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和冬天語文教學案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3W

  秋天和冬天語文教學案例

秋是我們生命中最輝煌的季節。正是我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季節。只要我們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靈,願意去接近大自然,你的心中定會湧起更多的詩情。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秋天和冬天語文教學案例

秋天和冬天語文教學案例一

師:詩歌是文學殿堂上那顆最亮麗的寶石,它身上藴藏着許多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這首小詩來領略詩歌的美。(激起學生學習與朗讀的興趣)

師:詩歌是可以歌唱的文字,從詩歌的歌字上大家可以想到詩歌的什麼美?

生:音樂美。

師:一首好的詩歌就像一首優美的樂曲,而樂曲有了快慢相間的節奏,才會富有情感。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讓文字的美通過聲音傳達出來,並試着用斜線畫一下節奏,如果遇到朗讀的障礙,請勾畫出來。

師:有沒有遇到朗讀的障礙或提醒同學注意的讀音?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伐木聲丁丁的飄出幽谷”的“丁丁”讀“zhēng”。

師:是多音字,是嗎?

生:是。

師:你讀書真細緻!

師:還有吧?

生:“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揹簍”背讀“bēi”。

師:也是多音字。

生:“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中“撒”讀“sā”一聲。

師:太好了!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為大家朗讀一下這首詩?你來,其他同學要仔細聽,待會要給他提些建議。(一生朗讀。)

師:誰能給他提些建議?(互相評價正好鍛鍊學生口語能力)

生:他的字音讀的很準!

生:他讀的有些快了!

師:這首詩讀得應緩慢些!那我們就用我們的理解再來讀這首詩。請同學們齊讀,秋天,開始。(生大聲齊讀)

師:現在大家的朗讀已有了很大地進步,但似乎還不能表現出詩人的情感,大家想不想聽老師讀?(老師範讀對鼓勵學生大膽朗讀效果不容小覷,並且我可在此提出更深的閲讀要求。讓學生讀詩更深入。)師:帶着對這三幅畫面的整體印象,我們來具體的學習這首詩歌,老師要把學習任務交給大家,透過這三幅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師:請前後左右四位同學組成一組,先討論這些問題,其中一位同學做好記錄,第二位同學連成一篇短文,第三位同學進行修改,第四位同學要起來讀給大家聽。請各小組選擇最喜歡的一節進行想象,看哪個小組想象力最豐富,語言最優美?時間5分鐘,開始。(短短的一節語文課堂上總會有學生沒機會發言,那麼小組合作探究就是最好的方式,讓每位同學盡情的説,展示自己的才華。)(請聽學生的優美語言)

我們最喜歡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晞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農家的小院裏滿是豐收的氣息!(掌聲)

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得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芒,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掌聲)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耳邊傳來悠遠綿長的笛聲,只是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處張望,眼裏寫滿了心思……(掌聲)(接着引導學生讀詩再深入些)

師:讀詩還可再深入些,那就是品味詩歌的語言。那時更高層次的美!

師:選出你覺得最美的地方進行賞析,比如哪個詞語寫得好,哪句修辭用得妙或意境特別美。

生:我覺的“丁丁”用的好。“丁丁”這個音聽起來非常清脆,寫出了伐木聲的悦耳。

生:我覺的“飄”字用的好,因為伐木聲是從幽谷中傳出的,應該很遠很遠,用“飄”字顯出了伐木聲的悠遠。

師:你能試着讀讀這一句嗎?(生很投入的讀。)

師:你真的讀出了伐木聲的悠遠。太棒了!繼續,誰再來。

生:“像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這句中的“冷霧”用的好。因為霧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朦朧的。這裏用上“冷霧”,就烘托出一派朦朧的感覺。而且霧又很好的抓住了秋天的特點。

師:多麼美的意境!

生:“蘆蓬上滿載着白霜”,白霜本來就鋪在上面,他説載,比作船,很雅。也説明是清晨,沒有人去破壞它。太陽還沒出來。

師:你讀的真細膩!

生:“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豐收之景。“稻香”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香飄四野。

生:“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得笛孔?”夏天的記憶是美好的,夏天本來就熱,至於香,可以是花香、植物的香氣,然後牧羊女回憶的時候連笛子的聲音也是熱的、香的了!

(品詩的過程總要結合朗讀,可個別讀,也可小組讀,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多讀。逐步讓學生體味進去,並讀進詩中去。而且,對每一位同學的發言與朗讀都要恰如其分的進行評價,鼓勵每一位同學起來發言。)(在學生充分個別發言與朗讀的基礎上,安排全體學生共同朗讀)

師;原來秋天是這麼美,原來詩歌是如此美!這麼美的詩 ,我們是不是應該深情地朗讀它?(生配樂朗讀,優美動聽。)(詩讀的不錯了,打鐵趁熱讓學生即興發揮頌秋天)

師:感謝何其芳,您是何其芬芳!讓我們領略到如此美麗的秋天。可是秋天的美又怎麼可能在一首小詩中寫盡呢?讓我們也來讚頌一下心中的秋吧!師:誰先來?那老師先來!秋天是一片隨風飄落的樹葉!

生:秋天是滿樹金燦燦的果子!

生;秋天是農民伯伯臉上燦爛的笑容!

生:秋天是一山火紅的楓葉!

生:秋天清晨林間小道旁那點點的秋霜!

生;秋天是天空中南飛的大雁!

