“大發精神”與大發渠紅色文化、當地仡佬族文化相結合,打造農旅文深度融合的團結村田園綜合體,將旅遊業發展成為增收着力點。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農業品牌“樂耕甜”和旅遊品牌“大發天渠”,帶動全村農旅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鏈發展。

(四)“三扶”結合:扶智扶心扶志,激發貧困羣眾內生動力。多措並舉提高團結村社會保障水平,解除貧困農户後顧之憂。改善團結村衞生室醫療條件,對村醫進行醫療技術培訓;組織專業醫療隊對700位村民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預防減少急病大病。設立教育公益基金,對團結村217名高中及以上的學生提供教育資助,並捐資為團結村學校修整校園、購置設備。向全村5430人捐贈團體意外保險,讓大家放心脱貧奔小康。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成立農民工創業創新中心,為村民提供學習機會和就業平台。弘揚“大發精神”,用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鼓舞和號召貧困羣眾,激發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決心和鬥志。

二、團結村精準扶貧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

一是地理環境與基礎設施的制約。團結村自然條件較差,山高路遠,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方式落後,社會發育程度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配套不到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薄弱,耕地利用率僅10%,對發展農業產業、旅遊產業造成嚴重製約,給脱貧攻堅帶來很大的難度。

二是產業基礎薄弱且與市場脱節。團結村的產業要實現經濟效益可持續,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生產供應能力不足,規模化程度不夠;“樂耕甜”品牌的“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 “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等認證缺乏,尚未進入全國銷售渠道;生產環節和物流運輸成本高,導致產品價格相對偏高,在市場上不具備優勢;旅遊產品的規劃、設計不夠科學,對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夠。

三是心靈貧困與文化貧瘠的現實。團結村人口結構以中老年為主,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現象普遍存在。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民缺乏文化活動和精神生活,除了面臨脱貧致富的問題,也需要獲得平等發展、豐富心靈和成長的機會,受到尊重和關心,感受陽光和温暖,充滿信心和希望。

四是內生動力與脱貧能力的不足。主觀上,有的貧困户“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等靠要”思想較為突出,缺乏自我脱貧的決心、勇氣和行動,既不想投入物資也不想投入精力,安於現狀,甚至有些羣眾寧願自己不發展也不支持村裏發展產業。客觀上,受因病、因學、因殘、喪失勞動力等致貧原因的影響,貧困户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弱,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觀念舊,生產經營能力較低,農業技術的培訓不到位,市場信息不靈,運輸成本高,導致貧困户發展產業成本較高,脱貧能力不足。

三、統一戰線助力脱貧攻堅的思考與建議

一要以貧困户為主體,激發貧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的“造血機制”。要把貧困人口的素質教育、技能培訓常態化,努力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使貧困人口具有脱貧致富的一技之長,徹底阻隔貧困的“代際傳播”。要培養脱貧致富帶頭人,樹立致富典型和標兵,發揮榜樣的示範和激勵作用,讓農户帶農户,先富幫後富,先進帶後進。要做好產業發展“保障”,針對貧困户發展種植養殖業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加大科普宣傳、技術推廣、能人示範等,切實幫助貧困户掌握相關技能,減少相應損失及風險。

二要加強基礎設施“硬件”和人文“軟件”建設,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要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投入,以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加強“軟件”建設,比如挖掘和推廣當地仡佬族文化,推進團結村“人文社科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建設等,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三要繼續大力宣傳和弘揚“大發精神”,助力更多深度貧困村脱貧攻堅。脱貧攻堅,鄉村振興,必須以精神之“食”來補鄉村之“空”,“精神食糧”就是“大發精神”。一方面,要賦予“大發精神”更多新內涵,將創業、創富的精神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持續弘揚“大發精神”,讓“大發精神”這面旗幟飄揚到更多地方,讓“大發精神”這把火炬照亮更多鄉村,助力深度貧困村脱貧攻堅,推動更多鄉村實現振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