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水教案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K

教案直白的説就是教師對教學任務提前做出的分析和判斷,很多人在進行教案的寫作之前都是要將課程瞭解清楚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水教案精選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水教案精選7篇

認識水教案篇1

學習內容:新人教版課本第55——58頁內容。

學習目標: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同一個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和半徑。掌握畫圓的方法,學會用圓規畫圓。

學習重點:圓的特徵及圓的畫法。

學習難點:圓的特徵及圓的畫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展示

1、回憶: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 )、( )、( )、( )、( )等,它們都是由( )圍成的。

2、想一想:

圓這種平面圖形,它是由( )圍成的。

3、舉例説明: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物體上有圓形?請寫下來。

?閲讀質疑 自主體驗】

學生預設活動(一):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圓的特徵

1、按課本56頁例2操作圓形紙片,自學本頁最後一段,完成下列題目: 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 ),用字母( )表示;連接( )和( )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 )表示;通過( )並且( )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 )表示。

2、在圓形紙片上描出圓心、半徑、直徑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3、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利用圓形紙片學習)

①在同一個圓內,有多少條半徑,這些半徑有什麼特點?直徑呢?

②在同一個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4、我會填:

① r=3cm ②d=9dm ③r=2.4m ④d=3.6cm d=_____ r=_____ d=_____ r=_____ 5、我是小裁判。

①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 )

②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③圓的半徑增加3cm,它的直徑也增加3cm。 ( )

④半徑2cm的圓比直徑3cm的圓小。 ( )

學生預設活動(二):用圓規畫圓

1、畫一個半徑2cm的圓,並説説你是怎樣畫的?

2、想一想:

圓的位置是由( )決定的,圓的大小是由( )決定的。 3、畫兩個相同的圓,要具備什麼條件?

二.合作探究小組展評

小組討論自學中存在的問題,組內互幫活動。(不能解決的用筆劃出來。)

1、班內交流展示。

2、評價。

三.小組總結,教師點評

圓的大小由圓的半徑決定,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周長是圍城圓一週的長度。畫圓的時候圓規兩腳間距離是圓的半徑。

四.課堂展示,鞏固練習

1、基本題:

(1)完成60頁1—3題。

(2)判斷,並説為什麼。

a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 )

b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

c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d圓的半徑都相等。 ( )

e兩端在圓上的線段是圓的直徑。( )

2、必做題:

完成61頁6、8題。

3、選做題:60頁第四題、61頁第九題。

五.課堂小結

六.課堂達標

一.填空。

1.在一個直徑是8釐米的圓裏,半徑是( )釐米

2.在同一圓內,所有的( )都相等,所有的( )也相等。( )的長度等於( )長度的2倍。

3.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4.在一個圓裏,有( )條半徑、有( )條直徑。

5.( )確定圓的位置,( )確定圓的大小。

6.圓中心的一點叫做( ),用字母( )表示,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 )。。

7.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圓的( )。

8.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二.判斷。

1.在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 )

2.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 ( )

3.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 ( )

4.畫一個直徑是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應叉開4釐米。 ( )

三、選擇題。

1.圓是平面上的( )。

① 直線圖形 ② 曲線圖形 ③ 無法確定

2.圓中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 )

① 一定是圓的半徑 ② 一定是圓的直徑 ③ 無法確定

3.圓的直徑有( )條。

① 1 ② 2 ③ 無數

四.按要求畫圓,並在圖上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直徑。

1.半徑是12釐米。

2.直徑是12釐米。

認識水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記數單位千。

2、會用千數圖表示千與千以內的數。

3、會讀千以內的數並登入數位表。

教學重點:

1、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

2、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千數圖,數位表、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體育館裏正在進行激烈的比賽,a看台上的觀眾們已再為運動員們“加油”看書p10-11

主題圖:

(1) 你估計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麼數的?

(3) 有10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座位有什麼安排的?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千”(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千數圖

1、把每個人看作一點,每個小區就變成了一張?(百數圖)

2、有幾個百數圖?板書:10個百數圖就組成了千數圖。

3、千數圖是由幾張百數圖組成的?共有幾個點?

