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年長沙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4W

政府工作報告

(湖南省)2020年長沙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0年1月9日長沙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市長 胡忠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着力建設現代化長沙和“三個中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預計數,下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交出了合格答卷。

——長沙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羣獲批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智能製造成為閃亮名片。

——長沙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圈兩場三道”讓幸福在老百姓家門口升級。

——長沙入選全國萬家民企評價營商環境十佳城市,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

——長沙位列中國十大夜間經濟影響力城市第3,成為國內外遊客喜愛的網紅城市。

——長沙榮獲國家級科技獎22項,居全國前列,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創新能力居78個國家創新型城市第8。

——長沙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户,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三一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

——長沙進出口總額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長,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開放發展邁入“快車道”。

——長沙251項高頻事項實現全鏈條“一件事一次辦”,“我的長沙”APP上線運行,羣眾和企業辦事更加便捷。

——長沙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100公里,日均客運量突破100萬乘次,市民公交出行幸福指數居全國第4。

——長沙26個國、省控監測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首次全部達到100%,“一江六河”水質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一年來,着重抓了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緊盯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紮實推進。堅持控總量、化存量、調結構,三項債務之和持續壓減,隱性債務化解任務超額完成,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平台公司“撤併轉”加快推進,清理整合融資平台公司121家,市軌道集團去平台、市場化轉型成為全省樣板。充分發揮專項債穩增長的作用,爭取政府新增債券額度249.2億元、企業債券42.7億元。重拳整治套路貸、校園貸、非法高利放貸,立案打擊非法集資46起,全社會尤其是校園金融環境更加健康。精準脱貧攻堅戰深入實施。市內精準脱貧、市外對口幫扶“兩個戰場”統籌推進,全市6764名建檔立卡貧困户實現脱貧,13.6萬貧困人口實現飲水安全,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65人,改造農村危房1359户,累計發放兜底保障對象補助資金7.3億元;實施龍山縣等8個國家級貧困縣扶貧項目379個,投入資金3.1億元。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生態環境垂直管理改革基本完成,監管執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紮實整改,綠心地區工業企業全部退出,169個年度污染防治項目全面完成。嚴格落實“六控十嚴禁”措施,主城區完成餐飲單位油煙淨化1.5萬家,提質改造加油站地下油罐320座,SO2、PM10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率75.3%。新改擴建城區污水處理廠4家,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9.5萬噸;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100%;瀏陽河入選全國示範河湖建設名單。

二是緊盯現代產業發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深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五個100”項目任務超額完成。智能製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三智一自主”產業佈局基本完成,智能製造試點企業達668家,開放道路智能駕駛長沙示範區正式啟用,入選國家首批5G城市。

產業鏈發展成效顯著,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完成投資875億元,工程機械產業鏈總產值首破200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1家。重大項目支撐有力,新引進2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62個;三一智聯重卡、中聯智慧產業城等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格力大型中央空調、五礦國家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等戰略性項目建成投產。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四上”服務業單位達5411家,增長9.7%。金融業持續壯大,新增上市公司2家、過會企業2家。物流業加快發展,京東、蘇寧電商湖南總部投產,快遞業務量增長45%,社會物流總額達3.6萬億元。商貿業穩步增長,五一、紅星商圈及金星路商業街區提質升級,億元樓宇增至45幢。會展業影響擴大,全球高端製造業大會、國際工程機械展、“一鄉一品”國際商品博覽會等重大會展成功舉辦,會展業成交額超1100億元。現代農業“一縣一特”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2.8萬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增至10家,新增“三品一標”99個,農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突破2500億元。六大特色農業產業鏈加快建設,寧鄉花豬全產業鏈產值超過30億元,長沙綠茶、瀏陽油茶、望城蔬菜、花卉苗木綜合產值均較大幅度增長,小龍蝦產業養殖面積和綜合產值實現翻番,“一縣一特”品牌效應明顯增強。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別進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第4、第10和第18位。

三是緊盯營商環境優化。行政效能持續提速。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縱深推進簡政放權,編制公佈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等6張清單,再次下放市級權限136項、取消權力事項10項,“一網通辦”系統上線試運行,12345市民服務熱線榮獲全國政務熱線“最佳管理效率獎”。“三即承諾制”改革成功試點並在全市推廣,“3545”改革目標全面實現,企業開辦審批、不動產登記、工業投資房建項目審批分別控制在2個、5個、44個工作日以內。芙蓉區成立24小時上門服務的流動審批和樓宇服務站。嶽麓區率先全省設立水電氣綜合窗口。寧鄉市打造“無證明”“無收費園區”“無跑腿審批”的“三無城市”。長沙經開區、雨花經開區等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零費用”。實體經濟成本不斷降低。堅決落實減税降費政策,全年為市場主體減税217億元,社保降費31.5億元;減少電費支出10.5億元,累計為企業轉貸超30億元。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為企業降低前期土地投入成本50%。企業家合法權益有效保護。建立政企常態化溝通制度,設立民營企業信訪專窗,實施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十大舉措,開展企業家權益保護專項行動,有效為企業挽回損失。惠企政策有力落實。搭建涉企政策發佈平台,全面公開惠企政策,提供政策諮詢、資金申報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兑現獎補政策資金30.4億元。

