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教案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6K

教案是我們開展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書面文體,書寫一份全面的教案,我們的教學情況才會有很好的提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對印教案精選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對印教案精選7篇

對印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瞭解屈原和《離騷》(歷史地位、影響、體裁、重讀);詩的鑑賞。

思想教育目標:屈原的高潔品質。

能力培養目標:詩歌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詩的鑑賞。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講述、分析、誦讀、討論相結合。

課時安排:共 2 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先秦詩歌除了《詩經》外,就是屈原的騷體詩了。

1 .屈原和《離騷》簡介

①《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運用楚地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西漢前期始稱之為 楚辭 。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故後人也用 騷 來指楚辭。漢代以後, 楚辭 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

②屈原(約前 339 -約前 278 ),戰國時期楚國人。詩人,政治家。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國的三閭大夫,主張聯齊抗秦。楚懷王死後,兩度被放逐,無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羅江而死。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③《離騷》,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於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

2. 範讀 -- 自讀 -- 誦讀。

3. 請一兩個同學讀詩。

4. 講析選詩 --

( 1 )《離騷》節選的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結合註釋熟悉陌生的字詞或多音字,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反覆讀,熟讀,甚至初步成誦。

2 .仔細閲讀書下注釋和課文説明,瞭解屈原的處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記重點詞,重點句的內容大意,在此基上串講並熟悉其語言特點。

3 .在串講中加深理解,整體把握節選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並分析節選部分 13 節詩的內在聯繫,理清思路,在此基礎,再讀直至熟練背誦。

4 .鑑賞品味。

( 2 )講、讀、背前七節,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願意同流合污的情懷。

第一節:前兩句發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艱難。 民生 也可理解為 人生 ,即自歎人生多艱。這兩句承上啟下,後兩句極寫不為楚君所容。為什麼 朝誶而夕替呢 ?

原因是以下幾個:

a . 既替餘以蕙兮,又申之以攬 。

b .靈脩浩蕩, 終不察夫民心 。

c . 眾女嫉餘之娥眉,搖諑謂餘以善淫 。

d . 固時俗之工巧 背繩墨以追曲 。

而自己的態度是 亦餘心之所善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不羣, 異道 難以相安,寧肯 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聖之所厚 。從而揭示自己的情懷,表達 九死其猶未悔 的意志。

( 3 ) 後六節( 8 - 13 節)表現屈原追求 美政 (即 聖君賢相政治 和 民本思想 )、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表現追求美德,即使體解也不變的高尚德操。

第八節,以行路為喻,反省自己是否沒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遠返回原路。

順着這條思路,檢查自己的進退、製衣、佩飾。檢查的結果是 餘情其信芳 , 昭質其猶未虧 ,衣飾 芳菲菲其彌章 ,意志、信仰 餘獨好修以為常。 反省明志,鬥志彌堅。所以應該明白,所謂反省檢查即 悔相道之不察 帶有假設意味,並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種自我反省,反省的是當初不該輕易出仕,且無法行其道,正是有了這種自己反省,才更堅信自己的追求是無悔的,才更堅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這六節以退為進,更表現出屈原追求 美政 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愛國情懷。

所以説前七節述懷明志是 進 ,後六節反省自身,也是 進 ,是以退為進,是一種內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 進 ,因而也就更顯堅定無悔。

2. 應注意的詞語和讀音:

相 : xi ng ,觀察,選擇。 朕 : zh n ,我;秦始皇以前是一個普通的人稱代詞, 誰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後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 步 :使……步行。 皋 : g ā ,水邊高地; 皋 的下半部分不能寫作 本 , 離尤 : 離 同 罹 ,遭受;尤,過失;

離尤:獲罪,遭受指責。 初服 :意含雙關,字面意為:從前所穿的衣服,實際指原來 的志向,志趣,夙志。 進 :指從政, 退 指辭官致仕。 信 :副詞,確實。 高 長 : 動詞,加高,加長。 佩之陸離 :陸離,單純詞,修長貌。 之 :定語後置的標誌,即 陸離之佩 。 澤 :污濁。 章 :通 彰 。 懲 :挫敗。

