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1W

對於一名教師而言,教學設計是非常關鍵的文本,教學設計的寫作是可以讓自己在課堂中有更好的發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4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4篇

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

【教學內容】

《年、月、日》這單元是在前面已經掌握了時、分、秒、時間單位,以及學生在生活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積累了對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方面知識。而本課是讓學生藉助觀察年曆來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月及各月天數,介紹平年、閏年的判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生活經歷和年曆卡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瞭解有關閏年的有關知識,掌握判斷閏年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觀察、發現、比較、猜想、討論等一系列活動中培養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自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多個年份年曆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師:課件出示大屏幕。

師:這是誰呀?

生:豬爺爺。

師:對,這是我們的老朋友豬爺爺,豬爺爺為了保持強健的身體每天堅持服用鈣片,一瓶鈣片有三十粒,每天服用一粒,一個月夠嗎?

生1;夠,因為一個月有三十天。(師板書)

生2:有時不夠,因為有的月份三十一天。(師板書)

師:這兩位同學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每月情況是怎樣的呢、每年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年、月、日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同桌合作,探究年曆卡

活動要求:

1、以同桌為單位,一張年曆卡,一張彙報單。

2、兩人先共同觀察年曆卡,然後一人讀,一人填寫彙報單,看哪對同桌合作的最快、最默契。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適時板書:

生:一年有12個月(板書)

大月(31天):1、3、5、7、8、10、12共7個

小月(30天):4、6、9、11共4個

二月(29天)

生彙報完後師介紹大小月、特殊月幾個數並板書。

師:那現在我們知道怎樣告訴豬爺爺了嗎?誰來説説?

生:小月和二月時夠吃,大月時不夠吃。

師:我已經隔空告訴豬爺爺了,豬爺爺又回話了,一起看看是什麼?

豬爺爺:原來這麼麻煩,那我乾脆一年買一箱,一箱12瓶,每瓶30粒,這樣總夠吃一年的了吧?

師:小組先討論一下,然後算一算。

生彙報。

師:咱們同學真是太棒了,豬爺爺都不由得稱讚咱們同學棒棒噠,大頭兒子知道咱們同學很優秀,也想讓咱們同學幫助他,一起來看看什麼問題。

大頭兒子:我爸爸今年要連續兩個月出差在外,共計62天,爸爸是哪兩個月去出差呢?

師:同學們同意哪個答案,為什麼?看來有的同學對大小月已經熟記,有的不能熟記於心,那有沒有好的方法幫助我們記憶呢?

(三)教授左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記憶大小月

1、左拳記憶法

教師教授一遍,學生自己做一遍。

2、歌訣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把一加。

師:誰能告訴許老師,臘、冬分別指的是哪一個月?

生:12月,11月

3、現在你能根據這個歌訣判斷你同桌的生日的月份是大月還是小月。

(四)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師:你對這個歌訣還有其它疑問嗎?

生:平年,閏年是什麼意思。

師:你提問的這個問題非常有研究價值!有同學知道嗎?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老師給你點贊!數學上我們把“一年有365天的年份叫作平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叫做閏年”。(生齊讀)

師:為什麼平年和閏年相差一天,相差在哪一個月份上了?對,就是2月,平年(板書)的2月有28天,閏年(板書)的2月有29天。所以咱們可以根據年曆卡上2月份的天數來快速判斷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誰能告訴老師怎麼判斷?(生答)

師:(課件出示表格)判斷年曆卡中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生答)

師:如果沒有年曆卡,咱們又該怎麼判斷下面這四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呢?有知道的同學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對,可以依據上面的進行推斷!你是個推理能力很強的孩子,能具體的説説你是根據什麼規律來推斷的嗎?你已經做的非常好了,請坐。看來這個問題比較難,咱們就一塊來探究!在這一列表格中能找到規律嗎?