四是緊盯改革開放創新。重點改革加速推進。10項重點攻堅改革、41項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順利實施。市縣兩級政府機構和36家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圓滿完成,市場監管等5支綜合執法隊伍組建成型。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明顯,組建市城發集團,關閉、整合、轉型“殭屍”企業8家,湘船鋼構等2家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實施,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全國試點穩步推進,市屬國企資產總額突破1.2萬億元,增長20%以上。基層治理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互聯網+羣防羣治”平台獲評全國智慧司法“十大創新案例”,天心區“一統三化”基層治理改革成為全國典型。開放高地加速崛起。開放平台不斷夯實,高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獲批運營,長沙北鐵路海關監管區正式運行,跨境電商綜試區交易額增長130%以上。開放通道有效拓展,入選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中國快遞示範城市,新開通國際客貨運航線11條,首度開通跨境電商全貨運航線,中歐班列(長沙)發運量增長189%,排名全國第5,長沙新港汽車滾裝碼頭投入運行,結束湘江不能滾裝運輸商品汽車的歷史。開放主體持續壯大,有外貿實績企業增加500家以上,進出口總額1億美元以上外貿企業達41家,增長71%。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深度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羣、湘贛邊等區域合作,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第三屆“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成功舉辦,世界計算機大會永久落户,獲評國際門户城市。創新驅動持續增強。創新平台紛紛落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總部、國家工程實驗室馬欄山研究院、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掛牌成立。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領先全國,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4件,居省會城市第6。創新成果加快轉化,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33億元,增長61.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0%。

五是緊盯重大平台提質。湖南湘江新區引領效應彰顯。經濟發展質量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省、市平均水平;新引進長遠鋰科等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8個、百度阿波羅智行等500強企業項目21個,新增智能製造示範企業106家。片區建設品質提升,後湖片區水環境及社區提質改造全面完成,大王山、高鐵西城等片區建設加快。科創主體活力提升,中西創投嶽麓中心簽約揭牌,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引進標誌性平台和企業40餘家,新增科創企業900多家,總數超過3000家。金融發展水平提升,湘江金融中心新入駐金融機構及配套企業129家,湘江基金小鎮新增基金機構80家,基金管理總規模達2215億元;長沙湘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園區主力軍作用凸顯。經濟貢獻提升,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突破60%,重大產業項目投資、税收分別佔全市的70%和80%左右。集聚效應增強,長沙高新區先進製造業產值增長60%以上,獲批全國第二個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長沙經開區工程機械產業產值增長30%;寧鄉經開區智能家電產業税收增長38%。動能轉換加快,瀏陽經開區惠科項目填補全省高清顯示面板製造空白;望城經開區華為智能終端項目成為企業強強聯合、共克時艱的典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新引進企業648家,完成投資65億元,獲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成功舉辦2019中國新媒體大會;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邁入“國家隊”行列。示範區支撐能力增強。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發展,引進養天和醫藥物流園等航空偏好型項目30餘個,順豐電商產業園建成投產,黃花綜保區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湖南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產業園、長沙軍民融合雙創示範園加速建設,長沙成為全國北斗衞星導航應用三大示範區域之一。兩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加快,長株潭“三幹兩軌四連線”等20項重點合作實事穩步推進;南部融城片區引進產業項目108個、基礎設施投資52億元,湖南人工智能產業園成功落地,地理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二期、長步道產業基地等投入使用,片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六是緊盯品質城市升級。宜居品質全面提升。城市空間結構不斷優化,六大片區等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功能佈局日益完善。城市基礎建設持續加強,芙蓉南路快速化改造、湘雅路過江通道加快建設,湘府路快速道(河東段)實現通車;地鐵4號線試運營,3號線、5號線試運行;汽車南站綜合交通樞紐試運營,長沙西站鐵路樞紐建設加快推進;市一水廠、市七水廠、望城水廠、雷鋒水質淨化廠一期新改擴建全面完成;改造老舊小區50個,獲批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雙修”和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獲批全國首批城市體檢評估試點城市;高鐵會展新城國際會議中心和配套工程全面動工,吾悦廣場、會展星街等建成運營,高鐵南站率先打造智慧站區。“清潔長沙”行動成效明顯,生活垃圾分類實現社區全覆蓋,濕垃圾處理項目正式運行,城區環衞基礎設施“三改”全面完成,改造老舊站廁489座,配置環保新能源環衞車輛180台,橘子洲新能源智能化環衞保潔示範基地建成,城市文明水平持續提升。宜業環境不斷改善。創業平台加快集聚,建成國家級創新創業平台7個、省級眾創空間18家,湘江基金小鎮一期建成,嶽麓科創港投入使用。綜合配套功能更加完善,電力“630攻堅”成效明顯,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啟動建設,500千伏瀏陽變電站順利投產,供電能力提升至800萬千瓦。立體交通網絡更加健全,浩吉鐵路瀏陽段全線貫通,長益高速複線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寧韶、江干高速開工建設,黃花機場擴建工程加速推進。宜遊魅力更加彰顯。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精心打造旅遊景點,方特主題樂園開業,月亮島作為市民公園開放,湘江歡樂城加快建設,新增新華聯銅官窯古鎮、雨花非遺館等6個國家3A級以上旅遊景區,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7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步伐加快,新增綠地450公頃,新建公園7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森林覆蓋率55%,洋湖濕地公園晉升國家級,促成省植物園免費開放。太平街、潮宗街、坡子街、白果園化龍池等成為“網紅”地標。

