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離騷讀後感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06K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名著知識的認識,我們都知道一篇讀後感是基於讀完書的基礎上產生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反離騷讀後感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反離騷讀後感優質7篇

反離騷讀後感篇1

?離騷》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這首具有濃濃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藝術性的佳作。其所以用離騷為詩名,司馬遷説,離騷即離憂。東漢大詩人王逸説,它含有離別憂愁的意思,因此後人常用騷賦代指屈原的作品。

?離騷》大約可分十二章,依次從追求家世、姓名由來,歷數上古君主為政得失,申述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鬥爭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對社會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對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闡述等等。此文寫於何時,司馬遷用“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八個字加以説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時,他是在內心充滿着愛國激情和憂國憂民情況下寫成的。

從整個詩體上看,又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詩人對往事的回顧,主要述寫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負、忠而被疏後的痛苦和堅持理想的執着追求;

第二部分,以女嬃之勸和遠行為契機,寫下了自己先後經歷過的重華之證,帝閽之拒,求女之敗,描繪了個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艱辛及理想破滅後的殘酷現實;

第三部分,抒寫了詩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沒有放棄的精神,他曾問卜求巫,並聽二者建議,決計遠行時對故國鄉土的強烈眷戀,不忍離開的矛盾心理,以對比或對物述説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執着。

通過哀君主之昏庸,怒黨人之卑劣,而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堅持正義不與奸邪同流合污的堅定立場和九死未誨的鬥爭精神,故後人評曰:“可與日月爭光也”。

反離騷讀後感篇2

有日神助“我”,風神幫“我”,雷神保護“我”,各方神聖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麼再加上“我”執着的追求,有什麼理想不能實現?什麼目標無法到達呢?

屈原,就是用這樣幻想境界,表現了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他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然的鐘情,對美人的思慕。都在詩歌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但卻顯得太過虛擬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這幻想,讓我質疑。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那浪漫的筆觸之下詮釋的真的僅是他那浪漫情懷?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執着,如此坦蕩,那為什麼又有“投河自盡”的結束篇?他,絕望了吧——想必,除了在這虛擬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無地方釋放他自己了。

可憐的`人兒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無人理解,無人分享自己對生活的希望,更是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就這樣憋着了,沉默着。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認,他吶喊過的,只是被壓抑了;他吶喊過的,不過被淹沒了!最終,他彷徨,他鬱悶,就這樣,他帶着絕望離開人世。

可憐的人兒,我是多麼的同情這位偉大的詩人。他詩中的“美人”,我讀懂了,似乎就是那君主,那破滅了他的夢的偉大的君主!他多麼想得到想要的,多麼想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可一切的希望都破滅了。他在心中指責,指責君主的無

禮,指責他的庸碌。

可這些都有什麼用呢?可憐的人兒最終選擇了沉睡,與河共眠,在那靜靜思考的河中繼續自己的夢境。

反離騷讀後感篇3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所作:離騷。是現存第一篇宏偉壯麗的抒情長詩。詩人思想的燦爛光芒閃耀在全詩的字裏行間。

屈原在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富強,並一度成為六國聯合抗秦的領導。經過這一系列的政治實踐,認清了楚國的發展前途,在於富強與獨立,這就是他所謂的美政。他希望楚國能夠沿着這條理想的道路走下去,達到最終的強大。

屈原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但現實世界的黑暗使他只得把自己不能實現的;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寄詠於詩。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標是實現大一統,詩中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遊的所在,幾乎包括神話傳説中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土和廣大空間,這正是作者嚮往一統天下的形象表現。

同時他又為祖國積極培養人才;餘既滋蘭於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他設想一個聖君賢陳相結合的政治局面,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可是楚國的貴族政治已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了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他對混沌的政治局面加以斥責,不顧遭到更嚴峻的迫害。亦與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而轉念一想,又何必死呢。不如,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吾初服。但屈原畢竟是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無法面對混濁不堪的局勢退而獨善其身。朝廷中沒有同道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現實中他是如此孤獨,無處申訴內心的憂愁和痛苦,無奈之下,就重華而陳詞。他的心緒仍不見平靜,他仍舊一再抽泣,沾餘襟之浪浪。這淚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男人在理想破滅之時,在失意、悲痛、被世界遺棄之時流下的淚水。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又拭淚,最後終於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了楚國建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怒吼的滔滔江水。

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咽。

歷史並不為一個悲憤文人的死而有所改變,但屈原在滿懷絕望投江的剎那,心中是否有一絲解脱,是否閃現過一絲希望的火光呢?