4、小結:一百一百地數,十個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數圖,一百一百的數數看。

(二)千數圖簡圖

1、如果每次畫那麼多點,你感覺如何?千數圖我們可以用簡圖來表示。

2、介紹簡圖: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們書上的頁碼也都是用數圖表來表示的。

3、試一試(用簡圖表示)

235457

4、根據簡圖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一個數的組成,有幾個□就表示幾個百,有幾個—就表示有幾個十等等。

(三)數位表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説一説它們的位置

板書:百十個

2、每一位分別表示什麼?

3、今天我們認識了“千”、依次從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幾個千。

出示板書:千百十個

4、看錶讀數説一説幾,表示什麼?

千百十個

342

567

460

406

(四)讀寫法

1、 上面各題對應板書 :這就是寫數,讀做什麼呢?板書:三百四十

2、 下面請你們自己來把上面題的讀法寫出來,406、460發現了什麼?末尾的0不讀,而中間的0要讀。

3、 遊戲:同桌合作,一人讀數、一人寫數。

4、 小結:根據讀數位表,我們很容易説出數的組成,它是由多少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5、 聽組成説數:一個百,二個十、二個一,五個十,六個百、二個千。

6、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千數圖、簡圖、數位表、讀寫法。

認識水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人民幣面值及特徵。

2、知道人民幣的用途及一些意義。

3、瞭解簡單的錢幣兑換關係,並學習簡單的粘補技巧。

重點難點

認識人民幣面值,人民幣的兑換關係。

活動準備

1、各種面值人民幣。

2、一些日常用品及價格單。

活動過程

一、瞭解人民幣

1、出示人民幣,教師:這個是什麼?有什麼用呢?

2、教師:對,是錢,錢是一種拿來交易的東西,比如用來買玩具啊,買生日蛋糕啊,或者請別人幹活要給錢給別人啊。我們中國製造出來的錢叫人民幣。

二、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給幼兒觀看,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何不同。

2、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

3、教師糾正、肯定幼兒的説法。

4、簡單告知幼兒人民幣的基本貨幣單位是圓角分。

三、人民幣的兑換

1、出示2角的人民幣,請幼兒説説可以兑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

2、出示5角的人民幣,請幼兒想想看可以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幾張1角和2角的人民幣?

3、……

延伸活動

1、粘補殘缺的“人民幣”。

2、角色遊戲:購物。

認識水教案篇4

幼兒發展目標

1、認識長方形,正確説出圖形的名稱,初步瞭解長方形的特徵。

2、區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異同點。

教師指導要點

(一)興趣導入(教師和學生用卡:形狀卡片)

遊戲:"哪個圖形寶寶不見了?"

1、教師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導語:現在呢,我們要玩"那個圖形寶寶不見了"的遊戲,玩遊戲的時候陳老師要請寶貝趴在桌上(學生常規好,可讓閉上眼睛)

教師取走一張圓形卡片,請幼兒説一説"哪個圖形寶寶不見了"。

2、遊戲反覆進行,可集體或個別。

(二)新知學習(小掛圖、正方形,長方形卡片)

名稱:學習長方形

玩法:

1、幼兒初步認識長方形。(小掛圖)

出示畫有長方形實物的掛圖,讓幼兒命名。教師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

2、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異同。(正方形,長方形卡片)

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將正方形與長方形重疊放置,直觀地讓幼兒感知並説出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異同點。

3、教師小結:"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長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面對面的兩條是一樣長。"

(三)操作鞏固(p13、學生用卡:形狀卡片)

1、名稱:圈一圈(p13)

玩法:找出是長方形的物品,並圈出來。

2、名稱:分一分(學生用卡:形狀卡片)

玩法:將不同顏色的卡片按照形狀(長方形和正方形)分為兩類。

(四)遊戲體驗(形狀卡片掛飾)

名稱:"蘿蔔蹲"遊戲

指導語:現在呢,我們一起玩《蘿蔔蹲》的遊戲啦,請寶貝們出來

教師給每個幼兒發各種圖形掛飾。

指導語:寶貝們看到自己的圖形寶寶了嗎?這就是代表你自己啦。我們一起念兒歌《蘿蔔蹲》:蘿蔔蹲,蘿蔔蹲,陳老師先説蘿蔔蹲完,掛正方形的小朋友蹲;這時候掛正方形小朋友蹲下,再請那個掛正方形的小朋友邊蹲邊念"掛正方形的小朋友蹲,掛正方形的小朋友蹲完**蹲",做錯了,要表演"動物叫"節目哦。

交換圖形掛飾,遊戲若干次。

(五)練習提升(p14、p15)

1、名稱:送圖形寶寶回家

玩法:用連線的方法分別將正方形和長方形寶寶送回家。

2、名稱:塗一塗,數一數

玩法:找出每一個物體中的長方形塗色,並數一數正方形和長方形各有幾個。

3、名稱:找一找、説一説

玩法:在教室中尋找與長方形相似的物體.