當然不同文體的課文要採取不同的朗讀指導方法。而且應強化名篇背誦,增加學生語料。口語交際能力與語料積累有很大關係。中國小生正處於記憶的黃金時期,讓學生記憶一定數量的詩詞、文言經典,有助於學生積累語料,涵養民族文化。

3、《秋天》課堂實錄

諸城市賈悦鎮孟疃國中 白玉紅

【情感導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個季節,它沒有春的羞澀,沒有夏的袒露,也沒有冬的含蓄。但它同春一樣可愛,和夏一樣熱情,與冬一樣迷人。它就是秋天,象徵成熟,充滿魅力的秋!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去感受它無窮的魅力。下面請欣賞一組風景圖片,去感受一下秋天的色彩。

【多媒體展示秋景圖】

師配樂解説:漫步在金黃的原野,嗅着菊花淡雅的芳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飄丹。涼爽的秋風拂過水麪,倒影的楓林,色彩斑斕。活潑潑的山裏紅,滿掛着燈籠似的果子,佇立在秋天的果園,我們聆聽,豐收的琴絃。

師:剛才我們欣賞到的是攝影師為我們展示的秋天的美麗。那麼在詩人的筆下,秋天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何其芳的《秋天》。

師:學習這首詩,我們要完成兩個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讀秋】

1、聽老師範讀。揣摩朗讀的技巧。

2、組內朗讀比賽,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感情。

3、自由朗讀,個性展示。

師:下面請聽老師的配樂朗誦,注意揣摩這首詩的朗讀技巧。

師讀詩歌。(生掌聲)

師問:要讀好一首詩,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生1: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生2:要做到抑揚頓挫。

生3:要有停頓。

生4:要有節奏感。

師總結:的確,要讀好一首詩要做到有節奏感,要抑揚頓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總之,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你也可以把自己想象為一個詩人。下面我們在小組內展開朗讀比賽。

生在組內展開朗讀比賽。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誰想起來讀一讀?

生1讀。

師:請給這位同學評價一下。

生:剛才她讀得有些快,而且沒注意重音。清冽的洌,應該是四聲,他讀為了二聲了。

師:誰再起來讀一下?

生讀。

師:請給姚勝同學評價一下他讀得怎麼樣?

生1:他讀得有些快。

生2:我想補充一下,給姚勝同學提個建議,請姚勝同學能夠接受。讀詩的時候,一定要有情感。才能讀出詩歌的味道來。

師總結:這兩個同學都注意了抑揚頓挫,以及停頓重音。但是,在感情投入上做得還不夠。記得看過《藝術人生》一個訪談節目,在採訪著名播音員的時候,這位播音員説,讀文章時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對文章的內容有深入的理解。何其芳在《秋天》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首先,我們打開他的秋天畫卷,欣賞第一節。

【品秋】

【臨淵羨魚】

1、賞析第一幅秋景圖

抽出詩中的一些詞或短語,比較朗讀後思考:你覺得還美嗎,還有詩味嗎?為什麼?

2、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第一節,要求更上一層樓。

師:第一節老師做了一下改動。去掉了一些詞和短語。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下。

(生讀修改後的第一節詩歌。)

師:請再讀一下原詩。

(生讀詩歌第一節。)

師:品讀一下,是改後的詩歌有詩意,還是原文有詩意啊?

生:原文有詩意。

師:那同學們看一看,詩意表現在哪裏呢?把你的看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加以完善。

(生自學,交流,完善。)

師:誰來説一下為什麼不能去掉這些詞語呢?

生1:因為它去掉的都是一些修飾詞,就沒有濃濃的詩味。就像一棵樹,只剩下樹幹一樣了。(生掌聲)

生2:加上這些詞,會使這節詩更生動更形象。如果去掉,會使這首詩意思表達的得不夠完美。

師:這兩位同學還是從整體上分析的。能否具體一些,從局部或細節方面來賞析?

生1:我認為,如果去掉了“滿”和“披着”就體現不出清晨露珠之多。

生2:去掉了“丁丁”這個擬聲詞,就體現不出伐木的聲音,不能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3:“飽食”讓我們似乎聞到了稻穀的芳香。彷彿讓我們看到了豐收的場景。

生4:還有棲息。本來是用在鳥的身上,現在來形容秋天,這樣使詩句更生動,形象。

師:對。記得見過一句話,“人類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這裏的棲息,是一種擬物的用法。把人比作鳥類,或者其他的動物。使語言更加的形象,生動了。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有的是從整體上,從詩歌的意境去賞析詩歌,如果去掉這些詞語,就感覺不到那種濃濃的詩味了。還有的同學從“滿”等方面去賞析,這是從詩歌的語言方面去賞析的。還有的同學從“飽食”“滿披”等詞語去賞析,這些詞語運用了?(生答:擬人)擬人的修辭,是從詩歌的寫作技巧方面。再有,你在讀肥碩的時候,讀瓜果的時候,讀丁丁的時候,有沒有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呢?

生:表現出了作者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師:對。熱愛生活的人,他的筆觸應該是優美的。字裏行間,都滲透着他對生活的熱愛。也就是説,我們還可以從情感方面來賞析詩歌。

師:我們學了這麼多的技巧,那麼下面讓我們小試牛刀,看第二節和第三節,抓住某一點去欣賞,然後在小組裏交流完善。

【躍躍欲試】*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學了剛才的賞析技法,讓我們來一顯身手!

