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的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98K

教案在起草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強調與時俱進,制定教案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正反比例的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正反比例的教案8篇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99~102頁例1~例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

系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為什麼?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説一説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學生回答後老師板書)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麼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係。(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2。

出示例2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並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數

在本上填表,並觀察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裏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麼。

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着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裏的240是什麼數量?誰能説出這裏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1

出示例1。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1,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麼?學生觀察思考後,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比變,當長髮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説一説,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裏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麼關係的量呢?請同學們看第101頁1~3自然段。説明:像例1、例2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麼上面這種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着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説x和y成反比例關係。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裏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例2裏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3)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指出:根據上面所説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是反比例關係。

5.教學例3。

出示例3,看書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追問: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樣想?其中關鍵是看什麼?

三、鞏固練習

用剛才我們説的判斷方法來做幾道題。

1.做練一練。

指名學生口答,説明理由。(可以寫出數量關係式看一看)

2.下題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反比例?為什麼?

一根鐵絲,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練習十二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反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麼?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2~4題。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2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活動1

問題:

你們還記得一次函數圖象與性質嗎?

設計意圖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複習一次函數圖象的知識,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為學習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奠定基礎。

師生形為: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活動情況進行補充和完善。

二、類比聯想 探究交流

活動2

問題:

例2 畫出反比例函數y= 與y=- 的圖象。

(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示範畫出反比例函數y= 的圖象,再讓學生嘗試畫出反比例函數y=- 的圖象。)

設計意圖:

通過畫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用描點的方法畫函數圖象的基本步驟,其他函數的圖象奠定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師生形為:

學生可以先自己動手畫圖,相互觀摩。

在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1學生能否順利進行三種表示方法的相互轉換:

2是否熟悉作出函數圖象的主要步驟,會作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3在動手作圖的過程中,能否勤於動手,樂於探索。

比較y= 、y=- 的圖象有什麼共同特徵?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由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並使學生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一種雙曲線。)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兩個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共同特徵(都是雙曲線),以及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位置。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類比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實現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目的。

師生形為:

學生分組針對問題結合畫出的圖象分類討論,歸納總結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共同點,為後面性質的探索打下基礎。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積極引導。

(三)探索比較 發現規律

活動3

問題:

觀察反比例函數y= 與y=- 的圖象。

你能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徵以及不同點嗎?

每個函數的圖象分別位於哪幾個象限?

在每一個象限內,y隨x的變化如何變化?

由學生分小組討論,觀察思考後進行分析、歸納,得到反比例函數y= 的性質:

形狀: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由兩支雙曲線組成的.因此稱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為雙曲線;

位置: 當k0時,兩支雙曲線分別位於第一,三象限內,在每個象限內y隨x增大而減小;當k0時,兩支雙曲線分別位於第二,四象限內,在每個象限內y隨x增大而增大;

任意一組變量的乘積是一個定值,即xy=k.

(注意:雙曲線的兩個分支都不會與x軸,y軸相交。)

學生通過對反比例函數圖象進行觀察、分析,總結出了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使學生明白性質的可靠性;通過對函數圖象的位置與k值符號關係的探討,以及反比例函數的兩個分支在相應的象限內,y隨x值的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的探討,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性質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逐步達到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激發求知慾望;同時通過對反比例函數增減性的討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四、 運用新知 拓展訓練

設計意圖:

拓展練習是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反比例函數性質解決問題,學生在研究問題的特點時,能夠緊扣性質進行分析,達到理解並掌握性質的目的.

師生形為: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教師巡視,引導學困生完成任務。

五、歸納總結 佈置作業

問題:

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並掌握反比例的含義,經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重點難點

1、通過具體問題認識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 特徵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24---26頁內容

1、什麼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麼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兩個表中量變化關係相同嗎?

3、三個情境中的兩個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麼?

二、展示與交流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的變化規律

情境(一)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隨另一個乘數的變化而變化。

情境(二)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麼發現?獨立觀察,思考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寫出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觀察思考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係乘積(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數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發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麼發現?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係

寫出關係式:每杯果汁量×杯數=果汗總量(一定)

5、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麼共同點?

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並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係。

活動四:想一想

二、 反饋與檢測

1、判斷下面每題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質量與芝麻的質量。

(2)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與高。

(3)一個數和它的倒數。

(4)一捆100米電線,用去長度與剩下長度。

(5)圓柱體的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

(6)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7)長方形的長一定,面積和寬。

(8)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2、教材“練一練”p33第1題。

3、教材“練一練”p33第2題。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並與同伴交流。

板書設計: 反比例

兩個相關聯的量,乘積一定,成反比例

關係式:x×y=k(一定)

課後反思:

本課時教學設計特點:一是情景設置和幾個表格的設計,都注重從現實題材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反比例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二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去分類整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反比例的意義,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利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2、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提高學生用函數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重點:利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正確寫出函數解析式

3、難點的突破方法:

用函數觀點解實際問題,一要搞清題目中的基本數量關係,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看看各變量間應滿足什麼樣的關係式(包括已學過的基本公式),這一步很重要;二是要分清自變量和函數,以便寫出正確的函數關係式,並注意自變量的取值範圍;三要熟練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意義、圖象和性質,特別是圖象,要做到數形結合,這樣有利於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中要讓學生領會這一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教材第57頁的例1,數量關係比較簡單,學生根據基本公式很容易寫出函數關係式,此題實際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同時也是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

教材第58頁的例2是一道利用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和性質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此題的實際背景較例1稍複雜些,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能力,掌握用函數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補充例題一是為了鞏固反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二是為了提高學生從圖象中讀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以)白話文○(便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繫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係,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教學例7(課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較)

例7.觀察下面的兩個表,根據表分別填空.

