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熱科學教案精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老師們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是不是都有制定一份完美的教案呢,教師們寫教案是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冷與熱科學教案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冷與熱科學教案精選6篇

冷與熱科學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分配表

課時

感受

音樂表現

音樂創作

音樂與相關文化

第一課時

1、《小雨沙沙沙》

2、沙錘

3、用沙錘為歌曲伴奏

第二課時

1、《春天悄悄來臨》

2、沙錘

3、用語言動作、圖畫等表達對樂曲的感受2用音樂遊戲形式設計“春遊”與“春耕”

4、春天的自然常識

5、春耕的農業常識

第三課時

1、《雲》

2、隨着歌聲即興做動作

第四課時

1、《春天音樂會》

2、用人聲以及三角鐵、碰鈴、雙響筒、響板、鈴鼓、沙錘等打擊樂器來表現春雨、春雷、春風、春水來臨時的景象。

3、春天的自然常識

二、教學要求

1、以歌唱春天的音樂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學生感知力,體驗音樂美感。

2、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3、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樂觀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有表情歌唱的能力,並在學唱歌曲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難點:

1、用沙錘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時,強弱力度可能不易控制。

2、在欣賞樂曲《春天悄悄來臨》時要求學生用語言、動作、圖畫來表達對這首樂曲的感受,可能不以組織教學。

3、在活動《春光好》中,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春遊”與“春耕”,有的可能無法貼切扣題。

四、教具準備

1、鋼琴、錄音機、錄音磁帶、沙錘、三角鐵、碰鈴、雙響筒、響板、鈴鼓。

2、節奏卡

①x———②xxx③x—x④xx—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錘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説出沙錘的名稱並初步學會演奏方法。

3、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教學過程

1、用教科書上的插圖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學

2、聽歌曲《小雨沙沙沙》的錄音範唱

3、師範唱一遍。

4、讓學生跟教師模唱曲譜。

5、教師朗讀歌詞,並講解歌詞的內容。

6、用聽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師用鋼琴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分句唱歌詞。

8、學生完整的齊唱歌詞

9、學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兩個樂句,並塗上相同的顏色。

10、演示沙錘實物讓學生認識沙錘,並演示沙錘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書上的插圖提示沙錘強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節奏為歌曲伴奏,讓學生嘗試選擇一種最佳的沙錘伴奏方法。

13、用沙錘為歌曲伴奏,可在歌詞“小雨沙沙沙”處加上八分音符節奏型的沙錘演奏。

14、可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演唱歌曲,一組用沙錘搬走。然後再由全體學生邊唱邊演奏沙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管絃樂曲《春天悄悄來臨》。

2、活動《春光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

2、通過音樂活動《春光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3、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協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1、在預先不告訴學生曲名的情況下,播放管絃樂曲《春天悄悄來臨》

2、讓學生為該曲命名。

3、告訴學生曲名。

4、啟發學生用語言、動作、圖畫等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5、用課本上的插圖來引入音樂活動《春光好》。

6、介紹有關“春遊”、“春耕”的常識。

7、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如何用聲音、語言、動作來表現“春遊”和“春耕”。

8、用多種打擊樂器模仿“春遊”和“春耕”的音響。

9、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鼓勵學生創編以“春遊”和“春耕”為主題的音樂遊戲。

10用聲音、語言、動作等表現“春遊”和“春耕”遊戲中的情節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複習歌曲《小雨沙沙沙》。

2、歌曲《雲》。

3、附點二分音符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雲》。

2、認識附點二分音符。

3、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教學過程

1、複習歌曲《小雨沙沙沙》,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2、聽歌曲《小雨沙沙沙》的錄音範唱。

3、用課本的插圖引入歌曲《雲》的教學

4、教師範唱。

5、讓學生跟教師模唱曲譜。

6、師朗讀歌詞,並講解歌詞的內容。

7、用聽唱法教唱歌曲。

8、教師用鋼琴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分句唱歌詞。

9、學生完整的齊唱歌詞

10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隨着歌聲即興做動作。

11要求學生背唱這首歌。

12用課本的插圖引入認識附點二分音符。

13教師出示節奏卡片:

①x———②xxx③x—x④xx—

14教師用課本的插圖上的動物叫聲示範讀出上述節奏。

15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動物的叫聲,邊拍手邊讀出上述節奏。

16要求學生指出歌曲《雲》中的附點二分音符。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童聲齊唱《春天音樂會》。