【退而結網】

3、用剛才賞析第一節的方法欣賞第二、三節,進一步體會詩歌之美。(可以從詩歌語言、意境、寫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賞析。)

自學後交流展示。

(生自學,賞析,交流,完善。)

生1:老師,我想賞析第二節,讀完這節詩,我彷彿看到了清晨的江面上籠着薄霧,遠處漁人熟練的撒下漁網,收起的卻是烏桕葉的影子。漁人依舊搖着小槳回家去了。從蘆蓬上滿載着白霜,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可以看出漁人悠閒自得的心情。

生2:老師,我想補充一下。我覺得“遊戲”一詞應該用在小孩子身上,而現在卻用在了秋天身上,讓我們感覺到秋天是活潑的,是淘氣的,是頑皮的。

生3:老師,我認為冷霧和白霜體現出了清晨江面上朦朧的寂靜,顯得非常美麗。

生4:老師,我想補充一下剛才張宜法同學的發言,他説,冷霧和白霜體現了江面的寂靜和朦朧,而且我還感覺到江面上的白茫茫的情景,彷彿置身於仙境,非常的美。回答完畢。

生5:在這一節中,有霧和霜兩個詞,體現了秋天絲絲的涼意和朦朧的氣氛,並且體現了作者和漁民的悠閒。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分析的冷霧和白霜,是詩歌裏的一種意象,是能夠浸染着作者某種感情的東西。比如剛才馮絮分析的冷霧和白霜,一接觸,就知道是秋天的特色。那麼,能體現思鄉感情的意象有哪些呢?

生:月亮,大雁

師:對。那詩中的霧啊,霜啊,就是能體現秋天特色的意象。還有遊戲,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秋天寫活了。以及同學們深入到詩歌裏探查作者情感的“輕輕搖着”,不僅漁民心境是這樣,作者的情感也是這樣的。下面我們看第三節。

生1:老師,我認為意境應該是這樣的,蟋蟀在草葉中鳴叫,遠處傳來了羊兒咩咩的叫聲,溪水更加清澈了,秋天的美景賞析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聽慣了一個夏天的笛聲,那吹笛的少年呢?誰能猜透她的心思呢?

生2:老師,我覺得最後兩句中“夢寐”一詞用得很好。這個詞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生3:老師,我想給剛才的同學補充一下,“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通過這幾句詩,我們可以想到,在牧羊女的眼裏,不僅有夏天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還有牛背上的笛聲,或許那笛聲,在牧羊女的眼裏,會更動聽吧。

師:感謝許崇娟同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境界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睛裏的,不僅有更遼闊的草野,清冽的溪水,還有夏天那不絕入耳的悠揚的笛聲。忽然停止了,似乎有些傷感,有些失落,這些,都是淡淡的。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這首詩的精彩欣賞,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如詩如畫,如夢似幻的境界。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調動了大量的感官,描寫了農民豐收的喜悦,漁民打漁的悠閒,以及牧羊女夢寐的悠遠。可以説,在詩人何其芳的眼睛裏,秋天,應該是這樣的,你想用哪些詞語來概括一下?

眾生:活潑的,調皮的;寒冷的,(師糾正:最好是涼爽或清冷)幽靜的;豐收的,快樂的;寧靜的,悠遠的;可愛的,迷人的;是耐人尋味的,是閒適的;是柔美的,是清淨的,是清甜的;是如詩如畫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五彩繽紛的……

師總結後:讓我們滿懷深情的來背誦這首詩,沉浸在這首詩如詩如畫的意境當中去。

師生同背全詩。

師:秋天是美妙的,可以像攝影師那樣去捕捉,像畫家那樣用色彩去描繪,像詩人這樣用文字來傾訴。現在正值秋季,週末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感受秋天,記錄秋天。下面請同學們把你的作品在小組內展示交流一下。

【繪秋】

用你喜歡的方式來描繪你眼中的秋天。

【温馨提示】

可以吟誦古今與秋有關的詩詞,也可以推薦秋天的美文;可以畫筆描繪你眼中之秋,可以展示假期和週末所辦《秋之韻》手抄報;可以推薦語文主題叢書第二輯《大自然的聲音》中喜歡的文章,還可以用歌聲來唱秋……

生:展示關於秋天的作品。

師:看同學們的作品非常豐富啊。老師真的是滿懷着一種期待的心情想領略同學們的風采呢。

生展示作品。

生1:(帶到講台上一隻蘋果,一隻桔子,一個玉米棒子)這是我們組共同採集的勞動果實。這些果實的豐收,也寓意着秋天的到來。看,這是玉米,這一排排金黃的牙齒,在微風中向我們歡笑,農民伯伯看到了也會開心的笑的。這是桔子,現在我們這些地區發達了,可以吃上南方盛產的桔子了,一個個金黃的桔子,是那麼的誘人。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使人看了不禁就流下口水。這是蘋果,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飽滿的果汁,讓人吃了就不會忘記。

我愛美麗的秋天,更愛這些美味的果實!

