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語文教案説課稿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類文明歷,許多傳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力量。在生活中如果採用好的詞語,不僅準確表達含義,而且使聽者讀者產生興趣,達到好的效果。以下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説課稿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語文教案説課稿

語文教案説課稿一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徵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實的矛盾中執着自修美德的強烈願望。

3、背誦這兩節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徵手法所揭示的意藴、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離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註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修姱 鞿羈 蹇 蕙纕 攬茝 謠諑 偭規矩 忳鬱邑 侘傺 溘死 鷙鳥 攘垢 蘭皋 芰荷 岌岌

偭規矩而改錯

忳鬱邑餘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脩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為線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裏節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徵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徵的句子,運用數據統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徵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徵的區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徵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於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藴和作用:

既替餘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餘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徵: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徵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徵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徵傳統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迴環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鬱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後,進行情境對話:

屈原“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長着蘭草的水邊高地、長着椒樹的山岡遇到了穿越而來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北宋大詞人蘇軾,他們之間將展開一場怎樣的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於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中,屈原自擬為女性,以許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毀謗自己好做淫蕩之事,來比喻自己與羣小之間的尖鋭衝突。你如何看待屈原這種“擬女性”的寫法?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藴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展到後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並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係等同於君臣關係,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於君主,使君主關係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閲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於20xx年端午節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徵聯大賽,請從屈原忠貞於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弔和感懷的對聯。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閲讀。

語文教案説課稿二

【教學目標】

1.理解《離騷》的思想內容,瞭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楚辭》、《離騷》的文學價值;

3.吟誦注意節拍、重讀和情感,培養學生閲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香草美人”的意象體系。

2.屈原的精神與理想在詩中的體現。

【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

【教具】配音朗讀磁帶、投影膠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毛澤東詩詞導入。

二、屈原及相關簡介

結合註釋瞭解屈原,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1.屈原作品

2.關於楚辭

三、結合背景知識釋題

“離騷”二字,古來數種解釋:

1.司馬遷:遭受憂患的意思。“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班固亦同)

2.王逸:離別的憂愁。“離,別也。騷,愁也。”

——因司馬遷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馬遷的説法最可信。

另外還有認為“離騷”二字當釋為“牢騷”的。

又有認為《離騷》和《勞商》“同實而異名”,是楚地歌曲名稱。(遊國恩)。

還有以離騷為“排解憂愁”之意。(錢鍾書)

四、誦讀

1.播放錄音範讀,正音;

2.學生朗讀,要求:

把握詩的節奏:《離騷》本來是用楚地曲調吟誦的,音樂性很強,誦讀時首先要劃分好節奏。誦讀時,上分句末字“兮”,猶如現之“啊”,讀音要稍長,押韻的字要重讀,反覆練習,直至口熟。

體味詩的情感:朗讀時還要把握每一節的主旨,一節一節地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離騷》知識點梳理:(多媒體展示,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句子)

1.重點詞語2.通假字3.一詞多義4.詞類活用5.古今異義的詞6.句式7.難句翻譯

六、閲讀理解

1.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有哪些詩句能表現出詩人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

明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2.瞭解“香草美人”的象徵方法

香草、美人是《離騷》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類意象。美人一般被解釋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為一種象徵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與惡草相對,象徵着政治鬥爭的雙方。總之,《離騷》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構成了一個複雜而巧妙的象徵比喻系統,使得詩歌藴藉而生動。

七、總結

屈原是我國文學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詩人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屈原以他愛祖國、愛人民的高貴品格,以他創作的光輝燦爛的詩篇,對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對我國文學優秀傳統的形成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我國文學史的發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辭影響深遠,只有《詩經》可與之相比。《詩經》和《楚辭》所開闢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二千年來一直為我國優秀的作家所繼承和發揚。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中説:《離騷》“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對《離騷》予以高度評價:“驚採絕豔,難於並能。”

八、佈置作業

1.詩人謳歌、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找出詩句,並稍加闡述)

2.你最喜愛哪些詩句?在這些詩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對你有什麼啟示?