反離騷讀後感篇4

很久很久以前,聽説他很著名。沒有相片,但卻名揚四海。有一天,他到了一條江邊,過了一會兒,就永遠消失在江中。後來,就有了端午。一切順其而至。歷史長河中太多的人,他真的算是不精明瞭。

自古昏君無數,可臣子因為昏君而自盡的,屈指可數。除了屈原,掰着指頭也可以數出來。我想屈指可數並不是為他造的,但也不乏有聯繫。

他永遠是那麼浪漫,死也死得欲仙,引起了巨大反響。人們説他是忠臣,然僅靠聽説,哪怕記載也並不一定真實。但他卻不可小看。屈原會永遠在人們心中,只要還有端午,大人們總會講屈原的故事,代代相傳,他的地位甚至如一個天神。

他的離開也許是對的,自己解脱了,留下美名傳萬世,其實很值得。若他不跳江,就沒有了端午,沒有了粽子,沒有了賽龍舟,人們生活會更無聊。現在的人過端午,大都不再想起屈原,只是習慣而已,但這個人的魅力永存。

屈原的作品我只看過《離騷》,也只是課本上的,我並不深知屈原究竟怎樣一個人。但我能確定的`是他的離開留下的是美麗。美麗的神話,美麗的詩,無論何時提起,也不會有傷感。

兩千多年前,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兩千多年後,他依舊不認識我,可我卻認識了他。雖然他已不在,雖然歷史有假,但我仍願相信他是個忠臣,才貌雙全。死了的人也許無悔,活着的人更不能後悔。讀《離騷》已沒有當年的豪氣,但卻能讀一個人的心。

如果上n輩子我認識你,我也會贊同你的離去,不過一死而已,總好過昏迷不醒。我會送你離開,先生遇昏君,不可預料,不佐此人也罷,留得清白在人間!

屈原,請你在天堂一定要幸福,才不枉費你一世辛苦,再冤也不叫苦,錯不用抱歉來彌補,至少能成全你的追逐。才值得你對自己殘酷,看你好模糊,若有來生,願你遇明主,走好人生路!

反離騷讀後感篇5

“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離騷》不變,仍是那個書法屈原情感的長詩,但人卻不復存在。屈原,殫精竭慮,一心為國,卻遭楚懷王排斥,蒙冤被逐—————此時他在涉江中,孤獨,是斜陽射在眼前的鋒利刀刃。身後,江水滔滔,自己走過的路已經消逝;前方,是做亡國奴的屈辱,是苟且偷生的痛苦,是等待自己的深淵——————屈原無語,他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已失去了太多,如果善於逢迎權貴,必能享受一時的榮耀,榮華富貴隨之而來;如果他能拋棄庸君,投向明主,必能讓自己有施展才華的一片新天地;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他卻不接受這些如果,他是士大夫,是一個正直的士大夫,他不做一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墨客。

文人始終是一個能夠感到“天降大任”的團體,也許有人會説屈原是瘦弱的,甚至會説是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風骨卻遠遠比鋼鐵堅強得多。“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不願輕易放棄,他要堅持到最後一刻,即使最後的結果是死,也要讓自己的本色永存。棄置而復依戀,欲去還留的徘徊,最終他只能選擇了自沉汨羅江。這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它折斷了屈原的憧憬,他毀滅了屈原的鬥志,但他卻未能改變屈原的本色、正直與剛毅。屈原,愛國者的先驅,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的思緒,留下了無盡的反思。從此五月初五成了他的永恆,他的離去使人們感到了前所未有過的空虛與無奈。風,依舊吹。月已在空中。