生2:我為大家背誦一首秋天的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豪放派的大詩人。子夜吳歌 唐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首詩通過對婦女們趁月明之夜為遠征親人趕製冬衣的情景,表達了她們對和平生活的迫切期盼,也表達了作者對她們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

生3:這是我們組合辦的手抄報。這次我們的主題是“走進秋天”。聽了這個名字,你是否感受到了秋天的來臨呢?從色彩上看,我們多選用紅色,藍色,黃色。因為紅色代表火紅的楓葉,還代表我們大家對秋天的熱愛及讚美的心;藍色代表藍藍的天空和大海;黃色代表田野裏金黃的麥浪。這是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歌,詩人郭小川在這首詩中充分的表現出了對秋天的讚美和熱愛。這邊是一篇有關秋天的美文,裏面有好多描寫秋天的句子,還寫出了秋天在田野裏一片豐收的景象。體現出了秋天在農家裏,在田野裏,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以及在秋天的每一個角落。

生4:大家好,這是我們三組同學齊心協力合辦的一份關於秋天的標本。我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秋之韻。這個金燦燦的秋字,是我們用玉米粒拼成的。這一個個金黃的玉米粒,體現出農民的大豐收。秋天是五彩繽紛的,這鮮豔的花朵,火紅的樹葉,給秋天帶來了勃勃生機。這鮮豔的花朵散發出的淡淡的幽香,讓我們聞到了秋的味道,感受到了秋的韻味。謝謝大家!

生5:這是我們組關於秋天的繪畫。秋天來了,玉米露出了金黃的牙齒,向日葵也在開心的笑着。豐收的季節來臨了。農民伯伯春天播種,秋天豐收。太陽變得不再那麼炎熱,秋天是天高雲淡的季節,太陽被遮住了半邊臉。涼爽的秋風徐徐吹來,紅紅的楓葉紛紛落下。夜鶯在歌唱秋天的豐收。

師:我注意到姚成圓同學畫的風,還是五線譜的呢!

生6:這是我們組合辦的手抄報。我們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秋之韻。我們把它分為四個欄目。第一個欄目是古詩欣賞。我們選擇的這6首古詩,詩人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對秋天的讚美。我們收集的詞語,詩句、段落,都是有關秋天的。從這片已經泛黃的銀杏樹葉,我們可以看出,秋天來了!

生7: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幾首關於秋的古詩。1、《秋思》(唐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友開封。2、《望洞庭湖》(唐 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3、《夜雨寄北》( 唐 劉禹錫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謝謝大家!

師評:非常用心,非常勤奮的一位姑娘!

生8:這是我與妹妹的一張合影。可是,這與秋天有什麼關係呢?你們一定沒有發現我們身後的這盆蘭花吧。蘭花是非常名貴的一種花。它的貴重在於那美麗的花朵和濃濃的香味,並且,它在秋天開得最鮮豔。希望同學們多找一些關於蘭花的資料!接下來,我為大家朗誦一首詩歌,它體現了秋天豐收的景象。

秋 母親坐在石凳上/麻利的剝着苞米/頭頂上碩大的石榴果/嘴巴似張非張/父親從夕陽裏歸來/掛上鐮刀/一揚手/拍打兩下/抖落了滿身的稻香。看,這裏還有一張圖片,這火紅的楓葉,多麼美麗啊。他雖然沒有春花夏花那麼靚麗。但它卻有一種紅。這種紅在我們心裏流動!

生9:這是我們合辦的手抄報。有秋天的詞語,秋天的詩句。你們一定發現了,這兒有一片火紅的楓葉,楓葉紅了,説明秋天又來到了。

生10:大家好。我們七組今天為大家展示的是一幅代表秋天的畫。看,畫中有正在鳴斗的蟋蟀,有停在綠石上歇息的鳥兒,有散發着清香的菊花,還有翩翩起舞的蝴蝶,這美麗的畫,彷彿讓我們置身於秋的世界,而且我們還為這幅畫題了一首詩呢。請大家欣賞:草野叢中蟋蟀鳴,青綠石上鳥兒停。蝴蝶紛紛投花去,菊花芳香秋意濃。謝謝大家!

師:謝謝大家。真是美不勝收啊。你們讓我看到了你們熱愛生活,認真觀察大自然的美好心靈呢。正如古人所説,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秋是我們生命中最輝煌的季節。正是我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季節。只要我們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靈,願意去接近大自然,你的心中定會湧起更多的詩情。生活也會因此更美好。下面,讓我們走進五彩繽紛的秋天,品讀【悟秋】部分,或語文主題叢書第二輯,去品讀文人墨客筆下的秋吧。

(生讀【悟秋】和語文主題叢書第二輯。)

【悟秋】

【師小結】:同學們,可能我們會讀到許多像“秋風秋雨愁煞人”“悲哉兮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樣的悲秋之句。它們真實的描繪了秋天的另一種風貌,展現了作者在那種情景下的真實心情。我想,只要心中有理想,生活有目標,我們就可以在秋風秋雨時,感受到心中的火熱之情。看到光禿禿的枝幹,我們甚至能感受到它的沉思,與身體內部湧動的生命之流!

【教師寄語】

當我們的腳下不經意間踩過無數凋零的落葉時,是否意識到也許你踩過的不只是葉兒,更是一段寶貴的光陰?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四季不停的輪迴呢?光陰匆匆流逝,從未為任何人停留片刻。它總是那樣的一如既往、公正無私!靜下心來,用心感受大自然,體味秋賜予我們的一切吧,也許你的心底也會增添幾分對秋的崇敬之意呢!

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願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會湧起更多的詩情。生活,也會因此而美好!

