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9W

想要寫出全面的調研報告,我們必須認真分析自己的調研情況,對於調研報告,我們必須要根據工作的需要,擬定出簡單可實施的調研計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4篇,供大家參考。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4篇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1

根據市第一書記工作安排,由xx縣第一書記經科委牽頭,對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屬於秦巴連片扶貧開發區,是x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貧困村x個,佔全縣總村數的x%;現有貧困人口x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x%。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繫分管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xxxx年起,每年完成貧困人口脱貧x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相繼印發了《xx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xx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xx縣選派幹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xx縣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xx縣各鎮、部門扶貧開發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範全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逐一建檔立卡。根據中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有關要求,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和選準對象、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逐村逐户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基本情況並建檔立卡,為實現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縣上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信息監測中心。在貧困户識別過程中,我縣探索推行的“户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鎮審核、縣審定”和“實地核實、到村到户,嚴格程序、羣眾評議,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目前,我縣已全面完成x個貧困村、x萬貧困對象識別和信息錄入工作,為精準監測、精準施策、精準脱貧奠定了基礎。

(三)抓實精準對接,強化項目支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項目整合工作,捆綁涉農項目資金,集中用於精準扶貧。我縣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和“鄉鎮申報、部門踏核、縣上研定”的要求,由縣扶貧局牽頭彙總整理各鎮貧困村急需實施的項目,分類反饋到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定年度擬實施的項目和投資額度,經縣政府審定後由縣發改局、扶貧局和相關部門下達項目計劃,有效提高了項目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整合縣發改、國土、住建、交通、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電力、通訊等部門資金x億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四)夯實綜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一是完善規劃體系。為確保實現每年x萬人以上貧困户脱貧目標,按照“五結合、四到位”的要求(堅持扶貧開發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到村到户相結合,產業扶貧、移民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堅持增收項目到村到户,扶貧資金到村到户,幫扶措施到村到户,幫扶責任到幹部人頭),以解決貧困村、貧困户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城鎮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縣、鎮、村扶貧規劃體系,確保扶貧規劃與其他專項發展規劃協調統一。同時,以户為基礎、項目為支撐、移民搬遷安置為核心、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為重點,為貧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實際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貧困户搬遷。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重點解決危居貧困户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三年扶貧期間,必須徹底完成x個貧困村的危困户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貧困户搬遷資金難的問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商銀行積極合作,開展了危居貧困户搬遷貸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貧產業貸款風險基金,擴大金融扶持產業信貸規模,確保20xx年底前所有危居貧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動產業發展。突出富硒特色產業開發,重點抓好茶芋藥果菜(茶葉、魔芋、中藥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豬牛羊雞魚(黑豬、黃牛、白山羊、烏骨雞、富硒魚)五大特色養殖業,並將特色產業與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相結合,延伸特色產業鏈,依託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大力發展旅遊、電商、勞務等三產服務,做到村村有產業、户户有項目、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四是強化勞務輸出。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的方法,紮實開展修腳足浴、電子商務、民歌茶藝、特色烹飪和建築勞務五大培訓工程。

(五)幹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我縣結合聯繫服務羣眾“五個一”工作法,按照省、市、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聯村、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和幹部包户工作機制,落實了x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目前,x個駐村工作隊x名幹部全部進駐各貧困村履行幫扶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做到“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户都有幫扶責任人。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認為扶持到户很難出“成績”。導致有的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一年時間,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鎮政府未將精準扶貧工作列入本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縣上派的有工作隊,自然由工作隊負責,政府只催催進度,過問過問就行了,考核追責首先是追工作隊的責。村幹部只熱衷於爭取和實施覆蓋面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於到户產業項目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願投入精力抓落實。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

(二)貧困户主觀脱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一是多數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國家諸多惠農政策的實施和兑現,社會各界捐資捐物,使部分貧困户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在入户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貧困户,當問及打算髮展啥產業、如何發展拔窮根時,則不假思索的説:“我現在是三無,無錢、無勞力、無技術,啥都搞不成,你們既是來扶貧的,請你們給我安排低保”。二是就業觀念嚴重落後。相當部分的貧困户處在小錢不願賺,大錢賺不來的狀態。以全縣開展的修腳師培訓為例,一些貧困户子女不參與,認為這項工作不體面、名聲不好、不願幹。其擇業標準與自身素質能力極不相符。