七是緊盯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農村“五治”紮實推進,農村旱廁全面清零,改造無害化廁所22萬户;垃圾分類減量行政村覆蓋率提高至92.8%;清理“一户多宅”“空心房”8784户,建成農民集中居住示範點10個;新改建鄉鎮污水處理廠39座;1542個村(社區)建立紅白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人情風、請吃風得到遏制。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清理核實集體資產226.1億元,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基本完成。鋪排“四型”集體經濟項目352個,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清零。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建設高標準農田20.7萬畝,完成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800公里,所有建制村全部通客運班線、光纖寬帶。完成紅旗水庫、道源水庫應急處險和喬口水閘、溈豐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啟動椒花水庫、清江水廠建設,新增農村通自來水人口11.9萬人。鄉村振興20個示範鎮、200個示範村創建紮實推進。

八是緊盯民生社會事業。民生實事全面完成。高質量完成以“一圈兩場三道”建設為重點的市10件民生實事。“15分鐘生活圈”實現城區全覆蓋,公辦幼兒園新改擴建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照料護理區建設順利完成,區縣(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全面啟動,新生兒多種遺傳代謝疾病篩查、青少年兒童視力篩查、農村公路和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任務超額完成,小微水體管護試點片區、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公園、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棚户區、小餐飲“透明廚房”改造目標全面實現。同時,全面完成省定民生實事任務。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上調至每人每月198元,企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分別實現“15年、14年連調”,對1.4萬户城市特殊困難羣體實行“五幫扶”。堅決落實“房住不炒”,低房價優勢轉化為創新創業競爭優勢;新建公租房9031套,獲評全國住房租賃試點城市。科教事業蓬勃發展。完成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64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園佔比85.2%;新擴建義務教育學校32所,新增學位4.7萬個,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基本消除;長沙衞生職業學院新校區建成,商貿旅遊職院入圍中國“雙高計劃”;在長高校新增兩院院士7人;長沙成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首批試點。健康長沙加速建設。“健康長沙”建設PPP項目深入實施,新改擴建鄉鎮衞生院16個、村衞生室83個,市四醫院濱水新城院區基本建成。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實現“九連調”,門診統籌報銷比例提高至70%。文體事業欣欣向榮。公共文化場館及機構免費接待5000萬人次;長沙縣、瀏陽市入選首批國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成功舉辦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世界女子網球巡迴賽,長沙國際馬拉松賽升級為“國際田聯銅標賽事”。社會治理強力推進。“平安長沙”建設不斷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效顯著,打掉涉黑犯罪組織17個、涉惡犯罪集團41個;禁毒和打擊傳銷工作大力推進。流動人口管理成效明顯,化解信訪積案難案229件,出色完成急難險重救災救援任務,雷鋒派出所入選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持續推進,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8.2%。重要民生商品保價穩供。農民工欠薪案件動態清零。其他事業協調推進。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開展。連續五屆蟬聯“中國慈善城市”。民族宗教、社科普及、供銷、移民、糧食、職工維權、青年雙創、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進展,港澳台僑、機關事務、公積金、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人防、地震、殘聯、文聯、紅十字等工作發揮新作用。

過去一年,我們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聚焦解決制約長沙發展和老百姓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完成問題整改1000餘個,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有力推動長沙高質量發展。實行市領導領辦民生建議和重點提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57件、政協提案410件,辦復率100%。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審查規範性文件325件、政府合同229件,依法辦理行政複議案件535件、行政應訴案件610件;完成公共資源交易4521宗,交易額2224億元;加大重大政策落實、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民生資金使用審計監督力度,市本級完成審計項目84個,資金收繳財政6.2億元。基本完成對政府工作部門和直屬單位的巡察工作。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化民兵調整改革,支持軍隊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健全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保障體系,落實雙擁優撫安置,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全市上下在同心同德中奮力奔跑,在羣策羣力中奮勇攻堅,長沙發展行穩致遠、欣欣向榮。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長沙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和崇高敬意!