【專家點評】:

1、教師個人素質強,課堂有很強的親和力,語言有感染力。

2、教學思路明晰,導學案實用。

3、注重了詩文的朗讀,背誦及對詩文的朗讀的指導。是一道豐厚的文學鑑賞大餐。

4、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強化了小組合作。把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落實到了實處。

5、課堂亮點較多。比如把對秋的感悟用成果展示出來。詩歌,手抄報,水果,農作物等等,形式各異,內容豐富。詮釋了個性化閲讀的特色。

秋天和冬天語文教學案例二

一、導入

(一學生例行課前三分鐘演講——“我喜愛的名著”)

師:謝謝這位同學,我聽出了她的那個片段的主要信息是——“收藏美麗”,那麼我們今天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理念來學習我們的課文了,我想是可以的,學習《濟南的冬天》,收藏她的美麗。好,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請坐。

師:先看背景材料,老舍,讀。(幻燈片放映作者簡介)

(生齊讀作者簡介)

師:這是文學常識,要知道,這一篇精美文章的作者是誰?

生齊答:老舍。

師:齊讀這則材料:

生(讀):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

二、板塊一(品析1)

師:好,謝謝。我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我們的閲讀品析能力。(師放映“課文品析”)什麼是“品析”呢?——品味欣賞。我們有三個學習活動,都是讓同學們進行閲讀能力的歷練的。(師出示幻燈片)看,請你看課文,把“寶地”、“温晴”、“奇蹟”、“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來,然後聯繫全文內容來證明哪一個詞最適合於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開始獨立思考。

(生獨立思考 2分多種後)

師:好的,我們來試一下。用概述的方式來表述你的觀點,發言的層次是,大致上兩個層次,第一,你認為哪個詞,然後闡述你的理由。可以舉手發言了。

(生1舉手)

師:好,謝謝你。

生1:我覺得應該是用“温晴”這個詞,因為課文的開頭就是用濟南的冬天來作對比,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並以此為課文的主線,貫穿全文。接着就先總後分的聊起了濟南的冬天的山頂和水色,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從而點題。

師:好的,聽她的發言,關鍵詞咬的很準,文章的首段開頭,然後文章的結構,然後文章各個部位之間的關係,都點到了,表揚。好,繼續來。

(生2舉手)

師:好,請你來。

生2:我認為應該是“理想的境界”這個短語。因為除了濟南,在我們這邊,我們這裏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凜冽的,而濟南的冬天卻十分温暖,不怎麼颳風,所以在濟南的人們和我們都夢想着有這樣一個冬天,能夠很暖和地很舒適地度過一個本應該寒冷的季節,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一個理想,然後濟南的冬天為我們實現了。

師:恩,好!有那麼温薰的陽光,有那麼温馨的水色,怎麼不是“理想的境界”呢?續。

(生3舉手)

師:請你來。

生3:我也認為“理想的境界”應該是最能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因為第二段的第一句就提到了“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説明即使只有“温晴”,而沒有山水的襯托,説明這個冬天也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有山有水有陽光,還有温暖的懷抱,真是給人一個最值得在寒冷的季節,不僅是有氣候的温暖,而且有温暖在心裏流淌。

師:啊,是的是的。有山有水,而且氣候是那樣的温暖,讓每個人心裏都有笑意,怎麼不是“理想的境界”呢?好,繼續。

(生4舉手)

師:好,請你來。

生4:首先,如果我覺得,它説概括全文一個大體寫的東西的話,那麼,“理想的境界”可以用來概括,但它這個問題是説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特點不一定要那麼大體,而“理想的境界”這個詞顯得有些太統一了,很多地方都可以成為理想的境界,而它説是濟南冬天的特點,所以,在文章的開頭,老舍先生就把濟南的冬天和倫敦,北平還有熱帶進行了比較,從而突出了濟南是個温晴的地方,所以我認為,這篇《濟南的冬天》,它的特點應該是“温晴”。

師:謝謝。她的分析思路是:先從一般事物的角度來分析“理想的境界”到處都有,然後從特別的環境的角度來肯定“温晴”在這篇課文中可能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特點。謝謝你!繼續來。

(生5舉手)

師:好,請你來。

生5:我覺得應該是用“奇蹟”,因為“温晴”、“寶地”或者“有山有水”,在江南的一些地方都是比較的常見的,只有在北方才是用“温晴”的,如果光用“温晴”、“寶地”、“有山有水”,不足以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正因為它“温晴”,所以才讓人感覺這是一種奇蹟,也正因為它讓人感覺非常的奇妙,所以人們才認為它是一種“理想的境界”,我覺得“奇蹟”是最能概括的。

師:恩,你是從邏輯關係的角度來逐步地進行推理的,只有“温晴”才能夠創造“奇蹟”,因為“奇蹟”而形成“理想的境界”,好,謝謝你!再來説。

(生6舉手)

師:你來説。

生6:我認為應該是“温晴”,因為在第一段,作者就説“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説明作者認為濟南之所以是個寶地,是因為濟南有“温晴”的天氣,那麼我認為“温晴”是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

師:正是因為“温晴”所以才是“寶地”,正是因為“温晴”所以才是“奇蹟”,這又是一番道理。還有嗎?

