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4K

調研報告是調研事情的文字記錄,是完成一項程序的書面參照,對於調研報告,寫作者必須要依據工作的需要,擬定出可行性高的調研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8篇,感謝您的參閲。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8篇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1

xxx村位於xxx鎮南部塬區,總户113户,總人口 423人,總耕地面積 1324畝。截止目前,蘋果栽植面積1110畝,掛果面積達 餘畝,常年產量在 噸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紅星、嘎啦、黃元帥等品種。目前蘋果這一產業已經成為村經濟支柱產業,不僅發揮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經成為村經濟發展的基石。

經過我近一年對該村各果農的.走訪及調研,這一個產業的發展對該村每個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並對該村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穩定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我通過走訪,也是“喜、憂”參半,“喜”從何來呢?

一喜該村是蘋果生產最佳環境,該村塬面寬闊,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是生產蘋果的最佳優生地之一。

二喜蘋果管理水平較高。村上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並抽調懂技術、在蘋果生產管理上有一技之長的人為技術員,並由果業局專門人員指導,根據農時季節舉辦各種培訓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

三喜果農的技術意識有所增強,自從20xx年省、市、縣提出推廣四大技術以來,廣大果農通過對比以及自己的實踐,已經深刻認識到“四大技術”的重要意義,由原來的不願意甚至用各種方式抵制“四大技術”到現在縣、鎮等尋師救技的現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視銷售渠道拓寬,自從我市全面取消兩税以後,政府的職能轉變,通過在廣州等沿海地方設立對外營銷窗口。並出台一些有利於果商的政策。通過對現有信息員的培訓,促使了果品營銷氛圍。鼓勵一部分有市場意識的人走出去,大力發展果庫、氣調庫。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從而使我村蘋果的銷售渠道由原來的果商一統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銷售局面的轉化。

在我們看到該村果業生產好的一面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該村果業生產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必須讓我們高度重視,否則,將對這以產業有致命的一擊。

一是品種單一。

中、早、晚品種比例不合理。目前該村,早熟品種基本為空白,中熟品種規模化低,嚴重地制約了中熟品種的發展,並且佔有比例僅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種佔有比例較大,以富士為多,在果子成熟期間,銷售相對集中,容易導致銷售難,價格偏低以及抵禦市場能力差等現象。

二是廣大果農應用各種技術死板,不靈活。

對於一種新技術不能根據自己樹勢,生長等進行相應的配套。常常出現,修剪生搬硬套,噴施農藥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視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視農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視間挖等。

三是市場意識。

果子後續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間相對較窄。許多果農對市場經濟規律以及市場經濟知識欠佳,往往出現別人是買果子賺錢,自己賠錢。蘋果生產出來以後只注重原材料的價格,對後續產業的挖掘不足,極大的影響蘋果的增值空間。

四是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

遇到風調雨順之年能有一個好收成,遇到冰雹、凍害等則力不從心。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農業生產,同期長、抵禦自然災害。市場挑戰能力差。同時作為我國擁有九億農民的一個農業大國,機械化、規模化程度較低,我認為,要改變農村現狀以及該村果業,必須做好一下幾點:

一是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應用在生產關係上才能發揮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不只注重培訓農業科普知識,應該全方面的培訓,培訓市場知識,國家的法律,法規等。把農民培育成為懂政策、懂技術、有道德、有知識的新型農民。

二是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模式。

農民一家一户幹什麼事,只能是單打獨挑,處處碰壁。只有把全體果農聯合起來。形成規模優勢、地域優勢,才能在市場的衝擊下站穩腳跟。從而達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不應該只重視一個產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後續產業等。否則,在主導產業遭受到各種災害後,農民的生活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只有將各種產業配套好,各種技術應用好,農村的持續發展是實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當前兩税取消後,黨和國家出台了許多的惠農政策。政府要改變有原來的指導方向向服務方向轉變。把當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從而不斷提高黨在農民心中的聲望。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2

一、 草畜產業發展現狀

1、全縣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近年來,蘆溪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按照“開發草產業、提升豬產業、優化羊產業、推進牛產業、發展特種養殖業”的總體思路,以科技興牧、提高綜合效益為中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配套技術,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產業化經營機制,使草畜產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逐步成為全縣的農業支柱產業。20xx年底,全縣天然草原面積有19.6萬畝,已利用面積10萬畝;年內生豬總飼養量25.01萬頭,出欄14.25萬頭,年未存欄10.76萬頭;牛總飼養量3.47萬頭,出欄0.36萬頭,年未存欄3.11萬頭,其中奶牛0.05萬頭;羊總飼養量4.2萬頭,出欄2.34萬頭,年未存欄1.86萬頭;雞125.6萬隻,出欄70.99萬隻,年未存欄54.61萬隻;鴨總飼養量101.78萬隻,出欄57.53萬隻,年未存欄44.25萬隻;鵝總飼養量33.25萬隻,出欄18.73萬隻,存欄14.52萬隻。年內肉類總產量15458噸,蛋產量1241噸,牛奶產量2282噸、水產品產量3530噸。草畜產業產值達9122萬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374.5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6%。