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製造業轉型升級有待加快,外向型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短板仍較明顯;全社會研發投入不足,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高;環境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任務仍然較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與羣眾期待還有差距;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還需加強;農業農村基礎依然薄弱,農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寬;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有待進一步提振。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重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長沙的未來機遇和挑戰同在,發展與風險並存。從機遇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國家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逆週期調節力度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減税降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將會疊加發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省會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讓長沙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全市22條產業鏈持續壯大,重大項目作用逐步顯現,智能製造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基礎不斷強化,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支撐更加有力。總之,長沙仍然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從挑戰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受“三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三大攻堅戰任務仍然艱鉅等影響,長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高水平保護的統籌需要持續加強,防範債務風險和穩定投資增長的矛盾需要重點破解,應對先進城市競爭與帶動區域共同發展的關係需要協同推進。我們一定要保持定力、激發活力、創新動力、形成合力,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高質量發展良好勢頭,加快現代化長沙建設進程,努力展現省會城市更大擔當、彰顯幸福長沙更大作為!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對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省委“全面小康決勝年”為引領,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深入推進現代化長沙和“三個中心”建設,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持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和營商環境優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税收佔財政收入比重、減排任務完成省定指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5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做優增量、盤活存量,抓緊抓實“七大工程”,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持續深耕智能製造。緊緊圍繞“三智一自主”精準發力,加快“八大應用場景”落地,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建5G基站15500個,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超高清視頻、人工智能、大數據、檢驗檢測等新興產業,着力推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配件、食品等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引導製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創新服務模式,由提供產品向提供全生命週期管理轉變,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轉變。努力將工程機械打造為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將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打造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常態化完善“兩圖兩庫兩池兩報告”;打造更多的產業鏈技術服務平台,引導支持產業聯盟建設,提升本地配套率,促進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共生共榮;優化22條產業鏈,加快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產業鏈,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持續推進“五個100”項目,抓好企業二次招商,挖掘存量項目潛能,打造更多“核心+配套”項目組合;強化項目建設全流程管理,啟動隆平生物種業產業園一期建設,加快三一智聯重卡、中聯智慧產業城、舍弗勒、夸特納斯等項目建設,完成惠科項目主體工程,實現天際汽車長沙新能源、8英寸集成電路裝備驗證工藝線、比亞迪動力電池等項目投產。促進園區提質增效。提升國家級園區“兩主一特”、省級園區“一主一特”發展水平,完善以畝均投資、畝均增加值、畝均税收為主的園區考核體系,促進園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加強園區優化整合,推進省級以上園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處罰權改革試點,確保市、區縣(市)兩級行政審批權限對省級以上園區放權到位。完善園區功能配套,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升級版。支持長沙高新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基地,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上市。強化製造業發展要素保障。完善“人才政策22條”配套措施,設立高層次人才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發揮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平台作用,引進海外人才100名。推進土地二次開發和集約節約利用,切實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用地供給。提升電網供電和服務能力,實施“兩網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打造現代化智慧電網。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支持鬆井新材、紅星冷鏈等企業上市;做大產業支持基金,優化“母子”基金架構,實現22條產業鏈基金全覆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資本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長沙的立市之本,我們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培植高質量發展的厚實基因。

(二)全力打贏三大攻堅戰。一步一個腳印,把“硬骨頭”啃下來,把“硬任務”拿下來。全面實現精準脱貧。加大“兩業”扶貧力度,落實特殊貧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解決貧困羣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逐村逐户對賬銷號,確保如期實現所有貧困户脱貧。認真開展脱貧攻堅普查,全力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及幫扶,有效保障貧困邊緣人口生產生活,建立鞏固脱貧長效機制,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精準脱貧。全力支持龍山等8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面脱貧,圓滿完成幫扶任務。紮實推進污染防治。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積極配合中央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和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持續推進三輪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加強綠心地區退出工業用地盤活、產業轉型、配套建設,推進生態修復,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堅決打贏藍天保衞戰,聚焦臭氧、PM2.5污染防治,保持“六控十嚴禁”高壓態勢,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空氣優良率達80%。着力打好碧水保衞戰,深入落實河湖長制,實施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排口、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項整治;推進“一江六河”、縣管河流和小微水體綜合治理,實現市、縣管河流乾支流同步治理、水質同步達標;抓好龍王港、石碑大港、楊家灣、紅旗渠等綜合整治,完成蘇圫垸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加快新開鋪、開福、嶽麓等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紮實推進淨土保衞戰,加強土壤污染地塊管控與治理修復,加快黑麋峯環保主題公園建設。大力開展靜音保衞戰,重點加強交通、建築施工、社會生活和工業噪聲污染防治。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強化政府債務限額管理與預算管理,全面完成年度政府性債務化解目標。大力促進軌道集團市場化發展,全面推進城發集團、湘江集團、交通集團等市屬國企市場化改革。發揮好專項債券的撬動作用,充分激活民間投資,多措並舉盤活國有資產、資源和資金,着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大非法集資防範教育、案件預防和打擊力度,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安全。

(三)全力促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創新。堅持以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為兩個輪子,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強化重點改革攻堅。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鼓勵支持市屬國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國資監管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不斷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統籌推進綜合醫改、城市公共空間管理體制、供銷合作社、公共資源交易、集體林權制度等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跨境電商試點工作向全市推廣,擴大高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成果,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15億美元。建成霞凝港區三期工程南片區並投入運營,加快推進霞凝港區新港鐵路專用線、銅官港區二期建設;推動中歐班列(長沙)高質量運行,新開通5條以上國際全貨運航線,形成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推動中國(長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向國際貿易全鏈條延伸。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擴大對非經貿合作,支持建設中非經貿孵化基地,助力工程機械、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等優勢產能“走出去”。加強國際人文交流,擦亮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名片,讓長沙與世界精彩互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加快培育創新生態鏈,持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深化市校、企校融合發展,加強與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共促科研創新、共享科研成果,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260億元以上。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創建國家軍民融合重點區域和國防科技工業創新示範基地。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給創新創造裝上“防護網”。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堅定不移推進長株潭城市羣一體化發展,帶頭辦好30項重點合作實事,實現芙蓉大道、洞株公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路段建成通車。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羣省會城市融合發展。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嫁接科技創新和優質金融資源,打造內陸城市與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全力推動設立國家級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努力在區域協同發展中更好地展示長沙作為、彰顯長沙擔當、作出長沙貢獻。