三、幾點建議

(一)要深化認識,增進共識,形成合力。一是開展對縣、鎮村幹部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首先培訓要開宗明義,着重解決對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和要求理解不透,無從下爪的問題。其次是通過培訓增進共識。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工作隊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全縣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精準扶貧工作目標任務才能實現,要從根本上杜絕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問題發生。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機制是推動工作的“方向標”。建議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體化的考核措施,實行考核積分制,增加扶貧減貧分值,考核不僅是對扶貧工作隊工作的考核,同時,要納入對各鎮年度綜合考評。三是要理順精準扶貧工作組織、指導、管理體系。鎮設立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全面負責對本鎮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督促,檢查落實工作,避免縣工作隊與鎮工作分離脱節問題。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鎮、隊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要求,直接發文到各鎮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避免向鎮、隊雙向發文,互相推諉的問題,切實將鎮、隊、村、受扶個體統起來,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轉民風,增信心。一是要重視宣傳動員工作。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户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羣眾,使脱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羣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是要重視開化引導工作。抓項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貧工作唯一渠道,抓好開化引導,強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廣泛開展政策、法制、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前提下,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邊的人通過自身艱苦努力,創業致富的案例進行開化引導,同時,要完善對優撫對象的管理體制,探索組織引導優撫户,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項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導貧困户轉變就業,擇業觀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業上急功近利,那裏門檻低,來錢快就去那,不考慮安全,不顧長遠,有的打了小半輩子工,老了老了還沒學到一技之長。另一方面擇業就業,好高騖遠,長期無法就業的問題長時間存在。

(三)加大資金投入,儘早落實項目,提高扶貧效果。一是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當前,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現象仍然存在,儘管縣政府在整合統籌涉農資金上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一些嘗試和探索,但受限於體制性障礙,成效有限,急需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層次,更廣的範圍加以解決。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歸併力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做大扶貧資金總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貧引導機制。要出台激勵措施,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加大對貧困户的信貸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業和“大户”幫帶貧困户考核機制,夯實企業和“大户”幫帶責任,打牢企業,“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鏈接鏈條,使貧困户能夠從多渠道,廣範圍得到幫扶。四是要加大對現代農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採取企業流轉,反租倒包形式,根據貧困户生產能力反租倒包給貧困户,引導農户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格局,促進貧困户產業發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幫扶貧困户發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確與貧困户自身能力相適應的項目規模和扶持標準,針對貧困户經濟實力弱,生產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現狀,建立小發展小補,大發展大補的激勵扶持機制,調動貧困户發展生產源動力,解決貧困户難以享受到產業發展扶持問題。六是要加大扶貧項目落實力度,儘早下達項目計劃,確保年度目標實現。鎮、村、工作隊,要統籌安排貧困村扶貧項目,在抓好本年度項目實施的同時,科學規劃次年度扶貧項目,並及時向扶貧局申報,扶貧局將收集的'項目彙總分送各相關部門作為本部門申報下年度項目的依據。各相關部門在項目申報時,要儘量保證貧困村項目需求,確保貧困村建設項目落在實處。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2

為完善精準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創新財政精準扶貧工作方式,我們帶着是否繼續對貧困對象實行救助式精準扶貧的問題,對國家新階段精準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xx鎮的貧困狀況和精準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調研,並在新階段精準扶貧開發工作中,選擇精準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思考,謹藉此文談點見解和建議。

一、基本現狀

(一)基本鎮情

xx鎮位於惠陽鎮西北部,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總面積x平方公里,總人口x人,下轄x個行政村,x個村民小組。全鎮有x所國小,教師x人,學生x人,鎮衞生院x所,村級衞生室x個,衞生從業人員x人。xx鎮主要產業為傳統種養殖業,主要農產品為稻穀、玉米,規模小,價值低,品種單一。工礦業缺乏,經濟基礎薄弱。20xx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x萬元,國民收入x元,農業總產值x多萬元,財政收入x萬元,糧食總產量x噸,人均糧食產量x斤,人均純收入x元。近年,xx鎮以旅遊業為龍頭,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20xx年,全鎮旅遊收入總共x萬元。

