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語文教案與課文賞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8W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下面就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離騷》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離騷》語文教案與課文賞析

《離騷》教案1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徵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實的矛盾中執着自修美德的強烈願望。

3、背誦這兩節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徵手法所揭示的意藴、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離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註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修姱 鞿羈 蹇 蕙纕 攬茝 謠諑 偭規矩 忳鬱邑 侘傺 溘死 鷙鳥 攘垢 蘭皋 芰荷 岌岌

偭規矩而改錯

忳鬱邑餘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脩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為線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裏節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徵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徵的句子,運用數據統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徵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徵的區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徵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於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藴和作用: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餘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徵: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徵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徵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徵傳統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迴環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鬱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後,進行情境對話:

屈原“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長着蘭草的水邊高地、長着椒樹的山岡遇到了穿越而來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北宋大詞人蘇軾,他們之間將展開一場怎樣的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於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中,屈原自擬為女性,以許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毀謗自己好做淫蕩之事,來比喻自己與羣小之間的尖鋭衝突。你如何看待屈原這種“擬女性”的寫法?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藴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展到後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並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係等同於君臣關係,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於君主,使君主關係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閲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於2019年端午節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徵聯大賽,請從屈原忠貞於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弔和感懷的對聯。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閲讀。

《離騷》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離騷》的思想內容,瞭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楚辭》、《離騷》的文學價值;

3.吟誦注意節拍、重讀和情感,培養學生閲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香草美人”的意象體系。

2.屈原的精神與理想在詩中的體現。

【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

【教具】配音朗讀磁帶、投影膠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毛澤東詩詞導入。

二、屈原及相關簡介

結合註釋瞭解屈原,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1.屈原作品

2.關於楚辭

三、結合背景知識釋題

“離騷”二字,古來數種解釋:

1.司馬遷:遭受憂患的意思。“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班固亦同)

2.王逸:離別的憂愁。“離,別也。騷,愁也。”

——因司馬遷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馬遷的説法最可信。

另外還有認為“離騷”二字當釋為“牢騷”的。

又有認為《離騷》和《勞商》“同實而異名”,是楚地歌曲名稱。(遊國恩)。

還有以離騷為“排解憂愁”之意。(錢鍾書)

四、誦讀

1.播放錄音範讀,正音;

2.學生朗讀,要求:

把握詩的節奏:《離騷》本來是用楚地曲調吟誦的,音樂性很強,誦讀時首先要劃分好節奏。誦讀時,上分句末字“兮”,猶如現之“啊”,讀音要稍長,押韻的字要重讀,反覆練習,直至口熟。

體味詩的情感:朗讀時還要把握每一節的主旨,一節一節地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離騷》知識點梳理:(多媒體展示,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句子)

1.重點詞語2.通假字3.一詞多義4.詞類活用5.古今異義的詞6.句式7.難句翻譯

六、閲讀理解

1.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有哪些詩句能表現出詩人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

明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2.瞭解“香草美人”的象徵方法

香草、美人是《離騷》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類意象。美人一般被解釋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為一種象徵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與惡草相對,象徵着政治鬥爭的雙方。總之,《離騷》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構成了一個複雜而巧妙的象徵比喻系統,使得詩歌藴藉而生動。

七、總結

屈原是我國文學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詩人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屈原以他愛祖國、愛人民的高貴品格,以他創作的光輝燦爛的詩篇,對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對我國文學優秀傳統的形成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我國文學史的發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辭影響深遠,只有《詩經》可與之相比。《詩經》和《楚辭》所開闢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二千年來一直為我國優秀的作家所繼承和發揚。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中説:《離騷》“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對《離騷》予以高度評價:“驚採絕豔,難於並能。”

八、佈置作業

1.詩人謳歌、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找出詩句,並稍加闡述)

2.你最喜愛哪些詩句?在這些詩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對你有什麼啟示?

3.《離騷》是“楚辭”的代表,讀了課文你能否概括“楚辭”的體裁特點?它與《詩經》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離騷》教案3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楚辭》、《離騷》的文學價值;掌握“修姱”、“羈”、“誶”、“怨”、“浩蕩”、“溘”、“尤”、“反”、“忳”等實詞以及“雖”、“兮”、“以”等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2、過程與方法:吟誦注意節拍、重讀和情感,培養學生閲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離騷》的思想內容,瞭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賦與比的寫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體系。

3、屈原的精神與理想在詩中的體現。

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

媒體設計:

配音朗讀磁帶、投影膠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 提問: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慨歎封建帝王武功有餘而文才匱乏時説“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裏的“風騷”指的是什麼?(《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2、 簡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創了現實主義的詩風,與之相提並論的《楚辭》則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所以,“風騷”就成了文學的代名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楚辭》中的名篇《離騷》。(板書課題:《離騷》)

二、解題

1、 簡介屈原:

(約前339—約前278),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楚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改革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其政治理想的內容是“美政”。後遭讒去職,兩次被流放,因無力挽救楚國滅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投汨羅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2、 簡介“楚辭”:

①詩體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形式而創作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騷”體。

②總集名。西漢劉向所輯,收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詩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辭”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溶化神話傳説,塑造鮮明形象;以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

3、 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

“離”,通“罹”,“遭遇”義;“騷”,“憂愁”義。“離騷”,即“遭遇憂愁”的意思。司馬遷解釋“離騷”為“離憂”;班固解釋為“遭遇憂患”;王逸解釋為“離別的愁思”;也有人解釋為“牢騷”。現多采用班固的解釋。

《離騷》前半部分,作者反覆傾訴其對於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與權貴集團鬥爭的強烈意志;後半部分又通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敍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説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全詩372句,93節,2464字,課文是節選。