2、畜牧業大户養殖情況

20xx年湧現出總飼養量在50頭以上的山羊養殖大户60户,總飼養量在1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大户10户,總飼養量在5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大户8户,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雞大户20户,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鴨大户280户,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鵝大户80户。

3、畜牧業加工情況

目前我縣的畜牧業收入以直接出售為主,僅有畜牧業加工企業5家,20xx年完成畜牧業加工產值僅3000萬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豬肉為主,加工牛、羊、鵝、兔等草食畜禽產值僅100萬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發展的有利條件

綜合分析,蘆溪縣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具有良好地基礎條件和市場潛力,主要表現在:

(一)飼草資源充足。全縣現有可利用草場面積10萬畝,人工牧草1.2萬畝,年產農作物秸稈30萬噸。據測算,僅上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後,載畜量可達130萬個羊單位。而目前全縣草食畜存欄只有42.3萬個羊單位。如按新增10萬畝牧草計算,在現有基礎上可淨增50萬個羊單位。考慮到現今畜禽育肥期縮短、利用配合飼料飼餵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等因素,全縣草畜承載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發展條件較好。多年來,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艱苦探索,創出了"公司加農户加基地"的經營模式,龍頭企業蘆溪縣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華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養殖、種草大户不斷增多,佔到全縣總農户的16.5%。配混合飼料利用、秸稈青貯氨化、“五良”綜合配套利用等技術正在穩步推廣。黃牛凍配點、豬人工授精點、雛雞孵化點等基礎設施可基本滿足畜禽品種改良的需要。草畜產業生產、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應用率、覆蓋率、貢獻率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些都為我縣草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比較效益明顯。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種植業除設施農業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邊際產出效益逐漸下降,挖潛空間十分有限。而草畜產業卻是一個朝陽產業,邊際產出效益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未來支撐全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據調查測算,20xx年全縣水稻畝收益為157.6元。若按設施畜牧業計算,則收益更高,如某農户20xx年佔地1畝,新修暖棚牛舍8間,飼養肉牛20頭,養羊100多隻,年純收入近2萬元,遠遠高於設施種植業的產出效益。

(四)市場前景廣闊。加入WTO,蘆溪縣在全球性的經濟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競爭力和能夠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應當首推草畜產業。畜產品價格方面,蘆溪縣牛羊肉等畜產品價格優勢更為明顯,其中羊肉價格比國際市場低50%左右,牛肉價格低80%左右;從國內市場看,草產品需求量年達1000萬噸,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而國內生產能力只有200萬噸。畜產品價格方面,從近年來市場情況分析,價格波動最大的是豬肉,牛羊肉相對穩定,國內所有的星級賓館、飯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賴進口(價格為30元、25元/斤),國內市場尚難以滿足需求。從佔領市場的角度看,蘆溪縣靠近廣州、福州等發達城市,只要有所作為,就可以在未來的銷售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三、草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羣眾的產業觀念不強。相當一部分農民仍存在"養牛為種田、養豬為過年、養雞換油鹽"的小農觀念,對草畜產業發展前景及潛力認識不夠,只把它作為家庭副業對待,捨不得投入,使草畜產業難以實現區域化、專業化生產,影響了草畜產業的規模效益。

(二)產業化層次低。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產業鏈條短,開發規模有限,形不成基地優勢。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無龍頭的問題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務滯後。縣、鄉、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作用發揮不夠,畜牧科技人員短缺,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草畜產業生產能力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單項的、局部的多,常規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開發意義的、系列配套的技術和科研成果少,從而影響了草畜產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開發資金嚴重不足。科技推廣投資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嚴重受阻。由於部分鄉鎮財政困難,一味等待省、市、縣財政投資,對草畜產業的發展投資“注血”不足 。