(四)全力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雙對標、指標長”制度,打造更具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縱深推進“四個一”“四個辦”,基本實現政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推動行政審批事項應減盡減、審批權限應放盡放。切實增強“互聯網+監管”能力,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實行建設項目“多評合一、多驗合一”改革。強化“三集中三到位”,推進“綜合窗”改革全面落地,推動個人和法人事項“任意窗口無差別受理”。大力推廣“三即承諾制”,實現企業開辦審批材料不超過7份、環節不超過4個、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以內和“零收費”,工業投資房建項目審批時限壓減到40個工作日以內。着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營造高品質創業創新生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市場主體擴總量、優結構,催生更多初創型、創新型企業。持續抓好企業“入規、升高、上市、擴面”,大力培育和引進“獨角獸”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智能化改造企業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300家以上,“四上”企業突破1萬家。傾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深入落實中央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28條”,完善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政策體系,健全涉企政策聽取企業家意見制度。不折不扣落實減税降費政策,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地、用電、用水、用氣、融資、物流等要素成本,支持民營企業從業人員職稱評定。有序推進“殭屍企業”處置,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支持民營企業進入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建立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賬款問題約束懲戒機制,依法懲治侵犯民營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民營企業家培訓,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爭創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讓民營企業家在長沙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

(五)全力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支持各類總部經濟承載平台建設,瞄準“三類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新增綜合型、功能型、成長型等各類企業總部30家以上。支持“和包支付”應用推廣,加快打造“移動支付第三城”。加快發展樓宇經濟。全面推進閒置樓宇、爛尾樓處置工作,充分盤活閒置資源資產;實行“一樓一策”,加大產業導入力度,創新服務管理模式,落實考核評價機制,提升樓宇入駐率、註冊率、納税率,打造更多億元樓宇。突出發展物流經濟。進一步做優物流園區、做強物流企業、打開物流通道,高質量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高起點謀劃、建設“一場兩港四站”,高標準編制公路交通、港口、物流口岸三大專項規劃。加快霞凝貨場一級鐵路物流基地、高鐵物流基地建設,推動京東亞洲一號、唯品會湖南總部、國美電商總部建設,社會物流總費用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降至14.6%,快遞業務量增長40%以上。加快推進紅星市場遷建及周邊路網建設。融合發展文旅經濟。建設湘江西岸都市休閒文化旅遊長廊,推進耀邦故里創建國家5A級景區,支持望城、瀏陽、寧鄉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遊客接待人數增長11.5%、旅遊總收入增長12%。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新興消費,不斷改進服務體驗,打造區域性國際消費城市。積極發展會展經濟。做大做強會展產業,提升展會品牌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辦好移動互聯網嶽麓峯會、“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中部農博會等重大展會,會展收入增長10%。持續發展夜間經濟。融合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元素,推進五一、紅星商圈和金星路等商業街區業態升級、環境改造。支持黃興路步行街申報創建國家級試點,建設更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門店,打造國內夜間經濟標杆城市,讓星城之夜更加絢麗多彩、璀璨奪目。

(六)全力建設湖南湘江新區和重大片區。把握時代要求,堅守戰略定位,打造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推動湖南湘江新區走在全國新區前列。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瞄準高端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打造智能駕駛之城、中部檢測之都;以“一城一區一園”為重點,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完成車路協同“兩個100”二期工程建設,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實現人工智能科技城首開區開園,加快建設驅動未來的“湘江智谷”。提升片區建設水平,加快建設高鐵西城片區、大王山南片區,持續推進梅溪湖(二期)、月亮島、洋湖等片區開發;啟動夏鵑路隧道、梅浦聯絡線等工程,完成麓景路南延隧道主體建設,實現湘府路(河西段)快速化改造、瀟湘大道南延線、新學士路西延線建成通車。推進項目建設提速,推動商湯科技等項目落地,加快湘江鯤鵬、滿幫華中物聯港、人和未來、卓伯根等項目建設,啟動通航小鎮建設,實現湘江歡樂城開園。鋪排重大項目585個,完成投資130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崛起新增長極。加快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內涵式發展。鞏固提升麓山南路、後湖等區域環境治理成果,營造宜學、宜居、宜創的濃郁氣質;充分發揮高校優勢,打造校際協同創新體;大力引進培育標誌性平台、企業,力爭科技型企業突破4000家;抓好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加大5G和人工智能在大科城的應用,努力打造全國最美大學城、領先科技城、一流創業城。促進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力扶持電子競技、視頻製作、數字出版等產業發展,積極引進騰訊、優酷、愛奇藝等頭部企業。高標準建設馬欄山新媒體學院,打造視頻產業人才集聚地。加快核心區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空中巴士”、星城光塔、月湖文創小鎮等建設,實現湖南創意設計總部大廈竣工使用。新增註冊企業500家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實現產值380億元,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V谷”。瞄準“四小時航空經濟圈”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黃花綜保區建設,打造進口藥品產業園,提速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運營綜保區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40%以上。推進區港一體化,依託黃花機場改擴建和T3航站樓建設,加快金陽新城片區發展,申報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支持紅土航空等企業發展,推動長沙山太、機場綜合配套服務區等項目開工,推進豐樹、奧凱等項目建設。新引進項目250個以上,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航空偏好型產業發展高地。提質提速高鐵會展新城建設。堅持產業高端發展與配套功能完善並重,推動高鐵經濟、會展經濟、臨空經濟融合發展,進一步釋放對長株潭城市羣的帶動輻射作用。啟動一鄉一品總部基地(一期)、長沙國際交流區(一期)、瀏陽河國際文化科創基地建設,如期完成國際會議中心及相關配套工程;實現東四線、東六線全線建成通車,新引進產業項目200個以上,完成投資12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中部會議會展高地。聚焦金融科技加快湘江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和初創企業孵化;做大做強基金小鎮,繼續辦好湘江金融峯會,新引進持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基金機構、專業服務機構10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科技普惠金融中心。穩步推動南部融城片區建設發展。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理順基礎設施投入體制機制,加快實施中意路城市化改造、伊萊克斯大道西延線建設,啟動新韶山南路南延線建設,加快湘雅五醫院建設。推進片區產業轉型,大力發展未來智能、高端服務業、文旅康養等產業,新引進項目12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最具特色的產業新城、最具品質的生態綠城。