(二)貧困現狀

全鎮現有絕對貧困人口x人,低收入貧困人口x人。因全鎮均為典型的高山地貌,xx等村還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為改變這部分人的生存環境,縣委、縣政府組織縣財政局、縣精準扶貧辦等相關部門,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產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近幾年來,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項精準扶貧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貧困成因

1、受自然條件的影響。xx鎮大部分村寨位於深山區,海拔高,地理條件差——氣候條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不靈,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生產收效不良,農產品經濟價值不高,農民增收不快,改變自然狀況的能力不強,使得農民生活在一個“自然條件差——農民收入低——改變自然條件難——農民收入低”的惡性循環中。

2、受勞動力文化素質的影響。由於受經濟、地理、人文、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於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後得山村,農民的教育狀況更不容樂觀。根據20xx年人口普查,我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僅為x年,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高達x%。20xx年的調查顯示,在低收入人羣中(純收入x元/年?人),xx鎮18—45週歲勞動力(農村主要勞力)文化層次很低,高中僅佔x%,國小及以下佔x%,在xx的務農勞動力中,國中以下學歷所佔比率高達x%。由於文化層次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嚴重,種植養殖的生產經營方式陳舊,接受新的知識文化的能力相對較弱,勞動力轉移輸出困難,這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並且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逐漸成為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產業結構的影響。受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所限,xx鎮長期以來缺乏工礦業及第三產業,尤其在一類、二類村,第三產業幾乎沒有涉足。種養殖業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產自消,商品率不高;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小,且收效不好,質量不高,農民收入渠道單一。除了傳統農業,唯有收效的是xx上寨旅遊業,但由於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低下,管理辦法不科學,管理方式不規範,農民市場意識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其發展初步凸顯瓶頸。雖然在“旅遊興鎮”的戰略思想指導下,近年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比較大,但還處於在對點(上、下xx)的階段,一時難以全面鋪開。

4、受主勞多病的影響。山區的農業,是一種沉重體力勞動的行業,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療,造成返貧現象突出。一個家庭祈求的是風調雨順、守望的是五穀豐登、最大的願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區自然經濟條件的影響,尤其是高、寒、僻遠地帶衞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們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災,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貧;受經濟條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貧。這些主勞大都是家庭的脊樑,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災”將會使原本不殷實的家庭“沒落”為貧困户人。

由於上述的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生產資金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低下等因素,農民對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依賴性極強,而且,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學,農業收成的好壞基本取決於當年天氣狀況。近年,氣候變暖逐漸明顯,旱災頻繁,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農業收入,造成農村生活“根基不穩”的現象。同時,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部分農户傾其所有並貸款投入到擴大生產,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養殖等造成暫時返貧。我鎮排夫村部分農户為調整產業結構,拉錢負債的購置折耳根苗、魔芋種、良種肉牛等,但因缺乏經驗,市場瞭解不足,加上經營不當,農產品最後不能轉變成商品,目前,這些農户已是耗盡積蓄,甚至影響往後幾年的農業生產投入。

二、主要難點

(一)山區農民返貧因素控制難

由於自然災害抵禦難,一大批農户因災返貧,需再次納入搬遷精準扶貧範圍;主勞多病致富難。據統計監測,由於經濟條件所限,農村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造成返貧的有x户、x人。

(二)高山農業支柱產業形成難

xx鎮海拔高,農田分佈在高山上,全鎮羣眾沿襲着以種糧為主的傳統生產模式,經濟林園面積狹小。使得一方面支柱產業科學定位難。高山地區受自然條件和市場發展的影響,尚未尋求到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二方面支柱產業規模經營難。高山地區糧經兼作,且多經品種繁雜,要形成產業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物資,僅靠本地農民現有經濟實力難以面對和承受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三方面,高山支柱產業產品銷售難。高山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了產業帶的形成,因此,要謀求產業的發展尚需圍繞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難

由於我鎮自然環境惡劣,居住在高寒、偏遠的農民生產生活異常艱苦。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效益低。據統計全鎮還有x個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這x公里路需投資x萬元以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需投資x萬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產出率低。

二是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由於受到打工經濟的影響,中青年農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度大,從而阻礙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四)隱蔽性返貧因素難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質的影響,對農產品銷售市場缺乏科學定位,生產經營適得其反,血本無歸形成的貧困。

