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雲調研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2W

寫調研報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反映出自己調研的真實情況,一份成功的調研報告不是沒有依據想象出來的,是需要在客觀事實的調研進程中產生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歷史雲調研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歷史雲調研報告5篇

歷史雲調研報告篇1

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組建起來的,是西北地區最早的由黨中央授予正式番號的一支正規紅軍隊伍。1920xx年大革命失敗後,黨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指明瞭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同年10月,在陝西黨的領導下,發動了清澗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1920xx年5月爆發的渭華起義,在方圓2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建立紅色政權,實行武裝割據。起義軍民與圍剿之敵進行了三月之久的英勇鬥爭,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成為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全國最有影響的起義之一。到1931年,西北地區先後爆發過清澗、渭華、旬邑等數十次武裝起義、兵暴。雖然都失敗了,但卻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培養鍛鍊了一大批武裝鬥爭的骨幹,積累了鬥爭的經驗,為後來創建紅軍和陝甘、陝北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劉志丹等人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經過長期艱苦鬥爭,於1931年9月在陝甘邊界的南樑地區建立了南樑游擊隊。10月下旬,晉西遊擊隊渡黃河轉戰至南樑地區,兩支游擊隊勝利會師。1932年初,部隊改稱西北反帝同盟軍。2月12日,在正寧縣三嘉塬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12月24日,部隊開到陝西省旬邑縣馬欄鎮轉角村,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2團。

1933年5月,在敵人向紅2團和照金根據地進行圍剿之際,左傾機會主義者領導人杜衡強令紅2團南下渭華地區,遭敵重兵圍追堵截,部隊在終南山被打散。歷經磨難,劉志丹、王世泰等倖存下來的紅軍領導人和骨幹,終於在4個月後返回照金。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第一支陝甘紅軍部隊,就這樣被左傾機會主義者斷送了。

紅二團南下渭華後,陝甘邊的革命鬥爭又有新的發展。1933年11月3日,陝甘邊特委和紅軍總指揮部召開包家寨會議,決定恢復紅26軍。8日正式宣佈成立紅26軍第42師。下轄紅3團和紅4團(騎兵團),共500餘人。隨即進軍南樑,掃除陝甘交界的反動地主武裝。到1934年,以南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

1934年2月至5月,陝甘寧三省軍閥糾集1萬餘人的兵力對於南樑革命根據地策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劉志丹率領紅26軍主力,在游擊區赤軍和游擊隊的配合下,轉至外線,連戰連捷,殲敵3000餘人,粉碎敵人精心籌劃的圍剿。紅26軍也不斷壯大,新組建了紅1團、紅2團和西北抗日義勇軍,主力達到5個團3000餘人。11月,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南樑召開,宣告陝甘邊蘇維埃工農民主政權正式成立,各縣區都接踵成立了紅色政權。在隴東高原上誕生併成長起來的紅26軍和各路遊擊軍彙集成了一支不成阻遏的紅色鐵流,嚴重動搖了反動派在西北的統治。

1935年春,國民黨集合4萬兵力,對陝甘邊和陝北兩塊蘇區策動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面對十餘倍於己之敵,紅26軍、紅27軍(1935年1月在陝北成立,即第84師)在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的統一指揮下,先後在吳家寨子、馬家坪殲敵高桂滋部兩個營又一個連。至6月底,紅軍主力和游擊隊連戰連捷,俘敵20xx餘人,解放了延長、延川、安定、靖邊、安塞、保安等6座縣城,在陝甘20餘縣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游擊區擴大到30餘縣,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聯成一片。敵人的第二次圍剿被徹底粉。紅軍主力發展到5000餘人,游擊隊4000人,革命力量空前壯大。

1935年7月,蔣介石調兵10萬之眾,親任西北剿匪總司令,向陝甘邊、陝北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大圍剿。8月初,劉志丹率紅26軍、紅27軍北上吳堡,於幕家塬圍點打援,首戰告捷,殲敵600餘人。隨即隱蔽南下,到達綏德新店一帶,再度圍點打援,以游擊隊、赤衞軍圍困定仙墕守敵晉軍一個營,紅26軍主力及紅27軍84師埋伏於敵必經之路。8月21日,一舉全殲西渡黃河來援的晉軍第3旅第6團1200餘人,取得定仙墕大捷,首次一戰殲滅敵人1個整團,狠煞了敵人的氣焰,充分體現了劉志丹的指揮藝術和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1935年9月,鄂豫皖紅25長征到達陝北,與紅26軍和紅27軍勝利會師。9月18日,在永坪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紅15軍團。紅26軍改編為紅15軍團78師。抗戰暴發後,相繼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第689團,八路軍第2縱隊344旅、第4縱隊4旅,新四軍第3師10旅,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5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116師,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116師。其建制一直完整地延續至今天。

紅26軍從誕生到編入紅15軍團,獨立奮鬥兩年零九個月,大小戰鬥500餘次,斃傷俘敵10000餘人,繳長短槍6000餘支,輕重機槍150餘挺,迫擊炮18門,擊落敵機1架,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大的勝利。經過艱苦戰鬥,開闢了以南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繼而會同紅27軍,粉碎敵人的圍剿,將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後,全國各蘇區幾乎全部喪失,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危難之際,保存了全國僅剩的一塊紅色根據地,使之成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的長征落腳點和抗日出發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