(生7舉手)

師:好,請你來説。

生7:我認為應該是“慈善”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因為在別的地方的冬天,花草都凋謝了,樹葉都凋落了,而濟南的冬天,人們會感到很温暖,人們心裏有一種安慰,就覺得也許春天就要到了,就給他們的心靈上帶來了一次安慰。

師:恩,這樣的慈善吶,小山是那樣的美,水色是那樣的俊,怎麼不讓我們感到這樣的地方時慈善的呢?好,還有兩位同學要發言。你先説,他再説,我們再來看怎麼樣。請你來。(請生8説)

生8:我認為是“慈善”,因為濟南的冬天是有温晴的天氣,是慈善的,因為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給人很温暖的感覺,所以它是慈善的,前面的詞都可以用來看出濟南的冬天是一個很慈善的季節。

師:恩,是啊!大自然就像母親,大自然的造化使濟南這座老城就像安適地躺在一個小搖籃裏,這樣的冬天怎麼不慈善呢?

(生9舉手)

師:好,你來説。

生9:我覺得濟南冬天的特點應該是“寶地”,因為從氣候特點上來説,它與北京比是沒有風聲的,與倫敦比是沒有霧的,與熱帶比是沒有毒日的;從景色特點上來説,它有山有水,才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所以説是一塊寶地。

師:寶地。適合於我們居住啊,這個寶地是那樣的慈善,這個寶地是理想的境界,這真讓我們費解啊!

(生10舉手)

師:好,説一下。

生10:我認為是“寶地”,因為濟南下雪的時候就像是一幅水墨畫,而且冬天下雪的時候,水面上不結冰,這種種跡象在我們看來都是很寶貴的,都算是一種奇蹟,所以我認為應該是“寶地”。

師:因為有這樣的奇蹟,所以才算是寶地,哎呀,我覺得我很難説服你們了。我認為這個問題,當然,如果我們説,你自由地選用文中的這些詞語來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大概每一個都可以用一下。但是,我們是在全文的基礎上來進行分析的。首先我們注意課文第一段的兩個關鍵詞:“温晴”,“寶地”。可以這樣説,濟南是温晴的寶地,因為温晴才是寶地,這是一;第二,再從全文看,因為温晴才創造了許多自然的跡,因為温晴才有那樣的山、水,和人們的心理感受。我想,温晴這個詞,還要從其他的角度來看。下面,我給你們再逐條地、仔細地分析一下。(邊放幻燈片邊講解)全文是扣着“温晴的天氣”這條主線來寫的,所有的景物描寫都要突出“温晴”兩個字:正因為扣住“温晴”描繪着濟南的山和水,作品才鋪展出一幅幅淡雅秀美的畫面;第二個道理,看順序,繪天繪地,寫雪寫水,由暖陽描畫到暖城、暖山,描畫到不結冰的水,表現的都是“温”和“晴”。繼續看。第二段,全景;三段、四段,雪中山色;五段,水上美景。沒有哪一幅是寫陰冷的,都是“温晴”。因此,這些畫面在“温晴”的基調上統一起來,給人和諧一致的美感。還有理由,即使是寫雪景,也在表現“温晴”,

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因為晴朗,所以“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晴朗的天氣,晴空下的雪上。好,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他幾個短語或詞,它們往往在一個段落裏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概括這一段的大意或者集中表現作者讚歎的情感。

三、板塊二(品析2)

(進入課文第二個環節的學習,放幻燈片品析二)

師:好的,謝謝同學們,通過這個環節,我們很好的到課文裏來了,我們的思緒很活躍,下面的內容就比較的容易了。第二次品讀欣賞,劃出“小搖籃”,它在第二段;劃出“帶水紋的花衣”,它在第三段;劃出“小水墨畫”,它在第四段;劃出“藍水晶”,它在第五段。如果説作者使用了高妙的修辭技法,在每一個段落裏都用了一個關鍵的比喻來寫美麗的濟南的冬天的話,那麼這四個比喻在每一段裏面的作用都值得我們欣賞。注意老師的表述,老師沒有説“你最喜歡欣賞的是哪一個”,老師説的是“你最能夠欣賞的是哪一個”,那麼,也就是説,你要欣賞,還要講出你的欣賞的內容出來。好的,開始思考。

(學生思考2分多種後)

(師輕聲詢問學生是否可以了,再等會。)

師:是不是可以講述觀點了?(有學生舉手)好,兩位,那邊,好,我們試一下。

(生1舉手)

師:請你來。

生1:我認為我最能欣賞的應該是空靈的藍水晶,按照課文裏的説法,就是從“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一直到“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從這樣的描述裏看的話,水晶給人的感覺本身就是很玲瓏,剔透的,而空靈意思就是説很清淨,這樣的話,就可以感覺到這塊水晶從內到外是沒有一絲雜質的,而課文裏生動的描寫就覺得這是一個春天的景象,萬物都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但這明明就是濟南的冬天,而這樣更能襯托出濟南冬天的“温晴”,而且它語言非常的生動,“藍水晶”、“澄清的河水”,這樣很貼切的比喻更讓我們感受好像看到一幅風景秀麗的畫卷一樣。

師:恩,分析得多麼的好啊!“空靈的藍水晶”表現的是一種純淨的美。

(生2舉手)

師:好,請你來。

生2:我最能欣賞的是第二段的把小山比作一個搖籃,首先,這個比喻很生動,因為有了小山,所以人們感到心裏有了依靠,有了安慰,而且它人們感到舒適,感到暖和,也體現了濟南的冬天的温晴。

師:恩,對,不僅表現了“温晴”,還表現了另外一個“温情”,情感的情。繼續,哪一位?(有同學第二次舉手)

師:你説了一次了,還有沒有沒説過的。

(生3舉手)