生:每隔3年有一個閏年;3平1閏;每4年有一個閏年等。

師:也就是説這些年份數和4有關係,真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把掌聲送給他)

師:那閏年的年份數和4有什麼關係?誰知道?咱們就用年份數÷4看看有什麼發現,結果有沒有餘數?(沒有)也就是説閏年的年份是4的倍數,倍數是咱們以後要學到的知識;平年÷4有餘數嗎?(有)那平年的年份不是4的倍數。

課件中展示的是咱們剛才在表格中發現的規律: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是閏年;公曆年份不是4的倍數的是平年。

光説不練假把式,咱們現在就來小試牛刀。

小練習:判斷下面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閏年?

師: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但還沒有學習四位數除以一位數,其實四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是一樣的?想不想挑戰下自己?讓學生計算1984÷4=475,生判斷是閏年。

師:出示答案平年,咦,哪裏出錯了,咱們先看下1900年的年曆表,真的是平年,其實,古人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看看他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但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哦,咱們可以用1900÷400來計算,結果有餘數,它就是平年。

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2

教材分析

《認識人民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知,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生分析

一年級兒童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也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對於要用到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本節課的教學會使學生對人民幣有進一步的認識,使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設計理念

數學知識要加強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適當調整教材的呈現方式,力爭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課堂上以“聰聰”和“明明”兩個小精靈為主線,讓它們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幫助學生解決難題;當它們自己遇到難題時,讓學生幫助解決,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養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3.通過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玩具熊,筆、橡皮、尺、練習本等。

每個學生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老師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師:猜一猜,用多少錢買來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錢?(請學生回答。)

師:好的,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教師邊看邊問: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錢的示意圖,問:“零花錢可以用來幹什麼?”

【滲透德育: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獻愛心等。】

小結: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看課件)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小朋友:

(課件播放配音)“我叫聰聰。我叫明明。嗨!大家好,認識我們嗎?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比一比,看誰學得好。”

師:同學們,加油呀,可不能輸給聰聰和明明。

二、新授:

認識人民幣。

1.認識人民幣。

師: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我國發行的第5套人民幣(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仔細看,這些錢你們都認識嗎?

(1)區別新版和舊版:以10元為例。

①課件顯示放大的“10元”,問:這是多少錢?你是怎麼認識的?點擊數字“10”和漢字“拾”,點擊單位“圓”(大寫)。

②課件顯示放大的“10元”(新版),問:這是多少錢?你是怎麼認識的?

小結:對!看人民幣上的數字和數字後的單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區別:這兩張10元的人民幣有什麼不同?(圖案、大小、顏色,等等。)

④聯繫實際:10元錢可以用來幹什麼?

(2)區別紙幣和硬幣。

①課件顯示5角紙幣,問:你是怎樣認識的?

②課件顯示5角硬幣,認一認。

③課件同時出現5角紙幣和硬幣,區別不同。

④課件出示背面,問:背面是什麼?(國徽。)

小結: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誌。人民幣上都有國徽,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它,不要隨意損壞它。

2.隨意點幾張大額人民幣,集體回答。

20元,50元(新、舊版),100(新、舊版)。

3.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些人民幣,把它拿出來。

活動形式:兩人一組,一個拿,一個認。

4.分類:這麼多的錢放在一起,多不整齊,請小朋友想辦法分類整理一下。

(1)按單位分:元、角、分(板書)。

(2)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3)按數字大小分。

(4)按新版、舊版分。

請學生彙報:展示台上展示。

5.請小朋友們把錢推到左上角,將書翻到第47頁,你發現書上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人民幣有什麼不一樣?(課件顯示。)

小結:像這樣,在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樣叫樣幣,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換錢遊戲:

進行簡單的計算。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不知道聰聰、明明認識了沒有?

(課件播放配音)“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按單位有元、角、分。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來做一個換錢遊戲,好嗎?”

一張2角可以換________個1角。

一張5角可以換________個1角。

小朋友們,動手換一換吧!

活動形式:兩人一組,可以左右兩人一組,也可以前後兩人一組。

(引導)小朋友,我們看聰聰、明明在幹什麼呢?

2.情景對話:出示課件並配音。

聰聰:“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裏拿着一堆錢):“我拿10個1角錢去買一把尺。”

聰聰:“你拿這麼多1角錢,丟了一個多可惜呀!”“那怎麼辦呢?誰來幫幫我?”