2、用打擊樂器表現《春天音樂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

2、培養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

3、用人聲以及打擊樂器來表現《春天音樂會》,培養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

1、複習歌曲《雲》,並備唱該曲。

2、用課本的插圖引入童聲齊唱《春天音樂會》。

3、師朗讀歌詞。

4、學生朗讀歌詞。

5、教師節和歌詞講解春天的自然常識。

6、完整聆聽《春天音樂會》。

7、啟發學生用人聲以及打擊樂器來表現春雨、春雷、春風、春水來臨時的景象。

8、復聽《春天音樂會》,並用打擊樂器為之伴奏。

9、複習歌曲《小雨沙沙沙》。

冷與熱科學教案篇2

設計意圖:

活動設計的基礎來源於幼兒身邊的物品——紙。紙是幼兒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東西。幼兒常常用它來畫畫、寫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在創造思維上有了明顯地發展,他們已不滿足於已經發現的幾種玩法、用法,而是喜歡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舊”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紙時,幼兒常用平面的紙摺扇子;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再請他們摺扇子,則多數採用摺摺皺的方法。在剪、貼、畫、折的各項活動中幼兒顯示出很大的熱情,根據幼兒的興趣,我設計了“神奇的會站立的紙“這節課。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變化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係。

2、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3、能與同伴合作,較細緻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打印紙若干。

2、圖書多本

3、小組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紙,瞭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這是什麼?紙有什麼用呢?(幼兒自由回答,畫畫、摺紙、玩遊戲等等)。

師:瞧,小朋友你們前面也有一張紙,它們都是躺着的,它們好想粘起來呀?你們能有什麼方法幫助它們站起來嗎?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着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紙對摺,然後豎起來,它就站起來了。

幼:我把他摺扇子那樣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來了。

幼:我把它捲起來,它就站起來了。

3、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紙真的很神奇,紙通過了摺紙、卷的方法,改變了它原來的形狀之後,它就可以站起來了。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

二、再次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這些紙要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它還邀請了一些圖書和它一起來玩遊戲,

師:就是讓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圖書。

2、幼兒猜測後,教師拿一本圖書嘗試,全體幼兒發現紙上是可以放圖書的。

3、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可擺放圖書的數量。

4、鼓勵幼兒嘗試。

師:確實紙上能放圖書,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圖書又穩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本圖書。

5、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規則和要求。

師:四人一組試一試,每一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6、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裏。

7、分組嘗試將紙摺疊後可放多少本圖書。

三、交流討論,再次進行實驗。

1、設置挑戰,再次嘗試,比一比誰放的圖書最多。

2、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圖書?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圖書,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細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對結果進行記錄。

師: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積木的結果也記下來。

2、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現。

教學反思:

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他們常常用它來畫畫、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兒已有了明顯創造性,他們喜歡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學活動《神奇的會站立的紙》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去探索、去創造,從而獲得了不同折法的紙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經驗。

首先,第一環節是讓小朋友想辦法怎樣才能讓紙站起來。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摺紙經驗,所以,這個環節對幼兒來説是不成問題的。果然,每個幼兒都能想出至少一種的方法,有的折了一個圓柱體、有的在紙的中間折了一個摺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個尖尖的寶塔……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已有的經驗和具體的動手操作,去發現、去探究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接下來的一環節是讓幼兒探索紙的承受力,把事先準備好的書放在摺好的紙上,看看誰的紙承受的書最多。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致極高,都想試試是不是自己的紙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後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兒與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紙的承受力,獲取具體經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更換新的紙,因為在第一個環節中已經摺過的紙有了摺痕對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就影響了實驗的結果。

活動將近尾聲時我請上來兩名書放最多的幼兒進行比賽來選出一名最佳魔法師,下面的幼兒數着越來越多的書都興奮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書。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激發了幼兒的強烈探索欲。

冷與熱科學教案篇3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萬物甦醒。很多小朋友都對昆蟲很感興趣,所以特設這個活動讓小朋友認識青蛙。

活動目標

1、明白青蛙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激發幼兒愛護、關注小動物的情感。

2、觀察並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徵,通過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瞭解青蛙從卵變蝌蚪最後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3、鍛鍊幼兒的肢體動作協調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難點

蝌蚪如何變成青蛙的過程,青蛙為什麼是吃蟲子的好蛙?

活動準備

青蛙圖片,《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引導幼兒欣賞圖片並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誰?

2、這些青蛙平時都是吃什麼長大的呢?

3、你們害怕青蛙嗎?為什麼?你們會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嗎?