3. 《離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想象瑰麗、奇特,運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格和象徵等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節奏鮮明,富有感染力。

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 移情 技法的運用,後六節最為明顯。也就是説在這裏實現了 我 與 物 的同化,作者對那些美好事物 蘭皋 椒丘 芰荷 芙蓉 岌岌之冠 陸離之佩 繽紛的 繁飾 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觀的欣賞上而是把自己的愛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 我 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裏面。 我 的內心就活動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過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們就可以體會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鬥志。也可以説此時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鬥志都已經變成了那一個個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這種移情的技法在上個單元中已經接觸過,我們説 鄉愁 是 郵票 、 船票 、 墳墓 、 海峽 等等就是移情的寫法, 花濺淚 鳥驚心 也是移情的寫法,大家聯繫起來體會可能就容易明白了。

對印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體驗其童趣。

2.從《猜調》中感悟謎語的樂趣,課後收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3.掌握反覆跳躍記號,進行即興節奏問答的創作活動。

教學重難點

1.在學唱歌曲時結合歌曲學習認識並實踐反覆跳躍記號。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一位國小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邊放羊一邊吹着笛子,是多麼富有童趣。請聽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教師範唱(或聽錄音範唱)。要求:聽聽歌曲唱什麼內容,表達怎樣的情緒。

3.討論歌曲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4.分句學唱:

(1)難點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擬聲節奏較複雜,前十六分音符、後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節內同時出現,有一定難度,先給予突破。先慢速度學唱曲調:

當曲調唱熟後,再把歌詞唱好,注意後十六分音符與前十六分音符的準確。

(2)學唱第一樂段前8小節與後4小節的曲調。學唱時注意樂句的完整性。這三個樂句,建議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視唱法學習曲調與歌詞。然後完整地唱第一樂段的歌曲。

(3)第二樂段,建議用聽唱法學唱,以減輕學生的識譜負擔。

5.歌曲處理:

(1)模擬笛聲在樂譜上有頓音記號“ ”要唱得短促、輕快,以表達主人翁歡快的心情。

(2)兩個樂段要處理得細緻:第一樂段是繪景,第二樂段是抒情,兩段要有對比。

(3)在教室內準備些道具,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表演唱,然後在全班展示,以鍛鍊學生的表演能力。

6. 《猜調》是一首一問一答的對歌,這種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見。

7.聆聽《猜調》。

歌中問什麼?答什麼?

8.再聽《猜調》。

??ど櫛剩焊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麼變化?

9.復聽《猜調》。

10.分析小結:這首民歌的問句一氣呵成,幾乎讓你沒有喘息的機會和思索的餘地;回答時,機靈、敏捷,對答如流,顯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11.提出要求:課後請大家收集謎語,可以到圖書館去找,也可以自己編,我們下節課交流。

12.音樂知識:反覆跳躍記號

⑴.反覆記號的一種形式。反覆記號有許多形式,當樂譜出現重複時,而在最後結尾處略有不同,往往在反覆時跳過不同的小節,這就是反覆跳躍記號。

⑵.這一音樂知識,在學唱《一支短笛輕輕吹》時結合歌曲學習講解並實踐。

⑶.還可以通過本練習,用色快表示曲調進行的順序來理解這一知識。

13.教學小結。

對印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蔬菜的形態、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製作自我喜愛的物品,能大膽地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講述一段話。

2、培養幼兒的注意、觀察、想象、創作本事和幼兒動腦、動手又動口的學習習慣。

3、啟迪幼兒從生活中發現美。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2、準備豐富的、形態各異的新鮮蔬菜。

3、塑料刀、墊板、橡皮泥、牙籤、彩色紙、剪刀等。

幼兒園課件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菜花”能變成“小綿羊”嗎

教學過程

一、欣賞:

奇妙的蔬菜造型

在欣賞中,讓幼兒觀察的蔬菜品種。

經過觀察後大家討論,激發大家的製作熱情。

二、引導幼兒觀察、激發創作興趣。

教師:

教師給你們準備了這麼多長像不一樣的蔬菜,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

用一棵菜和一棵菜拼在一齊做什麼

把一棵菜切割後可製作成什麼作品

教師逐一出示蔬菜,引導觀察,產生靈感,進行創作。

三、操作活動

1、幼兒使用藍子中的自然材料,輔助材料和製作工具,充分發揮想象,製作自我喜愛的物品。

2、啟發幼兒製作:

小狗、小貓、帆船、男孩、女孩、火箭、汽車等蔬菜娃娃、蔬菜動物、蔬菜玩具。

可用紅皮蘿蔔有葉莖的一頭製作帽子或頭和頭髮,利用蔬菜藕的橫切面作花衣裳的裝飾花紋等等。

四、展示作品並講述。

將幼兒作品用投影儀放映出來,供大家欣賞。引導幼兒根據自我製作的作品,

同伴的作品與同伴的多個作品組合講述一段話或故事。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放回到自然角中,供幼兒繼續相互欣賞、觀察。在遊戲中可進行進一步的修飾。

對印教案篇4

標 知識與能力:

走進作品,走近大師,學會鑑賞,通過個性化和富有動作性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自主選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開展分角色朗讀,嘗試辯論,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其閲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思辯能力和歸納理解的能力。

2、學會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辨別、篩選、整理、積累利用信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多元智能的理念、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清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族的腐朽,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雷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意在引導學生在解讀劇本,注意品味個性化和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把握尖鋭集中的戲劇衝突,瞭解人物性格是怎樣在矛盾衝突的發展、變化中得到展現的。依據《課程標準》中對戲劇的要求,重視作品閲讀欣賞的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資料,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網蒐集有關資料,或採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豐富對作品的理解;組織討論會,交流欣賞閲讀的心得。從而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2、教學對象分析:高二(5)(6)班是理科班,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對劇本的解讀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通過辯論的形式,對於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以及思辯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利用網絡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模式查找資料,在培養信息素養的同時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其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

通過個性化和富有動作性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學的重點,為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由他們自組小組,開展分角色朗讀。

“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是教學的難點,為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圖書以及網絡蒐集資料,並對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彙總,開展辯論。

教學準備

教師:推薦蒐集資料的途徑、把學生蒐集的資料彙總、整理、下發給學生,達成資源的共享。

學生:蒐集資料、閲讀劇本;選擇、推薦朗讀者和辯論者。

策略教法

運用誦讀法、論辯法、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探究教學重難點; 藉助多媒體、網絡等輔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約1分鐘)

(二)温故(約4分鐘)

1、概述《雷雨》的情節

2、理解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愛情關係、血緣關係、階級關係),進而瞭解矛盾衝突。

(三)知新(約20分鐘)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約8分鐘)

2、歸納人物形象(約12分鐘)

(四)難點突破(約10分鐘)

模擬辯論

正方: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

反方: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是虛偽的

(五)總結評價(約3分鐘)

1、過程評價(教師評價為主)

2、現場表現評價(師生討論評價)

3、研究深度評價(教師評價為主)

4、綜合素質評價(學生選舉為主)

(六)課外拓展(佈置作業)(約1分鐘)

(七)結束語:(約1分鐘)

對印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並理解求兩個特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蜜蜂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其實在蜜蜂的王國裏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蜜蜂們每天白天都忙碌的採花粉釀花蜜,但是,由於這個蜜蜂王國的日益壯大,蜜蜂們越來越多,每次大家同時採完蜜回來往往非常擁擠,這可怎麼辦呢?於是蜂王就想了一個辦法。

[點評: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密切聯繫有趣的生活實例,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使本課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價值]

二、新授

1.(1)師:蜂王把它們分成了2組,1組每30分鐘回來一次,1組每40分鐘回來一次。它想這樣可就解決問題了。同學們,你們説蜂王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①:解決了。

生②:沒有解決,過一段時間,它們會一起回來的。

師:有的同學認為這個辦法可以,有的認為不行。請你們自己證明一下,在證明時,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

(2)學生討論

(3)學生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紙條證明,(學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四次回來要120分鐘,每隔4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三次回來也要120分鐘,當120分鐘時它們會同時回來,發生碰撞,所以不行。

師: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好,還有不同和方法嗎?