編入紅15軍團後,78師參加勞山、榆林橋戰役,以戰鬥的勝利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陝北。此後,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參加直羅鎮戰役,東征山西,西征寧夏、甘肅,實現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抗日戰爭時期,出師華北,首戰平型關,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馳騁中原,血戰長樂村,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南下華中,淮上反頑,東進蘇北,鞏固與發展淮海根據地,堅持敵後游擊戰爭,拔據點,反掃蕩,壯大人民武裝,攻克蘇北重鎮淮陰。解放戰爭時期,挺進東北,參加四平保衞戰。三下江南作戰期間,二打靠山屯,師長鍾偉打了一場違抗命令的勝仗,威名遠揚。連續參加夏、秋、冬季攻勢,聚殲大黑林子,激戰昌圖縣,攻克彰武城,會戰温家台,活捉國民黨新5軍軍長陳林達,首開活捉東北敵軍長先例。遼瀋戰役首戰義縣,創造新鮮戰場經驗;主攻錦州,率先突破,湧現出捨身炸地堡的英雄樑士英;會戰遼西,解放瀋陽。部隊連續作戰,不怕犧牲,受到東北野戰軍總部的表揚。參加平津戰役,解放天津,率先打到金湯橋。進軍華中南,參加衡寶和廣西戰役,解放南寧,從松花江一直打到中越邊境。1949年東北軍區將116師評為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能猛打、猛衝、猛追,三猛稱著;善於運動野戰,攻堅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1950年10月,116師首批入朝,連續參加志願軍一至五次戰役和340天陣地防禦。創造抗美援朝戰場的六個之最:最先與美軍交鋒,最先擊毀美軍坦克和繳獲美軍飛機,最先迫使美軍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最先攻入漢城,打到抗美援朝戰場最南端。首戰雲山,打得美軍王牌騎兵第1師潰不成軍,取得了自1920xx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以來中美兩國軍隊首次交鋒的勝利。戰場上迫使美軍一個黑人連成建制投降,引起美軍高層震動,從而改變黑人單獨編制為黑白混編。突破臨津江,7000餘兵力、火器在敵人陣地前偽裝隱蔽,一舉突破江河天險,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

戰爭年代,由紅26軍改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6師及其前身,縱橫馳騁,南征北戰,足跡遍及18個省、市、自治區和朝鮮半島,征程10萬餘里,作戰3600餘次,殲敵16.4餘萬。

和平年代,部隊保持發揚紅軍傳統,革命化正規化建設始終走在全軍的前列。60年代開展羣眾性軍事技術大比武活動,湧現出被國防部命名的神槍手四連。1969年率先組織冬季千里野營拉練,毛主席親筆批示:這樣訓練好。1998年率先開展羣眾性科技練兵活動,成為全軍科技練兵的發源地。危難之處顯身手,先後參加了海城、唐山地區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戒嚴平暴等各種急難險重任務。80年來,廣大官兵繼承我軍光榮傳統,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忠實履行使命,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衞士。

歷史雲調研報告篇2

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森林部隊(簡稱武警森林部隊),是森林防火、滅火的專業武裝力量,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在林海火場中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成長起來的,一支有着光榮傳統的部隊。半個多世紀以來,森林部隊由最初的護林隊發展成為武裝森林警察部隊,成為保護林區森林資源和林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被譽為“森林保護神”、“綠色衞士”,並一直被外界稱為神祕的特種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北各地建立起以工人、農民為主體的人民自衞隊,這些自衞隊平時主要任務就是清奸、清匪、護廠、護村。1950年8月,鑑於這些組織的職能已經代替了護林隊的作用,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護林隊建制。部隊派來的幹部全部轉業到地方。護林隊員有兩種選擇,要麼復員,要麼轉現役。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時期,絕大多數護林隊員參加了志願軍。

護林隊被撤銷後不久,大、小興安嶺等林區發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災,這幾起火災起因都是人為破壞。大火燃燒了兩個多月,燒燬森林面積36萬公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徹底清除林內壞人,捕捉敵特,保護森林,維護治安,1950年10月16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遼東、吉林、松江、黑龍江省建立人民護林隊,省設大隊部,大隊長由省農林廳林政處處長(後改由林業廳廳長)兼任,副大隊長設專職幹部。在重點林區的專署、縣區設中、分、小隊。中、分隊長由當地林業科科長兼任,專區、縣公安局、武裝部等負責軍事指揮。12月後,黑龍江省、松江省護林大隊相繼組建。護林隊幹部多數來自轉業軍人,隊員大部分從各地農村招收。

各地護林武裝相繼組建,並沒有使森林火災滅絕。境外敵對勢力和國內匪特相互勾結,將破壞目標放在防守困難的林區裏,令護林隊防不勝防。1951年7月23日,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偏遠林區地帶建立護林站,有重點地安設電話與騎兵護林員,每站配備一二十名護林員從事防火、撫育等工作,其所需經費從育林費中支出,成為永久性的事業機構。根據這一決定,黑龍江省在黑河專區的偏遠林區建立護林站34處,並招收護林員198人,其他各地縣護林隊作為常設機構,仍分駐於偏遠林區,從事清山剿匪、護林防火和維護林區治安等工作。

由於護林隊採取“一縣一隊”的佈局,兵力過於分散,又缺少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指揮不靈、違法亂紀現象不斷髮生。1952年1月,黑龍江省林業廳撤銷護林大隊部,下屬各隊分別交由各地林業科、局領導管理。但各地森林火災仍不斷髮生。針對這種情況,在東北主持工作的高崗和林楓經過研究,決定給周恩來寫一封信。信中,他們將這幾年發生的大火及造成的損失如實地向周恩來進行了報告,並根據當時形勢,提出東北需2個林業師、4000人的護林部隊。1952年4月10日,高崗和林楓將信的內容以加急電報的形式發給周恩來。

周恩來收到電報後,不禁憂心忡忡。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塊原始林區,保護好這塊森林資源,不但對於生態平衡,而且對於我國的國家建設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森林火災造成的巨大損失周恩來也非常清楚,護林隊員短缺他也知道。但此時,抗美援朝正處在關鍵時期,一切為了前線,國內能調動的部隊已經全部調動起來了,沒有調動的部隊也都擔負着禦敵侵入的重任,這些部隊是不能動的。於是,周恩來打電話找來軍委總參謀部的同志,把高崗和林楓的電報遞給他們。看完電報,總參謀部的同志也感到為難,最後説:“只能等朝鮮停戰,部隊回來後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幾天的反覆考慮,4月23日,周恩來給高崗和林楓回了電報,説:“東北所需2個林業師和4000人護林部隊,經軍委總參謀部研究後,認為除待朝鮮停戰後可以從志願軍中抽調外,目前國內部隊很難再抽調出2個完整建制師轉業。如東北四五月份即要2個師作林業師及4000護林武裝,則擬將東北給志願軍保留的2萬老兵(6個獨立團)和西南的補訓師的架子合編擔任,並在每個連裏保留一個班的步兵輕武器,4000護林武裝亦可不再另撥。你們意見如何?”高崗和林楓決定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辦,護林人員不足部分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處理。

面對越來越多的火災,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副主席王再天商定,請示公安部要求將一騎兵團轉業到林業部門,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公安司令部林務大隊。公安部經過研究,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大隊部設在烏蘭浩特。部隊主要駐守在重點邊遠林區、林火災區和亂砍濫伐嚴重地區,執行護林防火、林政檢查、維護林區治安等任務。

?

