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2020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5K

政府工作報告

(甘肅省)2020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0年1月16日在天水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天水市人民政府市長 王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爭先進位的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較好完成了市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年預計實現生產總值702.5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8.5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211億元,增長7%;第三產業增加值393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36億元,增長7.9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1.41億元,增長6.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0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3元,增長9.5%。節能減排、環境質量指標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均在控制目標以內。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脱貧攻堅取得新成效。始終把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深度貧困堡壘,紮實推進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全年減貧12.95萬人,退出貧困村523個,貧困人口減少到2.09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8%,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縣正在按程序申請摘帽驗收。全年投入各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5.08億元,整合涉農資金25.9億元,落實到户產業扶持資金7.45億元,累計發放特色產業工程貸款65.79億元。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引導貧困户新建果園5.6萬畝,落實蔬菜面積7.06萬畝、中藥材面積6.79萬畝,飼養畜禽21.5萬頭(只)。實施“短平快”農業項目280個,發展“五小”產業項目5696個。累計建成併網光伏扶貧電站121.59兆瓦,清水縣5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建成運行。支持發展扶貧車間198家,建成貧困村果蔬保鮮庫119座。落實農村“八大員”公益性崗位18522個,貧困村電商服務點、行政村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室實現全覆蓋。狠抓脱貧攻堅“3+3”衝刺清零和問題整改,完成64處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解決了108.12萬人的飲水不穩定問題。全國、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會議相繼在我市召開並現場觀摩。新改建寄宿制學校28所、鄉村小規模學校112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5%。“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的10749户建檔立卡户全部搬遷入住,3337户四類重點對象和259户新排查農村危房户全部改造完成,秦安縣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和省政府通報表揚。新建改建標準化村衞生室21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到95.23%,貧困人口慢性病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深化東西扶貧協作,積極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落實各類幫扶資金3.13億元,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投入資金1772.5萬元。“消費扶貧”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3.47億元,居全省第一。

堅持穩增長擴投資,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嚴格落實項目建設清單管理、領導包抓、定期督查制度,全面推行條塊結合調度管理,組織開展集中開工復工和兩次檢查觀摩活動,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三個清單”項目完成投資370.97億元,88個市級領導包抓項目完成投資243.58億元,130個生態產業項目完成投資53.49億元。天水歷史上最大的民生項目城區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城區羣眾吃上了乾淨、衞生的洮河水。秦州大道、麥積山大道、東柯大道、310國道升級改造、天定高速藉口出口、洛門至水簾洞景區旅遊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有軌電車示範線一期工程開始聯調聯試,寶蘭高鐵天水東岔站投入使用。天平高速天水段、三陽川隧道(岷山廠)、引洮供水二期天水配套工程、天水國際陸港基礎設施一期、天水南站新增動車組存車線、甘泉至麥積山旅遊公路、清水60兆瓦風電等項目加快建設。靜天高速天水段、曲溪城鄉供水等項目開工建設。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項目即將獲批立項,天水繞城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全面推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管家”服務機制,萬達廣場、世茂國際生態城、江南市場等項目落地實施。全省招商引資暨隴商大會在我市召開。全年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8項,總投資603.75億元,新建和續建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361.34億元,其中省外項目到位資金304.69億元,增長41.72%,增速居全省第一。