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及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七)全力完善宜居長沙綜合功能。以創建“中國人居環境獎”為抓手,補齊發展短板,不斷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規劃設計。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加強城市總體設計和規劃管控,實現全域自然資源統籌管理。完成長株潭都市區及金陽新城、金洲新城戰略規劃,編制綜合交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自然保護地體系、水安全保障等專項規劃。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加快長寧線一期前期工作,啟動地鐵1號線北延一期、2號線西延二期建設,實現3號線、5號線運營;啟動興聯路過江通道建設,加快萬家麗路北延線快速化改造及湘雅路過江通道、金陽大道三期、金唐公路二期建設;實現長益高速複線通車,加快寧韶、江干高速建設;協同做好長贛、常益長等鐵路及高鐵西站鐵路樞紐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綜合治理市容環境,強化主次幹道重點部位、重點時段管理,着力解決亂搭亂建及違規夜市、違法佔道等頑疾。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體系建設,全面構建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完成灰渣填埋場主體建設,加快建設污泥與生活垃圾清潔焚燒二期主體工程,打造市治大院等垃圾分類樣板。加快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深化羣眾性精神文明建設,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效。提升城市整體風貌。縱深推進城市體檢,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實施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城中村”改造3個,改造棚户區5116户,完成老城區有機更新片區6個。高品位營造水景觀,保護修復濕地,打造10條美麗河流。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園林綠化景觀微改造,建設社區公園、街角花園20個,加快生態廊道建設,加強古樹名木和自然保護地保護,讓廣大市民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

(八)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持續推進農村“五治”,無害化廁所覆蓋率超過90%;行政村垃圾分類減量覆蓋率100%;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鎮村全面清除“一户多宅”“空心房”;完善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農村集鎮的生活污水設施建設,打造小微水體管護示範片區30個;持續改善鄉風家風民風。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質改造農村飲水單村工程30個。加快防洪保護圈建設,推進大眾垸、敢勝垸等防洪綜合整治,完成黃材、金井水庫除險加固;加快椒花水庫建設,啟動大壩塘水庫建設前期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突出“一縣一特”,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蔬菜、花豬、小龍蝦、綠茶、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農業產業在生產基地、產業鏈發展等方面較快增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家以上、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新增“三品一標”55個以上;力爭農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突破2700億元。加快長沙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瀏陽市兩型產業園、寧鄉市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支持7個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發展。大力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啟動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引導發展“四型”經濟,推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與文旅、康養、電商等產業深度融合,探索更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新方式,實施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重大項目300個以上。提高“薄弱村”認定標準,消除年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100個。用好用活農村“四塊地”,全市耕地流轉面積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比重55%以上,更好推動農村土地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

(九)全力改善民生福祉。發揮政府作用保基本民生,突出關鍵時點、困難人羣,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推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等羣體就業。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大病醫療保險標準,取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醫療費用封頂線。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對象社會救助水平,深入開展城市特困羣體“五幫扶”。抓好“菜籃子”工程,促進生豬穩產保供,遏制部分食品價格過快上漲,保證物價水平處於合理區間。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基本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着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深化產教融合,提升職業院校質量與內涵,啟動湖南信息職院、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區建設,支持長沙衞生職業學院、商貿旅遊職院、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特色高職院校。支持長沙學院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全面推進智慧教育,規範管理民辦學校,嚴格管理培訓機構,突出提升中國小、幼兒園安全防範水平。着力減輕中國小教師、學生和家長負擔,讓老師安心、學生靜心、家長舒心。解決“一老一小”難題。實施社區養老服務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居適老化改造,規範養老機構管理,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加強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預防及兒童福利院建設,實現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全覆蓋。優化公共文化供給。推進戲劇藝術中心、賈誼故居二期修復工程建設,推動雨花非遺館提檔升級,提質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升長沙交響樂團等文化品牌,推出更多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辦好“春之聲”長沙國際音樂藝術季活動,開展免費電影放映、送戲下鄉、全民閲讀,推動文化志願服務走基層、進社區。增強羣眾健康體質。深入實施“健康長沙”建設PPP項目,建成市一醫院新住院大樓等一批公共醫療服務項目;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規範化建設,實現行政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支持市、縣醫院重點臨牀學科建設,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推進“三醫聯動”,落實藥品採購“兩票制”和價格聯動辦法;推進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上線電子健康卡等智慧醫療應用系統;加強重大慢性病防治,減輕患者用藥負擔。推進國際體育中心建設,建成足球場80片,辦好國際馬拉松、國際網球公開賽、第九屆全民健身節,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住不炒”,健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始終保持相對較低房價優勢。推進住房租賃試點城市建設,籌集租賃房源2.5萬套,發放租賃補貼2000户,重點保障特困户、新市民、被徵地農民住房需求。發揮好住房公積金支持中低收入羣體購房作用。全面提升民生領域服務質量,努力讓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温情、市民更有温暖。