認識水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徵是重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麼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麼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後拉緊繩子,繞着這個固定的點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麼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麼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説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麼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後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説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麼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麼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説説什麼叫半徑?(指名回答)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説説什麼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敍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麼特徵?

2.研究圓的特徵。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麼特徵?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

(學生分小組討論。)

(老師再在幻燈上演示一遍,提問討論結果。)

(板書) 無數條 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徵。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麼圓在什麼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徵?(板書:同一圓裏)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

(3)在同一圓裏,半徑是4釐米,直徑一定是2釐米。 ( )

(4)圓心在圓上。 ( )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倍數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釐米的圓怎麼畫?直徑6釐米的圓怎麼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釐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麼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釐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 位置 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後,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麼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説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後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認識水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圓規、直尺、3張作業練習紙,大小不同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比較平面圖形的不同,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平面圖形,請看大屏幕。快點看一看,都認識嗎?(課件展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等6種平面圖形。)

你能從中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稱做“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曲線圖形——圓。(板書:圓)

設計意圖:直接揭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能夠直觀而快捷地向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同時,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使學生不覺得陌生。

二、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1、初次畫圓,瞭解畫圓方法“定點,定長”,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學生初次畫圓

你覺得怎樣能畫出一個圓?(學生自由回答,如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用圓規畫任意大小的圓。)

學生拿出教師準備好的圓規,師生一起了解圓規各部分的作用。

試着用圓規在1號作業紙上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思考“怎樣能把這個圓畫的很圓呢”?

(學生初次用圓規畫圓,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畫圓的情況。)

請畫圓畫的很標準的學生介紹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指名拿作品上台展示並介紹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用圓規畫圓一要注意圓規針尖固定好不能亂動,即“定點”,二要注意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改變,即“定長”。(板書:定點、定長)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主要是組織好數學活動。從學生自主畫圓畫的不是很規範,到互相介紹畫法和注意的問題,是一個很實在的數學活動。由於學生十分投入,所以對圓心和半徑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這就為深入研究圓心、半徑、直徑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並且學生通過嘗試、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從而發展數學思維。

(2)教師板畫圓,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方法板畫圓。引導學生觀察:畫圓時的這個“定點”就是圓的“圓心(板書:圓心),也就是圓的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書:o)而圓規兩腳之間不變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板書:半徑),為了能讓大家清楚的看出來,老師把半徑畫下來(師板畫半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總結半徑的特點。)

師小結:“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就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書:r)

在圓中還有一條特殊的線段,老師也把它畫下來(板畫直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總結直徑的特點。)

師小結:“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書:直徑,d)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通過教師板畫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説説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樣的設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第二次畫圓,瞭解圓心、半徑的作用

拿出2號作業紙,再用圓規畫一個圓,並標出圓心、半徑、直徑用字母表示出來即可,這次咱們來比比誰畫的又快又好。(師巡視並收集好的作品展示)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位同學畫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然後回答“大小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我們再來繼續觀察,這幾個圓除了大小不同外,還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並回答“位置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再次畫圓並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得出半徑及圓心的作用,實踐得出的真知會讓學生有強大的成就感,而且這一個環節是每個同學樂於嘗試也很容易成功的。

三、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徵

1、介紹研究方法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圓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要想深入的研究圓,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圓的特徵。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呢?(學生自由回答)

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時都是從哪些方面來研究的?以長方形為例,我們都研究了長方形的什麼?