堅持夯基礎興產業,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全年糧食總產123.21萬噸,增長5.64%,連續九年穩定在110萬噸以上。啟動實施“4+2”農業產業振興行動,果品、蔬菜、中藥材產量分別達到390萬噸、390.2萬噸、10.56萬噸,綜合產值136億元、120.5億元、32.1億元;畜禽飼養總量2618.6萬頭(只),產值95億元;勞務輸轉69.4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0億元。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48家、農民合作社847家、家庭農場157家,打造產業振興示範點40個。唐人神集團2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秦安縣百萬蛋鴨養殖、綠科500萬隻蛋雞養殖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加強果品產銷對接,設立果品收儲企業專項貸款風險金5000萬元、撬動金融資本5億元支持果品收購,花牛蘋果進駐北京物美超市,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深化“三品一標”創建,新認證綠色食品51個,秦州區被命名為“中國優質甜櫻桃生產基地”。開展“保險+期貨”獎補試點,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降費”,開辦保險品種29個,參保農户達到27.67萬户。着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新改建農村公路1167.4公里,僅張家川縣就投資5億多元,建設各類道路121條617公里。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項目91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5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0萬畝、堤防61.2公里,疏浚治理河道165公里。強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和“六項行動”,全面整治農村“八差”問題,新改建農村衞生公廁1856個、户用衞生廁所6.81萬座,累計建成鄉鎮生活垃圾焚燒站15座,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站130座、生活垃圾填埋場4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4個,創建“清潔村莊”604個、市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範村23個,秦州區平南鎮蘇灣村被命名為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堅持促轉型提質量,工業經濟得到新發展。重大工業項目穩步推進,華天科技集成電路高密度封裝產業升級、武山祁連山水泥技改、鍛壓公司智能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產,岐黃中醫藥產業園主體完工,裝配式建築產業園、長城果汁年產10萬噸高端果蔬汁、孟姑食品年產1萬噸生產線、浩瀚年產5萬噸重鋼等項目進展順利。積極推進製造業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海林“滾動軸承協同研發雙創平台”列入工信部試點項目,電科院1200千伏電壓等級電氣設備試驗檢測能力填補世界空白,全市規上企業關鍵工序製造設備數控化率達60%。重視發展園區經濟,出台扶持電子裝備及智能終端製造產業優惠辦法,中疆科技天水智能終端製造產業園項目落地建設,海林公司、岷山公司搬遷改造加快實施,開發區眾創大廈投入使用,引進註冊中美合資天水新奧製衣有限公司,開發區引進使用外資實現零的突破。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促進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大力推進“個轉企、小升規”,完成個轉企895户、新入規企業22户。加大清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力度,清償欠款7.54億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質量強市戰略,爭取省列科技計劃項目80項,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411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9户企業獲得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認證,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居全省第一。

堅持活商貿興旅遊,第三產業再上新水平。全面落實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進華僑城、公航旅等企業參與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天水白鹿倉國際旅遊度假區、麥積山自駕遊房車露營基地全面啟動。麥積山大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天水大劇院、伏羲廟遊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街亭古鎮保護開發、南山雲端、櫻花小鎮等項目進展順利。加強旅遊宣傳營銷,在重慶、成都、杭州等地策劃舉辦文化旅遊推介會,出台《“天水人遊天水”活動優惠辦法》,文化旅遊首位產業加快發展。全年新增3A級景區3家,建成鄉村旅遊民宿34家,接待遊客4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02.8億元,分別增長20%和21%。商貿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天水區域糧食倉儲物流生態產業園、天水華夏物流園、秦州暖和灣建材市場、武山5萬噸冷鏈物流等項目加快建設,京東TDC倉成功落户天水。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建成特色餐飲街區(夜市)10條,成功舉辦“人文天水養生美食”餐飲大賽,餐飲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成立天水電子商務發展協會,加快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與順豐速運合作建立天水優質農產品“育產銷運管”體系,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51.3億元,增長20%。