四、推動草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主導”意識。要積極應對加入WTO帶來的新挑戰,搶抓機遇,把草畜產業作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主導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中予以體現和加強,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予以重視,切實增強全縣上下加快發展草畜產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堅持以草為本、草畜並進的原則。要把種草作為發展畜牧業的基礎,做到以草定畜,協調發展。在草業開發上要致力於實現立草為業,做到種草與草產品加工銷售和發展草食畜相結合,走產加銷一體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結合長江防護林項目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適當壓縮水稻面積,加大飼草種植面積,建立"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實現人均1畝飼草的目標。畜禽養殖以短期育肥為主,使有限的飼草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強化龍頭企業的建設與管理。按照“大規模、大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制;多種成份、多種經濟組織並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起點地抓好飼草料加工和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建設,使之形成經營機制新、技術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市場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經濟組織。重點做大做強杜仲飼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華食品公司。同時,要把發展草畜產業與實施名牌戰略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建一個企業,創一個品牌,搞一個“氏族”,開發一個系列,實行由粗到精,由主產品到副產品,從正品到下腳料的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科技興草、科技興牧”戰略,加強新型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大力推廣牧草種子包衣、根瘤菌拌種等牧草栽培技術,優良品種引進、改良技術,草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重點推廣“五良”(良舍、良種、良法、良料、良醫)綜合配套技術;推行"政府行為+科技人員"的技術推廣新機制,健全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治機構,穩定畜牧科技隊伍,用政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為他們搞好科技推廣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各級服務組織和重點服務設施的建設,在政府統一協調下,將龍頭企業和各有關部門及鄉(鎮)、村基層服務組織結合起來,大力推行“鄉(鎮)站+農户”、“公司+農户”、“協會+農户”、“技術服務部門+農户”的服務形式,建立較為完善的生產銷售、科技推廣、信息反饋相配套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加強市場建設,搞好草畜產品流通。牢固樹立抓生產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場,依靠市場促進生產發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開拓草產品、畜產品市場。一是在縣城和集市建立草產品交易市場;二是在縣城和有條件的鄉(鎮)開辦畜禽產品初級交易市場,重點建好縣城活畜禽交易市場;三是在畜產品生產集中區建立畜產品專業市場。四是大力發展各種運銷實體和販運大户,鼓勵農民發展各種形式的購銷服務組織,不斷鞏固壯大草畜產品營銷隊伍。

(六)加大植物檢疫和動物防疫力度,確保草畜產業健康發展。要認真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法》和《動物防疫法》,嚴防把牧草疫病和動物疫病帶入本縣境內;要突出重點,對主要的畜禽傳染病採取綜合防治措施,使其不發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衞生、公安等部門要緊密配合,既要搞好場地檢疫,又要搞好屠宰檢疫和市場檢疫。

(七)各方協調,互惠互利,為草畜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開“綠燈”。要建立以國家投入為導向,集體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全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體系;要認真貫徹省、地、縣關於加快草畜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草業生態工程、畜禽良種工程、動物保護工程和暖棚養畜禽工程。金融機構要對規模種草大户、養殖大户、養殖場及草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飼料生產企業和畜禽交易市場等給予重點信貸支持。要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險等業務。其它相關部門也要在生產和經營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推動草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3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户,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

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户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4

xx村委會轄xx村、xx村、xx村3個自然村。國土面積18.06平方公里,屬半山區,耕地總面積1251.19畝(田889.81畝,地361.38畝),人均耕地面積1.03畝。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林地25303.50畝;其他面積131畝。據初步統計,201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0萬餘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萬餘元,佔經濟總收入80%以上;畜牧業收入28萬餘元(年內出欄肉豬559頭),佔經濟總收入5%。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餘元,主要以種植小米辣、烤煙等為主。目前已種植成功一個果品翠冠梨。已簽訂農業承包合同300餘份,土地承包面積1251.19畝。從以上數據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計,户有承包地6畝以上,再加上自行開墾的荒地,户有耕地可達10畝還多,但經濟收入偏低。通過採取與村“兩委”領導、村民小組長和村婦女組織、老年協會負責同志座談,進村入户、實地查看的方式,對xx、高摟寨、xx3個村子發展農業產業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產業優勢條件分析

一是居住户數少,人均擁有耕地面積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鐵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羣眾學習使用科學知識意識強,民風純樸,都有通過新農村建設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對改變村莊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願意積極參加新農村項目建設,參與土地流轉並支持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