二是災害重建、規模發展至收益過渡期間形成的貧困。對於這兩種致貧因素,難以認定扶持範圍和標準,既使配套了相應政策也難以到位。

(五)階段性外出務工人員過多導致農村勞動力暫時缺乏

在非農忙季節,各村主要勞動力(18—50週歲勞動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內,這種勞務輸出的確給其家庭帶來一定的收入,但卻使得一些財政精準扶貧資金項目難以實施,生產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長期制約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六)精準扶貧資金投向範圍偏小

貧困村分類有利於政府對精準扶貧開發進行分批引導,確保資金投向實現整體(整村)公平,但以“一類、二類”作為資金投向的“導航器”有時難以實現各村的協調發展,精準扶貧開發在一定時期內顯得力度不夠,範圍不廣。

三、思路與對策

經過“八七”精準扶貧攻堅,全鎮精準扶貧開發工作的發展方向已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發生了新的變革。主要表現在:精準扶貧主體已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參與精準扶貧發展;精準扶貧方式已由救濟式精準扶貧向開發式精準扶貧發展;精準扶貧開發的範圍已由就地開發向異地開發發展;精準扶貧開發戰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發展。在重點貧困村,我們主張實施整村推進的精準扶貧方式。

(一)嚴肅政策,鎖定對象,突出重點區域。

新階段精準扶貧開發工作要進一步嚴格各項精準扶貧開發政策,突出精準扶貧開發的主體地位。

一是要切實抓好精準扶貧開發政策的落實,讓貧困農民享受政策,得到實惠,得到發展;

二是要進一步鎖定貧困村和貧困對象。以x個重點村x個貧困對象為主戰場,突出工作重點,明確工作對象和範圍;

三是認真實施規劃與管理。要進一步充實、完善規劃,維護規劃的法律性、科學性、嚴肅性,要切實做到“計劃圍繞規劃下,項目按照規劃做,資金隨着規劃走”。

(二)量化標準,把握質量,突出重點項目。

第一,狠抓產業基地建設。

一是大力調整結構,抓好貧困農户的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全鎮產業佈局,應着重加強貧困農户的產業規劃及發展工作,通過幾年努力使貧困農户人均支柱產業達到x畝以上;

二是切實抓好以畜禽為主的養殖業發展。合理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鞏固引種成果,提高優質畜禽出欄比例,建立優質商品豬、羊、牛、家禽等生產基地,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抓住西部開發的大好機遇,積極培育養殖大户,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讓大户引導、帶動貧困户發展,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經濟。對於產業優勢較弱的貧困地區,應立足於本地特色,面向市場,挖掘本地土特新奇產品,走小而精、特而優之路,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新門路。

第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堅持按照農業產業化、優化社區結構、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快精準扶貧公路建設步伐,在確保實現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達能力;

二是切實抓好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貧困農户的飲水困難,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加強基礎設施質量監管,鞏固建設成果,確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進旅遊精準扶貧。大力實施“旅遊興鎮”戰略,充分利用上xx村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積極探索文化旅遊與精準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銅鼓之鄉”xx村、“蘆笙之鄉”xx村等人文景觀為依託,擴大經營規模和就業崗位,覆蓋貧困地區農民,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科學分析,宏觀決策,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第一,要構築抗災救災、扼制返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災的準備工作力爭做到萬無一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精準扶貧、民政、衞生、財政、水電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現場監測調查,確保原始記錄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並且準確及時的彙總相關資料,並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實有效的依據,力爭做到貼近於現實,貼心於人民。

第二,宏觀調控,微觀政策。在抗災扼貧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產業規模拓展要根據市場狀況,由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科學設計、捆綁資金、集中財力、整體推進”;

二是配套政策宜實、宜細、宜操作、宜落實。對於受產業調整影響,過渡期貧困現象要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新政策;對於因災(自然災害、疫災)影響而返貧的要集中資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後患;對因主勞多病而導致返貧的要採取政府扶持,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氣,輔以適當錢物,着力發展產業,特殊安排就業。

第三,落實責任,逐個擊破。要竭力想方設法提高低收入人羣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貧人口的物質文化生活環境。在實際工作中,

一是民政、財政、精準扶貧、土管、林業、農業、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並各負其責,各司其職;

