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7K

  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四篇

這篇文章記敍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忙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四篇

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一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忙。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而課文的理解重點就是經過老婦人的語言神態描述和“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述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材的美德。所以,在學習課文時,着重品味描述老教授真誠的語言和神情的語句,展開合夢想象,體會其心理及其對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根據本文的教材特點和學習重點,結合本次《如何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增加語文學習機會》這一實驗課題,我在教學這一課時,主要是採用抓重點語句描述來感悟人物內心的方法。對於學生的學法指導上,主要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醖釀教法時,曾有兩次設計。第一次的教學設計是在第一課時主要學習老教授的言行描述,以圖到達深入理解人物內心世界的目的,可是,試教以後發現效果並不夢想,經過再次深入鑽研和把握教材,第二次教學時,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學習老教授的描述為主,聯繫“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述為輔,力求把這兩條線恰當的揉和起來,以便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老教授的愛護和鼓勵對年輕人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

儘可能地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機會,是我這堂實驗課的探索方向。經過查一查、聽一聽、問一問、想一想、畫一畫,論一論、練一練等多渠道學習與訓練,覺得還是得到了點滴收穫:

一、導入環節的音樂MTV創造了優雅的音樂氛圍,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小夜曲的境界中,感受小提琴的柔美,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課前要求學生進取查找有關小夜曲和《月光奏鳴曲》的資料,蒐集幾首小令,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掃除學習障礙,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讀畫想問和討論相結合,多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努力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得到提高。在揭題以後,就要求他們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在學習老教授的言行時,經過“讀--畫—想—問”,再次要求學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和同學討論。結果學生的表現也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因為他們是實實在在地在實踐着,發言踴躍,討論也較為熱烈。他們愉快地在老教授的語言神態描述等句子上進行批註,或多或少的寫上自我的'感受。我想,學生的自主提問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也應當在這些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以培養和提高。

四、抓主線,聯繫輔線,着力要求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於是,學生劃批、彙報時應以老人為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學生在學習老教授的語言和神態描述時,也能夠自然而然地聯繫“我”的心理和行動描述,從而較為清楚地體會老教授的言行給“我”帶來多麼大的影響。

五、力求讓學生在想象中領悟和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於本課理解上的另一個難點,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態描述“她平靜地望着我”這句話在文中重複出現了三次。她為什麼平靜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時候,在想些什麼?而“我”從那平靜的眼神裏能看到些什麼?這些,課文都沒寫。怎樣辦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出示了寂靜的樹林、老教授“平靜地望着我”、“我”在專心拉琴的圖片,並配上小夜曲,要求學生看着畫面,聽着曲子,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身處地去感受一下當時人物可能會説些什麼,想些什麼。結果,學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題,都能體會到老教授為了維持那個美麗的謊言,一再用平靜的眼神鼓勵作者的良苦用心。

雖有這些可喜的火花,可是縱觀本堂課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可是對主角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感悟不夠。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主角。

三、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着必須的障礙,所以產生了拖堂現象。比如“她説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歡樂和幸福”這一句,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説,她為什麼感到歡樂和幸福?學生在這句話上,糾纏了好久也沒切入主題。問題出在哪兒呢?我想,應當是從一開始,對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義較深的句子,就出現拖堂毛病。

上了這一堂實驗課,在許多教師的點撥幫忙下,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文教學中學生實踐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麼樣的課,學生都必須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課堂中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是我們的職責

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二

《唯一的聽眾》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記敍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忙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所以,課堂中,在出示導學提綱的基礎上,讓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提升的模式進行學習。

教學結束後,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我想從得與失這兩方面反思一下:

我認為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環節中,進取思考,配合默契,討論進取。

二、讀寫整合,合夢想象“我”的情感: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及比較等方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進行合夢想象,及時進行肯定與點撥,讓學生們深入的體會到老教授給予“我”的鼓勵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佩。

課堂永遠充滿遺憾。我認為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是:

一、整節課,儘管採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此刻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齊去努力,一齊去尋路。

二、朗讀形式較少。學生們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對老教授心存感激,可是對主角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所以朗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有些重點詞句,學生讀出來了,但我未及時創設情境,讓他們再美美的感悟。

三、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我,不要吝嗇自我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了問題。

雖然這節課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覺得它能讓我思考的東西卻很多:

一、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上好一節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過渡語的銜接、階段的小結。所以我還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多讀書,多學習,博採眾長。

二、六年級的語文課,篇幅較長,在教學第二課時時,經常會時間到了,課還沒有結束的現象。如何做就能到達輕負高效它是我此刻仍在思考的問題之一。

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能蜻蜓點水。期望自我和孩子們一齊努力,朝着輕負高效的課堂邁進!

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三

《唯一的聽眾》是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根據本文的教材特點和學習重點,我在教學這一課時,主要是採用抓重點語句描述來感悟人物內心的方法。對於學生的學法指導上,主要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教學時,我努力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學習老教授的描述為主,聯繫“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述為輔,力求把這兩條線恰當地揉和起來,以便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老教授的愛護和鼓勵對年輕人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機會,經過聽一聽、問一問、想一想、畫一畫、論一論等多渠道學習與訓練,縱觀本堂課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可是由於鋪墊不夠對主角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使學生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感悟不夠。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可是教師自我挖掘太深入,心中沒有學生,並且以教師為本,做為五年的教師,出現這樣的錯誤,實屬不應當。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

三、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如導入環節用時過長、學生在課上通讀課文時間過長、教師的話過多等等,這些環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使得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方面受到了影響。

四、課堂上語文味的體現。雖然課堂上,我一向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説課堂上,我安排了省略號的補白,預設中有個練筆,可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説一説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的就不夠了。

如果再講這篇課文我將以“文中的老婦人哪裏讓你感動?”這一問題讓學生主要抓住老婦人的語言、神態來感受。彙報時讓學生盡情的表達,抓住一點讓學生多分析,説透,這樣一處一處的分析。最終教師總結時分別從語言和神態入手。體會欣賞和鼓勵是小夥子刻苦練琴的巨大精神力量,期望同學們多欣賞別人,鼓勵別人。

國小唯一的聽眾教師反思總結四

《唯一的聽眾》一課講述了”我“在學拉小提琴時,一位知名的音樂教授對”我“真誠無私的幫忙。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研究許久,我把重點放在體會老教授的言行,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讓孩子經過老人的語言、經過老教授的眼神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同時提升到”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

教學中,我從課文資料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唯一的聽眾指誰,為什麼稱她是唯一的聽眾?從而將學生的探究引向重點:老人是怎樣鼓勵我,讓我今日能夠應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學生對課文資料有了整體感知之後,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述老人的語言、神態等語句,弄清楚她是在什麼情景下説的,她為什麼這麼説。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向同伴彙報……理解老人的真誠、無私。可是,在理解文中老教授三次”平靜的眼神“的含義,學生還只停留在表面,對老教授這個人物的認識還沒到達必須的高度,反思本環節的教學設計,如果適時引導學生想象説話,充分地體驗感悟,最終讓學生對老教授的認識從善良、真誠到用心良苦、德高望重。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充分,但從讀的效果上還能夠有提升,如果藉助一些音像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真實地遊歷於文中,感受老教授的高尚人格,讓學生在用心聆聽中去揣摩我的感情。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轉換主角,懷着同樣的心境讀一讀,在讀中去感悟我的心境變化,然後抓住重點詞進行反覆地誦讀。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讀,老教授的真誠無私就會深深感染了學生,使學生在讀中有所領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最終和作者產生共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