堅持強建設重管理,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全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二十里鋪大橋、天水郡十字交通疏解工程、呂二溝橋建成通車,羲皇大道秦州段城市市容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麥積區地下商業街建成運營,岷山生態公園、岷山公園地下停車場及周邊路網、藉河生態治理二期、天水古城西關片區綜合保護與利用、天水火車站站前廣場提升改造、甘谷縣地下商城、天河廣場地下空間綜合利用開發、秦麥高速路面維修改造等項目進展順利,三陽川隧道(天秀橋)及引線工程、紅橋南接線、市商會大廈開工建設,有軌電車示範線二期、藉河生態綜合治理三期、鄉村振興南北兩山片區基礎設施等項目啟動實施。城建民生工程全面推進,改造提升成紀大道西路、藉河北路、合作路、安居路、泉湖路等城區主次幹道13.56萬平方米,新改建城區公廁21座、旅遊廁所68座,新建城區天橋5座、藉河跨河大橋連接藉河風情線便橋3處,新增公共綠地18萬平方米。加裝老舊小區電梯50部,建成社區市場4個。新建停車位3120個,天水湖立體停車庫建成使用。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加強背街小巷綜合整治、人行通道暢通、綠化美化亮化和市民文明素質教育,開展“車讓人、人讓車”專項整治,加快實施智慧城管、智慧金融、雪亮工程、信用天水、雲上天水等智慧城市項目,集中清理整治南郭寺景區違法用地違章建築,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保護,深入開展“大棚房”和違建別墅問題清查整治,加快大規模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42.9萬畝,通道綠化1225公里,義務植樹834萬株。紮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7天,同比增加22天;8個國考省考斷面、5個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和9處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均達到考核目標要求。淘汰治理燃煤鍋爐51台128蒸噸,完成“三改一補”40351户,辦結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信訪投訴問題250件。認真整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有效處置張家川縣黑作坊偷排污染清水河事件,迅速整改央視報道我市境內渭河環保問題,全面開展河長制落實、全域無垃圾治理和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抓改革促開放,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接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38項、其他事項4項,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8.2%、“一窗”分類受理率70%,54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登記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29萬户、新增註冊資金319.41億元。落實更大規模減税降費政策,為各類企業減税降費7.22億元。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進,市級國有企業股權界定全面完成,羲通公交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啟動實施,18户中央和省屬駐市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基本完成,市屬34户企業清產核資財務審計工作全面完成,城區水務一體化改革順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取得新成效,武山縣被列為全國第四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農村“三變”改革成效明顯,引導2163個行政村20.5萬農户入股2387家新型經營主體,累計實現分紅1.7億元。金融改革持續推進,成功發行城投債11億元,螞蟻金服普惠金融在全省率先推開,我市榮獲省長金融獎。全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080.92億元,增長12.87%,存款餘額1480.86億元,增長10.87%。堅持用好開放發展平台,成功舉辦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遊節、名優產品暨海峽兩岸特色商品博覽會、“軒轅杯”全國徒步大會、全國象棋公開賽、全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全國龍舟公開賽、國際籃球精英邀請賽等重點文化、商貿、體育活動,天水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支持天水隴南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區的意見》,制定出台《關於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區的實施方案》,組團赴隴南、成都、重慶考察對接,向南開放邁出新步伐。加快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羣,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積極應對外貿下行壓力,組織相關企業參加第二屆進博會、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展會,天水海關開關運行,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8.5億元。