二是針對不同返貧對象,由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農户自籌、親友饋贈,使之在一、二年內恢復原氣,擠入解決温飽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況要特殊照顧。各主管部門要放寬受災貧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適當免收費用;優先配備生產生活用地和經濟林園,滿足生產資料的供應;各類企事業單位要放寬招工條件,予以照顧。共同營造全社會抗爭貧困,消除貧困的良好的氛圍。

(四)創新思路,完善機制,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

第一,拓寬思維,進一步整合精準扶貧力量。

一是大力實施農村社區精準扶貧。充分發揮農村的先進力量,突破性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破解農村公益事業難辦的難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是進一步明確精準扶貧責任區。把精準扶貧任務、目標、措施落實到人,把責任區的精準扶貧成效與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相掛鈎,做到有領導抓、有專人管,工作年初有計劃、半年有檢查、年底有總結;

三是拓寬社會幫扶渠道。社會幫扶工作已不僅僅是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的責任,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個體工商大户等羣體融入到社會幫扶工作中來,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幫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們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總結好、完善好、宣傳好,使之成為社會幫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進,大力實施參與式精準扶貧。

一是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羣眾,增強人民羣眾的自我發展意識,把政府推動的精準扶貧開發變為羣眾脱貧致富的自覺行動。實施到户的項目,都要由羣眾自願提出申請,正確處理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羣眾投工投勞與農民減負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辦事,手續完備,不留後患”。堅持羣眾自力更生,實行以工代賑,驗收兑現;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項目落實到户,把政策補助到村到户,解決好重點鄉、村的交通、水利、通訊和羣眾看病難、子女入學難等問題,為他們實現脱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加強監管,增強項目資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亂、集中投入、各記其功的要求,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帳、專户管理,所有項目要公開、公示,接受羣眾監督,做到“項目到村、任務到户、登記造冊、張榜公佈”。

第三,依託資源,大力扶持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一是培育農村能人。引導一部分有頭腦、有膽識、敢創敢幹的農民專門從事農產品銷售。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

二是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的加工企業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發展,提高加工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實現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轉變。進一步拓寬農產品加工範圍,由傳統地對糧食加工向土特產品、稀有產品加工轉變。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擴大加工規模,由小規模、低檔次的手工作業向大規模、上檔次的加工企業發展轉變,提高農副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競爭,多主體進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精準扶貧項目的實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監管不力、羣眾配合不夠的部門包攬轉向由主管部門指導監管、鄉鎮負責、各村實施的方式,分清職責,明確責任,充分調動村、鄉(鎮)、部門三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最大合力推進項目的有效實施。

第五,在精準扶貧資金投向上,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並重,在保證對重點貧困村寨資金投入的同時,對不屬於重點村寨,但確實需要財政精準扶貧資金投入,且羣眾積極性高的項目要適當安排資金投入。

第六,精準扶貧開發要與社會救助相結合。對具備一般勞動能力的,要通過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來提高生活質量;對擅長種養殖技術的,應適當協助其投入一定得啟動資金,拓寬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對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要加大社會救助力度,直接解決其生活困難。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3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雲扶貧搬遷辦發〔20XX〕13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青龍街道位於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貧困户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户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户之所以難脱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受教育程度低,脱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國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脱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户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

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户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户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户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思路和建議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户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户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户,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户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户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衞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户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户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儘量安排農閒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户並給以適當的獎勵。

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户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户收入。

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户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4

農村扶貧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精神,深入實施我市創業富民、創新強市 的決定,加快推進 低收入農户奔小康工程 十萬農民異地轉移工程 等系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政協把農村扶貧工作列為今年重點調研課題,併成立調研組,於今年2-6月份開展了調研。調研採取市、縣聯動的方式進行,慶元、雲和縣同時開展。調研組在認真聽取市農辦等10個部門有關農村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通報的基礎上,先後赴遂昌、青田等6個縣及鄉鎮村,全面瞭解了各縣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近年來開展農村扶貧工作的主要措施、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建議,廣泛聽取了基層幹部、羣眾對農村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調研組還於5月26日召開了委員約談會,徵求部分委員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扶貧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真扶貧、扶真貧 ,以實施 三大工程 為載體,不斷推進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領導重視,政策支持,不斷推進扶貧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把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奔小康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推進貧困户脱貧致富奔小康進程。20xx年9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貧困人口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12月,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具體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確要求。從20xx年至20xx年連續5年,市委1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別出台了市委1號文件《關於實施低收入農户增收工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快農民異地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紮實推進低收入農户增收工程和農民異地轉移工程,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扶貧工作。同時,市政府還出台了《麗水市發展來料加工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市人行、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推廣小額貸款支持低收入農户增收的意見》。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確了全市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奮鬥目標、扶持政策、工作舉措,對指導我市扶貧工作,確保扶貧實現預期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斷深化扶貧工作

