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的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8W

教案應該包括了足夠的練習和實踐機會,,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個性化調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南亞的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南亞的教案7篇

南亞的教案篇1

一、教材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識與技能:

能在地圖中找出東南亞的兩大組成部分——馬來羣島和中南半島及主要國家,並説出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瞭解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能力與方法目標本:

節課通過旅遊知識的講解引入本節內容,引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並以此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和資料説明地理事物的分佈、尋找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分析其特徵和成因的能力,初步掌握認識一個區域的方法。通過學生分析地形與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引導學生用聯繫的眼光分析問題,並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範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佈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佈及其對農業的影響教學準備:資料圖片,幻燈片,書本與地圖冊相關地圖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本節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而後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地形圖和政區圖,讓學生直接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並在學生獲取的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總結,並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並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實例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注意提升和點撥學生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二)學法:

學生已經學過一年多的地理知識,在認知上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課堂上把儘量多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究,根據教師提供相關材料,採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得出結論,並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在體現知識間的循序漸進的同時,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等。

三、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第一課時

導入:大家好,歡迎各位同學參加海港區十七中國際旅行社,我很榮幸擔當本次旅行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超導,就是超級導遊的意思,我們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風景美麗的東南亞各國。在出發之前呢有些注意事項需要注意,大家請看大屏幕,這些事大家注意的事項,好了,現在開始我們的旅程。

十字路口的位置:

師:出示東南亞位置圖和東南亞政區圖。

生:明確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並在圖上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並結合活動找到主要的地理事物和東南亞主要的國家。

師:出示馬六甲航線示意圖,引領學生理解東南亞“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思考】: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為什麼?

生:結合馬六甲航線示意圖和在圖上找到的主要地理事物,理解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並對思考題進行討論後作答。

教師適當點撥:

(通過教材中的插圖及教師提供的圖片,讓學生了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區範圍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濕熱的氣候與農業生產師: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佈圖》和《東南亞位置圖》生:結合教師給出的地圖説出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佈。(南半島大部分和菲律賓羣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羣島大部分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2、師:引領學生分析這樣的氣候會形成怎樣的.農業,並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直接瞭解東南亞主要的農產品並強調這一地區在世界上佔重要地位的農產品種類。

生:説出視頻中看到的農作物,並根據自己的常識判斷氣候與農業的關係,從而分析東南亞經濟的特徵。

(讓學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認識氣候和農業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能力,並能用聯繫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3、拓展練習,活學活用:

以陳毅的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江上流,君喝江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為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觀察地圖,發散學生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圖上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的能力。(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靈活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多媒體出示知識體系,提醒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知識反饋

(1)東南亞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a.紅河b.湄公河c.伊洛瓦底江d.多瑙河

(2)東南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為它位於()a.五海三洲之地b.亞洲各國到達美洲的必經之地c.兩大洋、兩大洲的十字路口d.歐洲各國石油輸入的咽喉之地

(3)東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c.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4)一艘輪船正在泰國某港口裝船外運,裝船的貨物最可能是()a.小麥b.水稻c.石油d.煤板

第一節東南亞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範圍及組成部分

2、主要國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

(二)濕熱的氣候與農業生產

1、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分佈及特點

2、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四、教學反思:

此教學設計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定量的圖片和材料,並根據提供的圖片材料引領學生分析、探究得出結論,而後應用剛剛得出的結論繼續下面的學習;教師力爭在本節課做到知識點都是由學生自行得出。本節課還注意了學生身邊事例的引入,把地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認知水平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地理學科的實際意義;這節課也更注意了地理學科的人文性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力圖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南亞的教案篇2

設計説明

本課從學生熟悉的飲食作為切入點,由去東南亞引出四個問題,由這四個問題貫穿全課。學生圍繞四個問題自主閲讀教材並聯系實際回答問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啟發者和服務者。學習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十字路口”的位置時運用flash演示,這種方法直觀、形象、生動。為了加強學生對“十字路口”位置重要性的認識,引用了中國海軍去索馬里打擊海盜這一事件,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聯繫實際的能力,激發了學習地理的興趣。通過編故事記地名,有意識地引發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探究。教學中力爭用多種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開展師生雙邊活動。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東南亞地理位置並瞭解其重要性;

2.描述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列舉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種類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讀圖,得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2.培養收集、整理資料及聯繫實際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因地制宜的人地關係思想,學習從國家利益角度認識世界地緣關係。

二、教學重點

東南亞“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教學難點

東南亞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從圖中讀出所需信息,對問題進行認識。採取談話法,藉助日常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

六、教學過程

導入:這節課我們學習東南亞(屏幕展示課題東南亞),東南亞是個好地方,我告訴同學們東南亞有一種美食──東南亞香米(展示東南亞香米),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屏幕中的內容。同學們想,當你特別餓的時候,端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帶着茉莉花香的米飯,那多幸福啊!同學們嘴饞了,下面我們去東南亞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東南亞會遇到很多問題,誰來説説會遇到哪些問題?學生回答,如要有足夠的錢、要知道東南亞在哪等?