生②:用數軸證明。(學生在展台演示)

師:大家認為這種方法怎麼樣?

生:簡潔清楚。

師:有的小組用的是擺紙條的方法,有的小組用的是數軸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③:找倍數的方法證明。30的倍數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數有:40 80 120 ,我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倍數120,所以第120分鐘它們會相撞。

板書:30的倍數:30 60 90 120

40的倍數:40 80 120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採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數,從而發現它們有公有的倍數120,看來是真的不行。

[點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的同時,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體現了找法的多樣性,並注意找法的優化,使學生在體驗中不斷優化方法。]

2.師:咱們換一個數試試。一組60分鐘回來一次,一組90分鐘回來一次。請同學們再來證明一下。

學生驗證

學生彙報。

生:60的倍數有:60 120 180;90的倍數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鐘時它們會相遇。

師:恩,還是不行,我們發現60和90也有公倍數。

3.師:那是不是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生: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例如17和18的公倍數就是它們兩個數的乘積。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彙報我們可以看出:任意兩個數都有公有的倍數,也就是公倍數。什麼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麼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麼?

生:因為公倍數

對印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深入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認識人性的美與醜。

2. 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學習小説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3.聯繫自己的生活,理解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標題和作者

同學們,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網絡時代,windows(窗)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吧。鼠標輕輕一點,隨意打開一個窗口,或許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今天,我們一起來打開一扇窗,看看這扇窗外又會是怎樣的世界?關於這扇窗,有一位作家寫了這麼一段話,請一個同學給大家朗讀一下。

師:同學們,聽了這段話後有什麼感受?

生:很美,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確實,優美的語言,展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湖面上悠閒漫遊的野鴨、天鵝,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手挽着手在樹陰下散步的年輕的情侶,五彩斑斕、爭奇鬥妍的花草,隱約可見的鬧市區……讓人不由得想親自去看一看,玩一玩。

師:這段文字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窗》中。(投影顯示課題、作者)

2、明確學習目標(幻燈片3)

二、學習指導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故事情節(幻燈片4-7)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準備用簡短的幾句話來概述這篇小説的故事內容。(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事情的經過怎樣?)

發展:從“享受”到“困擾”

高潮:見死不救

結局:見到一堵光禿禿的牆

2、人物形象分析(幻燈片8-10)

讀了文章後我們知道,這窗外並沒有那樣美的景,是靠窗的那個病人精心編造出來的,而且他是在病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每天花整整兩個小時,編那些似乎永遠也説不完的故事。我們一起來探討這樣幾個問題:

a、他為什麼要編造這樣美麗的謊言?

靠窗的病人:他渴望生命,熱愛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這五彩斑斕、爭奇鬥豔的美麗景象,激勵自己跟病魔作頑強的鬥爭,他是堅強的樂觀的。同時,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樣重要,他要儘自己所能激發病友的生之慾望,點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更是善良的無私的高尚的。

b、為什麼另一個病人看到的卻是光禿禿的一堵牆?

(同一個病房,同一個窗口,一個人看到的是多姿多彩的世界,而另一個人看到的卻是光禿禿的一堵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幾段文字)

師:你們從這幾段文字中讀出了什麼?

生:另一位病人的自私心理。看着同伴死亡卻“紋絲不動”,與他的同伴形成對比。

生:我看到他的內心在掙扎,“雙眼盯着天花板”一邊是病友,一邊是嫉妒心理。

生:冷漠,見死不救。

師:看來我們同學讀懂了這位病人,看到了他內心的鬥爭。確實,他並非天生一個自私、冷酷的人。他從從一開始的“享受”到產生想法(佔據窗口)到見死不救,有一個過程。產生想法後,也曾進行思想鬥爭,“感到慚愧,竭力不這麼想”,想努力剋制,只不過最終這個自私的念頭佔了上風。