朝鮮戰爭停止後,國內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部隊也開始邁入了正規化的建設軌道。

中南海內,毛澤東聽完了總參謀部彙報後,深吸一口香煙,然後緩緩地將嘴裏的煙吐出來,説:“各地企業部門的警衞太亂,你們研究一下怎樣使他們統一起來,更便於使用和管理。”周恩來和總參謀部的同志經過反覆討論,感到改成經濟警察比較合適。周恩來將大家討論的意見報給毛澤東,毛澤東聽了後説:“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徵求一下意見,如可行,我們聯合發一個命令,將全國各地企業部門的武裝警衞正式改編為經濟警察。”

但是,護林隊改為經濟警察情況有點麻煩,因為一旦改為經濟警察其隸屬關係就改變了,正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國家林業部為慎重起見,決定先徵求一下意見。東北林業局局長金樹源將所轄各省林業部門有關領導找來召開會議。經討論,最後同意改為經濟警察。會後,他們打了報告,提出護林隊以搜山剿匪、加強林區治安保衞為主,防火宣傳為輔,又兼有武裝部隊的性質,因此應將護林隊改為森林公安隊。報告打上去後不久,國家林業部電告東北行政委員會林業局,同意東北護林隊改稱中國人民護林警察。

於是,東北行政委員會下發文件,決定將“原屬林業局之護林隊,歸屬於中國人民經濟警察系統,一律改稱為xx省護林警察隊,其政治、軍事、業務上的訓練教育,幹部管理以及供給待遇均由各自之林業廳負責,公安廳應負責協助加強其政治工作,省公安廳主管業務的幹部可兼任政治委員”。各省護林隊經過整編後正式組建護林警察隊。

隨着黑龍江、松江省合併,原屬兩省的護林警察合併組成了黑龍江護林警察大隊。為了指揮方便,護林大隊改為黑龍江省林業廳森林警察處,不久劃歸省公安廳總隊領導,併入了省公安廳民警處,後歸省公安廳武警總隊領導。

1962年初,黑龍江省林業廳為了加強護林防火和林區的治安管理,又寫報告給國務院,要求恢復1958年以前的森林警察機構及對它的領導,將森林警察和經濟警察分開使用。森林警察主要負責護林防火、維護林區治安;經濟警察負責林區工業保衞。並且在恢復和充實林區森林警察大隊部人員外,恢復森林警察支隊機構,領導省森林警察和林業部門的經濟警察。他們的請求很快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國務院指示,森警今後除直接受林業部門領導外,在公安業務與軍事訓練等方面,仍受公安武警部隊的領導。之後,全省森警部隊開始進行整編。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為了統一領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林業工作,決定在哈爾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東北林業總局,轄8個林業管理局。但是,由於森林警察部隊的駐防地和執勤範圍處在東北林業總局和省林業廳林業施業區的交叉位置,絕大部分森警基層部隊分佈在林業總局轄區內,因而出現了領導體制混亂、多頭領導、誰都管、誰都管不起來的現象。於是,黑龍江省林業廳上報省委、國家林業部,要求將森林警察部隊移交東北林業總局領導。這個問題牽涉面比較廣,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國務院沒能馬上答覆。

不久,黑龍江省召開森林經營局長會議提出,將總局轄區內的森警部隊全部移交東北林業總局領導,林業廳各森林經營局管轄區內的森警全部撤銷。之後,國家林業部函覆東北林業總局,同意森工企業接收森林警察。面對森警不斷更改的領導關係和麪臨被撤的危機,國家林業部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森林警察體制的報告,提出森林警察是一個警種,對於森林防護起着別的部隊無法替代的作用,從國家的長遠發展看,作為一個警種,要保留原建制。由於對這支部隊的使用管理的混亂,建議成立森警總部,將內蒙、吉林、黑龍江省的森林警察統管起來,由林業部和公安部隊司令部對森警總部實行雙重領導。收到林業部的報告後,周恩來非常重視,立即責令有關部門進行研究。1966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文件批覆,同意保留森林警察建制,但不同意設立森林警察總部,仍由各省區分管森林警察部隊。並明確指出黑龍江省森林警察屬於林業企業的歸東北林業總局領導,屬於地方的歸省林業廳領導,有關軍事訓練、服裝和武器供應問題,請公安部協助解決。

在林業部準備按照國務院指示整頓森林部隊時,““””席捲全國。哈爾濱森警大隊部分幹警組成的“毛澤東思想造反有理戰鬥團”,查封了原省森林警察支隊,支隊工作被迫停止。不久,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森林警察部隊進行““””問題的通知》電報,明確規定森林警察部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受當地軍分區領導。後來,黑龍江省革委會和省軍區聯合行文上報國家林業部,要求將森警部隊改編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林業部沒有同意,轉而上報國務院要求將森林部隊移交地方領導管理,以便更好地使用。為了加強對這支部隊的集中統一領導,國務院決定恢復省森林警察支隊部的建制,由省林業總局黨委負責組建,撤銷解放軍對森警部隊的軍事接管。

為了提高護林隊伍人員素質,經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批准,森林部隊1978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為3年,歸各省林業部門主管;在護林防火工作上受省和所在地護林防火指揮部指揮。