(學生回憶然後回答:如周長、面積、有幾條邊幾個角、邊的長度角的大小等等。)

師小結: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主要是從邊和角的數量,邊的長度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幾方面來入手的。圓也是一個平面圖形,雖然它沒有直直的邊,沒有角,但是它有什麼?(學生回答:圓心,半徑,直徑)

那我們就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及長度這幾方面來研究圓的特徵,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圖形的特徵,教給學生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並且幫助學生明確研究方向,即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長度及之間的關係來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徵。

2、小組活動,研究交流圓的特徵

請大家聽好活動要求(課件展示,並指名讀一讀)小組現在開始研究吧!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情況)

每個小組都討論的非常熱烈,有收穫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在交流前老師先給大家提點要求:每組派2名代表上來,要把研究的方法、過程和結果都交流出來。如果有説的不完整的,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同學要認真聽,有疑問的可以提出來。聽清楚了嗎?

(指名上台交流,注意多讓幾個組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用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並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1個圓心,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或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字母表示為d=2r,r=d÷2。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相互交流、討論、補充、啟發,得到圓的特徵,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總結圓的特徵,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看書

剛才研究的過程大家都表現的不錯。下面打開課本第2頁,仔細讀讀第2頁和第3頁的內容,通過看書你會有新的收穫的。注意啊,看書可不能光看字,還要看看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看書,師巡視指點)

誰來説説你的新收穫?(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本,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四、鞏固練習

1、以o點為圓心,以6釐米為半徑畫一個圓。

拿出桌上的3號作業紙聽好要求:以o點為圓心,6釐米為半徑畫一個圓。(學生畫圓,師巡視檢查)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圓和這個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的直徑是長方形的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剛才畫的這個圓就是這個長方形內的最大的圓。

如果要在一個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裏畫一個最大的圓,你認為圓的半徑是多長?(學生思考並回答)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為後續教學奠定好基礎。

2、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老師這兒還有個畫圓的問題,大家還能解決嗎?(課件展示:怎樣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同桌互相討論思考方法。

説説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比較幾種方法的優點與不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煉出一個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長繩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綁上筆,旋轉一週即可得到一個圓。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固定的點就是圓的圓心,繩子的長就是圓的半徑,需要30米,旋轉一週,就轉出了無數條半徑,也就形成了一個圓。

設計意圖: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試畫花壇較直觀地向學生滲透圓心是定點、半徑是定長的特性,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繫,這樣的練習學生樂於參與,也有實效。

3、拓展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於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到“圓,一中同長也”。通過剛才所學,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麼嗎?(學生回答:一個圓心)“同長”呢?(指名回答: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這與我們剛才的發現怎麼樣?(一樣)更何況我們古人的這個發現比歐洲西方國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們的老祖宗不簡單吧!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文化歷史,體會到數學的文化魅力,並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圓的特徵。

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併成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請你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啊?(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圓)

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

看了之後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這麼美的圓啊,怪不得古希臘的數學家這樣説道“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也正因為有了圓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和欣賞生活中的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及無處不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全課

好了,這節課的時間也差不多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呢?(學生談收穫)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學習能力的養成,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同學們的收穫都不少,關於圓的祕密還遠遠不止這些呢。我們東方人更把圓看成了“圓滿、美滿”的象徵。課後你可以自己查閲一下相關資料,進一步的來研究圓、瞭解圓。

1、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心理學實驗證明: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畫法,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研究圓的特徵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接受知識的感官越多,知識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2、以生為本,自主探究。

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時,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而且,各個教學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貫穿其中。如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小組合作對圓的特徵進行自主探究等,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新意識。

3、師生、生生的互動,使生成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創設激起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發揮好“啟發者,組織者”的作用,多讓學生説消除他們畏懼心理,用激發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小組內交流,組與組交流,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讓信息不斷交流,思維不斷碰撞,學生在探究未知領域的同時,實現了智力的發展。從各種有用信息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形成了學習的內驅力。

認識水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有多重。

2.掌握“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噸的概念。

2.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畫面,並請一位同學講“曹衝稱象”的故事。)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説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教師用課件(或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麪粉約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2)小組彙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聯繫生活,理解新知。

(1)舉例説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説一説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第3題

2.填一填。第1題

4千克=()克3噸=()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學生做完後,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後與同桌説一説思考方法。

在○裏填上“>”“<”或“=”。

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思考方法。

4.數學故事。

(1)估算。

剛才同學們聽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衝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12345678

質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找生彙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衝為什麼可以採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彙報計算結果。

(四)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