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時間(時)

1

2

5

10

20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時間和路程成( )關係.

表2

速度(千米/時)

100

50

20

10

5

時間(時)

1

2

5

10

20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時間和速度成( )關係.

1.分組討論、交流.

2.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從表1中,怎樣知道速度是一定的?根據什麼判斷速度和時間成正比例?

(2)從表2中,怎樣知道路程是一定的?根據什麼判斷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3.引導學生總結路程、速度、時間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的關係.

速度×時間=路程

4.練習:判斷下面兩個量成什麼比例.

(1)當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

(2)當路程一定時,速度和時間.

(3)當時間一定時,路程和速度.

(三)比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關係.(繼續演示課件:正反比例的比較)

討論填表:正、反比例異同點

相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隨着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是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值(商)是一定的.反比例是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擴大).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一定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鞏固練習

(一)判斷單價、數量和總價中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成( ).

2.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成( ).

3.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成( ).

(二)從汽車每次運貨噸數、運貨的次數和運貨的總噸數這三種量中,你能找出哪幾種比例關係?

五、課後作業

一個單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數量、用的天數和大米的總量如下表.

表1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總量和用的天數成( )關係.

表2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着(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每天用的數量和用的天數成( )關係.

六、板書設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一種量隨着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

1.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1.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擴大).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一定的.

探究活動

靈活判斷

活動目的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思考題目:

(1)正方形的邊長和麪積是否成比例?

(2)圓的面積和半徑是否成比例?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分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4.師生共同小結並總結規律.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特徵?

2、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麼?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這個表同複習的表相比,有什麼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每小時加工的數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嗎?為什麼?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麼?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每小時加工數變化,加工時間也隨着變化,每小時加工數乘以加工時間等於零件總數,這裏的零件總數是一定的。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根據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和裝訂本數

(2)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着每本的張數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麼變化規律?

(三)比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1和例2,它們有什麼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係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xy =k(一定)

三、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麼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2、通過今天的學習,正比例關係和反比例關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43頁做一做

五、課後作業

練習七6、7、8、9題。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一定)

每本頁數×裝訂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7

教學目的:通過混合練習,加深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提高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上節課我們又把它們進行了比較,你們會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比較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嗎?

二、課堂練習

1.分析、研究第3題。

讓學生先説出長方形的長、寬、面積三個量中,其中一個量與另外兩個量的關係,教師板書出來:長寬=面積=長=寬

提問:

當面積一定時,長和寬成什麼比例關係?

當長一定時,面積和寬成什麼比例關係?

當寬一定時,面積和長成什麼比例關係?

教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要判斷三種相關聯的量在什麼條件下組成哪種比例關係,我們可以先寫出它們中的一種量與另外兩種量的關係,再進行分析,。

2.第4題,讓學生仿照第3題的方法做。訂正後,教師板書如下:

每次運貨噸數運貨次數=運貨的總噸數(一定)每次運貨噸數與運貨次數=運貨次數(一定)成反比例關係。

運貨的總噸=每次運貨噸數(一定)數與運貨次數成正比例關係

3.第5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4.第6題,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然後指名回答,第(1)小題成反比例,第(2)、(4)、(6)小題成正比例,第(3)、(5)小題不成比例。

5.第7題,學生獨立解答後,選一題説説是怎樣解的。

6.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第8題。

正反比例的教案篇8

1、成正比例的量

教學內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徵,並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你以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在教師的此導下,學生會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如:

(1)班級人數多了,課桌椅的數量也變多了;人數少了,課桌椅也少了。

(2)送來的牛奶包數多了,牛奶的總質量也多了;包數少了,總質量也少了。

(3)上學時,去的速度快了,時間用少了;速度慢了,時間用多了。

(4)排隊時,每行人數少了,行數就多了;每行人數多了。行數就少了。

2.這種變化的量有什麼規律?存在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板書: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情境圖。

問:你看到了什麼?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體積也不同,高度越高體積越大;高度越低,體積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體積/㎝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積/㎝2

問: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不難發現: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是25㎝2。

板書:

教師:體積與高度的比值一定。

(2)説明正比例的意義。

①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明確説明正比例的意義。

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着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書出示: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子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②學生讀一讀,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正比例關係的。

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

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係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想一想: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説明。如:

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和總質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單價一不定期,購買衣服的數量和應付錢數成正比例。

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成正比例。

2.教學例2。

(1)出示表格(見書)

(2)依據下表中的數據描點。(見書)

(3)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4)看圖回答問題。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麼水的體積是多少?

生:175㎝3。

②體積是225㎝3的水,杯裏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麼水的體積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是否在直線上?

生:水的體積是350㎝3,相對應的點一定在這條直線上。

(5)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什麼體會?

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圖像特往。

3.做一做。

過程要求:

(1)讀一讀表中的數據,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的比,説一説比值表示什麼?

比值表示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成正比例。理由:

①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②時間增加,路程也增加,時間減少,路程也隨着減少;

③種程和時間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圖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點,並連接起來。有什麼發現?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4)行駛120km大約要用多少時間?

(5)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4.課堂小結

説一説成正比例關係的量的變化特徵。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七第1~5題。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內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過程,發現規律,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重點: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説一説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回答要點:

(1)兩種相關聯的量;

(2)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相應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相應減少;

(3)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2.舉例説明。

如:每袋大米質量相同,大米的袋數與總質量成正比例。

理由:

(1)每袋大米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隨着袋數的變化而變化;

(2)大米的袋數增加,大米的總質量也相應增加,大米的袋數

減少,大米的總質量也相應減少;

(3)總質量與袋數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數與總質量成正比例。

板書: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反比例。兩種量是什麼樣的關係時,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呢?

板書課題:成反比例的量[ 內 容 結 束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