實行兵役制以後,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原來各級的領導都是地方領導擔任,實行兵役制後如果繼續由地方領導擔任,面臨着戰士進步、提幹等一系列問題。針對各省反映的情況,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下發了《關於武裝森林警察實行義務兵役制後有關問題的批覆》,規定森警部隊連排職幹部,從1980年開始按軍隊現役幹部管理。連級以上的幹部仍然由地方幹部擔任。

就在森警部隊不斷調整變換時,一個新的轉機到來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始重新組建。國家林業部和公安部經過研究,聯合上文國務院,提出將森林部隊劃歸武警部隊序列,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國家勞動人事部下發通知,將武裝森林警察列入人民武裝序列,實行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體制。為了加強對武裝森林警察部隊的領導,公安部要求林業部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設一個林業部森林警察辦公室,來協調武警與森林部隊的正常工作。林業部決定由林業部副部長劉廣運兼任辦公室主任。

就在武警總部和林業部聯合工作組到黑龍江省森警總隊進行調查,研究關於森警部隊列入武警序列等有關問題的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引起了國家重視,並改變了這支部隊的命運。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繼而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場特大森林火災。據初步統計,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燒燬房舍61.4萬平方米(內含居民住房40萬平方米)、貯木場4處半、林場9處、存材85.5萬立方米;燒燬各種設備2488台、糧食650萬斤;毀壞橋涵67座、鐵路專用線9.2公里、通訊線路483公里、輸變電線路284.2公里;受災羣眾5萬多人,死亡193人,受傷226人。大火持續燃燒了21天,過火森林面積達56萬公頃,投入滅火人員共約3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在這場大火中,一支特殊的隊伍以嫻熟的撲火專業技能、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良好的戰術素養,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這就是森林警察部隊。這支部隊始終擔負着打火頭、攻險段的重任,為撲滅這場森林大火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通過電視,看到森林部隊的戰士勇敢撲火的場面時,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説:“火場中真離不開這支部隊,這支部隊不簡單,素質過硬。”李先念看到森林部隊官兵同大火浴血奮戰的場面,很是感動,他對工作人員説:“替我向森警部隊發電表示敬意。”大火被撲滅後,鄧小平發佈命令,嘉獎參加大興安嶺撲火救災的森林部隊全體指戰員。黑龍江森林部隊被授予“撲火尖兵”榮譽稱號。這場大火使森林警察這支鮮為人知的隊伍名揚海內外。

大火過後,那燒焦的泥土、那化為灰燼的林木,如同一個黑色的驚歎號嵌刻在大興安嶺林區。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會彙報關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火災情況指出:這次撲火證明,森林警察對護林防火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這支部隊的建設被忽視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目前,森林警察隊伍無論從數量上、素質上都遠不能適應需要,應當有計劃地加強。時任國務院副的田紀雲在《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森警列入武警序列,過去國務院已經定了,這個原則不變……森警要增加些編制,我主張少增人,多增加現代化的先進裝備。

加強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建設,進一步提高部隊戰鬥力和裝備水平,逐步實現防火、撲火手段的現代化,已經提上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議事日程。

一封內參放在總參領導的面前,這份當時屬機密的內參是解放軍報的一個記者寫的。在內參中,他寫道: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的武裝森林警察,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後於1978年和1980年批准,戰士實行義務兵役制,連以下幹部實行現役制。1984年5月,又經國務院批准、勞動人事部發文,規定武裝森林警察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但是,這個文件下達至今已近三年仍未落實,致使森警部隊領導體制目前既不屬於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也未正式納入武警部隊的序列。營以上幹部尚未實行現役制,給森警部隊的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部隊建設出現了許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內參詳細列舉了這種管理體制帶來的問題,指出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部隊的建設和部隊的戰鬥力。這封內參所提的問題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中央立即責成有關人員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文批准森林警察部隊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全部實行現役制,實行林業部門和公安部門雙重領導,以林業部門為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部隊執行森林防火、滅火任務受各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指揮。部隊擔負森林防火、滅火,全面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社會治安,參加林區經濟建設等任務。列編後,省(自治區)武裝森林警察總隊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省(自治區)森林警察總隊。森警辦與中央森林防火總指揮部辦公室、林業部防火辦一套機構,三塊牌子。不定級別,不轉現役。為便於與武警總部銜接工作,森警辦可以代表林業部參加武警軍級有關會議和發給相應規格的有關文件。森警辦人員按公安待遇。

1999年2月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文件,調整武警森林部隊體制,從1999年2月10日起實行武警總部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雙重領導。由武警總部對其軍事、政治、後勤工作實施統一領導,國家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業務工作。武警森林部隊的森林防火業務工作實行中央與地方雙重領導。部隊執行跨省(自治區)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時,由國家林業局統一指揮;部隊執行所在省(自治區)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時,由當地人民政府統一指揮,國家林業局長兼任武警森林指揮部第一政治委員。

武警總部司令部設立警種部,撤銷國家林業局森林警察辦公室,組建武警森林指揮部,軍級,負責領導管理森林部隊,組織指揮部隊防火、滅火。指揮部機關編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指揮部下轄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雲南省4個森林總隊。

8月4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森林指揮部正式掛牌成立。

.至此,中國武警森林部隊進入了全面建設和發展的新時期,分佈在中俄、中蒙、中朝、中緬、中越和中老幾千里的邊境線上的300多個值勤點,守護着3000多公頃的森林草原資源。在祖國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在三北防護林和長江防護林的重要地段,在戈壁沙漠和西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都有森林警察官兵的身影和足跡。如今,森林部隊已發展成為具有現代化立體作戰能力的專業隊伍,成為森林防火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成為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歷史雲調研報告篇3