三、 新授

1、 放配樂朗讀磁帶,掃除文字障礙。

2、 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對照註釋,弄清課文內容。

3、 學生質疑。

要求:對自己不能理解、小組討論也不能理解的疑難字、詞、句進行提問。老師作出回答。

重點講解下列實詞的意義:

修姱:修潔而美好。

羈: 喻指束縛、約束。

誶: 諫諍。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為“遺憾”義)

浩蕩:多義詞,這裏為“荒唐”義。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釋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長逝”中的“溘”即為此義。)

忍尤:忍受強加的罪過;尤:這裏作“罪過”講。(“以儆效尤”中“尤”即此義;“怨天尤人”中的“尤”為“歸咎”義;“無恥之尤”中的“尤”為“特異”、“突出”義。)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講。

忳:憂悶。

岌岌:高聳的樣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險。)

陸離:修長的樣子。(“光怪陸離”中“陸離”形容色彩繁雜。)

4、 學生説出課文意思。

要求:指名3—5人回答;糾正。

5、課堂練習:(幻燈打出)

區別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

(1)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餘冠之岌岌兮

(2)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餘以蕙纕兮

競周容以為度

(3)雖 餘雖好修姱以靰羈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四、作業

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 指導朗讀

1、注意節拍 如:長太息/以掩涕兮 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豈/餘心之/可懲

講解:一般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注意延長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顧以遊目兮——

講解:“兮”字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語氣詞“啊”,因此讀音要延長一些。

3、注意重音

4、注意感情

講解:在理解詩句含義的基礎上注意讀出感情。詩人在感歎時要讀得深沉而有力,詩人在充滿理想時要讀得激越而昂揚;讀出詩人在遭受屈辱之後的悔恨和憤懣;還要讀出詩人在“眾女”種種醜態面前所表現出的高昂氣節,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現出的一往情深。

二、 當堂背誦

三、 研討課文

1、理解思想內容

分析、討論、概括:

§(1-7): 述懷, 揭示“朝誶而夕替”之因,表達“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

§(8-13):反省,表現為追求美政、美德“雖體解吾猶未變”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懷。

2、 賞析重點詩句

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有哪些詩句能表現出詩人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

明確:(幻燈打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客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四、分析特色

1、深刻的現實內容與高度的浪漫主義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

《離騷》作為一首宏偉瑰麗、令人迴腸蕩氣的政治抒情詩,以大膽的想象、誇張和象徵等手法,生動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國的現實鬥爭,表現作者了對現實社會的深廣憂憤和精神上的追求。

2、 語言特色。

以六字句為基本句式,加上虛字“兮”,參差變化,舒展自如;雙句押韻,節奏鏗鏘而活潑變化,抒情淋漓酣暢,聲情並茂;間以楚地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3、 賦的運用。

本篇的賦既用於敍事,也用於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又易於接受。例如用於敍事的:“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用於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4、 比興手法。

屈原比興手法的運用,較《詩經》亦發展了一大步。(重點分析“比”)

(幻燈打出)

(1)王逸《楚辭章句》評《離騷》:

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於君……

(2)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評《離騷》:

其行潔,故其稱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馬遷是如何評價屈原在《離騷》這首詩中所運用的比興手法的?

討論,明確:

王逸把《離騷》的意象體系分為三類:社會性的意象羣,自然界的意象羣,神話界的意象羣。課文中的意象體系多為第一、二類,即主要以“香草美人”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達自己高潔的胸懷、美好的心靈。正如司馬遷所説的那樣:“其行潔,故其稱物芳。”屈原藉助“香草美人”託物喻志的手法,為後代詩人作家所普遍借鑑,成為我國詩歌的抒情傳統。借景抒情、託物以諷、悲秋傷春成為唐詩宋詞的主調,正説明了這種藝術創造的深遠影響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於運用打比方來説理,如:“鷙鳥之不羣兮”説明自己不同於世俗小人;“何方圓之能周兮”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等。

五、佈置作業

1、 下列這副對聯説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户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2、 你最喜歡《離騷》中哪兩句詩,哪句或哪幾句詩引起了你的共鳴,屈原的愛國思想感情對你有什麼啟發?請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點即可。

3、 課外閲讀《語文讀本》第8課《屈原詩兩首》(《涉江》、《國殤》)。

教學後記:

本課的難度較大,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講起來也感到困難重重,今後,我們該考略降譯文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先預習,先弄清楚文章的文意,然後再去教,是否更合適一些。

《離騷》課文賞析

宋代史學家、詞人宋祁説:“《離騷》這部作品為詞賦之祖,後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這就是説,《離騷》這部作品不僅開闢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範。

《離騷》這部作品作於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詩人屈原被放漢北後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雲夢縣地,即漢北雲夢。懷王十六年詩人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夥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後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於秦,才將詩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於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詩人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離騷》這部作品當是詩人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後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都和這個特定的創作環境有關。

《離騷》這部作品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着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這個人。……傷靈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詩人屈原態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説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託情意,“以情為裏,以物為表,抑鬱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採用的比喻象徵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於傳統文化的底藴,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於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整首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説,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這部作品中則是自由來往於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於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説中的神山崑崙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後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尚書中候》佚文中説,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説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周禮》中説“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説“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於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藉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鬥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於空泛的弊病。

《離騷》這部作品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這個人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徵。“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長顑頷亦何傷。”很多詩人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詩人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詩人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的描寫。其次,他這個人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這個人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這個人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這個人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這個人們以力量。

《離騷》這部作品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説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徵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於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詩人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徵。(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再次,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整首詩一直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最後,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