堅持辦實事惠民生,羣眾生活有了新改善。省列10項、市列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21%。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3%,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6.37%。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爭取各類教育項目687個,落實資金7.6億元,改造校舍20萬平方米。天水職教園區加快建設,市三中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農村中國小教師週轉宿舍、邊遠地區中國小温暖工程順利完工,農村國小小班教學模式全面推行,秦安、清水兩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評估驗收,城區“大班額”問題有效化解。加強教育管理,狠抓教學質量,全市普通大學聯考二本以上上線18196人、上線率66.22%。大力發展醫療衞生事業,市中心血站、清水縣醫院、張家川縣醫院完成整體搬遷,秦安縣醫院遷建、甘谷縣中醫院醫技綜合樓等項目加快建設。藥品採購“兩票制”全面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有序推進,全市264家定點醫院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報。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遺產保護,《天一生水》《玉蘭仙子》《洞天仙歌》《激流飛渡》等劇目創排演出,天水紀信祠、武山聖壽寺、甘谷毛家坪、張家川河峪摩崖石刻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巷街區等6個街區獲批全省歷史文化街區,工業博物館主體完工,地質博物館完成布展。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市體育中心、麥積區體育館、武山縣體育館、秦安縣體育館投入使用,羣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棚户區改造1.6萬套(户),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0448户227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8.18%,待遇發放率100%。加快發展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事業,發放各類民政救助金12.1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7327.94萬元。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建成全市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台,麥積全國綜合養老示範基地一期建成使用,天水人文紀念園加快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加強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市縣鄉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部掛牌運行。新型應急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33.3%、16.9%、45.5%、0.5%。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張家川縣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我市被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5個、惡勢力集團8個、惡勢力團伙29個、“村霸”“砂霸”13個,破現行命案11起、命案積案10起,現行命案破案率100%,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和3%。秦州區東關派出所榮獲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積極推進平安天水建設,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化解專項行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統計調查、新聞出版、外事、人防、氣象、地震、老齡、檔案、地方誌、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堅持轉作風提效能,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力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着力鍛造“嚴緊硬實”作風,行政效能明顯提升。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充分聽取政協建議,辦理答覆市人大代表意見建議242件、政協提案265件。全面落實“七五”普法責任制,切實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天水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公佈施行,《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設施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完善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召開市政府黨組會議14次、理論中心組學習會議18次、常務會議16次、市長辦公會議40次、市政府專題會議18次,促進了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嚴查深究各種隱形變異“四風”問題,紮實開展“四察四治”專項行動,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幅精簡文件會議,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切實為基層減負鬆綁。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持續增強。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引領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傾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幹部羣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羣眾,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天水籍在外人士,向駐市人民解放軍和中央、省屬駐市單位,向關心支持天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雖然大部分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二是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還不牢固,農業產業體系、產品體系、經營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果品豐年賣難問題仍然突出,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儲藏能力還比較滯後,農業綜合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工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裝配式建築、軍民融合、航空維修製造等新興產業剛剛起步,生態產業增加值佔比較低,產業協作和技術創新能力有限;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還沒有大的破題,現代商業、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信息科技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三是穩定脱貧的基礎還不穩固,“三保障”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產業扶貧任務仍然繁重,防止脱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鞏固脱貧攻堅成效的任務艱鉅。四是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水平有待提高,實施的重大產業類項目較少,徵地拆遷難、手續辦理慢等問題仍然突出,一些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較慢。五是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高,生態環保形勢依然嚴峻,城市精細管理、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等工作還需加強。六是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羣眾需求。七是營商環境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政府營造發展環境、企業創造社會財富的氛圍還不夠濃厚,企業和羣眾辦事還存在一些“堵點”和“難點”。八是各級幹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工作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真抓實幹、雷厲風行、一抓到底、幹就幹好的工作作風還需進一步強化。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任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總體部署,緊扣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爭先進位的工作總基調,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突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突出發展十大生態產業,突出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確保與全省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環境質量和節能減排指標均控制在省上下達的目標以內。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決勝戰

堅決攻克最後貧困堡壘。緊盯深度貧困地區,堅持目標標準不動搖、聚焦靶心不偏移,對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脱貧難度大的村實行掛牌督戰。逐村逐户、逐人逐項盯住解決短板問題,完成剩餘2.09萬貧困人口脱貧、29個貧困村退出任務,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做好1.23萬户5.13萬邊緣人口的防止致貧工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持續抓好“兩不愁三保障”。義務教育方面,完善控輟保學聯控聯保長效機制,着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實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208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基本醫療方面,全面落實醫療報銷救助和慢性病門診報銷政策,加強縣鄉村醫療衞生機構建設和設施設備配備,配齊鄉村兩級醫療機構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實現全覆蓋。住房安全方面,及時改造新增危房,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力度,完善安置區基本公共服務和產業佈局,積極有序實施拆舊復墾工作,確保貧困羣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飲水安全方面,實施農村供水設施提升改造項目16個、小型集中供水水源保障工程7處,進一步健全運行管護責任體系,確保羣眾飲水安全穩定。

夯實穩定脱貧產業基礎。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脱貧的根本之策,完善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範體系,動態調整“一户一策”精準幫扶計劃,因地制宜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大力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和“五小產業”,夯實穩定增收、穩定脱貧的基礎。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加快實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5家,創建各級示範社200家、鞏固提升扶貧車間335家。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降費”工作,積極推廣“保險+期貨”模式,防範化解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大貧困地區勞務輸轉力度,積極引導消費扶貧,着力提升光伏扶貧效益,多渠道增加羣眾財產性收入。完成勞動力培訓2萬人。強化村級公益性崗位動態管理,穩定在18000個以上。