請學生回答。

明明:“謝謝你!現在我知道了。1元錢可以換10個1角錢。”

(板書:1元=10角)

四、實踐活動。

(課件顯示,配音)我們不僅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元、角之間的`關係,同學們想不想活動活動,老師準備了一些小獎品,獎給活動中表現好的同學。

1.師生互換:老師手中有1元錢,能換你手中幾張2角錢?(同桌可以互相幫忙。)

2.生生互換(解決不同的付錢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簡便的。

師:(拿一件玩具)買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幾種付錢方法?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請小組彙報(組員可以幫忙),發給點子最多那組獎品,表揚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許多種方法,再説出哪種方法最簡便。

3.(課件播放配音)小朋友們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錢去買自已想要的東西?好,讓我們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樂)

選四名售貨員,開始自由下座位買。

【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五、總結。

(課件配音)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學會了很多知識,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課件配音)你們説得真好,小朋友們再見。

生:聰聰、明明再見!

(作者工作單位:安徽省蕪湖市師範附小)

評析(謝文霞)

聰聰和明明是本套新教材新引入的小精靈。它們扮演的角色是:遇到難題讓學生幫助(以達到激趣的目的);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達到解困的目的)。整節課上以這兩個小精靈為主線,成為本節課學生學習上的夥伴。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説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而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肯定也少。怎樣彌補學生學習上的這個不足?本節課上,教師多處創設了良好的購物環境,讓學生在模擬購物活動中認識並使用人民幣。

為了能讓學生切實認識人民幣,教師給每個同學都準備了錢袋,錢袋中有收集的各種元幣(10元、5元、2元、1元),角幣(5角、2角、1角)和分幣(5分、2分、1分)。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上有了直觀的感受,認識人民幣自然就不困難了。

認識之後便是會使用人民幣,體現它的社會價值。首先,教師創設了良好的購物環境。在課前,教師拍攝了一段錄像,讓學生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要使用到人民幣,體現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其次,讓學生學會用多種付錢的方法去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了開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並體現了實用性。最後,“小小超市”活動,配以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彷彿處在真實的購物環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教師在此準備了許多的物品,任意讓學生購買。

而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多種物品;用錢買過物品後,售貨員阿姨找回相應的錢數等。這些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買東西的樂趣,使學生在模擬買賣物品活動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是學生本節課中最大的收穫。活動一開始,學生就情緒高漲,活動過程中,體現出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在此學到了平時沒有學到的知識,活動結束時還意猶未盡。

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3

教學設計的説明

《認識人民幣(一)》這一課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並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制定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 學生在觀察人民幣以及取幣等現實情境活動中認識一元以內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 參加教室裏的模擬購物活動,初步認識商品的價錢,學會簡單的購物。

3. 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購物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4.使學生受到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等教育。為達成這4個目標,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購物為主線,設計了4個教學環節來組織教學活動。

一、情境導入

通過播放學校在2001年9月28日舉辦的第三屆紅領巾跳蚤市場活動的錄像片段,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想到“買東西要使用人民幣”。又因為這些一年級學生在去年的紅領巾跳蚤市場活動中,沒有直接參與活動,只當過觀眾。所以在這裏藉此機會激發學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場活動中露一手呢?從而引出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認識人民幣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因此我首先讓學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幣?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有序地進行板書: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師有序的板書為下面學生按順序同桌介紹人民幣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裏老師指出本節課先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

接下來安排同桌互動合作學習和大組交流活動: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正確地向同桌介紹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然後交流:在剛才的介紹過程中,你有沒有什麼發現?有沒有需要提醒別人注意的地方?通過這兩個問題,我借學生的嘴巴講出有關辨認各面值人民幣的方法。事實證明,學生的發現、學生的經驗是那麼豐富,