請同學們看屏幕,這裏有幾個問題。[展示:1.東南亞生產稻米嗎?有適宜生長的條件嗎?(氣候)2.東南亞在哪裏?(緯度和海陸位置)3.東南亞地理情況怎樣?(島嶼組成、國家組成)4.怎樣去?(路線、交通方式)]教師解説。

下面我們一起解決上述問題。

(二)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東南亞生產稻米嗎?

老師説的是真的嗎?我們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分析分析,東南亞適合水稻生長嗎?打開課本28~30頁,學生從中找出答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看30頁圖7.25和7.26,請學生分別介紹兩種氣候(氣温和降水)。我們具體來了解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播放flash具體展示)教師適時解説。

這時同學們放心了,東南亞真生產稻米。東南亞不只生產稻米,那裏還有更多的熱帶作物,(放作物幻燈片)介紹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引導看圖7.22作物分佈,然後完成下面的連線題(放幻燈片展示問題)。

把下列物產的生產和出口狀況與相應的國家用線連接起來。

①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a.印度尼西亞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產國

b.菲律賓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c.泰國

④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

d.馬來西亞

(三)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東南亞在哪裏?

同學們打開課本26頁(圖7.17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在中國的什麼方向?(提示山水相連)赤道從中穿過(南緯10度~北緯25度),是什麼温度帶?海陸位置怎樣?(播放flash,説明“十字路口”的位置,強調“十字”)學會了地理知識我們就要用一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國海軍艦隊從海南三亞起航遠征索馬里打擊海盜。請你指出他們行走的路線。(展示海盜、中國海軍圖,)請學生上台指出。如果不走這條路線行不行,為什麼?這條航線對日本重要嗎?我們可以看到馬六甲海峽非常重要。

(四)到了之後為了不迷路,我們要了解一下東南亞的基本情況。

[幻燈片展示,討論要求:

一、就近自由分組,至少3人1組。

二、每組推薦一名組長,組長分配任務、做總結。

三、時間5分鐘。

四、獎勵:討論問題積極,完成任務快並且準確的,得到同學們的掌聲。

討論問題:

1.東南亞由( )半島和( )羣島兩大部分組成。

2.在圖7.18中找出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來羣島、馬六甲海峽;在圖7.22中找出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

3.想想有什麼好的方法記住它們。

學生討論後教師出題測試:

1.東南亞由( )半島和( )羣島兩大部分組成。

2.哪些國家與中國接壤?3.哪個國家是內陸國?教師重點引導説明記憶方法(展示岳飛圖)“嶽(越南)飛(菲律賓)去二丫(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寨(柬埔寨)子裏吃老(老撾)面(緬甸)、看新(新加坡)聞(文萊)。”引導學生説出文字所代表的國家,學生齊讀加深記憶。

(五)我們怎樣去東南亞呢?

(看中國—東南亞圖)請學生指出路線、乘坐的交通工具。(海、陸、空)

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去東南亞了。到東南亞,我們可以吃香米,還可以吃新鮮的椰子、香蕉。同學們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幻燈片展示:風景圖片、水上市場、泰國象、工廠)覺得東南亞好的同學請舉手。

提問:你去東南亞還為了什麼?學生回答:旅遊、投資建廠、做漢語教師──引導學生説出,去東南亞既給我們帶來好處,也給東南亞帶來好處。

總結:東南亞地區是我國的鄰居,我們就應該友好相處,共同發展。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兩個地方之間的友好事業做出貢獻。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我們要到東南亞去,那裏的人們正歡迎我們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南亞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運用地圖和資料,瞭解東南亞地區氣候的分佈與特點。