師:好,來試一下,先來試一下。

生3:我更能欣賞的是“帶水紋的花衣”,因為課文前面一句話寫的是“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説明雪沒有完全把山給覆蓋着,所以是帶水紋的花衣,這個比喻形象又準確地寫出了雪草覆蓋的狀態,進一步説明了濟南的冬天的温晴。

師:恩,美麗,山色的美麗,這個比喻還讓我們展開思緒,想到“帶水紋的花衣”,

它的整體的美可能就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

(生4舉手)

師:試一下,試一下。

生4:我最能夠欣賞的是第五段的“空靈的藍水晶”,大家都知道,水晶給人以純潔的感覺,藍水晶能讓人身心舒適,而濟南呢,就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純潔得讓人不願意去碰,就好像是個奇蹟,在這一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綠來襯托,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盎然的綠,連水都不忍得凍上,更何況是人呢?綠水與藍天應和,它們相得益彰,即使之間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也是那麼地融為一體。

師:啊,這樣詩意的表達呀,太讓我驚歎了!而且我還建議你,如果還加上一句話的話,就是“美麗的色彩,那麼藍汪汪的”。好,謝謝。

(生5舉手)

師:你來。

生5:我最能理解的也是“帶水紋的花衣”,因為從這一句話看出山的色彩美,黃白相間,並不像其他地方,冬天的山總是嶙峋的,死氣沉沉的,從中也能看出濟南冬天的温晴。並且,風兒吹過,那些沒有被雪覆蓋的草在風中搖擺,也能看出這座山很生機勃勃。

師:恩,給我們一種美麗的動感,好,謝謝。還有一個地方沒説到吧?

(生6舉手)

師:好,你的小手高高舉起。(生笑)

生6:我覺得“小水墨畫”這個比喻最好,因為它後面加了一句“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這張小水墨畫肯定是非常賦有詩意的,這就更襯托出濟南的山景的美。

師:好,如果説把你的“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再引申一下,就是古樸。啊,這個冬天,這種色彩顯得很古樸,那種畫面的構圖顯得很古樸。好,謝謝你幫了我的忙。剛才我還是於心不忍。(師準備結束這一環節,又有學生舉手)

師:還是讓你説一下。(大家笑)

生7:我也認為“空靈的藍水晶”,因為天上和水中都是藍顏色的,這藍顏色融為了一體,彷彿讓我們置身於一個畫中,所以我認為“空靈的藍水晶”是很好的。

師:恩,好的,你要感謝我滿足了你的願望。(眾人笑)好,小結一下,做記錄。(邊放幻燈片邊小結)搖籃太美了!寫出了秀美的山形地貌、舒適的冬暖環境(給時間讓學生記錄);帶水紋的花衣,表現的是雪後山色的斑斕和大自然的、小山的飄逸美好的情韻(給時間讓學生記錄);小水墨畫,凸顯的是山村的疏朗點綴,山村點綴在小山上,遠遠看去,那樣的美麗,而且因為是冬天,所以它的色彩是古樸淡雅的,這足見作者用小水墨畫來比喻冬天的濟南的城內的小山的精緻之美;空靈的藍水晶,則顯示了天光水色的清淨和温暖泉城的亮麗。(給時間讓學生記錄)總的來看,這篇文章表現手法最高妙的地方就是——以小喻大,以小繪大,以小描繪大,從而表現出景物的畫意詩情。

四、板塊三(品析3)

(進入最後一個環節的學習 放映幻燈片品析三)

師:這一個學習環節,我們同樣表現了同學們的良好的閲讀習慣和很好的聽讀能力。繼續來,把我們的視點集中在一個精緻的片段上,我們要做一次集體的訓練——書面作業。我們先來讀一下,注意朗讀:語速慢一點,讀出語氣詞的味道,讀出有些意思不太明顯的,但是又有表情作用的詞的味道。你看,“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再聽“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還有“山尖全白了”。你看,這些詞好像都沒有什麼實在的意思,但是都是表達情感的。好,一起來讀,最妙的~讀!

(生齊聲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師:好了,開始集體訓練,每個人都要完成四道題,然後選做一道,我開始讀題目,你就開始做作業了。(幻燈片放映作業要求)給這段文字進行“畫面命名”,要求賦有詩意;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線索一樣貫穿全段的一個字;用單豎線“劃分”的方法表現你讀懂了這段文字的層次結構;要品析“頂”字為什麼用得好,“鑲”字為什麼用得好;然後還是自由選做,還可以發現這段文字的一個美妙之處。好,抓緊時間做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教師在課間巡視,和學生交流,將近4分鐘)

師:好的,我們來交流一下。第一題,詩意的畫面命名。

(生1舉手)

師:好,請你來。

生1:我給這段命名的題目是“落雪風景”。

師:“落雪風景”,寫的雪寫的景,但是落字好像不太好聽,好的,謝謝,繼續思考。

(生2舉手)

師:你呢?

生2:我取的名字是“雪中山色”。

師:“雪中山色”,很聰明,我們剛才有個地方好像出現過一次,“雪中山色”,而且,這段好像就是寫的雪中山色。

(師點到生3,生3回答不出。)

師:好,繼續思考,為難了,這就是概括。

生4:我寫的是“山中雪景”。

師:恩,“山中雪景”,小山雪景。

生5:我寫的是“秀山淡雪”。

師:秀美的山,淡淡的雪,“秀山淡雪”,這個組合得不太通俗,謝謝。你呢?

