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更是一門藝術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1W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便是一個管理者從容的表現。反之,一遇“風吹草動”便大敵當前,手忙腳亂。從容的管理者形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又如“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的蕭何。從容的管理者源於自信,自信源於自己紮實的工作和傲人的成績。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從容的管理者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有必要聊一聊管理中的詬病。只有詬病解決了,我們才會慢慢地從容起來。

管理更是一門藝術

管理詬病面面觀

一、被計劃代替了計劃

計劃本是有的放矢地幹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可是,我們的計劃往往是為了“計劃”而被計劃。最終,計劃成了“形象工程”。主要特點為:一是缺乏周密、通盤考慮,誕生於倉促之間。這樣的計劃不實施有可能,實施也有可能。實施了的結果是:年底一看,我們怎麼有這麼多要求做的沒有做——完了!不實施呢——理所當然。因為計劃本來都是“臨時起義”且缺少依據,更何況平時應付一些臨時的工作都夠受了。二是計劃好,執行力嚴重縮水。這樣計劃下的工作只有開頭沒有結尾,或者虎頭蛇尾。

二、口頭安排代替了文字資料的要求

習慣於口頭安排沒什麼壞處。壞處是隻有口頭安排沒有相應文字等資料的嚴格要求。例如:開展某項活動,口頭安排張某某負責組織落實,多少號之前完成什麼之類的。這樣的安排貌似紮實,而實則漏洞百出。因為人有惰性。張某某也會以口頭的方式安排其餘人員做什麼。除非是必須完成的且要報上級的材料這個張某某才會給我們留下點“遺產”。否則,工作完成了,我們的檔案資料卻一無所有。結局是:前人幹工作,後人補檔案。“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美事都是扯淡。

(三)粗放代替了精細

管理者往往在意的是工作的完成。這也沒有錯。錯的是管理過於粗放,缺少精細化。所謂的精細化就是要對每一項工作都要時時跟進追蹤。例如:某項工作誰負責完成,需要哪些過程資料,活動完成後資料交給誰,誰是否收到了相關資料等。這些貌似囉嗦的管理,實則是考驗一個管理者執行力的關鍵。也只有這樣,我們也才不會“遇事”手忙腳亂,也才不會腳疼顧忌腳,手疼顧忌手。也才不會平時瞎忙,年底一自查——白忙!

(四)簡單考核代替了實際工作

這類問題的典型特點是:實際工作與各類考核、評優晉級兩張皮。換而言之,工作是工作,考核是考核。這樣的結局是:該工作的不認真工作,組織開展某項工作的人發話無力,工作開展起來形如向親朋好友借款——全憑關係。久而久之,正氣成了同志們眼裏的“麻煩製造者”。如此幹出的工作,能有豐收的結局嗎?

這些詬病,如果我們拿不出刮骨療毒的精神,我們就永遠走不出瞎忙的藩籬。也贏不來“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樣的從容管理者。那麼,怎樣對症下藥,逐步從容起來呢?

一、立規矩、變工作聽人的為聽規矩的

工作一旦變成聽人的,問題都來了。聽張三的,未必聽李四的。聽規矩的就不一樣了。規矩面前人人平等,誰觸犯它都處罰誰。有句宣傳語最有道理:你不依法,法不依你。足可見規矩之重要。

二、善放手,變管事為管人

低層次的管理者都是管事的,事必躬親;高層次的管理者都是管人的,因為事情是人去完成的。人管好了,每一個同志自然會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去幹工作。如此這般,你還瞎操心把事情做不好嗎?不然,事情何其多,你管得完嗎?即便管理得完,你不累嗎?當一個越俎代庖似的管理者舒服嗎?

三、抓方向,讓不願意幹為主動作為

現在誰想幹工作——都不想幹。關於這一點,網絡段子早已有過精闢的描寫: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領到手抽筋。逢年過節要獎金,別人做事我加薪。鑑於這樣的現實,作為管理者必須抓住關鍵——利益!你不好好工作可以,你得付出利益的代價。你馬虎可以,我有秋後算賬的達摩克利斯劍。控制好了這個利益的方向,推諉扯皮的、拈輕怕重的、躲肩耍滑的自然會“回頭是岸”。

四、少干涉、變越俎代庖者為排憂解難者

大部分工作都得下屬去幹。既然讓別人幹就得充分的信任卻發揮別人的智慧和能動性。一句話——放手!如果捨不得放手就會落入農村俗話的窠臼——放口裏,怕化了;放手裏,怕掉了。最終,下屬智慧和能動性未被尊重和發揮,能成為你左膀右臂的希望怕就渺茫了。管理者存在的意義之一便是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問題要管理者幹嘛。所以,既然是管理者就應該為解決問題而生,以為下屬排憂解難為第一要務。而不是越俎代庖。充當全能“運動員”。

總之,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我們只有敢於面對詬病並痛下決心,拿出背水一戰的決心厲行整改,才能逐步成為一個從容的管理者。才能不被管理所困、所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