三是3個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無環境污染,發展高原特色產業空間大。

二、發展產業劣勢條件分析

(一)產業結構單一,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主要原因:一是由於沒有其他支柱產業,農業種植僅從過去單一結構的種植水稻、玉米發展到現在種植烤煙、洋芋、小米辣,種植的經濟作物品種單一,導致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二是種植的農產品收購價格不穩定,農業增產不增收的問題比較突出。如擴大洋芋種植面積後,遇年景好時節,雖豐產,但收購價反而較乾旱時期低。三是農户種植信息匱乏,不能及時調整栽種品種,種植農產品無市場或售價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壯年勞力常年到鄉外務工等原因,導致部分農户耕作無勞力,全年經濟收入低。四是沒有很好地發揮和利用當地資源,打造獨具一格的特色產業,導致不能形成帶動性規模化產業,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限制產業發展的空間。一是通村公路和種植區的路況差。從鄉進村道路除有1條里程近6公里、寬為3.5米的彈石路和躍進水庫周邊有1條里程約3公里、寬約2米至3.5米的水泥路面外,其餘得到硬化的路面為土石路。二是農田灌溉水源不足。3個自然村雖依山傍水,但因躍進水庫為人飲水源水庫,反而形成守在水庫邊無生產用水。

(三)壯年勞力偏少,公益設施和產品交易場所建設相對滯後。一是全村1200餘人總人口中,60歲左右老齡人口已達500之多,佔40%,空窠老人居多,對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影響。二是因距鄉政府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個村組之間相距3公里左右,導致公共設施不能資源共享;出現一個自然村中與另一自然村中羣眾為同一項目建設點意見分歧,建設項目點意見不能達成一致,爭取到的建設項目落地生根難;又因無農貿市場交易點,平日,家中無交通車的村民採購新鮮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趕甸尾街市時才能採購到。

(四)處於人飲水庫保護區,發展養殖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躍進水庫位於xx村和xx村中間路段,如大規模發展養殖業,可能導致疫病傳播而污染到為建水整個城區居民提供的飲用水源,因此當地養殖業相對滯後,不能成規模地發展養殖業。

三、發展農業產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廣泛開展科學技術培訓,提高抗風險能力。積極聯繫農技部門,指派專家或技術員實地為村民開展種植知識培訓,讓村民掌握更多科學種植技術。同時,村組幹部帶頭,積極推廣和引導農户種植經濟價值高的新品種,適銷對路的農作物。

(二)調整種植結構,發展優勢互補的產業。以強村富民為突破口,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是結合美化淨化躍進水庫周邊環境的要求,以xx村為首,動員每户村民用2畝左右的耕地種植果樹。因缺少壯年勞力,種植果樹首選易於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蘋果、臍橙、車釐子等果樹,培植優勢互補的產業,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堅持農户自願的原則,引導家中壯年勞力少的農户將承包田地以利潤留成的方式承包給他人,實行連片種植的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三是在延長產業鏈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資或村集體投資領辦等形式,搞好經濟作物種植。同時,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務;另一方面,主動與農產品加工企業掛靠,簽訂農業訂單,穩固銷售渠道和銷售價格。

(三)提升勞務輸出能力,加快勞動力轉移。目前,欠發展農業村、組農民收入渠道還不寬,增收基礎不穩固,靠年景吃飯、靠農業增收的現狀並沒得到根本改觀,抵禦自然災害和抗市場衝擊波能力低。因此,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各級組織的頭等大事來抓,以促農民增收為工作中心,加大組織領導和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

(四)爭取多方支持,實施項目建設。要加強xx地區的快速發展,推進項目建設是關鍵。因此,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各種後發優勢,用足政策,爭取各級支持,引進項目加快農業生產、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轉變村民經濟收入滯後和改善人居環境狀況。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5

20xx年9月我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户,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為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2017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為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眾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xx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眾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為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眾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眾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眾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眾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户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眾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户,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眾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眾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眾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為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眾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眾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户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眾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眾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眾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6

五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鎮實際,確立了“工業強鎮、項目支撐、產業富民、體制創新”的發展思路,注重發展以“牛羊禽、保護地、經濟林”為主的農業產業,不斷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大力發展商貿產業。經過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廣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鎮財税收入屢創新高,主導產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全鎮經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

一、主導產業發展現狀

(一)農業及農村經濟成效顯著

此前,xxxx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鎮,廣大農民以種糧為生,雖然能夠解決温飽問題,但經濟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僅為2450元,是全縣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屆黨委、政府根據xxxx山多地少、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自願為原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和促進農民增收、富民興鎮的重點工程來抓,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注重抓好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和經濟林等特色產業,並着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成效。

2、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資為依託,以小城鎮建設為平台,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場和農產品交易市場,交易客户和交易額持續增加,並影響和輻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鄰近市縣,甚至遠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時,鎮政府實施龍頭帶動,不斷強化科技培訓,創新服務體系,使農户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得以有效銜接,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3、管理機制日漸完善。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並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調研,制定了產業化發展規劃,成立了由主抓農業副鎮長負責的產業化領導小組,使全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得以有序進行。