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效。嚴把脱貧退出關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認真開展脱貧人口“回頭看”,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防止脱貧人口返貧。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貧困户脱貧技能常態化培訓,激發貧困羣眾的致富信心和內在動力。嚴格落實“脱貧不脱政策、減貧不減力度”要求,堅持一手抓貧困人口脱貧、一手抓已脱貧人口鞏固提高和邊緣人口防止致貧工作,配合做好國家脱貧攻堅普查工作,確保脱貧的質量和成色。持續開展“八差”治理,加快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消除視覺貧困。科學統籌扶貧資金投入,做好助農長效增收產業規劃,進一步提升東西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幫扶效益,廣泛動員社會資金參與扶貧,構建立體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二)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科技增糧措施,確保正常年景糧食總產穩定在110萬噸以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4+2”農業產業振興行動,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以現代農業支撐縣域經濟發展。果品、蔬菜、中藥材面積穩定在350萬畝、135萬畝、50萬畝以上,綜合產值達到140億元、130億元、44億元以上。重視抓好唐人神集團在我市實施的2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等項目,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做到保供穩價。新建(改造)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00個,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650萬頭(只)以上,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勞務輸轉69萬人次,勞務收入達到155億元以上。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小農户提升工程,健全龍頭企業與農户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創建各級示範家庭農場100家以上,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20個以上。高度重視並大力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和倉儲冷鏈物流及終端市場建設。

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着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羣,推動裝備製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等傳統產業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扶持裝配式建築、航空維修製造、大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等專項資金支持,實施生產線數字化改造項目10個,選擇3至5家優勢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培育試點。完成海林公司搬遷改造升級、岐黃中醫藥產業園、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建設,加快中疆科技天水智能終端製造產業園、張家川500萬噸機制砂及建築建材產業園、電工產品檢測試驗研究基地、岷山公司搬遷改造、大型客機改貨機、甘肅移動第二大數據中心、長城果汁年產10萬噸果蔬汁生產線、華天汽車電子產品封測技術研發及批量生產等項目建設,爭取飛機維保一體化基地、北京基亞特環保設備等項目落地實施,加快建設先進製造基地。推進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增容”,支持縣區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建設,編制慕灘片區智能製造和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規劃。落實支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要素保障,做好紓困幫扶,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户以上、“個轉企”550户以上。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以上。

放大文化旅遊綜合效應。堅定不移推進文化旅遊首位產業,加強文化旅遊資源保護利用,統籌抓好麥積山、伏羲廟、大地灣大景區建設,建成天水大劇院、麥積山遊客服務中心、伏羲廟遊客中心及停車場、南郭寺遊客中心及停車場,啟動數字麥積山、數字天水建設,加快白鹿倉國際旅遊度假區、麥積山自駕遊房車露營基地建設,實施秦安縣大地灣—隴城古鎮—上關明清古街文化旅遊景區等3個世行貸款項目,推進卦台山伏羲文化旅遊產業園建設。完成天水古城西關片區綜合保護與利用項目一期建設,啟動二期、三期項目,面向全國引進品牌產業和名吃名店,高水平運營管理天水古城,打造4A級旅遊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和中醫養生、民俗風情、生態休閒旅遊,規劃建設武山縣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爭創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9個,扶持發展專業旅遊村7個。加強旅遊資源整合聯動和宣傳營銷,培育發展文化旅遊龍頭企業,提升旅遊接待服務水平,進一步打響“羲皇故里”“人文天水”“隴上江南”三大品牌。做好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申報,《天秀天水》室內情景體驗劇在伏羲文化旅遊節期間實現首演。爭取2020年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暨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或閉幕式在我市舉辦。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消費升級行動,挖掘消費潛力,改善消費環境,拓展鄉村消費、汽車消費、休閒養生消費,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支持建設餐飲街區、夜市和早餐惠民工程,新建改造5條餐飲街區,形成天水餐飲消費聚集區,打造隴上“美食城”。精心籌辦2020年西部商品交易會,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效果。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與京東、淘寶、拼多多、物美集團等企業對接合作,推廣培育一批具有天水特色的電商模式和網貨品牌,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20%以上。扶持發展現代物流,建成天水區域糧食倉儲物流生態產業園、天水京東電商產業園,開工建設江南市場,推進天水國際陸港三路兩橋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申報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冷鏈物流、便民市場建設,支持發展裝備製造和電子產品、特色農產品物流,打造聚集隴東、輻射陝川的商貿物流節點城市。