一、調查背景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由此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科書內容的記憶與內化,而是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而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也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今年,學校掀起了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浪潮,大家積極參與校本研究,共同學習與交流,在摸索中實踐高效課堂,在研究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我的課題研究———《國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初探》就是以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基礎。“小組合作學習”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學中被開始重視和應用。但是由於對課題本身的含義不太明白,大家常常還在一種比較淺的層面上展開,因而存在着不少的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走形式,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因此我們教師對此困惑也較大。基於以上原因,特設計本次調查,目的旨在通過調查,分析問題及原因所在,研究解決對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調查內容和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學生問卷調查與談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學生調查從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兩個方面,設計了15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在中廠國中和宋家國中隨機抽取了176名學生參與了調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無記名進行回答,力爭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客觀地體現課題研究的現狀。課題組老師進行了數據整理和結論分析。

三、數據整理與分析:

1、課前預習情況:

調查中,第(1)題預習方式上,只看書的,佔44%;邊看書邊做練習的56%。

(2)認為課前預習,對課堂上的新課學習有較大幫助的佔47%,有一些幫助的佔36%。

(3)預習中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問家長的佔1%,問同學的23%,自己鑽研18%,集中精力上課專心聽講59%,反映預習中,學生自主討論交流、鑽研精神不太好,依賴老師的還居多數。

(4)遇到查閲資料的問題時:認真查閲資料的佔28%,不查資料聽老師講的佔50%,看別人怎麼做,抄襲別人的佔10%,可見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意識不高,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引導他們自主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來解決一些問題,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從調查的數據反映,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科學的指導學生預習,並且要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對中等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獨立鑽研。對小部分後進生應提出基本的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題的設計要相對的簡單、適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達到預習效果,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2、課堂教學情況

(5)課堂上怎樣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好本學科問題是老師少講,自己自學的是13%,分組討論的佔21%完全聽老師講解的佔38%,説明同學們課堂的依賴思想嚴重,認識需要提高,一部分學生就想自己不懂腦筋,等着老師總結,老師講。

(6)課堂上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程度:學生認為課堂上有機會發言的,佔45%,有很多機會的佔26%。從數據顯示上反映,教師應儘可能多提供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通過恰當的評價鼓勵少數不善發言的同學,要培養她們大膽求真的學習精神。

(7)課堂上喜歡老師上課方式的:講得好、講得多、講得透的佔33%,老師少講,多留時間自己思考的佔12%,先讓自己思考,不懂問老師的佔43%,從學生的心中答案可以知道,他們從心裏上還是希望能夠自己獨立自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老師應該滿足學生的要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

(8)課堂上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處理方式:有問題教師馬上講解的佔24%,讓學生思考後再講的28%,讓學生討論後再講解的佔34%。數據反映課堂上,教師還是存在不放心同學自己解決問題的現象。不能大膽把時間還給學生自己。

(9)課堂上學生有疑惑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説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10)課堂教學喜歡小組合作的佔34%,還可以的佔45%,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待提高。

(11)課堂上參與討論積極的佔35%,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佔46%,這裏説明學生應該更開放,更大膽些才好。

(12)課堂上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看法認為真勇敢的佔63%,就愛出風頭的佔6%,説明大部分學生還是想主動回答問題,只是單子不大,怕回答錯誤丟人而已。

(13)對教師“滿堂灌”認為合理的佔34%,留時間給學生的佔42%,心理上學生希望上課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來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14)喜歡老師用自主學習模式的佔34%,喜歡合作討論的佔45%,老師講學生聽得佔3%,教師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

(15)有關課堂自主學習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嘗試,已經把我適合自己方法的有34%,試着嘗試別人介紹的方法的有17%,説明學生學習新東西的慾望還是很強烈的,希望老師能夠好好引導,讓他們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調查結論簡析

通過對回收問卷逐項統計,可以看到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沒有以合作意識的培養為根本,使合作僅僅流於形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現象:

1、調查表明,大多數同學已養成預習習慣,但學法指導方面,還需加強。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新課預習時,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

2、調查資料顯示,預習時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佔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覆思考,或等着老師講解。

3、在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選擇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説明他們從內心上,碰到困難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4、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台,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問卷第11題“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積極參加討論嗎?回答是的佔32%,有時參與有時不參與的佔58%,不回答的佔4.5%。不太主動參與的原因,都是自認為學習中等或不太好,怕説錯了大家笑話他。

5、對於課堂上回答問題表現積極的同學,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一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五、出現的原因及其對策

通過對調查問卷及談話的反饋分析,可以看到,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學生樂於接受“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模式。但同時受目前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老師思想上還沒有完全放開的情況下,課堂上,他們對老師仍有依賴性,離不開老師的`講授教學。

對策: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師需要過程、時間、學習和研究,學生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老師可以先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講授式”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慢慢放手,慢慢減少“講授式”的時間,讓老師和學生都經歷一個緩衝階段,最後,再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佔主導的地位。

2、大多數同學雖然已養成預習習慣,可是少數同學預習具有盲目性。預習時,把做題當作主要目的,而忽視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導致課堂上新課預習,就好比是在做題檢測。根本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時預習碰到不懂問題,選擇詢問老師或同學的佔多數,其他同學幾乎都選擇自己反覆思考,或等着老師講解。這種依賴思想太嚴重。

對策:預習看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老師沒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就會讓學生不知所措,因此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指導,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預習檢查都是不可忽視的。特別預習過程中,當學生碰到困難時,那是老師應該加以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合作討論。

3、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功課有疑問、遇到難題時,多數學生選擇的還是“等”“靠”的思想,不願自己動腦筋獨立解決,之所以調查中顯示直接向老師求助的佔43%,自己設法解決的佔24%,與同學討論解決的佔12%,説明大多數學生從內心上,碰到困難時,合作討論的想法不多,過多還是依賴老師的講授,這種情況下,小組合作模式的進行還是有些困難的。

對策:新課改的實施,讓我們明白了,現在課堂的主人不再是學生眼中了不起的老師,而是真正能夠動手操作,大膽想象,勤于思考的學生。因此,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學生的思想,課堂多引導,多鼓勵,讓他們敢於把自己的想法對別人説出來,不同意見和別人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有利於“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的推行。

4、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的佔一小部分;有時積極、有時不積極的佔一半,還有少量同學因害怕錯而選擇課堂沉默。學生的這種表現主要來源於長期的“聽課”狀態,對於“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有初期的“不適應感”。

對策:教師平時多與學生進行心理交談,給他們“洗腦”,初期用“講授法”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上課,讓學生有過渡的時間和空間。慢慢在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解決問題,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5、在課堂上,少數尖子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自主討論時能夠表現積極,多數同學認為他們是學習的榜樣,是正能量。但是仍有極少數同學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虛榮、愛表現。不過,還有小部分同學也會有反思:為什麼別人會,但自己不會?