(十)全力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整合各類資源,引導各方參與,創新共建共治共享機制,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創新基層治理。探索黨建引領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深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進一步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統籌城鄉一體的基層治理新體系,堅持城鄉並重,實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三社聯動”,切實提升社區管理和物業服務水平,力爭實現農村社區全覆蓋。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的工作新機制,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和危機干預,構建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信訪積案化解,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嚴格市場監管。強化食品安全專項攻堅,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狠抓“四品一械”安全,深化特種設備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規範砂石市場,加強商品混凝土管理,提升新建商品房質量。深入實施“質量提升18條”,開展第二屆市長質量獎評選,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強化應急管理。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重點排查整治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危化品等行業安全隱患,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和水平。加快應急救援基地、人防設施建設,加大“全災種”消防救援裝備配置,完成17個消防站建設。加強精準氣象預報系統建設,提升地震災害預防水平。建設平安長沙。深化“互聯網+羣防羣治”,進一步發揮“星城園丁”、96111便民服務橋等平台作用,推進“大鑰匙工程”建設,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力震懾黑惡勢力犯罪;加快創建禁毒示範城市,打好禁毒人民戰爭;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和傳銷組織。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工作。引導依法文明養犬。發揮羣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紅十字會、慈善會等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加強國防動員工作和後備力量建設,落實民兵調整改革,推進“一年兩次徵兵兩次退役”改革,支持軍隊軍事政策制度改革落地。高標準建好市、縣兩級民兵訓練基地。全面普及國防安全和愛國主義教育,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不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科學謀劃和編制“十四五”規劃。抓好糧食生產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進長沙台灣經濟文化交流。擦亮“僑商僑智聚長沙”活動品牌。完成新一輪地方誌編纂工作。加強檔案數字化建設。

三、着力加強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們將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全面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建設為民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力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把羣眾關切的事辦好。緊盯羣眾切身利益問題,大力推進“七有”工作,實現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面消除、中國小幼兒園100%設置護學服務崗、農民工工資無拖欠、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兒童福利保障體系,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解決好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羣眾期盼的事辦成。順應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優化交通出行、提升文明素養、完善公共服務,加快建設兒童友好型、老年關愛型城市,着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不斷滿足羣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迫切需求,努力讓長沙天更藍、地更綠,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適,切實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羣眾受益的事辦實。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一是打造“一圈兩場三道”升級版,擴面提質“15分鐘生活圈”130個。二是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5萬人次,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7萬人。三是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3萬個、義務教育學校學位4萬個。四是每個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配備全科醫生2名,完成孕產婦免費血清學產前篩查4.3萬人,開展農村和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8萬人。五是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打通城區瓶頸路、斷頭路20條。六是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提質改造100個、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600台、天然氣改造10000户。七是新增農村自來水入户人口10萬人,新改建農村户用無害化廁所19萬座。八是建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00家,完成區縣(市)社會福利中心主體工程建設7個。九是建設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0個,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000場。十是提質改造村級兒童之家35個,完成扶殘助學2000人。同時,全面完成省民生實事任務。民生工作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着一錘敲,一事接着一事辦,用政府的辛苦指數換取羣眾的滿意指數。

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以法治推動善治,加快“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創建步伐,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強化科學決策。堅持民主集中制,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加強重大決策事項調查研究、科學論證,對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社會聽證,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強規範性文件、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及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制度,嚴格防範重大行政決策法律風險。強化依法行政。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確保政府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強政府立法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強信息互通共享,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強化政務公開。持續推進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實行政務辦事公開全覆蓋,加強和規範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嚴格公開程序,實現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做到政府運行與政務公開相一致。加強政務信息資源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對外公開政務信息全部在政務門户網公佈。完成市級政務熱線整合,提高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市長信箱、問政長沙等平台運行和服務水平,做到民有所思、政有所為。

建設數字政府。以數字化引領政府治理現代化,系統提升行政效能。完善數字設施。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重點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及智慧應用建設,打造城市“智能中樞”。着力推進政務信息化系統集成和對接,構建縱向貫通、橫向協同、全面覆蓋、統一接入的數字政府體系。大力支持信息安全產業園發展,切實加強信息產業和產業關鍵領域安全設施建設,打造具有長沙特色的數字安全產業。推動數字共享。統籌政務和社會數據資源歸集、融合、共享,加快全市數據資源共享平台建設,建成人口、法人、經濟信息、地理空間等基礎數據庫和電子證照、社會誠信等專題數據庫,打通“數據壁壘”、融通“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加強對數據資源的分級分類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真正讓數字活起來、用起來。加快數字運用。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廣泛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實施行政管理,切實增強各級幹部利用數據推進工作的本領。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功能,強化數據留痕、數據關聯、數據分析,打造應用場景,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建好用好“我的長沙”APP,構建功能豐富、使用方便、覆蓋廣泛的城市綜合服務移動平台,實現500項政務服務、200項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指尖辦”,着力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數字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制約,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謀幸福。做到幹部清正。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從嚴、一嚴到底,讓鐵規鐵紀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覺遵循。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以打殲滅戰的決心向違規收送紅包禮金、“提籃子”、“打牌子”等頑疾開刀,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打造持廉守正、勤政為民的幹部隊伍。做到政府清廉。聚焦“關鍵少數”,加強對政府系統領導幹部和重點崗位人員的監督,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創新監管手段,促進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聚焦關鍵領域,加強風險防控,杜絕權力尋租,實現公共權力規範運行、公共資金安全使用、公共資產有效監管、公共資源陽光交易、公共工程廉潔建設。聚焦關鍵問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做到政治清明。加強政治建設,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定、決議,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主動接受監察、司法、羣眾和輿論監督,自覺接受巡察監督,強化審計和統計監督。堅持厚愛嚴管結合、激勵約束並重,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實幹者撐腰,讓幹部更敢擔當、幹事更有底氣,形成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乾乾淨淨的同事關係、清清爽爽的政企關係。