全市各級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結合本地實際,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低收入農户增收和農民異地轉移等三大工程 為抓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居住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脱貧致富奔小康步伐。通過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發達鄉鎮通鄉公路硬化率達到100%,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達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通村率達到76.6%;安全衞生飲用水普及率達到58.74%;實現貧困家庭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入學和高中段免收學費、代管費;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勵和引導低收入農户 走出去輸出去 考出去 ,拓展創業空間。通過實施農民異地轉移工程,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集聚,從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計建立下山移民小區166個、點189個,安置下山遷移農民3.78萬户、14.28萬人。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實施低收入農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500元的人口從20xx年底的18.1萬人減少到8.5萬人,淨減9.6萬人,加上4萬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農户脱貧或達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為75%。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73元,比上年增長13%,增加504元,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部門協作,結對幫扶,不斷促進扶貧工作

部門各盡其職,深化項目引導,增加農民收入。5年來,全市欠發達鄉鎮實施開發農業和產業化扶貧項目2580個,投入開發資金5.57億元,各級財政扶持資金7269.8萬元。新建農業基地56.9萬畝,培育農業龍頭企業91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24家,覆蓋行政村1441個,帶動農户11.7萬户。全面實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計一部門幫扶機制,通過單位結對村、幹部結對户的辦法,把幫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幹部結對33761户低收入農户,資助資金1217.4萬元,幫扶項目10590個,項目資金2032萬元。同時,不斷深化 六個雙百 活動,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農村、合力扶助低收入農户。20xx年,百家民營企業扶百村結對幫扶115個村,落實幫扶資金1369萬元。1055家文明單位與940個村結對,落實幫扶資金533萬元。55名僑胞、27個僑團結對幫扶76個村,共捐資761萬元。青田縣還開展 百個僑團助百村 千名華僑扶千户 活動,共有327名華僑以各種方式參與農村低收入農户結對幫扶,共落實幫扶資金81.2萬元。

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幾年來不懈的努力,全市農村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工作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重視和關注。

制約低收入農户增收的外在因素還較多。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立地條件差、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塊小、分散,而且生產性基礎設施落後,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約了我市農業發展和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二是特色產業扶貧水平較低。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總量少、規模小、設備差,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全市農民合作組織規模小,資金實力弱,再加上技術、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約,專業合作社組織從事種養業的比例高,粗放經營的多,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的少,產生的經濟效益低,帶動作用不明顯。四是低收入農户增收渠道單一。城鎮產業規模小,三產業發展慢,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不足,難以讓低收入農户從第第三產業獲得更多的收入。五是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向下延伸不夠,低收入農户對市場信息和市場行情缺乏瞭解,對農業結構調整方向不明確,致使農業生產難以與市場對接,加之部分農村文化陣地萎縮,公共文化體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不強,影響了低收入農户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級組織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缺乏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無法帶領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

制約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貧工作要靠 內治外幫 , 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最終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才能抓住扶貧工作的牛鼻子 。目前影響他們脱貧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一些低收入農户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模式,離開土地的脱貧致富能力較弱,有的仍未擺脱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犁田,養雞養鴨為了找點油鹽錢 的自然經濟狀態,他們的商品意識、科技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於受科技文化素質等因素影響,一些低收入農户生產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傳統的自然習慣,部分農民接受科技知識和適應市場經濟能力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農户等、靠、要 思想較為嚴重,具有強烈的依賴性。過去長期實施 送錢、送糧、送衣 的扶貧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農户產生了靠政府靠社會救濟度日的依賴心理,失去了改變貧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種比物質貧困更嚴重、更難治癒的 志氣 貧困。