對策:備課時,課堂問題的設計應該有梯度,相對簡單的問題留給水平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適中較難一點的問題留給中等生和尖子生解決,這樣就照顧到了班級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夠積極發言、大膽想象。從而也增加了我們每一位學生上課的自信心。使他們敢於大膽回答問題主動參與討論。

六、啟發與感想: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要讓他們覺得歷史是一門副課。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而老師在課堂形式上,可以是活動課、討論課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並快樂地學習並掌握新知識,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2、合理搭配學習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最好做到性格互補,學習互補、男女搭配。如性格外向愛説話的和不愛説話的要互補,不能出現有的小組愛説話、愛討論,有的小組不愛説話,不愛討論。同時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每個人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彙報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

3、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課堂涉及到問題討論時,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杜絕小組合作學習的“假”與“浮”的現象出現。

4、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要讓後進生也覺得他在小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教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們去學習,課堂上應該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即使有時需要批評學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鋭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5、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羣體的關係。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並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

歷史雲調研報告篇4

在實習的最後一週,我們歷史實習小組為了更深入瞭解新世紀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和相應的教師教學情況,決定在這所中等水平的普通中學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分別是在八年級(2)班(重點班)和八年級(7)班(普通班)和高一(8)班(重點班)和高一(5)班(普通班)這4個代表性班級發的問卷,回收率達85%以上。我們的問卷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部分,其中客觀題還有多項選擇題,針對國中學生的智識情況,我們對高中卷的一些選擇題和主觀題的一些問題刪掉了,做成國中卷。本調查報告以客觀題的統計結果為主要分析基點,輔以主觀題的調查結果。下面將具體分析統計結果,以及國中生和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上的不同。

(一) 國中生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有近七成(69.62%)的學生表示喜歡歷史,可能鑑於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大多數學生還是很喜歡歷史,這與實際教學中歷史學科的弱化形成鮮明對比。喜歡的原因主要是歷史知識的趣味性(41.77%)和教師講的生動(37.97%),其次是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0.25%),值得注意得是選擇“課本編的好,便於學習”比率是最少的(13.92%?),可見對於學生來説,什麼樣的課本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師能不能生動地講出有趣的歷史,教師的語言藝術和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包括對課本內容的補充和刪減以及改動)是最重要的。而在不喜歡的原因中,“歷史知識單調乏味”比率最高(22.78%)。而歷史知識的單調乏味主要來源於教科書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骨架式羅列和抽象的政治術語的重複套用(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等),這説明如果照本宣科,即使採取讓學生説、小遊戲等等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措施,效果也是不樂觀的。這在主觀題“你心目中理想的歷史老師應該是什麼樣的?”的開放式答案中得到了印證,絕大多數學生回答為這幾個詞語:生動、有趣、幽默、知識淵博。

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歷史成績較好(48.10%)和一般(40.50%),認為自己優秀(6.3%)和很差(5.06%)的比例很少。而這些成績的獲得主要得益於考試前背一段時間(39.24%)和教師教學為主自己學習為輔(30.38%)以及平時課堂的積累(24.05%)。通過自己主動學習而獲得成績的比率是很低的(8.86%)。

學生認為一星期一次(45.57%)的作業較好,在現在的情況下,有43.04%的學生偶爾交過作業並進行了批改,有40.51%的學生每次上完課後交作業但是沒有批改。看來歷史學科並不需要佈置很多作業,每週最多一次是比較合適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有59.49%的學生認為歷史課一般都能理解,有22.78%的學生認為很簡單,這説明現有的歷史教學難度控制的很好,學生對課的理解比例還是很高的,這有力地駁斥“學生連最簡單地問題都理解不了”的矮化學生地説法。

課後對歷史課的投入方面,每星期看1次的佔39.24%,沒有看過的佔29.11%。這放映了學生很少花大量時間去看歷史的客觀現實。在“如果學校裏成立一個祖國曆史文化的社團,到時你會加入這個社團嗎?”的提問中,40.51%的學生選擇“有意思就參加沒意思就不參加”,有30.38%的學生選擇“其他同學參加就一塊參加”,表示很積極參加(12.66%.)和不會參加(16.46%)的比例都相對較少。而如果參加的話,有73.42%的學生對訪問名勝古蹟最感興趣,其次是學生自由討論(51.9%)再其次是專家學者講座(21.52%)。這説明如果舉辦一個有意思的社團,大部分的同學都願意來一展伸手。

大部分的學生是通過聽課(81.01%)和看書(49.37%)來學習歷史課的,這在主觀題第一題和第五題的調查中也得到證明,比方説很少有人是通過圖書館來了解歷史,主要是通過課堂電影電視和網絡報刊來了解歷史,除課堂外,其他途徑獲取的歷史知識是零碎的不嚴謹的。而在第五題中我們瞭解到很少有人看相關的嚴肅的歷史課外書,大部分是通俗性的作品,甚至有許多人根本就沒看過。這説明在課業負擔越來越重,遊戲漫畫運動越來越吸引學生的背景下,課堂是青少年獲取歷史知識的最主要渠道,課堂上傳授的知識甚至關乎到他們的一生,形成了他們對許多事務的看法。因此在課堂上傳授全面的、嚴謹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歷史知識關乎到社會的道德水準和發展趨向。僵化的、教條的歷史知識使學生感到厭倦和形成偏見,對中國歷史文化缺乏認同,同時也缺乏世界眼光。

(二) 高中生情況

調查表明,高中生的情況跟國中生在許多方面是類似的,比方説喜歡歷史的原因,現存歷史課堂的理解程度,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老師佈置作業的次數,看課外書的情況,瞭解歷史的途徑,參加社團的情況等等。

