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模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24K

大家在進行了教學反思的書寫後,可以讓自己的教學過程更順利,對於教學而言,教學反思的寫作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保證了它的質量,我們才能得到成長,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模板6篇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1

古詩,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古詩,語言精練,意藴含蓄,意境深遠,再加上國小生閲歷和生活積累的侷限,因此國小生學習古詩有一定的難度。古詩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條分縷析式的教學只會泯滅學生的學習興趣,破壞學習古詩的初衷。欣賞品讀張老師的《乞巧》教案(公開課),我覺得張老師在古詩教學上有所突破,值得我去學習。

一、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國小語文教學要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在這節課中自始至終充滿着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能學會的就不教,確實不能學會的也先學後教。例如,在學習之始,教師讓學生自己根據註解理解“乞巧”:讓學生嘗試朗讀,嘗試講詩意,在整體感知之後,讓學生提出自主學習時出現的問題,帶學生自己的問題進行學習。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滲透情感目標的引領。

錢正權老師特別強調了“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走進古詩詞的意境”。引導學生誦讀,並讀出感情來。是古詩詞的一大難點。只有學生進入了詩詞提供給讀者的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才能進入古詩的意境,感動詩人所感動的,感受詩人所感受的。本課張教師巧妙的借畫面互動。《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雖然沒有出示圖片,但張老師在教學中,安排了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配樂再現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初步瞭解乞巧節的民俗民風,感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拓展課外學習領域。

本課大膽引進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課外學習資源,使得課堂更加充實豐滿。例如。在課堂中有機結合《牛郎織女》、《乞巧歌》、《秋夕》,進行資源的整合,提供更加寬泛的學習背景,有利於主題的理解和深化。

這是唐代詩人林傑的一首古詩,對於古詩的教學我一直比較的迷茫。這一節課我重視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課後我覺得,對於古詩的教學,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取向,“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這次古詩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體驗,把詩讀正確流利以後,我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説出你是從哪句詩中想到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教”的薰陶、感染功能,也體現了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一,借吟誦互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吟誦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説,説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二,借畫面互動。《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才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除了在課前加幾個晚班搜索到了讓我中意的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外,在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

三,借想象互動。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最後請 學生大膽地向織女祈願,啟發學生吟詩明志,用説來體會詩人的趣,體驗乞巧的民俗,學生自己借詩詠志,借想象抒情懷。不過我感到學生的誦讀還不夠到位;學生體會的詩中的意境不夠;自己對古詩詞的喜歡程度不夠,我想,怎樣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關鍵要引導學生融情於詩中,才能有感而讀。

作為古詩教學,尤其要注意以讀帶講、多讀多悟,這樣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才會不滿足於當一個聽眾,更會自主的去讀,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這是我此堂課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要更加努力之處。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2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國小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穫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説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温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於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閲讀文本。在閲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3

教學中的評價就像一起“雙刃劍”,在很大程度上,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着學生的信念,影響着學生的發展。最近,我們中語組進行了兩次教學研究,劉德莉老師前後由兩次執教同一課的教學評價語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執教《灰雀》,劉老師的評價語言偏激,如“我今天第一次見到這麼棒”!“剛才默讀時沒讀,因此接不上來。”“你們還不知道惋惜呀”等等,這些語言對學生學習興趣打擊不小,因此,整節課顯得有些沉悶。而第二次執教《灰雀》,劉老師評價語言有了很大改變,學生學習投入狀態極佳。另外,第二節課中,劉老師也更注重了其它評價方式,比如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

那麼,怎樣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在評價學生的同時,要充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人心者,莫先手情”,同樣的評價,教師若之發自內心,學生就會感到貼近心靈,也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從而使學生更有信心的去面對一切。

二、抓住時機,適時評價。評價不應拘泥於一格,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這就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評價學生時,應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抓住時機,給們一份自信,讓他們在自信中不斷進步,另外,評價不足讓教師一味地去肯定一切,對於錯誤之處更需在明確指出,避免讓學生走彎路,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温馨的`氛圍。

三、評價語言要有藝術性、針對性。好的語言如一條深深的小溪,可以淨化人的心靈;又像一首促昂揚奮進的歌,激勵着人們去不斷地追求。作為語言教師,我們在評價中不僅要語言豐富,機智幽默,而且要講求藝術性。

另外,評價要有目的性、針對性,不講求實際的表彰,不但不能真的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增強學生探索的能力,反而會引導學生對評價的漠視,失去評價的意義。所以,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得體,且要做到把握時機,因人而異,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這樣,學生對獲得的評價不僅僅是短暫的滿足,更是一種向上的精神,一種前進的動力,這使他們在“人人可以成才”的大路上前行。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4

?春天的雨點》一文是借春雨向我們講述發生在春天裏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後烏罕娜老師不顧疲勞給她補課,並冒雨將她送回家。達麗瑪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不僅認真聽講,而且在第二天早晨還為老師送去了雨傘。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師生間的真摯感情,引導學生以情引學,情中深學,學後品情。在教學本課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體現。