4、合作經濟不斷髮展。到目前為止,全鎮有各類農民經紀人100餘人。農機、蔬菜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正在積極籌建中,農民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這些都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不但有力地促進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使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二)工業實力逐步增強

xxxx資源匱乏,搞項目建設缺乏先天優勢。然而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題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鎮、項目支撐”之路,並把項目建設作為“唯此為大、唯此為先、唯此為重”的“天字號”工程來抓。

首先,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抽調得力人員成立了項目建設辦公室,專職負責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獎懲制度。

其次,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統一全鎮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使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鎮形成了“重商、親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

第三,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動客商,以熱情服務感動客商,使客商招得來、留得住。

四是優化招商環境,增強招商競爭力。我鎮正積極進行冶金園區的籌建工作,現在園區的整體規劃已經完成,太溝8萬千伏安變電項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啟動,為承接項目做好了先期準備。

五是嚴格考核獎懲,形成良好的導向機制。鎮黨委、政府研究出台了《xxxx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制度,真正讓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得榮譽。同時,注重把後備幹部調往招商一線進行培養鍛鍊。幾年來,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成績突出被提拔重用,從而在全鎮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資實績排位次、定獎懲、用幹部的選人用人導向機制,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

20xx年以來,我鎮共引進xx廠、xx有限公司、xxx等投資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落户其他鄉鎮和xx工業園區2個),項目總投資4.47億元,年產值達5.8億元,年利税380萬元,不但填補了我鎮項目建設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

(三)第三產業與各項民生事業協調發展

2、旅遊業成為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民致富、增加農民收入的亮點。近年來,我鎮重點發展以旅遊、觀光、休閒一體、以xxxxx等為主體的旅遊景點,初步形成了以農村風貌、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方面

1、農民收入增幅較慢,經濟作物如特色果業、棚菜生產等在農業結構中的比重還較低,特色農業經濟凸顯不夠明顯。

2、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户,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

3、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户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係鬆散,甚至因為部分企業的信譽、服務等問題,農民對產業化的推進有一定的戒備心理。

4、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我鎮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註冊專業中介組織較少,農民經紀人大部分文化層次和業務素質不高,因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羣眾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

(二)工業方面

1、引進項目品種較單一。目前我鎮引進的項目以xxxx冶煉為主,品種單一,且大多數為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對地方財政税收、社會就業貢獻較小,對自然資源依賴性大,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2、建設用地面臨緊缺矛盾。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廠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國家加大對土地徵用的嚴格控制,項目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

二是項目用地徵用難度大。除了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以外,羣眾徵地拆遷牴觸心理越來越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項目用地已成為招商引資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工作,並直接決定着已籤項目能否落地投產,如何超常規運作項目用地已成為當前要務。

(三)第三產業方面

1、結構不盡合理。我鎮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等傳統產業所佔比重偏大,房地產、旅遊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比重偏小,難以起到支撐作用。

2、產業層次偏低,與其他鄉鎮相比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規模小、水平低、素質差,且發展不平衡。從企業組織形式看,從事第三產業以個人私營經濟為主,且投資多限於商業和餐飲業,且註冊資金不多;從發展水平上看,規模小、檔次低、小打小鬧多,高技術、高附加值、有競爭力的企業較少,涉及新興產業更少,這些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鎮第三產業的發展。

3、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後,投入不足,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我鎮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有些旅遊景點因為資金缺乏,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差,配套服務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旅遊點。

4、第三產業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市場經濟知識匱乏,缺乏懂管理、會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資金緊缺,使第三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發展,而且由於綜合服務業發展緩慢,專業批發市場少,難以形成產銷對接。

三、保證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繼續把富民強鎮作為各項工作的最終立足點和落腳點。

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建設,落實惠農政策,給農民發展產業以最大的優惠條件,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專業村和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培訓農民經紀人,帶動農民實現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的轉變,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為農業生產在農機農技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增加工作崗位,以多元化的經濟模式擴大就業容量。

(二)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主攻方向。

一是要堅持項目建設不動搖,堅持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全鎮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轉變觀念,改進工作方法,樹立新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我鎮的實際和特點,切實建立科學的招商引資服務體系,明確部門職能,改進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繼續加大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不斷提高xxxx的影響力,進一步營造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二是要加快園區建設進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強與規劃、土地、水利、電力等部門的協調,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逐步調整項目建設整體佈局。要突出招商選資,除常規企業外,讓一些技術含量高、貢獻力大的企業落户我鎮。圍繞xxxx冶金園區的優勢,深度推進產業招商,重點引進能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形成產業生產配套的大項目,推介一批能帶動全鎮產業整體發展的重點項目,以新的理念、新的舉措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