但我們發現在許多細節方面,高中生髮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喜歡歷史的比例有所提高(79.73%),在喜歡的原因方面,“歷史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到60.81%,而其他因素比例都下降了,比如教師自己的因素和教科書的因素,更加重視歷史知識本身。

b高中生對自己歷史成績的評估下降了,認為較好的下降至28.38%,認為一般的上升到60.81%

c在學習歷史課的方法方面,看書的比例提高很快達70.27%,做作業的比例有所提高,達25.68%

d在希望佈置歷史作業次數方面,一星期一次的比例提高很快,達81.08%,交作業獲得批改的比例有所提高,達58.1%

e在歷史成績的獲得方面,考試前背一段時間的比例下降,為20.27%,而主要得益於平時課堂積累(39.19%),得益於自己學習的比例亦有所提高。得益於教師教學比例的差不多。

f課後對歷史課的投入高中生要多,“每星期看1次”為48.65%,“每星期看2次”為21.62%,而沒有看過的比例下降了,為18.92%

g高中生認為歷史很簡單的比例下降了,為10.81%,但是認為很難的比例也下降了,為1.35%,認為一般都能理解的比例則大幅提高,達74.32%。

h在參加社團方面,高中生明顯理智多了,盲從性下降了,其它同學參加則參加的比例為13.51%,而表示很積極參加(13.51%)有意思就參加(51.35%)不會參加(21.62%)的比例都有所提高。而在最感興趣的活動方式方面,訪問名勝古蹟(72.97%)的比例差不多,學生自由討論的比例明顯下降為28.38%,而專家學者講座(41.89%)和教師專題講座(20.27%)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專家學者講座位列第二,區別於國中生的位列第二的學生自由討論。

i在心目中的歷史教師的提問中,高中生更注重博學以及獨到見解、野史以及故事。

(三) 綜合分析

正與我們的預料相反,無論國中生還是高中生對於歷史課以及歷史持冷漠態度的人人數極少極少,可以忽略不計。許多人對現狀不滿,卻又無可奈何,他們盼望改變。他們也做好了一旦教育制度改變他們也做相應改變的準備。

易中天受到國中生高中生的喜愛,易中天以淵博的學識做底,同時具備將學術語言轉換為大眾語言的素質,同時易中天所講所説均為與人生人性有關的話題,易中天成為學生偶像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省思。

調查表明初高中學生均在記憶相關歷史知識時遇到困難,説知識很混亂,他們要求老師幫助。歷史教師應該探索出記憶的訣竅和便捷方法提供給學生,這要成為教師工作的一部分。

許多學生表示討厭近現代歷史,而喜歡古代史。原因具體有那些,目前我們尚不得而知。推測可能是要記的東西太多,這段歷史恥辱,術語太多或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同時許多學生抱怨老師沒有講清諸如“出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理論詞彙的含義,我們認為教師應非常細膩地、人性化的關注學生可能遇到的麻煩,站在他們的角度多想一想。所以中學歷史教師有一定的藏書量並且不斷求知是必要的,多讀書和坐得下是歷史教師必備的職業品質。這樣教師的遠見創造性和智慧才會形成。

歷史雲調研報告篇5

一、調查背景分析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普遍調查,以一個班為調查樣本,調查方式是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歷史組制定問卷,之後分別在高一、高二展開調查,覆蓋面廣。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高中生了解歷史的途徑不再是那麼單一,而如今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情況,雖然央視提出學國學,舉辦開心辭典,但是人們認為學文科並不能明顯帶來經濟效益,歷史學習自然就處於尷尬的境地。通過問卷調查,瞭解高中生歷史學習情況及歷史學習興趣,針對每個班存在的問題,採取措施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如何學習歷史,提高歷史成績。

本次調查採取無記名的方式進行,發放問卷61份,回收59份。男生完成19份,女生完成40份。

二、調查情況分析

在問到是否喜歡學習歷史時,48個人選擇很喜歡、比較喜歡和有點喜歡,佔81.3%。比例還是比較大。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對歷史學習還是有興趣的,不反感。在教學中,可以多講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增強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當問到他們對歷史專業的認識,21個人選擇歷史專業是考古發掘的,26個人選擇歷史專業是研究歷史問題的。有5個人選擇為從事歷史教學做準備,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對歷史專業還是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在問到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中,男生跟女生的選擇有點差別。男生喜歡的歷史人物主要集中在有名的政治人物上,如項羽、曹操、拿破崙、漢武帝等。而女生喜歡的歷史人物集中在文人,如、李白、李煜、周恩來、屈原等。可以説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映了男女的差別。在談到如果時光可以回溯,最願意生活在中國古代的哪個朝代時,34個人選擇唐朝,其次是漢朝。漢唐可以説都是我國曆史上比較強大、比較繁榮的朝代,一個原因可能是影視節目的影響,但是由此也不難理解,他們都希望生活在比較強大的國度裏,由此也似乎表達了他們對國家繁榮富強的希望。最想去的歷史名勝古蹟,大家的選擇還是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故宮、埃及金字塔、圓明園、長城等,可以説大部分都是世界上舉世聞名的景點。其中很多都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探索歷史奧祕,瞭解歷史事實的精神。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穿插的講一些這樣的歷史,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按時間段和國別分,有29個人選擇喜歡中國古代史,15個人選擇喜歡世界古代史,10個人選擇喜歡世界近現代史,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喜歡古代史,古代史距離現在久遠,大家對古代史有較多的遐想和憧憬,對古人的生活比較感興趣。在問到按專題分,喜歡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還是文化史時,9個男生選擇軍事史,7個男生選擇文化史,而對女生來説,只有3個人選擇軍事史,24個人選擇喜歡文化史。由此可以看到男女生對歷史的關注點不同,男生主要集中在軍事史,而女生大部分選擇的是文化史。