對他來説,救病友是舉手之勞,按響電鈴,叫來護士。他的同伴掙扎的時間那麼長,完全有時間挽救他的生命,但他沒有做,“紋絲不動”;他在最後一刻還可以反悔,可他沒有。等到他的同伴死了,他“仍然盯着天花板”。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以同伴的生命為代價。這裏作者沒有用一個字來評價他,但我們分明看到了他的靈魂:醜惡、自私、卑劣,冷酷無情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現在我們知道了,同樣的窗口,為什麼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一個用“心”去看,用心、用感情來描述生活,而另一個病人只用眼去看,一個心中沒有春天的人,他的眼中怎麼會有春天呢?

c、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這是兩個什麼樣的人?

靠窗的病人是(樂於助人、 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

黌門社區 不靠窗的病人是(冷酷無情、內心醜惡 、靈魂卑劣)的人

3、寫作特點

.提示:兩個病人,懷有兩顆不同的靈魂,一個純潔美好,擁有許多向善的品質;一個靈魂齷齪,行為卑劣無恥,無情無義。小説在塑造這兩個人物時採用了什麼手法?

回答後板書明確:對比手法(板書),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性格。

4、用羅丹的名言引導學生理解主題

這是一篇出人意料的小説,通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與醜。(我們認為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姿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幸福温馨的生活畫卷;如果一個人靈魂醜惡卑劣,那麼他看到的永遠是荒漠,達不到真善美的境界。)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學會關愛生命,關心他人。5、揭示標題的含義

思考:小説以“窗”為標題有什麼作用?從人物和情節兩個角度談談。

明確:

(1)《窗》有喻指人的心靈的意思。)

(2)小説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

三、作業

1、課堂練習:小説內涵豐富,意藴深刻,我們從中可以受到很多的啟示!那麼,當那位病人費盡心機得到了的靠窗的牀位,急切地想親眼看一看窗外的美景時,眼前赫然只有光禿禿的一堵牆,他會怎麼想?同學們能不能給文章續寫一個結尾?

生:他懺悔,他害死了他的同伴。他也給後來的病人編織着美麗的故事。

生:他在震驚中死去,眼角留下了一滴淚。

生:他很失望 ,心裏想,哼!這個傢伙居然騙我,他死了活該!

生:他後來病好了,卻在痛苦和自責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師:同學們的想像很豐富,也很精彩,可作者為什麼寫到這兒就戛然止筆了呢?剛才同學那麼多想法他都沒想到嗎?我想他肯定也想到了,為什麼不寫?

生:這個故事可以有一千個結尾,不寫就給讀者留下思考的餘地。

師:這樣寫,為讀者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光禿禿的一堵牆,就像給了他當頭一棒,使人警醒。好的作品結尾,往往不是思緒的終結,而是思緒更加激越騰飛。

2、課外作業

奇思妙想編故事

?窗》這個故事的結尾是光禿禿的一堵牆,這光禿禿的一堵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這時,假如一個新的病人住進了這個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發揮想象,續編故事,要儘可能做到合理,有創意。

3、推薦閲讀

美國作家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推薦給同學們閲讀。它和泰格特的這篇《窗》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印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學習用團、壓等方法制作月餅。

3、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活動準備

1、歌曲磁帶《爺爺為打月餅》

2、實物月餅。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小刀等。

4、教師自制“烤箱”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

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裏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中秋節。你和你的家人是怎樣過節的?那你見過什麼形狀的月餅?你吃過什麼餡的?

二、出示月餅,請幼兒觀察

1、月餅是什麼形狀的?掰開月餅,讓幼兒觀察月餅是什麼餡的?那你想象一下月餅是怎麼製作的?誰想來示範一下?

2、請個別幼兒動手操作。

三、教師演示製作月餅。

圓形:先團—壓扁—放餡—團圓—印花

正方形:先團—壓扁—放餡—團圓—用刀切下四條邊—印花

四、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形狀自己動手製作月餅,教師巡迴指導。

(播放音樂《爺爺為打月餅》)

五、展示幼兒作品,講評作品。

六、活動結束:把幼兒製作的月餅放進烤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