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心得體會可以使我們更加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的本質和行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7篇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1

去年,我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這次研修培訓令我感到深刻難忘。在這次學習中,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資料,專家點評以及網上相互交流,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參與在線研討和交流,我領略到了遠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聽到了各位學友們不同的心聲;通過完成提交作業,我鍛鍊了表達,增長了個人智慧;通過閲讀班級和課程簡報,我分享到了學友們的研修成果和專家們的課改成果;最後,通過撰寫提交研修總結心得,思想和認識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培訓使我能全面、深刻理解國中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掌握《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教學與評價的要求等。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我利用平台認真聆聽了專家的精彩講評,積極參與同行們的交流討論,天天趴在電腦前、讀文本、寫作業、發評論,感受頗深,收穫很多。給自己忙碌的生活增添了又一樂趣。專家們的講評以及優秀課例,使我從理論的高度瞭解了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

一、新形勢下的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新形勢下教學時間的減少,我想這是在課改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如果知識點講解過多,害怕時間不夠充分,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所講知識,相應的聽説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好的鍛鍊;如果講解過少,又怕學生不會運用,一到考試,分數變低,所以很難處理這種矛盾。但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改,不一定在短時間內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沒有效果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是不可忽視的。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只能適合某一特定階段,並不能成為永恆。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進。在教改過程中只有不斷地、認真地、用心地去實踐並總結,才會形成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講課風格,只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真正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在一種學生樂學,善學的氛圍中,讓學生健康成長----這樣的課我覺得是一堂好課。單純的知識講授是不可取的。

二、選修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聽取了專家們的報告,教研組進行了認真的分組學習和討論,我們都有同感,我們都感覺到新課程改革存在着區域、城鄉之間的差異,有些教學活動在一些鄉鎮中學難以實施。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未來發展需要自主選擇課程模塊。教師要明白、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真正做到面向學生,我們有些老師還得付出很大的勞動,任務很艱鉅啊。選修課旨在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所以要適當增加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因地制宜,儘可能利用本校有限的教學資源;因材施教,儘可能面向全體學生。此舉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簡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技巧。因為這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開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以運用為目的、以運用核心的教學途徑,教學活動中適當增加“任務型”為模塊的語言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三、教學資源的共同開發與分享

傾聽了專家們的報告和課件展示以及總結性發言,還有我們的分組討論,深感教學資源對新課標下的教學和實施至關重要。深切體會到應努力學習現代化教育技術,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開發並分享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以及相關的教學輔助資源。積極參與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共同分享教學資源,這樣才能節省人力、物力和精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育知識、教育經驗得到更高層次的昇華,以便更加有效地做好新課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學實施和評價。從而更好地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2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課標精神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層教學,這樣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較快地提高教學效果。我個人在國中數學教學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國中數學教學進行分層教學,教學效果比不分層的傳統教學要好,而且各個年級的分層教學並不完全一樣。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幾年在九年級的教學體會談談九年級的數學分層教學。

首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並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因為九年級面臨會考,各個學生的目標也不一樣,我通常把學生分成三層。分層主要參考學生成績、學習狀況。首先按學生成績給予所有學生排序,分出理論上的三層。一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二層:數學基礎一般,思維能力一般,三層: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一般。

一、目標策略的分層

對學生分層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一層數學基礎要紮實,培養數學創新能力,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讓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二層充分調動積極性,使他們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和逐步培養數學基本技能。三層多耐心輔導教育多鼓勵,儘量多提問,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求他們完成作業和在測驗中爭取合格以上成績。分層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且與其基礎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展權利,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對一層學生突出一個“激”字,激勵他們努力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對二層學生突出一個“推”字,推他一把,讓他在數學學習上儘快上路;對三層學生突出了個“扶”字,讓他們學會學數學,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

二、課堂備課的分層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解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目標可定為:共同目標: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大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要求:

一層:能將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與不等式、函數的知識結合起來,並能熟練運用它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