運用地圖與資料,掌握該地區氣候給當地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探究和自主學習,學習東南亞地區熱帶氣候對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深自然界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認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合作探究學習,培養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東南亞地區氣候特點,分析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難點:初步認識自然地理要素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與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東南亞的概況、地形特點等知識,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東南亞。首先有請大家看一張圖片,課件展示圖片,提問:這是誰?——孟非,《非誠勿擾》節目主持人,節目中的獎勵規定是有機會去愛琴海旅遊,但是現在去愛琴海旅遊不合適,似乎去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合適一些,因為這裏長夏無冬,適合度假,那是為什麼呢?這就與東南亞的氣候有關係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影響。

活動2【活動】自主學習

課件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請全體同學大聲朗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目標朗讀完成後,再請大家完成學案中【知識鋪墊】與【自主梳理】部分

活動3【講授】東南亞的氣候

影響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緯度因素。課件展示:東南亞政區圖,在圖中突出赤道和北迴歸線的位置,設問:從緯度位置看,主要位於五帶中的哪個帶?

課件展示:①亞洲氣候圖、東南亞氣候圖,在圖中展示氣候類型。

②兩種氣候的氣温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

③講解分析兩種氣候特點,突出兩種氣候的降水區別。

活動4【導入】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

那麼這種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活動5【講授】農作物

課件展示:當地主要的農作物圖片。

活動6【活動】探究中南半島、馬來羣島上的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提出探究問題:結合學案以及之前所學的內容,小組討論中南半島、馬來羣島上的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小組討論完畢後,對於學生的意見進行點評、歸納總結。

熱烈積極討論,(5分鐘),選取代表回答:中南半島上: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馬來羣島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均有收穫。

活動7【導入】氣候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上面我們瞭解了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那麼當地氣候又對居民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在小組討論探究之前,展示圖片給予提示。

活動8【活動】探究中南半島、馬來羣島的氣候特點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提出探究問題:結合學案以及之前學習的內容,小組討論中南半島、馬來羣島的氣候特點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熱烈積極討論,(7分鐘),選取代表回答:衣:此時氣温高

食:大米產量高

住:下層架空、牆薄、尖頂。

活動9【活動】探究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產生矛盾

剛才我們瞭解了當地氣候特點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那麼當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產生矛盾該如何解決呢?下面再閲讀課本上“方便麪與紅猩猩的故事”談談你對於方便麪生產與紅猩猩生存矛盾的看法以及解決辦法。

活動10【練習】完成學案

剩餘時間,請大家完成學案後當堂訓練題

南亞的教案篇4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圖瞭解 東南亞地區主要的農產品、礦產品大的分佈。掌握佔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2、能力目標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標:通過學 習瞭解 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形式上的差異。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佔世界前列的熱 帶經濟作物的分佈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教學難點:

掌握佔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 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上節課內容。

請學生説説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學生回憶,並回 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泰國的香米嗎?他與我們我家產的 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國就在東南亞,那麼東南亞還有哪些物產呢?

板書:㈣富饒的物產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閲讀地圖的方法必須先看圖例。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8頁圖2-6東南亞的物產分佈。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總結:

1. 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 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 稻米出口國。

3. 熱帶經濟作物:簡單介紹。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 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總結南亞的 物產,完成書 上練習題。

鍛鍊學生讀圖解題的能力,養成學生讀圖解題的習慣。

四、小結與練習:

總結本節課知識,最後綜述東南亞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目標檢測和填充圖冊上 的練習題練習。

五、作業:

目標檢 測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

學生進行了長時 間的學習後,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課程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亞洲遷移到非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引導、鼓勵。

南亞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東南亞》一節教材,介紹了東南亞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一些內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佈”、“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等。教材利用“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的國家”、“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幾幅圖和對應的活動,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範圍和主要的國家,特別突出了東南亞處於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眾多地處熱帶的臨海國和島國,形成高温多雨的氣候,進而影響到東南亞的農業生產類型和農作物分佈。教材在介紹了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熱帶氣候特點的基礎上,突出體現了東南亞農業生產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教材在介紹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後,聯繫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佈,分析了影響人口和城市分佈的條件和因素,歸納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佈的一般規律。

教材介紹了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為東南亞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東南亞眾多沿海國家風景秀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對七年級學生來説不是太容易,尤其是農村學生,見識較少,對東南亞的位置的優越性、氣候的分佈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慾望來引導學生漫遊東南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佈;瞭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佈、人口構成;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發達的旅遊業。

2.能力目標:

學習蒐集資料,製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佈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佈的一般規律。