在問到你瞭解江西的歷史嗎這個問題上,2個人選擇非常瞭解,23個人選擇比較瞭解,29個人選擇不太瞭解,3個人選擇完全不瞭解。可以説對地方史的瞭解不是很多,有待加強。有34個人知道江西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只有4個人經常去,27個人偶爾去,29個人表示沒去過省博。

在問到對歷史課本是否滿意時,5個人選擇滿意,40個人選擇比較滿意,10個人選擇不是很滿意,3個人選擇很糟糕。絕大部分人對現行課本是滿意的。不過,在談到歷史課本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時,18個人認為應該增加歷史圖片,22個人選擇增加輔助性的文字閲讀資料,13個人認為應該調整教材的內容體系,還有6個學生選擇其他,有人認為應該按時間順序,中外結合的編寫教材,有人認為條理要更加清楚,還有人要求課本是彩色的。可以説他們提出來的要求在新課改中有所改進。

在問到除了課堂學習之外,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麼的時候時,17個人選擇歷史書籍的閲讀,32個人選擇歷史題材的影視節目,13個人選擇通過網絡,還有4個人選擇通過看小説獲取歷史知識。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通過現代化的影視、網絡獲取歷史知識,而通過閲讀歷史書籍獲取歷史知識這一傳統途徑的人數明顯要少。

在問到你喜歡的歷史老師的講課風格時,6個人選擇喜歡條理清晰,直接服務考試型,53個人選擇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只有1人選擇循循善誘,交流啟發互動型,沒有人選擇照本宣科,自導自演型。可以説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上課既有意思,又能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無疑能打倒學生。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問的是將來是否有意願報考歷史學專業,有2個人選擇會,28個人選擇可能會,12個人沒有考慮過,17個人選擇不會。可以説有一半的人可能會讀歷史,比例還是比較大的。

三、調查結論及對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學習歷史,他們對歷史學專業還是有比較清晰地認識。其中,男生跟女生在喜歡的歷史人物及喜歡的專題史時差別明顯。男生喜歡政治人物,在歷史上曾經有大作為的人物,而女生喜歡的歷史人物中,大部分是文人,他們比較浪漫,在歷史上有不平凡的遭遇。最想生活的朝代選擇唐朝的人是最多的,唐朝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全盛的時代。大部分人喜歡的時間段是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專題選擇上也集中在軍事史和文化史上。其中,男生傾向於軍事史,女生傾向於文化史。可以看到,高一(9)的學生大部分人還是對歷史很有興趣的,平時上課時多多引導,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想他們是能把歷史學好的。在選擇最想去的歷史名勝古蹟上,他們大部分人寫的都是一些舉世聞名的景點,其中有一些迄今仍存在謎底,由此也可以看到他們探究歷史奧祕的心情。他們有探索歷史奧祕,探究歷史事實的慾望。這也是他們喜歡歷史的一個明顯表現。

對江西的歷史瞭解上,大部分人是不夠的。得加強地方史的宣傳。江西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34個人知道這個事實,但是31個人去過省博,29個人沒去過,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生活在上高,對本地的一些資源都沒有充分利用到,這可能與他們平時作業多,學習壓力大有關,但是學校對這些是比較清楚的,應該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一起去參觀省博。讓他們對歷史有比較清楚的感性認識,看到古代一些文物,激發他們的想象,增強民族自豪感。

對歷史課本的滿意度上,有45個人滿意現在的歷史課本,大部分人認為應該增加歷史圖片,增加輔助性的文字閲讀資料。他們的要求在新課改中得到了重視。可以説新課改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同學反映歷史課本要按時間順序,古今中外編排,但是我還是覺得學歷史,首先得把握線索,得通,只有在通史的基礎上,才能對專題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除了課堂學習之外,他們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歷史題材的影視節目以及網絡,傳統的閲讀歷史書籍的方式顯然不再是唯一的。這跟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現在的科學技術帶來的網絡,為人們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網絡信息資源亂而雜,我們得辨別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雖然影視節目、網絡能帶來很多的信息,但這並不能完全取代歷史書籍的閲讀,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儘可能的掌握多種途徑,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大部分學生選擇喜歡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的歷史老師,這不僅是他們對歷史感興趣的表現,同時也對我們老師提出了要求。他們並不是完全把學習歷史當做應付考試,其中還夾雜着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他們喜歡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向這個方向邁進,向這個方向努力。幽默風趣不是每個人能做到,我們要做的就是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以便在上課時能夠發揮自如,不至於講得乾巴巴的,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要避免照本宣科,自導自演。

歷史是無法再現的,也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和模擬。所以,歷史知識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語言的傳遞,通過教師的講述,幫助學生感知歷史表象,理解歷史概念,掌握歷史發展規律。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是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往往面面俱到,一講到底,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課堂氣氛沉悶單調,學生被動接受、興趣索然。現在新課改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在其中起的是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可以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多思考,深刻體會歷史人物的心情,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

有30個人可能會學歷史,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可以看到他們班對歷史的喜歡,他們希望在歷史學上能夠進一步深造,瞭解更多的歷史,進一步探究歷史事實。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其實,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感興趣,甚至打算將來繼續深造,但是平時上課時,他們卻不活躍,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個問題首先得歸結為上課時是將歷史作為考試科目,是在學習歷史,加上做作業,給他們帶來任務,負擔,自然就沒有那麼熱心。但是,如果教師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真正的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我想他們是會被打動的,他們上課時會積極配合,也會按時完成作業。這樣,歷史成績肯定也會明顯得到提高。

結語

此次問卷調查,可以説是比較成功的。通過調查,我們瞭解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也瞭解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可以看到高一(9)班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是比較感興趣的,老師在上課時要多引導他們,拓展一些課外知識。當然,高中生歷史學習還存在很大問題,有些老師完全圍繞大學聯考,只講一些與考試有關的,這無疑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拓展他們的見識,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不能一切圍繞大學聯考,除了大學聯考,還要學習一些基本常識,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使他們得到最好的發展。這是教育的目的,是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老師都要清楚認識到的。而我們做此次問卷調查,也主要是為了瞭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瞭解其中存在的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以更好的促進他們的歷史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