(三)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

圍繞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抓項目。認真研究對接國家、省上出台的政策措施,積極謀劃實施一批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加快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加大保障推進力度,確保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建成通車、天水南站新增動車組存車線建成使用,力爭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試驗段、天水至隴南鐵路開工建設。加快靜天高速天水段、三陽川隧道(天秀橋)及引線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天水配套工程、曲溪城鄉供水工程建設,推進天水繞城高速公路、景泰至禮縣高速公路天水段、張家川花園水庫、清水縣湯峪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白龍江引水工程納入國家水利“十四五”發展規劃。

圍繞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抓項目。堅持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作為破解縣域經濟發展瓶頸、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抓手和載體,積極發展文化旅遊、循環農業、中醫中藥、通道物流和軍民融合等特色生態產業,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數據信息、節能環保等高端生態產業,統籌推進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產業,切實提高十大生態產業發展整體競爭力。突出抓好生態產業帶動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已確定的270個生態產業重點項目。支持綠色生態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上市掛牌、運用PPP模式等渠道籌資融資,構建生態產業多元化融資體系。開闢生態產業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立健全生態產業發展統計監測體系,提升生態產業服務保障水平。

圍繞推動招商引資落地抓項目。全面推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管家”制,完善項目代辦服務機制,加大第25屆蘭洽會簽約的48個重點項目推進力度,加快天水萬達廣場、麥積山大酒店、世茂國際生態城等項目建設,推動恆大集團東柯旅遊小鎮、五里鋪政務中心五星級大酒店、櫻花小鎮、南河川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儘快落地建設。堅持“走出去”戰略,主動加強與央企和國內500強企業的對接洽談,積極開展精準招商,狠抓各類簽約項目和意向項目跟蹤服務,力爭新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圍繞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抓項目。繼續推行項目建設清單管理、領導包抓、檢查觀摩制度,全面落實“四百”機制,大力推行“不來即享”服務,加大條塊結合調度力度,推動形成比學趕超抓項目、穩增長、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優化項目審批服務,完善“綠色通道”機制,靶向通堵清障,進一步壓縮項目審批時限。深入開展項目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嚴把工程施工、安全監管、竣工驗收、審計監督等關口,確保項目建設質量過硬、推進有力、安全快速。主動做好向銀保監部門及金融機構推介項目工作,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投資參與項目建設,拓寬項目籌資渠道,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四)全面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重視規劃戰略引領。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編制“十四五”規劃、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規劃,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導向作用。認真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形成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相協調的格局。大力推進“多規合一”,推動產業佈局、土地利用、交通建設、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領域規劃有機融合。按照產城融合定位,開展三陽川片區整體開發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天水城市規劃館建設,打造回顧城市發展歷史、展示城市建設佈局、展望城市發展目標、宣傳推介天水形象的城市客廳。

完善中心城區功能。積極推進“八大新城”片區開發,完成岷山生態公園及停車場、天河廣場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紅橋南接線、秦麥高速公路路面維修改造、成紀大道麥積段整體鋪油及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加快三陽川隧道(岷山廠)、有軌電車二期、藉河生態治理三期、天水市鄉村振興南北兩山片區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實施羲皇大道中段、成紀大道中段改擴建、麥積區3號橋、麥積熱源廠、藉口熱源廠、秦州區建築垃圾處理廠、秦州新城污水處理廠、馬跑泉主鎮區改造、天水郡片區綜合改造等項目,謀劃實施天水南站片區二期工程。統籌城市給排水、燃氣、供熱、供電、通訊等各類管網建設,完善城鎮供水設施、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公園城市和渭河、藉河景觀長廊,新建一批停車場、充電樁(站)、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系統及行人過街設施,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紮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創建,加強市民文明宣傳教育,力爭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集中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確保實現城區全天候保潔。持續推進人行通道暢通、公廁建設改造、城市“牛皮癬”治理、養犬管理、噪音污染治理、重點路段交通疏導等工作,嚴控嚴管各類違法建設,強化房地產市場、城市小區物業管理監督,有效解決城市管理突出問題。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積極實施智慧教育、智慧消防、智慧交通二期、智慧社區等項目,提升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落户條件,簡化落户手續,實現居住證制度全覆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力爭户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8%。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配套措施,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快發展城鎮產業,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實施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385公里,縣鄉道生命安全防護工程438公里。完成農村電網三年攻堅計劃。治理水土流失25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6萬畝,治理河道60公里。開展農業科技培訓14萬人次以上,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人以上,新認定新型職業農民800人。全力抓好農村“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動”,創建省級“清潔村莊”795個,所有鄉鎮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無害化處理、行政村衞生公廁實現全覆蓋,重點鄉鎮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