二、青蛙外形特徵

1、自主探索:請幼兒仔細觀察青蛙圖片、模型,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徵,如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通常為莖綠色,趾間有薄膜相連,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

2、集體探索:你見過青蛙,聽過青蛙的叫聲嗎?説説青蛙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

三、探索青蛙生長過程

1、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水草上沾着的一團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大腦袋長尾巴、游來游去的動物是什麼?是由什麼變來的?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幼兒複述故事。

4、遊戲:小蝌蚪變青蛙。

玩法:小朋友圍成圓圈站好,老師一邊出示字卡一邊説:青蛙媽媽產下許多圓圓的卵(幼兒蹲下雙手抱腿,頭低下,做圓圈形狀),又成小蝌蚪(幼兒小跑步雙手放在身後做搖擺狀),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幼兒伸出兩隻胳膊繼續小跑做游泳狀),又長出兩條後腿(幼兒把兩腿分別伸一伸),最後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兒做蛙跳狀,嘴裏學青蛙叫聲:呱呱呱)。

活動反思

在本節課中,小朋友學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徵,以及它演變過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變來的。但是由於活動準備只是圖片,有幾個孩子不積極參加,如果再添加幾個相關動畫視頻,我覺得會調動起更多孩子的興趣。本節課少講了青蛙是好蛙,教導幼兒要從小保護它們。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先告訴大家環境在不斷惡化,但有些小動物還是堅持自己的工作,幫人們捉害蟲,引入本篇課文。

冷與熱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人士瞭解一些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知道它們的特別功能。

2、通過自主設計的遊戲活動,激發科學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激發對高科技產品的關注興趣和從小愛科學的熱情。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視頻展示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情境,引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想象和思考。

1、師:小兔搬新房子了,可是房子裏除了桌子、椅子等一些傢俱外,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小兔子有許多的不方便,小朋友們,你們能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呢?

2、教師邊講解某個情景,邊讓幼兒感知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1)洗碗太累了,先要用洗潔精,然後再衝洗,然後再消毒,真麻煩啊!(洗碗機)

(2)家裏的髒衣服真多呀,小兔子每天都要洗衣服真累啊!(洗衣機)

(3)電腦太大佔地方怎麼辦?能一直帶在身邊嗎?(手提電腦)

(4)上班回來好累啊,真想一到家,就能馬上洗個熱水澡,怎麼辦呢?(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

(5)夏天房子裏太熱、冬天太冷,怎麼辦呢?(空調)

(6)如果有人來訪,我們不知道是親戚朋友還是壞人,怎麼辦呢?(可視門鈴)

(7)如果小偷來偷東西,在鎖上一撬就能把門打開來,可以用什麼方法防治小偷撬鎖呢?(指紋鎖,沒有鎖孔)

……

3、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小兔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二、閲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

1、教師:看圖講述各種高科技家電產品,説出他們的名稱和用途。

2、引導幼兒觀察統計圖表,認一認各種家用高科技產品,找一找你們家有哪些產品,對照圖表在下方打“√”或打“×”,還可以在空格中添畫。

3、教師小結: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我們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發明許多的高科技產品,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好嗎?

冷與熱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拱形能夠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讓幼兒瞭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驗記錄表、蛋殼若干、鉛筆、粗吸管、小量杯、長條卡紙、小塊積木若干、各種拱形建築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教師結合圖片,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雞哥哥和雞妹妹〉,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們看,誰來了?(小雞)原來呀,是雞哥哥和雞妹妹,今天雞哥哥和雞妹妹為了一件事情爭論不休,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個蛋殼破了,雞妹妹從蛋殼裏鑽了出來,雞哥哥看見了連忙説:妹妹,妹妹,是我從外面用尖尖的嘴幫你把蛋殼啄破的,是我把你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妹妹一聽搖搖頭説:不對,不對,是我自己從裏面用尖尖的嘴把蛋殼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到這個世界的,兩隻小雞爭吵不休。

2.提問:小朋友你們贊成雞哥哥的説法,還是雞妹妹的説法?幼兒自由回答。(選兩名幼兒回答,贊成雞哥哥的説法,強調它從外面啄破了蛋殼;贊成雞妹妹的説法,它從裏面啄破了蛋殼。)大家有的覺得雞哥哥説的對,有的覺得雞妹妹説的對,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雞啄殼pk賽,投票表決。同意雞哥哥説法的,請舉手?(教師把相應的數字記錄到大的記錄表上)同意雞妹妹説法的,請舉手?(同上記錄)

3.師:小朋友們的意見統一不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看看這個蛋殼到底是誰啄開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小雞出殼小實驗〉。

1.師:完成試驗,我們要用到:蛋殼、小量杯(小量杯是來固定蛋殼,讓蛋殼不搖晃)、吸管、鉛筆(鉛筆尖就是小雞的尖嘴巴)。

出示步驟圖,先把蛋殼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頭向下的一邊靠放在蛋殼上,吸管上有一條橫線標記,把代表小雞嘴巴的鉛筆尖伸進吸管,到吸管的橫線標記處對齊,鬆手,然後觀察看蛋殼有沒有被啄破)老師現在出示的是雞哥哥啄蛋殼的畫面,那雞妹妹啄蛋殼,蛋殼該怎麼放呢?(蛋殼倒過來)小朋友實驗出結果之後,請你將椅子後面的小紅花,投給你覺得對的一方。

