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優秀教案《濟南的冬天》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國中語文優秀教案《濟南的冬天》

國中語文優秀教案《濟南的冬天》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泛讀瞭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2.梳理文章結構,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習慣,學習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和心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梳理文章結構。

教學難點:

分析並實踐景物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

1.對學生進行泛讀的指導。

2.嘗試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握文章結構。

3.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説到北京的冬天,你會產生什麼樣的聯想?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你用語言描述一下。

在北京,冬天可能是和冰糖葫蘆、廟會、春節、滑冰等詞語一起出現的,腦海中出現的應該是既寒冷又熱烈的畫面。

【設計意圖】學生描述的語言中,可能會出現不夠豐富,不夠生動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這一問題,並思考如何才能將腦海中的畫面用語言進行還原。

(二)整體感知

第一遍閲讀:初讀──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1.重點字詞。

給出文章中的重點字詞,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問題。

響(xiǎng)晴 着(zhuó)落

寬敞(chǎng)貯(zhù蓄

澄(chéng) 清髻(jì)水藻(zǎo)狹(xiá)窄

濟(jǐ)南薄(bó)雪倫敦(dūn)鑲(xiānɡ)

2.作者介紹。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但其實作者老舍是一個地道的老北京人,我們先來了解他。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老舍先生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他稱為“第二故鄉”。課文是作者1931年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時寫的。

3.讓老舍情有獨鍾的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我們一起到文章中去尋找答案。

請大家自讀課文,想一想,如果要在文章中找到一個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你會選擇哪一個詞?

學生可能會選擇“響晴”“温晴”“寶地”“奇蹟”“空靈”“慈善”等詞語。

對答案不必強求,可以在辨析不同詞語的過程中,最終讓學生選擇幾個比較恰當的詞語,組成一句評價“濟南的冬天”的語言。如: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有一種空靈之美,像一位慈善的老人。

注意引導學生明確:融情於景是本文重要的寫作方法。從詞語、句子的分析得出:本文表面看是描寫濟南冬天的風景,其實質是表達作者對濟南山水的熱愛,表現作者的情懷。這就提示我們,寫景作文要重視情感的發現、醖釀和表達,不為寫景而寫景。

【設計意圖】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先初步形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認識,再尋找恰當的詞語進行概括,這種從粗泛到精準的過程符合學生感知新事物的認識規律。在不同詞語的辨析和使用中,學生可以辨析詞語的微妙區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力。

第二遍閲讀:泛讀──瞭解內容,體會情感。

1.默讀全文,根據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描寫畫一幅畫,體現你對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細緻地閲讀文章,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圖畫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對顏色和構圖的思考,體會作者筆下景物的特點。

2.在班級中討論和展示大家的圖畫,評一評,你覺得那幅圖畫最好,再説説你的理由。(注意提醒學生關注原文的描寫,而不僅僅是就畫論畫)。

【設計意圖】在對畫作的分析中,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並能側重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情感。

(三)深入探究

第三遍閲讀:精讀──理清結構,分析寫法

1.請學生畫出本篇文章的結構圖。

【設計意圖】對文章的把握重在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希望通過這一訓練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結構的意識。學生所畫的結構圖可以類型各異,但應該能準確表現文章內部的層次關係。

2.和《春》相比,這篇文章的起始段顯得比較長,作者都寫了哪些內容呢?你覺得這樣寫有什麼樣的作用?

本文起始段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濟南的風和北平的風進行了對比,將濟南的日光和倫敦、熱帶的陽光進行了對比,體現出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在表現事物特徵時,可以將事物與近似的事物進行對比,以更好地突顯該事物的特徵。

3.寫作訓練:想一想,除了剛才你所描繪的北京冬天的特點,你還知道哪些城市或國家的冬天和北京的冬天是不同的?請運用對比的方法寫一段文字。

【設計意圖】將閲讀和寫作結合,使學生在真實的寫作中得到提升。

(四)佈置作業

在校園中選擇一株植物,仔細觀察,運用對比手法進行描寫,體現出觀察對象某一方面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及時運用本課中學到的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方法,進行朗讀的訓練。

2.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並嘗試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賞析文章的語言,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品析文章語言的基礎上,體會朗讀中重音和停連的作用。

三、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討論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質疑的意識和嚴謹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交流同學們的描寫片段,進行討論,分析同學們寫作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之後進行反思,更深入地體會對比的作用。

(二)深入探究

第四遍閲讀:精讀──品析語言,提出問題。

將學生分組,每3~4人為一組,進行探究活動。

1.探究活動一:比較下面三組句子,看看各組甲句與乙句有什麼不同。

第一組:

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第二組:

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兒粉色。

第三組: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很晴,水藻很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在分析鑑賞修辭方法中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的冬天》和《春》一樣,都是景與情緊密結合,作者在寫景中寫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用對比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對修辭方法及景情結合的寫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2.探究活動二:除了使用修辭方法,老舍在用詞上也很有講究,請小組成員配合,在文章中找到一個你認為用得好的動詞,試着找其他詞語進行替換,體會不同詞語的表達效果。

比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一句中,“鑲”字可不可以用“畫”“描”“添”等詞語替換?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關注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明白要讓描寫對象形象生動,也要注意煉字煉詞,進行準確的表達。

(三)朗讀訓練

第五遍閲讀:誦讀──體會語言,誦讀實踐。

小組活動:每個小組就剛才所選的句子進行重音和停連的標畫,統一誦讀的方案,並闡述這樣誦讀的依據。

比如: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重讀“全”“暖和安適”,突出濟南的冬天給人帶來的舒適感受;在句與句的關聯上,要適當停頓,而減少緊湊的連貫;在語速的處理上,要緩慢,讀出一種慵懶舒適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學生朗誦實踐和闡述理由的過程中,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品味。

(四)佈置作業

1.修改上節課的寫作片段。要求:運用修辭方法並注意在表達時準確使用詞語。

2.在自讀課本中挑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嘗試進行重音和停連的標畫。

【設計意圖】是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複習與總結。寫作訓練使學生的片段寫作更為充實豐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誦讀方法的體會與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