各位代表,奮鬥成就歷史,實幹創造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譜寫現代化長沙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名詞解釋

1.三個中心:即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

35.一場兩港四站:“一場”即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兩港”即霞凝港、銅官港,“四站”即貨運北站、老火車站、高鐵南站、高鐵西站。

36.一城一區一園:即人工智能科技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湖南省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

37.四塊地:即耕地、林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

38.三醫聯動:即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醫保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俗稱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

39.藥品採購“兩票制”:即2017年1月各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開始推行藥品採購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的“兩票”辦法,有效減少流通環節。

40.四品一械:即藥品、餐飲食品、保健食品、化粧品、醫療器械。

41.質量提升18條:即《長沙市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聚焦增加食品藥品優質供給、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促進消費品提質升級、增強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六大領域,着力解決人民生活和長沙發展最關心、最迫切的質量問題。

2.一圈兩場三道:“一圈”即15分鐘生活圈,“兩場”即停車場、農貿市場,“三道”即人行道、自行車道、歷史文化步道。

3.一江六河:即湘江長沙段,瀏陽河、撈刀河、溈水、沙河、龍王港、靳江河。

4.六控十嚴禁:“六控”即控塵、控煤、控車、控油、控排、控燒;“十嚴禁”即嚴禁渣土車、混凝土攪拌車、運砂車等各類車輛帶泥上路,嚴禁違法傾倒渣土,嚴禁工地裸露黃土,嚴禁重污染天氣下土石方施工,嚴禁燃燒散煤,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嚴禁露天燒烤,嚴禁露天焚燒秸稈,嚴禁拖拉機等高排放車輛進城。

5.“五個100”項目:即100個重大產業項目、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00個重大產品創新,引進100個500強企業、100個科技創新人才。

6.三智一自主:即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

7.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

8. 6張清單:即長沙市市本級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四辦”事項清單、“特別程序”事項清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等6張清單。

9.三即承諾制:即“拿地即開工”“開户即開業”“交房即交證”。

10.“3545”改革:即將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工業投資建設的房屋建築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3個、5個、45個工作日內。

11.彈性年期出讓:即根據工業用地產業生命週期和企業發展狀況,在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範圍內,實行差別化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

12.一統三化:即通過黨對城市基層的集中統一領導,推進黨羣服務標準化、城市管理網格化、社會治理協同化。

13.三幹兩軌四連線:“三幹”即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芙蓉南路快捷化改造、洞株公路快捷化改造;“兩軌”即長沙地鐵3號線南延工程、長株潭城際鐵路運行優化;“四連線”即瀟湘大道-濱江路、新韶山路-昭山大道、昭雲大道-雲峯大道、湘潭大道-銅霞路連接線。

14.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15.城區環衞基礎設施“三改”:即城區公廁改造、垃圾中轉站改造、環衞車輛新能源改造。

16.電力“630攻堅”:即《長沙市電網供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的電網“主幹網架”提質、“骨幹網架”補短、“城鄉配網”升級三大工程建設,確保到2020年,長沙電網建設改造投資規模約150億元,滿足1000萬千瓦負荷下安全供用電需求。

17.農村“五治”:即在農村開展治廁、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風”工作。

18.“四型”集體經濟項目:即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經營型、鄉村服務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

19.五幫扶:即對特殊困難羣體實施基本生活幫扶、醫療幫扶、急難幫扶、住房幫扶和就業幫扶等。

20.中國“雙高計劃”:即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擬建單位名單。

21.七大工程:即《中共長沙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的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市場主體培育工程、開放高地構築工程、優秀人才集聚工程、營商環境優化工程、載體提質升級工程。

22.八大應用場景:即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移動支付、分享經濟、區塊鏈、創意經濟。

23.兩圖兩庫兩池兩報告:即產業全景圖、現狀圖,產業鏈客商庫、項目庫,資金池、人才池,產業發展報告、產業招商報告。

24.人才政策22條:即《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從人才引進培育、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體制機制創新、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明確22條政策措施。

25.兩網融合:即承載電流的堅強智能電網與承載數據流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相輔相成、融合發展,形成強大的價值創造平台,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

26.“兩業”扶貧:即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

27.兩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28.“雙對標、指標長”制度:即對標杭州、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標杆城市,建立營商環境指標長負總責制度。

29.“四個一”“四個辦”:“四個一”即只上一張網、只看一張表、只進一個廳、最多跑一次;“四個辦”即網上辦、一次辦、就近辦、幫代辦。

30.三集中三到位:即一個行政機關的審批事項向一個處室集中,行政審批處室向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審批事項向網上辦理集中;保障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審批事項到位,審批權限到位,辦理事項網上電子監察到位。

31.綜合窗:即推進“前窗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達到分類整合辦事窗口、人員、業務,優化辦事流程、提高窗口辦事效率的目的。

32.入規:即引導培育規模以下企業納入規模以上企業,包括當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含)的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和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企業。

33.升高:即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34.“四上”企業: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