(五)構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格局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10個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全面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紮實開展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堅決破除影響發展的障礙制約,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接放管服”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功能,推動政務服務窗口向基層延伸,力爭實現100項以上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優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倡導“不叫不到、隨叫隨到”的理念,實行“保姆式”、全程式、貼近式服務,着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爭取在利企便民上取得更大成效。高標準建設集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市委市政府指揮中心、視頻會議中心等為一體的天水市網絡理政中心,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現代化理政體系,全面提高理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做好政府機構改革後續工作,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擴大“三去一降一補”成果,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創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體制機制、運作模式,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完成天水市城區水務一體化經營管理改革。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加強銀政企對接,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三農”提供更好服務。全面落實國家減税降費政策,圍繞行政審批、用工、融資、生產要素、物流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消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規範中介機構收費,實質性減輕企業負擔。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提升全方位開放水平。堅持“東出”與“南向”並舉,加強與關中地區、成渝地區的聯繫對接,推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更深層次、更廣領域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羣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借力蓉新歐、渝新歐班列等國際物流通道,打通特色農產品流通銷售渠道,打造天水連接成都、重慶乃至新加坡、歐洲等終端大市場的產銷對接平台。擴大與東亞、東南亞、西亞及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有針對性地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博覽會、推介會和展覽展銷會,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完成進出口總額40億元以上。推動麥積山論壇由市級主辦升格為省級主辦,繼續辦好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遊節和龍舟、射箭、自行車等重大體育賽事,爭取開通西安至天水至張掖至敦煌航線,不斷增強天水的對外影響力和吸引力。

(六)持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

大力加強生態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紮實推進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天水區域建設,着力構建秦嶺綠色生態屏障和小隴山生態保護帶、關山生態保護帶“一屏兩帶”生態保護格局。加快實施天保二期、三北五期防護林、新一輪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以及“兩山兩河”百公里生態長廊、自然保護區建設、礦山恢復治理等重點項目,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繼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完成造林20萬畝,森林撫育11.7萬畝。啟動開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加大園林小區、園林校園、園林單位建設力度,爭創國家森林村莊32個、省級森林小鎮9個。

加強流域環境治理。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總體要求,突出抓好渭河生態保護治理,編制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完成渭河流域生態環境現狀和污染源調查評估。圍繞水源涵養、生態修復、水沙調節、水土保持、水利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加大渭河、“兩江一水”等流域治理保護力度,不斷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統籌做好區域協作和綜合治理,加強與上下游市區的協作配合,建立更加緊密的流域生態保護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深刻汲取央視報道渭河及支流環保問題教訓,全面落實四級河長責任制,鐵腕清理整治河道“四亂”問題,嚴肅查處破壞河道環境違法行為,推動形成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

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加強大氣污染綜合管控,突出抓好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揚塵污染、大氣面源污染、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加強煤炭市場管理,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以上。全面落實“水十條”,啟動秦州新城污水處理廠項目,加快縣區污水處理設施擴容提標改造、重點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農村污水治理、河道溝渠綜合治理,兩區和五縣污水處理率分別穩定在95%和85%以上,境內河流考核斷面水質、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全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編制完成耕地土壤環境分類清單,加強重金屬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治理,全面排查整治重點行業企業和尾礦庫地塊,重金屬排放實現零增長,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

(七)着力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深化平安天水建設。大力實施“雪亮工程”,創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標準化城市,精準防範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行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推動平安社區創建和基層綜合治理提質增效。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破案攻堅、打傘破網、打財斷血、行業治理上實現新突破。開展非法放貸、“套路貸”、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安全感。