3.《離騷》是“楚辭”的代表,讀了課文你能否概括“楚辭”的體裁特點?它與《詩經》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語文教案説課稿三

一、【教學目的】

1、理解作品所説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2、學習前人如何咬文嚼字,推敲語言的,進一步領會品味語言的重要性

3、增強學生推敲文字的意識,關注文字語言使用規範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

以本篇為單元閲讀小結,加深對品味語言的理解與運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類文明歷,許多傳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力量。在生活中如果採用好的詞語,不僅準確表達含義,而且使聽者讀者產生興趣,達到好的效果。

比如,《新民晚報》某日頭版頭條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是:

(展示)論壇開講“福”臨上海(實物展示)

報道的是世界的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在上海召開的新聞。(發問)標題中,哪個字最吸引你呢?

學生可能回答:是“福”

教師:最吸引我的目光的也是這個“福”字,因為這個“福”不僅扣住了“福布斯論壇”這個名詞,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學界人士聚集我們上海,討論經濟發展問題、為經濟把脈,這對正值經濟大發展的上海來説,可不是福分嗎?這一個“福“字用真是生動。

我們古人也講“吟安一個字,捻短數徑須。”看來“咬文嚼字”不一定總是貶義。(引入課文)

2、解題:咬文嚼字的原意對文字的過分計較。作者使用它來作為題目,顯然另有一番用意。

3、學生理解文章,思考:作者為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講的生動具體,舉了哪些例子?

{學生閲讀課文後回答}

教師歸納:共三個例子,一個例子説明了一層意思。一是郭沫若改字(板書),二是王若虛改文(板書)三是賈島吟詩(板書)到底這些文字改動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我們也來品味品味。

{學生小聲自讀,體會文字,自由發言。}

教師明確:第一個例子,“你這”在嬋娟罵宋玉時,表達了她的極端憎惡之情,而在《紅樓夢》,裏,用是有了諷刺的意味。説明不同情況下改“是”為“這”,情感變化是不同的。(板書)

第二個例子:王若虛刪去一些重要字句,文章失去了原來味道,李廣將軍神勇無比的形象難以體現了。(板書)

第三個例子:賈島吟詩,朱光潛認為“推”要“敲”字用的好,同學剛才也表達了不同意見,無論怎樣,正如文章所説的,問題不在那一個更恰當,而在於哪一種表現出的境界是當時所要的,而且與全詩相調和。(板書)

進一步追問:這三個例子共同證明了一個什麼道理?用書上原話。

明確:“咬文嚼字實際上是調整思想感情。”

4、課外拓展。繼續學用咬文嚼字來品味語言

活動:師生共同品味三首詩句,交流感受。

《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敲字以聲襯靜,寫夜晚寧靜)

《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作動詞,擬人手法生動再現春到江南景象)

5、關注生活中語言現象

生活中也有另外一種咬文嚼字,刻意誇大,改換成語中的字來譁眾取寵。如洗衣機的廣告“閒妻良母”,摩托車廣告“騎樂無窮”網絡上也常出現類似“哇塞”的語言。有人説,這樣很生活化,很輕鬆幽默,你認為呢?

學生自由交流發言

6、結語:語言文字是傳播文明的工具,許許多多輝煌燦爛的文化正因為文字的存在而至今為人們傳誦。作為中國人,應當對我們國家語言文字產生自豪,維護語言文字的規範性,純潔性;對那些低俗的亂用語言的現象要堅決抵制,這種“咬文嚼字”是垃圾,是庸俗的。

我們應當記住:“沒有字斟句酌,精雕細刻的錘鍊,永遠達不到‘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的境界。

附板書設計:

郭沫若改字 是改這 感情變化

王若虛改文 增與減 意味全改

賈島作詩 推與敲 意境有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