3.情感價值目標:

培養尊重不同地區文化和傳統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

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學過程

師曰:關於我們的近鄰東南亞地區,同學們認真閲讀教材,上網查資料,十分投入地製作演示文稿,現在很多同學已躍躍欲試向大家展示製作成果。我們就把這次學習當做是一次東南亞旅行,依次請各組代表來當嚮導,帶領我們瞭解東南亞的地理環境,領略東南亞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説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羣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理解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

師適當補充。

2.氣候與農業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佈”,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説明:東南亞地區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屬於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佈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温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佈在馬來羣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佈區;對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3)導遊: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查閲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佈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佈”

文字説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佈;河流上游流經山區,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業區;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師曰:我請大家欣賞陳毅元帥的一首詩《贈緬甸友人》,從詩中我們可以瞭解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脣齒相依的鄰邦關係。

(3)組間互動: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31活動內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內、金邊、萬象、曼谷、仰光分別位於哪條河流的沿岸,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4)組織討論教材p32活動內容2。

南亞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東南亞的地形分佈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徵

2、瞭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瞭解東南亞的氣候分佈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瞭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

瞭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徵;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

2、通過地形圖分析:

⑴、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⑵、馬來羣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繫,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特徵的記憶。

⑵、根據地形分析馬來羣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徵。指導學生閲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

閲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

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由於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⑴、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⑵、在馬來羣島上,終年高温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穫

馬來羣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馬來羣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5、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4頁的活動題②

中南半島:地形特徵:山河相間分佈,地勢北高南低。氣候特徵: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温,乾濕季明顯。河流特徵:自北向南流,山區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緩。

馬來羣島:地形特徵:地形崎嶇,山嶺眾多。氣候特徵: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温多雨。河流特徵: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位於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説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4、學生閲讀課文“花園城市——新加坡”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教學目標:

1、瞭解東南亞的地形分佈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徵

2、瞭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瞭解東南亞的氣候分佈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瞭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瞭解東南亞的氣候分佈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富饒的物產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分佈。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1、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4、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7頁活動題

活動題①中南半島水稻主要分佈在泰國、越南、緬甸的平原地區,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

活動題②河流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高温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的生長。

??、我國的近鄰

> 1、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 老撾——萬象 柬埔寨——金邊

泰國——曼谷 緬甸——仰光 馬來西亞——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賓——馬尼拉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文萊——斯里巴加灣市 東帝汶(最新獨立)

2、其中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

3、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4、居民

⑴、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佈最集中的地區

⑵、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南亞的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①通過填圖,明確東南亞的位置、範圍。

②通過圖表資料,瞭解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徵。

③通過圖表資料,分析東南亞人口、城市、經濟活動等人文地理特徵。

④運用相關資料,探索東南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圖表資料,分析東南亞人口、城市、經濟活動等人文地理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分析區域的一般方法與步驟。

三、教學活動

1.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過程與組織設計依據與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設情景(1分鐘)放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東南亞的水果更多的出口到中國的視頻,便宜的視頻東南亞與中國聯繫更密切。學生觀看,感受身邊的變化。就發生在身邊的感受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併為探究埋下伏筆,導入新課。自主學習展示

(約8分鐘) 【自主學習展示】

位置和範圍

方法點撥:

一般來説,描述地理位置主要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個方面來回答。

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

方法點撥:

描述區域地形特徵的一般思路:地勢,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佈。

氣候

方法點撥:

注意區域的氣候類型分佈;

描述氣候特徵的一般方法:氣温(最高温、最低温和氣温年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分配)。

河流

自然資源

人文地理特徵:

人口和城市

小結:人口、城市分佈的區位因素

農業

工業

完成學案中的填圖,根據填圖總結描述東南亞的位置和範圍。

參考東南亞地形圖總結東南亞(可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分別描述)地形特徵並注意描述地形特徵的一般思路。

參照東南亞氣候類型圖,讀出東南亞的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特點、分佈及成因。

完成學案,瞭解東南亞河流特點和主要資源。

瞭解東南亞人口分佈特點,分析東南亞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城市分佈的影響。

通過閲讀完成學案初步瞭解東南亞工農業主要特點。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讀圖、析圖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探究活動(約25分鐘)

出示泰國香稻種植相關資料。

點撥提示:

分析農業區位的方法思路(除題目中提到的有利條件外還要注意不利條件)

總結點撥:

農業區位因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