二層: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並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為複雜的問題。

三層:會解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作業我們是使用活頁作業紙的形式,目的是使選題符合需要。為此我們要求a、b、c三層作業都要有,題量一般為6:3:1,題前標示級別便於選用。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完自己層次內的題和以下層次的題。同時對二三層次的學生提出了基礎題完成時間和質上的要求。要速度快、正確率高。作業全批全改。

課外我們主要使用補充習題。補充作業難度教低為二三層學生作業。同步導學為二三層學生的主要作業。批改上對三層學生儘可能面批,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集體講評,反覆訓練。

三、表揚與批評的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三層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二層的學生採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一層的學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已。總之通過對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後評價等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積極囚素,促進智商和情商的協調發展,以實現大面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分層教學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一是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優生差生一鍋煮、優生差生無法在課堂兼顧”的教學困境,每個層次都可以根據本層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標高。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與其相適應的教育,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都能聽得懂、吃得飽,為每個同學都創造了進步的機會;三是優化了教師資源配置,可以把不同類型的老師安排到適應其教學特點的層次,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特長;四是促進了教師在教學中相互間的協調配合,提高了教師的合作交流意識和精神。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3

一.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覆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為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裏認為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知識網的,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表格式——條理性很強。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強,有較強的周詳思維能力,內容包括章節的內容説明,主要運算法則,各種問題的解題方法、注意事項及例題。趣味式——具體、形象而且生動、有趣表現出製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豐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

彙報式——內容豐富、過程詳盡。表現出製作者情感豐富、能夠客觀的剖析自我。包括章節的主要內容,自我收穫學習過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對教師的感激之情。

體會式——感受真切、信息豐富。表現出製作者能夠坦誠道出對學習對象的真實感受。如數學很有趣它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既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能使人變得聰明。

可見,單純憑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們正面臨的家學對象。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背景、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同的文化氛圍都帶來了影響。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税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並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藉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為,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4

我是xx國小的劉xx,19xx年畢業於靜海師範,30年來,我一直默默無聞的堅持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與各位老師們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魏書生曾説過:"採百花,釀自己的蜜",這一句話,深深影響着我,鞭策着我,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工作之餘,認真學習最新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實踐。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和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讓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澆灌我們的花朵。

二、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

1、讓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包括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不懂就問,合作學習,自我評價等等。像學習語文一樣,學數學,也要勤做筆記,做批註。

2、讓學生學會做課後作業:

指導學生在做課後作業前,先瀏覽課本,複習課本上的知識點,然後在開始做作業。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錯誤。

3、讓學生及時糾錯:

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糾錯本,將每天作業或練習中的錯題及時記錄下來,並簡單描述錯誤產生的原因。每當一個單元學完時,學生就可以對照自己的糾錯本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避免了盲目地進行復習。

三、建立良好班風、學風,賞識激勵,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在接手這個班之後,我就培養了一批班幹部,作為老師的小助手,在班內確實起到領頭雁的作用,尤其現在一個數學老師帶兩個班級,班幹部就更為重要了,同時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情況設立積分表,看誰積分最高,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傾注愛心,鼓勵為主。

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組建"一幫一"互助組,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是提高整個班級數學成績的保障

每個學期,我都會在班裏成立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裏各有一套領導班子,他們各司其職,又互相競爭,互相學習,當然也互相牽制。既鍛鍊了人才,又避免養成某些班幹部驕傲自大的情緒。同時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情況設立積"優"表,看誰的優達到了要求,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幹部培養好了,就由他們協助,持之以恆的地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優質教育強烈需求的家長羣以及性格各異的學生。所以我會經常向周圍的每一位同志學習或討教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5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以下是我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的信心。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需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下去。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1、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

必須營造愉悦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祕。

2、利用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培養自信心。

當學生取得成功時,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新課伊始,教師能否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有意義的心向,對整節課的教學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課前巧妙設計好自學思考題,併力求做到所設計的問題明確具體,“淺”中見“深”具有啟發性。

例如:在引入“過三點”的圓的新課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先在

黑板上畫出圖形,然後提問:

問題:

①有一個圓鏡被打碎,現欲重新配製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這塊殘片都帶去?