他們發現1元、1角的人民幣有紙幣還有硬幣,硬幣有新舊兩種,圖案不同;5角的人民幣有紙幣還有硬幣,硬幣是金色的,最容易區分;2角的人民幣只有紙幣,沒有硬幣。他們認為在辨認人民幣的時候要能認識大寫的1、2、5,認為在辨認人民幣時,可以看顏色、圖案、大小、數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數字後面的單位。

三、模擬購物

在這一個環節中,我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習活動,創設多個情境,有易到難地培養學生購物的能力。

A. 模擬購物(一)

這裏通過錄像情境提出問題:跳蚤市場上有一個可愛的芭比娃娃,售價是一元,如果我們來買,你準備怎樣來付一元錢?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要求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學生交流中自然導出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

這裏我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總結點撥。根據學生提出的付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操作,並用人民幣擺一擺:用一種人民幣,還可以怎麼付?用兩種人民幣,還可以怎麼付?用三種人民幣,還可以怎麼付?根據學生的付法,適時提問:為什麼這麼付,能説説理由嗎?從他的發言中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最後總結概括不管拿幾種人民幣來付,付出的人民幣的總數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擬購物(二)

這裏通過出示班上邵亦鍇同學收到的他爸爸從山東諸城寄來的信提出問題:先猜猜信封上郵票的價錢是多少?猜猜邵亦鍇的爸爸在買這張價格是80分的郵票時是怎麼付錢的?(隨着科技的發展,電話、電子郵件已經基本代替了寄信,學生對寄信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這裏提醒學生要關注生活,建議課後到郵局去調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貼多少錢的郵票。)

這一問題的提出也有兩個目的:一是繼續提供付幣練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案從角幣中取錢。二是藉此引出找幣問題。

學生受第一次模擬購物方法的遷移,通過同桌討論,很快地用角幣擺出了多種付80分的方法。

隨後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如果身邊沒有幾角的零錢,怎麼辦?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後找回2角。這裏自然地引出了找錢問題。

C.模擬購物(三)

老師逐步出示五種商品,並提問。

付1元錢分別買一塊價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價格是4角的小刀、一個價格是3角的書籤、一把價格是7角的尺子,應找回多少錢?怎麼算?

付1元錢買一盒價格是1元4角的鉛芯,夠不夠?還要付多少?如果付1元5角,要找回多少錢?如果付2元,要找回多少錢?

如果用1元錢去買這幾樣東西,最多可以買幾樣?哪幾樣?如果買兩樣,可以怎麼買?

這裏充分利用題目內涵,增多練習的機會,延伸找錢問題,讓學生學會人民幣的簡單加、減計算,提高購物能力。

四、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在小組範圍內開展紅領巾跳蚤市場活動。

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4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六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看鐘表、掌握了時、分、秒時間單位的知識。年、月、日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藉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學時利用學生收集近幾年的年曆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

2、學會正確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聯繫生活實際,熟悉運用年、月、日的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發現並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四、教法:

在本節課之前,我首先要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張年曆(近幾年的)。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邊學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通過小組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全面、全程得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重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學法:

通過學生觀察年曆卡,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熟悉運用年月日的知識,應用擴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年、閏年的理解,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瞭解時間單位間的互化,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及應用。

六、教學過程:

1、複習遷移,感悟新知。

教學開始用提問的方式複習“時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題圖,採用互問互答的形式,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創造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年月日知識的理解。

2、直觀講解,探求新知。

(1)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年曆卡。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年曆卡看看一年有幾個月?有哪幾個月有31天?有哪幾個月有30天?你的年曆卡是哪一年的?

(2)在你們的年曆卡上除了一個月是31天的和一個月是30天的還有那個月沒有説?是幾月?

(3)告訴學生習慣把31天一個月的稱為大月,30天一個月的稱為小月,把二月稱為“特殊月”,有些同學的年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學的年曆二月是29天,那麼我們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4)學生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以及各月的天數後,分組計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數和閏年全年的天數。討論彙報,然後教師依照學生的口答板書計算過程。

(5)師生共同小結平年、閏年的交替規律,懂得為什麼有平年、閏年之分。

(6)介紹兒歌記憶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向學生介紹“臘”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應用規律,鞏固延伸

4、課堂總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