月光灑在船頭,屈原明白自己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單純的理想,選擇為本色而犧牲。屈原不僅是個名字,還是一種愛國的精神,一種不甘於淪落的心境,影響着今人的心喚醒每一箇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因此,在國家有難之時,無數英雄挺身而出,統護了祖國的尊嚴,證明中國人的堅強和力量。閲讀《離騷》,品讀屈原,讓我再一次懂得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涵,讓我這個在和平年代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學子樹立起了擔當祖國大任的雄心壯志,這種激情我相信在所有的炎黃子孫的生命中都會得以傳承和延續。

反離騷讀後感篇6

讀了《離騷》的前半部分,心裏一直覺得有什麼在抖動。也許,冰冷的文字背後,隱藏的是詩人火熱的心。

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多少次破滅了夢想。他畢竟沒有被現實擊倒。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香草美人,講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瓊枝玉樹,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輪廓。

曾經,是那麼的躊躇滿志。後來,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一切的一切,違背了他的本意。憤怒、煩惱、失望,每一個失敗者都會經歷的心靈痛苦,令他刻骨銘心。他只有在竹簡上、絹帛上寫出自己的苦惱,留給後人。

剛剛開始的時候,他或許還日思夜想,想着君王有一天會醒悟。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他真的絕望了。他無法挽救國家,無法使國家強盛,只有看着國家走向毀滅。

他也不是沒有過彷徨的時候。“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既然無法改變,只有選擇遺忘。他想盡辦法遠離這個圈子,然而,他最終回來了。對於他而言,是否能夠有所作為倒在其次。重要的是,離開並非是他的本意。在人的心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鬥爭。是否有過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評價一個人物的關鍵。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力量。而屈原,是一個有信念的人。

他有信念,然而無法成功。失望、痛心,在這個時候達到了極致。徘徊着,只有一束束美麗的`香花,可以略減他的痛苦和失落。

換一個角度來想,如果屈原能夠順從一些,或者能夠注重一下與那些小人的交往方法,或許就能免於災難。然而,他根本不是那樣的人,做不出那樣的事情。他是寧折不彎的人,在他眼中,那不是圓通,而是鬼鬼祟祟、違背原則。他是一個堅定的人,但因為他只注重自己的堅定信念,所以只能一事無成。

既然無法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就只能逃避。在流放的路上,他開始吟詩作賦。每一首詩篇中,都滲透了幾許蒼涼和悲壯。或許,是現實的失意,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千古留名的詩人。

歷經千年以後,再讀他的作品,不知道該做何感想。他是幸運的,他寫出的詩篇流傳千古;但他又是不幸的,終其一生,他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

讀了楚辭,我最想探索的一個問題,就是幸福是什麼樣子的?幸福,也許不只是流芳百世、升官發財。幸福,就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反離騷讀後感篇7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淨化還有對情感的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説,哪麼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讀了《離騷》的前半部分,心裏一直覺得有什麼在抖動。也許,冰冷的文字背後,隱藏的是詩人火熱的心。

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多少次破滅了夢想。他畢竟沒有被現實擊倒。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香草美人,講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瓊枝玉樹,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輪廓。

曾經,是那麼的躊躇滿志。後來,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一切的一切,違背了他的本意。憤怒、煩惱、失望,每一個失敗者都會經歷的心靈痛苦,令他刻骨銘心。他只有在竹簡上、絹帛上寫出自己的苦惱,留給後人。

剛剛開始的時候,他或許還日思夜想,想着君王有一天會醒悟。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他真的絕望了。他無法挽救國家,無法使國家強盛,只有看着國家走向毀滅。

他也不是沒有過彷徨的時候。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既然無法改變,只有選擇遺忘。他想盡辦法遠離這個圈子,然而,他最終回來了。對於他而言,是否能夠有所作為倒在其次。重要的是,離開並非是他的本意。在人的心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鬥爭。是否有過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評價一個人物的關鍵。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力量。而屈原,是一個有信念的人。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台,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於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