1.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從開課的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指名讀課文,到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分角色讀,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合作讀等,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師生間那真摯的情感,悟出之後再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老師對學生的無私而深厚的愛心以及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 本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在朗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積累詞語,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立足課本,着眼課外,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彷彿也落在達麗瑪心裏。為線索串聯整堂課的教學。並讓組織學生集體交流,通過點撥,使學生懂得前後兩個春天的雨點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進而理解課題的雙重含義:它既指大自然裏的雨點兒,同時又用來比喻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5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

2、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

3、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閲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⑴ “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為什麼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是在想什麼呢?原來,“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徵。面對這個結合着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願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學生閲讀時要注意讀好“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⑵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工人們也沉默不語。”為什麼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沉默不語呢?工程師“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徵着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程師沉默不語;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後作出安排。學生們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歎着氣。”“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一個“長久地”説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那麼,工程師是為什麼歎氣呢?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築公路的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因此,這聲歎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為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歎着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之前,看到工程師在歎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這兩句話語速也要舒緩、語調同樣要略顯低沉。

⑷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説。‘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説。”工程師的話是陳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比較平靜。工人們的話則是出於對橡樹的愛護,因此他們的話應該含有一定的激動的情緒,讀出來應該略顯激動。

⑸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説。”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覆,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後的一種輕鬆心態。因此,這段話讀起來要輕快,但一連串的動作名詞“拿出、走到、打進”,語速稍緩、語氣略重。

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保護橡樹卻將其築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設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⑺ “坐車過往這裏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不約而同地讚歎”,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讚賞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決定、行為 (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高尚的心”則是對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非常準確的、也是最好的評價。學生閲讀時要注意這兩處的詞語。在準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領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把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參考資料】

?橡樹〗

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澱粉。樹皮和殼鬥可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灌木〗

無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較矮小,近地面處枝幹叢生。例如紫荊、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師〗

技術幹部的職務名稱之一。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專門技術任務的設計、施工工作的專門人員。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種廢水的管道。

?瀝青〗

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膠狀,有天然產的,也有分餾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來鋪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稱柏油。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6

?聽聽,秋的聲音》,一讀題目,頓覺濃濃的秋情盈入心懷。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詩,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在這美麗的秋天裏,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裏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詩歌就是這樣,遣詞造句富有無窮的想象,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了一股雋永的美,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一聲“黃葉道別的話音”,讓我們體驗到了依依的惜別之情;一句“和陽台告別的歌韻”,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一陣“暖暖的叮嚀”,讓我們品味着真切的情誼。

如何把秋天獨特的美帶給學生,讓學生聆聽到秋天美妙的聲音,體會到詩歌遣詞造句的韻味,展開想象的翅膀抒發胸中的詩情,是本堂課展開教學的重點。

首先,我藉助多媒體,從視覺渲染入手,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再引導學生去讀課文,品味秋天的聲音。讓視覺與聽覺在學生的心裏產生共鳴,用這些美麗的畫面和教師如詩一般的導言,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如詩如畫的閲讀環境。與學生共同走進聲音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因為秋天是一個色彩的寶庫。請看,秋天的天是湛藍的,萬里無雲;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皎潔如玉盤;秋天的樹林是五彩繽紛的,黃葉飄飄,紅葉似火,勁鬆蒼翠,古柏更加鬱鬱葱葱……(課件展示)

師:秋天不僅是一個色彩的寶庫,它還是一個彙集了無數種美妙動聽聲音的寶庫。這節課就讓我們打開這座寶庫,去聆聽那些美妙動聽的聲音,去品位濃濃的秋意。

其次,我用音樂的美渲染詩歌的美,充分讓學生享受着詩歌和音樂諧和的美。美麗的景物是靜止的,但學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動聽且豐富的。我藉助多媒體,播放秋天裏各種聲音,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在配樂範讀中,我配上了輕音樂,清新的音樂正符合詩歌的朗讀基調,帶給學生欣欣向榮的秋天。音樂加深了對美好秋天的感受,學生的朗讀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最後,我引導學生當小詩人想象創作,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張開翅膀盡情馳騁。在這裏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詩意的課堂需要學生那輕靈善飛的想象翅膀的展開。想象能讓文字材料被激活為生動的場景、形象的畫面、動態的世界,兒童神遊其內,飛向藍天,潛入大海,越過崇山峻嶺,趟過歷史的長河。只有通過想象,心靈才得以體驗、思想才得以碰撞、精神才得以對話……

我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精心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進入亢奮狀態,學生就會被情境所感染,被內容所陶醉,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種融洽的師生情感會使師生心靈之弦產生微妙的碰撞,使學生和文本產生強烈的共鳴,奏出和諧的樂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