(三)繼續營造第三產業發展的寬鬆環境。

一是要在註冊資本、經營範圍、經營場所、經營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放寬限制。允許各種形式的資本進入,從投資經營和政策等方面為第三產業企業提供公平和競爭環境,積極吸引外來資金。

二是建議上級政府部門加強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公程序,改進審批辦法;

三是要突出重點,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進一步推進鄉鎮企業第三產業實現快速增長。因為第三產業行業多、差異大,要從實際出發,實行重點突破,尤其是結合xxxx冶金園區的成立,重點發展房地產開發業、現代物流業和社會服務業等對經濟帶動較大的重點行業。在發展商貿流通業方面,要大力推行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構建集約便利的現代零售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建設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和特色市場,實現大流通帶動大市場、大市場促進大生產,在發展現代物流業方面,要整合現有資源,通過兼併、收購、聯合等多種方式,組建社會化、專業化的大型物流企業,逐步健全完善配送體系,在發展農村服務業方面,要大力發展旅遊、初級衞生保健、信息諮詢、商品中介服務項目,大力加強農村小城鎮建設,實行貿工農一體化。

四、整合資源,進一步加快新興第三產業發展。

主要是做大做強旅遊業,加大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力度,把旅遊開發建設同城鎮建設、文化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我縣生態旅遊資源,發展休閒度假遊、鄂倫春風情遊,構建鄉村旅遊新格局,同時加快旅遊管理體制創新和經營機制改革,應用市場機制加大景點建設力度。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7

xxx村位於xxx鎮南部塬區,總户113户,總人口 423人,總耕地面積 1324畝。截止目前,蘋果栽植面積1110畝,掛果面積達 餘畝,常年產量在 噸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紅星、嘎啦、黃元帥等品種。目前蘋果這一產業已經成為村經濟支柱產業,不僅發揮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經成為村經濟發展的基石。

經過我近一年對該村各果農的.走訪及調研,這一個產業的發展對該村每個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並對該村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穩定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我通過走訪,也是“喜、憂”參半,“喜”從何來呢?

一喜該村是蘋果生產最佳環境,該村塬面寬闊,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是生產蘋果的最佳優生地之一。

二喜蘋果管理水平較高。村上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並抽調懂技術、在蘋果生產管理上有一技之長的人為技術員,並由果業局專門人員指導,根據農時季節舉辦各種培訓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

三喜果農的技術意識有所增強,自從20xx年省、市、縣提出推廣四大技術以來,廣大果農通過對比以及自己的實踐,已經深刻認識到“四大技術”的重要意義,由原來的不願意甚至用各種方式抵制“四大技術”到現在縣、鎮等尋師救技的現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視銷售渠道拓寬,自從我市全面取消兩税以後,政府的職能轉變,通過在廣州等沿海地方設立對外營銷窗口。並出台一些有利於果商的政策。通過對現有信息員的培訓,促使了果品營銷氛圍。鼓勵一部分有市場意識的人走出去,大力發展果庫、氣調庫。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從而使我村蘋果的銷售渠道由原來的果商一統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銷售局面的轉化。

在我們看到該村果業生產好的一面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該村果業生產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必須讓我們高度重視,否則,將對這以產業有致命的一擊。

一是品種單一。

中、早、晚品種比例不合理。目前該村,早熟品種基本為空白,中熟品種規模化低,嚴重地制約了中熟品種的發展,並且佔有比例僅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種佔有比例較大,以富士為多,在果子成熟期間,銷售相對集中,容易導致銷售難,價格偏低以及抵禦市場能力差等現象。

二是廣大果農應用各種技術死板,不靈活。

對於一種新技術不能根據自己樹勢,生長等進行相應的配套。常常出現,修剪生搬硬套,噴施農藥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視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視農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視間挖等。

三是市場意識。

果子後續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間相對較窄。許多果農對市場經濟規律以及市場經濟知識欠佳,往往出現別人是買果子賺錢,自己賠錢。蘋果生產出來以後只注重原材料的價格,對後續產業的挖掘不足,極大的影響蘋果的增值空間。

四是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

遇到風調雨順之年能有一個好收成,遇到冰雹、凍害等則力不從心。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農業生產,同期長、抵禦自然災害。市場挑戰能力差。同時作為我國擁有九億農民的一個農業大國,機械化、規模化程度較低,我認為,要改變農村現狀以及該村果業,必須做好一下幾點:

一是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應用在生產關係上才能發揮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不只注重培訓農業科普知識,應該全方面的培訓,培訓市場知識,國家的法律,法規等。把農民培育成為懂政策、懂技術、有道德、有知識的新型農民。

二是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模式。

農民一家一户幹什麼事,只能是單打獨挑,處處碰壁。只有把全體果農聯合起來。形成規模優勢、地域優勢,才能在市場的衝擊下站穩腳跟。從而達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不應該只重視一個產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後續產業等。否則,在主導產業遭受到各種災害後,農民的生活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只有將各種產業配套好,各種技術應用好,農村的持續發展是實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當前兩税取消後,黨和國家出台了許多的惠農政策。政府要改變有原來的指導方向向服務方向轉變。把當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從而不斷提高黨在農民心中的聲望。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8

一、 草畜產業發展現狀

1、全縣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近年來,蘆溪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按照“開發草產業、提升豬產業、優化羊產業、推進牛產業、發展特種養殖業”的總體思路,以科技興牧、提高綜合效益為中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配套技術,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產業化經營機制,使草畜產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逐步成為全縣的農業支柱產業。20xx年底,全縣天然草原面積有19.6萬畝,已利用面積10萬畝;年內生豬總飼養量25.01萬頭,出欄14.25萬頭,年未存欄10.76萬頭;牛總飼養量3.47萬頭,出欄0.36萬頭,年未存欄3.11萬頭,其中奶牛0.05萬頭;羊總飼養量4.2萬頭,出欄2.34萬頭,年未存欄1.86萬頭;雞125.6萬隻,出欄70.99萬隻,年未存欄54.61萬隻;鴨總飼養量101.78萬隻,出欄57.53萬隻,年未存欄44.25萬隻;鵝總飼養量33.25萬隻,出欄18.73萬隻,存欄14.52萬隻。年內肉類總產量15458噸,蛋產量1241噸,牛奶產量2282噸、水產品產量3530噸。草畜產業產值達9122萬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374.5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6%。

2、畜牧業大户養殖情況

20xx年湧現出總飼養量在50頭以上的山羊養殖大户60户,總飼養量在1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大户10户,總飼養量在5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大户8户,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雞大户20户,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鴨大户280户,總飼養量在60只以上的養鵝大户80户。

3、畜牧業加工情況

目前我縣的畜牧業收入以直接出售為主,僅有畜牧業加工企業5家,20xx年完成畜牧業加工產值僅3000萬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豬肉為主,加工牛、羊、鵝、兔等草食畜禽產值僅100萬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發展的有利條件

綜合分析,蘆溪縣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具有良好地基礎條件和市場潛力,主要表現在:

(一)飼草資源充足。全縣現有可利用草場面積10萬畝,人工牧草1.2萬畝,年產農作物秸稈30萬噸。據測算,僅上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後,載畜量可達130萬個羊單位。而目前全縣草食畜存欄只有42.3萬個羊單位。如按新增10萬畝牧草計算,在現有基礎上可淨增50萬個羊單位。考慮到現今畜禽育肥期縮短、利用配合飼料飼餵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等因素,全縣草畜承載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發展條件較好。多年來,經過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艱苦探索,創出了"公司加農户加基地"的經營模式,龍頭企業蘆溪縣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華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全縣規模養殖、種草大户不斷增多,佔到全縣總農户的16.5%。配混合飼料利用、秸稈青貯氨化、“五良”綜合配套利用等技術正在穩步推廣。黃牛凍配點、豬人工授精點、雛雞孵化點等基礎設施可基本滿足畜禽品種改良的需要。草畜產業生產、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應用率、覆蓋率、貢獻率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些都為我縣草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比較效益明顯。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種植業除設施農業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邊際產出效益逐漸下降,挖潛空間十分有限。而草畜產業卻是一個朝陽產業,邊際產出效益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未來支撐全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據調查測算,20xx年全縣水稻畝收益為157.6元。若按設施畜牧業計算,則收益更高,如某農户20xx年佔地1畝,新修暖棚牛舍8間,飼養肉牛20頭,養羊100多隻,年純收入近2萬元,遠遠高於設施種植業的產出效益。