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健全完善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新型應急管理體制,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防災減災應急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提升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和突發事故處置能力,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深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和突出問題治理,積極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規範政府債務管理,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強化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擔保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監管,做好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加強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深化雙擁共建,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加快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辦好“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市長信箱”,探索和推廣“最多訪一次”的具體舉措,確保羣眾反映問題及時有效解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發揮黨和政府聯繫廣大羣眾的橋樑紐帶作用。認真做好統計調查、新聞出版、外事、人防、氣象、地震、老年教育、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八)不斷增強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新建、補建、回購“三個一批”工程,規範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3.9%;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鞏固消除城區“大班額”成果,武山、張家川兩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促進特色內涵發展;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建成天水職教園區一期工程;支持天水師範學院建設師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推進健康天水建設,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加強重大疾病預防和公共衞生工作,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加快天水康健康復養生養老中心、秦安縣醫院遷建、甘谷縣醫院遷建、麥積區醫院口腔分院遷建、清水縣婦幼保健站業務樓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市中醫院內科綜合大樓、武山縣醫院異地遷建等項目,推進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及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建設,確保羣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繼續做好“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加快天水科技館建設,推進10個國有博物館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二輪修志”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市第五屆運動會,建成鄉鎮和社區健身中心8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0個、健身步道4條。

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堅持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緊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全面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以上。實施扶持高校畢業生到企業服務項目,力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統籌幫助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困難羣體就業。加強企業職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設,加大農民工工資清欠力度,全力創建“無欠薪”城市。重視做好創新型、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引進、服務、使用,完成100名領軍人才選拔工作,努力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完善社會福利和慈善機制,落實城鄉社會救助政策,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補助標準和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持續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困難退役軍人的關愛服務,為1000户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家居無障礙改造工程。落實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健全完善可持續的醫保基金籌資運行機制。加快建設盤龍山殯儀館、市第二福利院、麥積全國綜合養老示範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秦州區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麥積區橋南綜合服務中心等項目,建成麥積區綜合社會福利院、甘谷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秦安縣養護院和武山縣、清水縣殯儀服務中心等項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培育和發展租賃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加大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改善羣眾居住環境。

繼續辦好民生實事。今年,全市財政收支壓力很大,各級各部門都要真正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務必確保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厲行節約,壓縮“三公”經費,把省下來的財政資金更多用於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企業和羣眾過好日子。在全面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的同時,緊盯廣大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集中力量辦好10件實事。(1)建成藉河治理二期工程和岷山生態公園。(2)實施城區水務一體化工程,確保麥積城區羣眾用上洮河水。(3)新增城區停車位3000個以上。(4)新建城區公共廁所20座、旅遊廁所30座、農村公廁2604座,新改建户用衞生廁所9.3萬座。(5)建成農村生活垃圾焚燒站(場)55座、垃圾壓縮站112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24座。(6)建成社區便民市場8處。(7)實施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67個28682户,為城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50部。(8)實施棚户區改造項目54個21900套。(9)啟動實施市幼兒園分園、市實驗國小分校新建項目。(10)打通城區“斷頭路”4條。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繁重任務,全市各級政府和工作人員必須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為新要求,全面加強政府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切實強化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加強政治建設,強化思想引領。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政府工作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工作重要囑託,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講政治貫穿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加強能力建設,練就過硬本領。持續加強理論武裝,認真落實政府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及時跟進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一種精神狀態、工作常態和前進姿態,對標先進地區的理念和經驗,倡導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對每項工作高標準、嚴要求,用改革創新精神和“跳起來摘果子”的勇氣定目標、抓工作。重視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掌握新知識、開拓新視野,提高駕馭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法治建設,促進依法行政。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法行政,完成《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各項任務。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的作用,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深化“七五”普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重視地方立法工作,促進《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設施保護條例》公佈實施,組織起草《天水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做好政府規章的修訂和實施,加強行政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

加強作風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堅決克服和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之以恆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繼續下功夫治理文山會海、規範檢查考核、嚴控“三公”經費,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抓落實、促發展。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須有我,勇於擔當負責,敢於攻堅克難,採取清單管理抓項目、對賬銷號抓工作、“四不兩直”抓督查、獎罰問責抓考核,堅決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和“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等突出問題,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地落實。

加強廉政建設,永葆清廉本色。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廉政教育,紮緊制度籠子,深化專項治理,管住關鍵環節,讓廉潔從政成為政府工作的鮮明底色。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加強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嚴控重點工程和重點領域廉政風險,嚴防羣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着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環境。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責任擔當時不我待。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齊心協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堅決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與全省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努力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