扶貧的方式方法還需改進。一是強調經濟的多,重視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強調的是增加物 的因素,而忽視 人 的因素,一談到扶貧就強調加大資金投入、發展項目等等,對於樹立自強自立、艱苦奮鬥的精神宣傳不夠。二是缺乏對症下藥、分類指導。有些扶貧資金、項目,採用平均分配辦法,直接影響了扶貧的效益和效果;機關幹部在幫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幫助分析貧困原因、指導脱貧辦法的少;在幫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對不同類型貧困户缺乏有針對性的幫扶,採用的辦法不多、措施單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礎工作不夠紮實。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礎數據上,包括低收入農户、低保對象的確定,有些就由於人為因素造成不夠準確、真實、可靠。比如有些貧困户是由於家庭成員不承擔或少承擔贍養和扶養義務造成的,但這類情況在一些地方仍把他們列入扶貧對象,以致造成不良影響。

一些政策、措施還不盡科學合理。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誘發新的債務。如下山脱貧中,生活在偏遠山區的部分農民由於自然條件差,致富門路缺,原始積累少,而異地轉移成本較高,農民除了政府補助的部分之外,自己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特別是低收入農户難以承擔,導致部分下山移民負債。又如康莊工程對村級配套資金要求較高,我市地處高山的村級經濟一般都較薄弱,有的村由於實施康莊工程導致村集體背上了債務,甚至有些村還存在因築路而返貧的。二是資金渠道多頭分散、門檻高,受益難。據瞭解,近年來中央、省、市各級財政投入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資金也不少,但這些資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門,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項目規劃、實施、驗收不好統籌協調,增加鄉鎮村的操作成本、農户的生產成本。其中很多扶貧項目資金都是以以獎代補 的形式下發或申請條件要求較高,而低收入農户由於無資金、無能力進行啟動實施,根本無法爭取項目資金,所以扶貧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規劃項目不尊重羣眾意願和不切合實際,有的地方農民想做的項目,相關部門沒有規劃,就不能申請扶持資金,而部門規劃的項目不一定適合在當地實施,但為爭取資金又必須申報,最終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擴面工作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低保提標擴面 將能更有效解決農村最低貧困羣體的生活問題。但 提標擴面 下達比例指標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一是低保對象難確定。由於分配到鄉鎮、村的指標是固定的,造成部分農村出現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發農村一些新的不穩定因素。二是部分鄉鎮因財政困難,配套資金難落實,對這項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出現落實不到位情況。

扶貧的機構、力量有待加強。一是扶貧的主管機構不健全。目前市本級和大部分縣(市、區)扶貧辦沒有獨立(青田、雲和除外),大多與農辦或農業局合署辦公,而且辦公室沒有專職工作人員(或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和深入。二是扶貧的資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貧工作要求多部門協作,但當前的協調主要在資源動員上比較有效,在資金和項目的管理上部門間的協作明顯不足,形成職能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很好地將部門的資源、資金整合運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個方面又都出現資金缺口、項目效益不明顯的問題。而且多數縣(市、區)缺乏統籌兼顧、有效整合的機制,降低了扶貧的效率。

對策與建議

做好農村扶貧工作任重道遠,我市必須在認真總結過去扶貧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完善工作機制,紮實有效推進扶貧工作,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理清思路,加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

各級黨委、政府要在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市委[20xx]1號文件的同時,進一步理清扶貧工作思路,把扶貧開發看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和基礎,抓住扶貧關鍵環節,用統籌的眼光看扶貧,綜合的手段抓扶貧,真正把扶貧開發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納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生態農業、高效特色農業的需要,統籌規劃,加大對生產性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改善農林生產條件,為可持續發展打實基礎。

二是狠抓農民異地轉移工程。認真貫徹執行市委生態移民的決定,把高山遠山立地條件太差的農户 請下山。充分考慮就近就業、就醫就學等各方面因素,選準移民點(如工業區附近、中心鎮等),做到 搬得下 穩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農户特別是特困農户搬遷的補助標準,以及搬遷後的幫扶工作和後續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遷費用。

三是進一步規範扶貧對象的審定。扶貧對象的確定必須堅持標準,規範程序,規避人情因素,確保準確、真實、可靠,把真正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户納入建檔立卡對象,扶貧項目與低收入農户對接到位。

四是加強扶貧分類指導工作。要繼續向開發性扶貧、救濟性扶貧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齊下的方式轉變。要積極開展信息幫助、產業扶持等開發性扶貧。目前我市貧困對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殘等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户,不適宜造血式 的扶貧,對這部分人員應納入政府低保救濟。要進一步做好低保 提標擴面 工作,儘量減輕鄉鎮的負擔,對欠發達鄉鎮要給予特別的照顧,以更好地調動鄉鎮幹部的積極性。