(四)市場前景廣闊。加入WTO,蘆溪縣在全球性的經濟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競爭力和能夠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應當首推草畜產業。畜產品價格方面,蘆溪縣牛羊肉等畜產品價格優勢更為明顯,其中羊肉價格比國際市場低50%左右,牛肉價格低80%左右;從國內市場看,草產品需求量年達1000萬噸,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而國內生產能力只有200萬噸。畜產品價格方面,從近年來市場情況分析,價格波動最大的是豬肉,牛羊肉相對穩定,國內所有的星級賓館、飯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賴進口(價格為30元、25元/斤),國內市場尚難以滿足需求。從佔領市場的角度看,蘆溪縣靠近廣州、福州等發達城市,只要有所作為,就可以在未來的銷售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三、草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羣眾的產業觀念不強。相當一部分農民仍存在"養牛為種田、養豬為過年、養雞換油鹽"的小農觀念,對草畜產業發展前景及潛力認識不夠,只把它作為家庭副業對待,捨不得投入,使草畜產業難以實現區域化、專業化生產,影響了草畜產業的規模效益。

(二)產業化層次低。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產業鏈條短,開發規模有限,形不成基地優勢。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無龍頭的問題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務滯後。縣、鄉、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作用發揮不夠,畜牧科技人員短缺,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草畜產業生產能力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單項的、局部的多,常規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開發意義的、系列配套的技術和科研成果少,從而影響了草畜產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開發資金嚴重不足。科技推廣投資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嚴重受阻。由於部分鄉鎮財政困難,一味等待省、市、縣財政投資,對草畜產業的發展投資“注血”不足 。

四、推動草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主導”意識。要積極應對加入WTO帶來的新挑戰,搶抓機遇,把草畜產業作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主導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中予以體現和加強,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予以重視,切實增強全縣上下加快發展草畜產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堅持以草為本、草畜並進的原則。要把種草作為發展畜牧業的基礎,做到以草定畜,協調發展。在草業開發上要致力於實現立草為業,做到種草與草產品加工銷售和發展草食畜相結合,走產加銷一體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結合長江防護林項目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適當壓縮水稻面積,加大飼草種植面積,建立"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實現人均1畝飼草的目標。畜禽養殖以短期育肥為主,使有限的飼草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強化龍頭企業的建設與管理。按照“大規模、大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制;多種成份、多種經濟組織並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起點地抓好飼草料加工和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建設,使之形成經營機制新、技術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市場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經濟組織。重點做大做強杜仲飼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華食品公司。同時,要把發展草畜產業與實施名牌戰略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建一個企業,創一個品牌,搞一個“氏族”,開發一個系列,實行由粗到精,由主產品到副產品,從正品到下腳料的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科技興草、科技興牧”戰略,加強新型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大力推廣牧草種子包衣、根瘤菌拌種等牧草栽培技術,優良品種引進、改良技術,草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重點推廣“五良”(良舍、良種、良法、良料、良醫)綜合配套技術;推行"政府行為+科技人員"的技術推廣新機制,健全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治機構,穩定畜牧科技隊伍,用政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為他們搞好科技推廣創造有利條件;加強各級服務組織和重點服務設施的建設,在政府統一協調下,將龍頭企業和各有關部門及鄉(鎮)、村基層服務組織結合起來,大力推行“鄉(鎮)站+農户”、“公司+農户”、“協會+農户”、“技術服務部門+農户”的服務形式,建立較為完善的生產銷售、科技推廣、信息反饋相配套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加強市場建設,搞好草畜產品流通。牢固樹立抓生產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場,依靠市場促進生產發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開拓草產品、畜產品市場。一是在縣城和集市建立草產品交易市場;二是在縣城和有條件的鄉(鎮)開辦畜禽產品初級交易市場,重點建好縣城活畜禽交易市場;三是在畜產品生產集中區建立畜產品專業市場。四是大力發展各種運銷實體和販運大户,鼓勵農民發展各種形式的購銷服務組織,不斷鞏固壯大草畜產品營銷隊伍。

(六)加大植物檢疫和動物防疫力度,確保草畜產業健康發展。要認真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法》和《動物防疫法》,嚴防把牧草疫病和動物疫病帶入本縣境內;要突出重點,對主要的畜禽傳染病採取綜合防治措施,使其不發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衞生、公安等部門要緊密配合,既要搞好場地檢疫,又要搞好屠宰檢疫和市場檢疫。

(七)各方協調,互惠互利,為草畜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開“綠燈”。要建立以國家投入為導向,集體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全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體系;要認真貫徹省、地、縣關於加快草畜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草業生態工程、畜禽良種工程、動物保護工程和暖棚養畜禽工程。金融機構要對規模種草大户、養殖大户、養殖場及草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飼料生產企業和畜禽交易市場等給予重點信貸支持。要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險等業務。其它相關部門也要在生產和經營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給予優惠和照顧,推動草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