②這個實際問題若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同學們認為可轉化為什麼問題?(讓學生探索、討論)學生甲: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形鏡。學生乙:把玻璃殘片補成一個圓。

③要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必須知道什麼?這樣圖文並茂的數學情境能使學生探索的慾望油然而生,促使他們集中精力,開動腦筋,嘗試探尋各種積極的解決方法,創造的靈感和頓悟很可能由此產生。

自學討論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環節,是他們初步的認知過程。學生自學時我要求他們做到“三動”,即動口、動腦、動手,讓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進行《幾何》中垂徑定理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1、讓學生動手。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要求學生自己畫一個圓,然後任畫一條直徑,再作這條直徑的垂線。並把畫好以後的圖形剪下來,再把圖形沿着所畫的直徑對摺。

2、思考討論:①、圓是一個什麼圖形?有幾條對稱軸?②、從對摺後的圖形中你發現有相等的線段和弧嗎?並把你發現的結果寫下來。③、畫圖時,知道什麼條件?你得出的結論又是什麼?

3、檢查學生動手討論的結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結果回答問題)

4、讓學生總結出垂徑定理的內容。教師再作簡要的補充強調。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認真討論,大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徑定理。這樣,通過自學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逐步掌握閲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檢查自學討論的效果,迅速獲取反饋信息,並作必要的講授,以幫助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總的來説,我認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是靠增加課時,要靠提高每堂課的效益,減少無效勞動造成的時間浪費。要想提高課堂效益,必須認真鑽研新課程標

準、教學要求、教材內容,對必學內容、選學內容、基本要求、較高要求等,每年的課程變化都要心中有數。

有效學習指導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本人受益匪淺。針對有效學習方法,關鍵是在於兩方面,即教師和學生,也就是教與學。

教師方面,首先是教師個人素養,比如紮實的理論基礎,高尚的人格魅力,對工作得激情,個人魄力等等;剛走上工作崗位時,不夠自信,缺乏個人魅力。工作多年後,自信倒時有了,可又少了激情。其次,課前要進行精心的準備,即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再是課堂上,要活躍課堂氣氛,避免死氣沉沉,腦子動不起來,接受知識也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問題,要讓所有人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成績好的學生有興趣,還要讓成績差的學生也有成就感;當然,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很重要,這個問題,具有普適性,但對於個別學生,還要有特殊的方法。要了解學生,不同學生適合用不同的方法;還要有適當的激勵,對任何年齡的人來説,激勵總會給人以正能量。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是因為懶,而不是笨,而激勵是調動積極性很重要的一種手段。我們也經常這樣做,但是,對於那些懶得學生,他們的耐性比較差,所以要不斷的鼓勵才行。另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一鼓勵為主,找出問題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覺得自己學有所獲。

學生方面,要養成好的習慣。包括課前,課中,課後學習習慣。課前,儘量做到預習,這點,學生一般都做不到,這也是學生疲於作業等壓力所致吧。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對於有過預習的同學來説,應該是可以感受到,他不僅讓學習變得有目的性,而且也是學習變得相對輕鬆。課堂上,認真聽課這點無疑,但是並不是説要把老師説的每個字都仔細思量。會聽課的學生,會理解老師説的每句話,每段話,而不是每個字。對於老師反覆強調的,他們會在課堂上就記住。不會聽課的學生,可能會被某個問題絆倒而停滯不前,影響後續聽課。當然,這些教師應該給予適當指導。另外,課後鞏固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經統計説,上課當天,可以記住所學內容的80%,如果不進行課後鞏固,第二天,只能記住50%,第三天是20%......。由此可知,課後鞏固的重要性。課後鞏固,不僅要鞏固已學知識,還要找到自己遇到的不懂的知識。最近上課時經常發現學生對鞏固這個環節的不足。我上課之前一般要把上節課學的內容設計若干個問題來進行回顧,可是發現就是一些中等的學生也往往答不上來。我很糾結,都國中高年級的學生了,應該説對待學習有一定的方法,課後鞏固會自覺去完成。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有時我們太高估學生,所以造成很多被動。針對這種情況,只有經常跟學生