到底誰啄的容易破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去實驗一下吧。

2.幼兒實驗,並將投票投到相應的表格裏。(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鉛筆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橫線標記對齊,不然小雞的嘴巴用不出力氣。)

3.我們一看投票結果,到底是雞哥哥贏呢?還是雞妹妹勝利?(雞妹妹)

4.還有小朋友投票給雞哥哥,我們一起再來實驗一下。(請個別幼兒到前面進行操作,集體驗證)現在票都投給了雞妹妹,所以是雞妹妹是從蛋殼的裏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殼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的。

三、教師實驗,集中探討。

1.雞哥哥不服氣了: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麼我啄不破蛋殼呢?(幼兒自由發言)那我們一看雞哥哥和雞妹妹的力氣到底用到哪裏去了。(看操作視頻)(因為力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用有顏色的水來代表力氣。注射器代表小雞的尖尖嘴,注射器裏紅顏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試試看雞妹妹的説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在了哪裏?(蛋殼裏面,力集中在一起)對蛋殼中間,雞妹妹的力氣都用到蛋殼中間了。

再試試雞哥哥的説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到哪裏去了?(周圍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雞哥哥用了這麼多力,可是都被蛋殼分散到旁邊去了,那你們説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看視頻後,教師:原來,雞哥哥用的力,被蛋殼分散了,所以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蛋殼的這種形狀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圖片,人們根據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許多的建築物,你們知道哪些建築物是拱形的麼?(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觀看多媒體,教師提問。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拱形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

(1)這是什麼?(海洋館)哪裏是拱形的?(玻璃通道)這個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魚,鯊魚)

(2)這是什麼?(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麼?(大山)為什麼隧道能夠承受的起一座這麼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夠分散力)

(3)這是一座什麼橋?(拱形橋)教師介紹這是我們最早的一座拱形橋,它至今約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這座一千五百年的橋有沒有壞?為什麼?(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領)

五、激勵探索,變通思維

1.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築師,兩兩合作,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之後,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的牢固。

2.橋造完了,看看誰的橋承受的力量最大,請你們將簍子裏的小積木一個一個的放在橋面上,待橋面變形則停止放積木,看看哪種橋最結實,承受的力最大?

3.為什麼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幼兒回答)為什麼都是拱形橋,所承受的積木數量卻不一樣多呢?讓我們想想這個問題,等到下次活動一起探討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動手做小雞啄殼的實驗,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夠承受大力的現象,通過學習,也認識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還是很濃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兒對怎麼啄蛋殼理解的還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動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時候,重點強調指出。

冷與熱科學教案篇6

教材簡解: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各種各樣的紙對於幼兒來説既熟悉又陌生,他們隨時隨地能看到、用到紙,但這些紙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們卻是不瞭解的。《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食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是幼兒對各種常見的紙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紙,瞭解其用途。

2.初步瞭解其特性。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紙,瞭解其用途。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難點: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物質:1.各種類型的紙。

2.一盆清水。

3.各種紙的ppt。

經驗:提前瞭解各種紙的用途。

設計理念:

中班的孩子見過的紙已經是不少了,但是對於紙的認識僅僅只是知道這是紙,對於值得特性以及用途知道的是不多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次活動,主要為了讓孩子們對於紙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對於紙的用途和簡單的特性有一定的認識。另外中班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有待加強,所以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通過實驗,自己探索並説説紙的特性。

設計思路:

在第一環節中,我用談話法,讓幼兒説説對於紙的認識,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各種各樣的紙。在第二環節中,我出示ppt,運用觀察法,讓幼兒自己觀察,並且幫助幼兒一起説一説圖中紙的用途,這樣就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第三環節中,我用實驗法,讓幼兒在自主的實驗中習得紙的一些特性。最後一環節中讓幼兒説一説他們手中的紙入水後出現的現象,從而解決了難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展示各種紙,提問:1.看看老師是手上拿的是什麼呀?

2.你們都見過這些紙嗎?

3.有誰知道這些紙叫什麼名字嗎?

4.他們分別有什麼用途?誰來説説看?

我們來看看老師圖片上。

二、展示圖片,瞭解用途。

出示ppt,幫助幼兒一起説説每張圖片上的紙是什麼用途。

師:看看老師這裏,誰來説説看這些紙有什麼用途?可以幹什麼?

三、進行試驗,瞭解特性。

讓幼兒每人拿一張紙,然後放入水中蘸一下,觀察手中的紙有什麼變化。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將自己手中的紙放到水中,看看會有什麼現象,等一會告訴老師哦!

四、説説結果,結束活動。

師:剛才小朋友拿的是哪一種紙?它放入水中後有什麼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