生6:我寫的是“秀山粉嶺

師:秀山粉什麼?粉嶺,比較雅,但是人家一下子聽不懂,繞過你一次。

生7:我寫的是“小雪中温暖的濟南”。

師:“小雪中温暖的濟南”,把濟南改成小山?可能好一點。

(放映幻燈片)

師:好的,我擬的是——注意,你們要學習一個字,“小山雪霽”,這個“霽”是雨後、雪後初晴。你可以擬它“小山雪霽“,也可以擬它“雪後斜陽”。你看,“雪後斜陽”它就概括得全面一點。好,這對同學們是一個考驗。

師:第二題,圈出貫穿全段文字的一個字,你説一個字。

生1:我覺得是“妙”。

生2:我覺得應該是“雪”。

生3:我覺得應該是“妙”。

生4:“白”。

生5:我寫的是“雪”。

生6:我寫的也是“雪”。

師:好,這個又讓我為難了,貫穿全文的是白呢,是雪呢,是妙呢,是小呢?我們來看,“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哪裏妙呢?是不是後面都寫妙啊。文中的主要內容是寫雪,但是文中每一個層次表現的都是雪之妙。這是一個難題,同時也考察我們對某一個關鍵詞貫穿全文作用的理解,因此,這個題,如果説,給全分的話是妙字,如果説給一半分數的話是雪字,給三分之一的話是白字。妙字是最妙的,它貫穿全段,而且表達的是作者讚賞的感情啊!

師:第三題用劃分表示你讀懂了這段的層次。

(生1舉手)

師:好,你來説。你的層次劃分,出來沒有?

生1:“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單獨為一個層次,“看吧”一直到“露出點粉色”是第二個層次,“就是下小雪吧”一直到“太秀氣了”是第三個層次。

師:恩,好的,謝謝。你的劃法?(問生2)

生2:我覺得“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是一個層次,“看吧”一直到“更美的山的肌膚”是一個層次,還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到“出點粉色”是一個層次,然後最後一句是一個層次。

師:恩,你是四個層次,他是三個層次,還有沒有劃法,你有沒有劃法?你呢?説一下。(問生3:我的是“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吧”是第一個層次,然後到“更美的山的肌膚”是第二個層次,然後一直到最後。

師:恩,恩,好的。這裏面兩種答案,而且兩種答案裏面還有各層次裏的正誤之分。我們現在來想這樣幾個道理:第一,總體地説一個景然後分步去描寫,這就很自然的把兩個層次劃分開了。我們再來看,所謂的敍議結合,就是對事物有了一個描敍,或者在事件有了一個記敍之後最後會有一個抒情句或者是一個抒情段或者是一個議論段,在這段當中是不是表現為最後一句啊?這樣一分析層次就出來了。(邊放映幻燈片邊講解)“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劃豎線,“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微微露出點粉色。” 都是表現“最妙的是下點小雪”的,然後是議論抒情,收束全段。這才是正確的答案。

師:第四題,我們選兩位同學,或者兩位同學自動站起來。第一,品析一個“頂”字;第二,品析一個“鑲”字。

(生1舉手)

師:好,你品析一個字。

生1:我品析“頂”字。我覺得這個“頂”字用得很恰當,因為它把“樹尖上頂着一兒白花”比作“日本看護婦”,日本看護婦指的是日本的護士,而護士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十分聖潔的職業,所以我覺得它把山上的矮鬆頂着一髻兒白花,感覺它十分的聖潔,十分的美麗。寫得非常好。

師:恩!突出了它的色彩、位置,都寫清楚了,謝謝你。

(生2舉手)

師:一個“鑲”字,好,你來。

生2:“鑲”字貼切的表現了白色山尖連接藍天就如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形狀。

師:恩!形狀。

生2:這樣就顯得特點的美。

師:顯得特別的美,你能説一下嗎?補充一下呢?(問生3)

生3:“頂”字表現了山上的一髻兒白花的形狀,這個字很貼切的展現了山的秀美。

師:而且表現了一種手法,謝謝。這兩個字用得很精妙。我們來看,“頂”字為什麼用得好?形態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聽了也不好看了;輕盈感,壓在頭上,扣在頭上,覆蓋在頭上,都不好聽——形態美,輕盈感。“鑲”字,表現的是線條逶迤,不斷地在起伏延長,同時輪廓亮麗,雪山和藍天,由雪峯上的那條線把它區別開來。(邊放映幻燈片邊講解)

師:好,下面的內容,我給大家講一下,做好記錄。(邊放映幻燈片邊講解)美妙之處——這一段用了反覆的手法,寫晴朗的日子裏的小雪,寫了山上,寫了山尖,寫了山坡,寫了山腰,反覆地寫;化靜為動,帶水紋的花衣,就給我們這樣的感受;這個術語要知道,以虛寫實,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我們是看不見的,我們要想象,就像朱自清的《春》的結尾,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小夥子,都是虛的,以虛寫實;更重要的是, 段末點題呀,在描敍景物之後有一個抒情式的點題,使整個段落在結構上、在情感上都顯得很精緻,段末點題,就是下小雪吧。所以這是它的基本的美點。

師:好這一節課,我們其實是實踐的文章的一種讀法:先整體,再部分,再精段。同學們表現很好,我就覺得在精段的品讀上我們還要加把力就更好,謝謝同學們的努力,同學們很辛苦,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