一起回顧前面所學知識,並且要個別學生起來回答,至少經常答不上來的臉面上也過不去,利用他們有上進心,愛面子這點來完成這個環節。當然,測試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總之,有效的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來共同完成。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學有所獲。

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6

這段時間學習了尹志錦老師的>,我對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前在教學過程對這種評價不怎麼重視,對學生的對與錯只是簡單的加以表揚與批評。現在認識到了這種評價的重要性,並對這種評價有如下幾點心得體會。第一 ,“即時評價”作為師生之間交流的一種及時、有效的方式而貫穿於數學課堂教學的始終。及時、準確、積極、有效的“即時評價”方式,不僅對數學課堂教學起着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同時也對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進作用,更能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僅如此,課堂中良好的“即時評價”因增添了許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課堂生動、活潑了起來。

第二,“即時評價”重視對學生在一節課中各個環節的評價。要選擇恰當的語言,適時的時機,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對待數學學習的態度; “即時評價”有着及其深遠的意義和廣泛的使用價值,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最大受益者是學生,同時也有利於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發揮和自身業務的提升。

第三,“即時評價” 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評價中我們要遵循激勵性、真實性、時效性、多維性等這些原則 。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引導。對學生的表揚要有標準,要有分寸,要得體,要一視同仁。我們的評價越真實,越有“透明度”,就越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我們教師從怎樣的角度、用怎樣的語言、在怎樣的時候進行評價,學生的優點是什麼,問題在哪裏,怎樣評價,這樣不僅對回答問題的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還對其他聽課的學生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只有把握好評價的最佳契機,才能真正積極地推動學生的發展。

總之,我們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認真做好“即時評價”,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運用自如,才能使“即時評價”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數學教學論的心得體會篇7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一、設計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在國小生中,很多學生害怕數學,不喜歡數學,除了數學本身抽象、嚴謹、邏輯性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弱有關以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數學老是與數字打交道,學習數學就是計算、做題等枯燥無味的事,沒有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不能體驗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對今後學習與發展的價值,也難以理解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地位。想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感受到數學學習的作用,感知數學學習有其獨特的趣味。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聯繫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堂,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設置的。如在講授《圓的周長》一課時,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於驕傲輸了,小白兔不服氣。今天小白兔不同烏龜賽跑了,它要同小狗賽跑,你們猜猜看,誰會取得勝利?同學們一致猜測應當是小狗跑第一。這時播放課件:小狗和小白兔進行比賽,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線跑,小白兔沿着圓形的路線跑,結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獲勝,心裏很不服氣,它説這樣的比賽不公平,同學們,你認為這樣的比賽公平嗎?學生被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吸引,從而積極對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取。發現要看比賽公平不公平,實質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線是不是一樣長,小狗跑的路線是正方形周長,小白兔跑的路線是圓的周長,這方面的知識以前沒有學過,出於對問題的好奇,學生深深地被問題所吸引,從而陷入積極的探索狀態之中。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老師可以精心創設一些對理解教學內容有幫助的、又有情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嘗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參與解決問題、探索研究問題,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如“認識線段”一課中有一個“比線段長短”的片段。我讓學生看兩個情境:

①兩人比高矮,一人站在踏板上,一人站在地面上;

②跑步比賽中,甲、乙的起點不同,在教練喊停時,他們站在同一條線上。然後問學生:你們想説什麼?為了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修改、完善自己思想的機會,我安排學生先在小組裏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全班交流。之後直接讓學生通過操作比線段的長短,學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得很到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