明確責任,提高扶貧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完善扶貧工作組織。市本級、各縣(市、區)要儘快建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扶貧工作機構,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進一步落實市、縣、鄉、村及相關部門的扶貧責任,明確目標任務,貫徹好以人為本 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方針,幫助有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實 一把手 負責制,統籌抓好扶貧工作的各個環節,確保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立足本地、本部門實際,做足農 字文章,加大引導、指導、幫扶的力度。

二是加強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扶貧工作力度。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是基層扶貧工作的生力軍,要強化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責任。鄉鎮扶貧工作要有專門組織、專人負責,協助村領導想辦法、抓落實,發揮好基層扶貧的主體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強縣主管部門和幫扶部門的責任,紮紮實實協助鄉鎮黨委政府搞好扶貧工作。

三是建立扶貧工作考核管理體系。建立科學嚴謹的扶貧工作考核管理體系,準確評價扶貧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數字統計成果取代實際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真扶貧、扶真貧 落到實處。

政策扶持,拓寬低收入農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大力促進信貸扶貧,增加低收入農户增收實力。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貧政策。在用足用活現行上級扶貧政策的同時,繼續努力向省委、政府爭取扶貧政策和補助資金,對一些不盡科學合理的扶貧政策,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以修改。二是進一步降低項目門檻。為加快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應進一步降低項目門檻,引導農民產業發展方向,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別是對低收入農户應給予特別優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廣農户聯保貸款。大力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形成林農小額循環貸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等貸款方式優勢互補的格局。積極探索農村房屋抵押貸款和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新模式,擴大貸款範圍,開展農村社區資金互助組織的試點。鼓勵龍頭企業、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其他個人為低收入農户提供小額貸款擔保。

提高素質,增強低收入農户增收的能力

扶貧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強低收入農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導,增強脱貧致富的主動性。要從扶貧開發工作的成功典型中,發現規律,汲取經驗,不斷豐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揚基層羣眾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和社會環境,建立奮發圖強、勤勞致富的激勵機制,增強廣大低收入農户勤勞致富的光榮感。其次,堅定不移地提高農民素質,實施科教扶貧。要緊緊抓住提高貧困農民素質和產業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貧。要引導低收入農户積極參與勞動力素質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在利用培訓基地集中培訓的同時,積極採用流動式培訓、鄉村培訓等靈活多樣方式,儘量方便羣眾參與。以科研院校為依託,引進人才和技術,採取請進來、送出去 的辦法,引進新技術,培養新人才,定期邀請專家、技術人員為低收入農户講課、傳經送寶。要認真組織好農民職業實用技術培訓,本着 實地、實用、實效 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加強科普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努力使每個有能力脱貧的貧困農民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要充實縣鄉農技推廣隊伍,完善技術服務手段,普及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對低收入農户使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輔導。

科學幫扶,完善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要從願意為村裏作貢獻的致富能手、務工經商能人中培養村幹部,配齊配強村級班子,對他們加強政策、法規、技術的培訓,提高其政治素養,增強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幹部待遇,重獎優秀村級幹部,激勵他們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工作指導員的作用,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予以表彰獎勵,提拔重用。

二是積極推進互惠式產業扶貧。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業主、龍頭企業在農村建立基地,大搞農業綜合開發,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與扶貧項目相關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與低收入農户簽訂生產合作合同,項目主管部門與龍頭企業簽定產業扶貧合同,項目風險由企業承擔。當企業保證了低收入農户的利益、實現了預期的增收目標時,項目主管部門及時給企業兑現項目資金,使低收入農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證。

三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把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衞生事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繼續落實農村低保五保集中供養、貧困家庭學生教育救助、殘疾人扶貧等救助政策,確保特困羣眾的困難救助落到實處。要建立貧困羣眾法律援助機制,及時為貧困羣眾排憂解難。

四是不斷改善結對幫扶機制。要根據 真扶貧、扶真貧 的要求,做實、做細結對幫扶工作,切實構建有效的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計一部門 的幫扶機制。要提倡和鼓勵送項目造血的長效辦法。真抓實幹,通過領導聯繫、單位結對、企業幫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類指導,真正促進低收入農户持續增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