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1W

在制定一份教案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收穫不少優越感,寫教案是為了讓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7篇,供大家參考。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7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並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通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同學們,你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讀書?

(二)同學介紹蒐集周總理的資料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看有關周總理小時候的錄像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四)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藉助工具書或者聯繫上下文解釋。

(2)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3)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後鼻韻,“範、巡”是前鼻韻。“範、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歎着氣説“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説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學生反覆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尤其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時,“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尊重學生自身的體會,不要強求學生所有的體會都一樣。教師相機的作出指導。如:從“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體會到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體會到周恩來是一個善於觀察周邊的事情。

4.全班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2.學生讀完課文後,想象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演習當時情景。給學生提供當時的情景: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説些什麼?

3.學生演完後,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這樣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社會現實:貧窮落後,受到列強的欺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聯繫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麼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麼?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讀這部分,你從周恩來小時候身上體會到了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閲讀關於寫周恩來總理故事的書,從而進一步瞭解偉人。

2.將你所瞭解的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8

1、初讀課文,把握文意,瞭解12歲周恩來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思。

2、讀正確詞語,理解“崛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

3、積累課文中的四字成語。

4、在説文意的過程中感受少年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學會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嘗試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教學難點:

梳理“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交流有周總理的生平事蹟

2、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找出、畫出生字詞。

3、嘗試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4、交流在課文中積累的四字成語。

5、概括“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6、感受少年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正確讀寫“崛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

2、同桌互相朗讀課文,形式自定。互相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讀。其他同學做評委,聽後評議。教師小結:讀書要正確、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讀,不錯讀。

4、交流朗讀在課文中積累到的四字詞語並用各自的方式談理解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説説在閲讀中自己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2、概括“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並説説件事給你的感受最深刻

3、朗讀展示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5分鐘)

1、通過讀課文,你感覺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激勵學生。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自己讀書的目的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2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同學們,今天課前呀,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是啊,有的同學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有的同學為了將來生活的更好,可能有的同學還沒有深入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咱們敬愛的周總理跟大家一樣大的時候,也曾響亮地回答過這個問題,你知道他是怎麼説的嗎?讓我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理解“崛起”和“中華崛起”的意思。

2、出示學習目標。

(1)能歸納課文講述的三件事,並説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

(2)藉助資料,加深理解,説出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3)寫自己讀書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3、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本單元的學習是對已知方法的運用,。

二、自主讀識,歸納內容

(過渡)周恩來經歷了哪些事讓他從小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這樣遠大的志向呢?讓我們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出示: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試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自學檢測:1、我會讀 2、我會寫

3、我會説:課文講了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説一説。

請根據表格的內容對每件事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

學法提示:抓住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的言行等要素進行梳理。

事 件

時間

地 點

主要人物

做什麼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11-14)

第三件事(15-17)

(引導):把一件事説清楚是我們四單元學會的本領,但是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就可以把事情説得更準確,我們這樣説第一件事:周恩來立下了讀書志向。你能這樣説説後兩件事嗎?(2)耳聞“中華不振”(3)目睹“中華不振”

把三件事連起來説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把事情連起來説清楚就要理解這三件事之間的關係,你有什麼發現?

是的,課文先寫,再寫,後面兩件事是寫他立下志向的原因,所以第一件事和二三件事是因果關係,現在誰能把三件事連起來説一説?

之所以周恩來從小就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是因為周恩來少年時代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教師相機引導:可以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歸納主要內容。

周恩來少年時代在奉天讀書的時候,因為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所以他立下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師小結:像這樣關注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先説清沒件事講了什麼,再理清楚幾件事的關係,最後用連接詞將幾件事連起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讀議,體會“中華不振”

1、弄清楚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發現文中有一個關鍵詞連續出現了三次,它告訴了我們周恩來立志的主要原因,是哪個詞呢?對“中華不振”。

2.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勾一勾、畫一畫文中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中華不振”?用我們第6單元學過的批註方法,在你有體會、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批註。

3、學生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梳理關鍵信息:

他們為什麼不敢怎麼樣 ?你有什麼感悟?

3、總結學法:面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在全文尋找相關句子,再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

4、引導:聽了同學們的交流,再看到“中華不振詞,有什麼問題不問不痛快?

預設:(1)為什麼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卻不能隨便去,有事還要繞着走?

(2)為什麼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可以説理,而在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卻沒處説理?

(3)為什麼中國巡警不但不為中國人撐腰,還要訓斥中國人?

(4)為什麼中國人在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看到同胞受欺甲敢怒不敢言?

(5)為什麼那麼熱鬧的地方,對中國人來説卻是不幸?

5.小結:看似不該發生的事情,在外國人的地盤裏卻都發生了,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狀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中華不振”。

面對這樣的社會狀況,伯父只得無奈的歎息,中華不振,12歲的周恩來還是不太明白,直到那個星期天,周恩來揹着伯父和同學來到了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他經歷了什麼?

但是這是在外國人的地盤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大家只能勸慰那個不幸的女人。12歲的周恩來這才深深地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沉重。

四、藉助資料,領會志向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查閲的相關資料,並説説自己的感受

2、學生閲讀教師準備的相關資料,談談感受:多災多難的中國經歷了什麼?

1840年以來,中國受盡列強欺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看似不該發生的事情,在外國人的地盤裏卻都發生了,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狀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中華不振”。

“中華不振”是指中華民族貧窮落後,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

4、總結學法:同學們蒐集的資料和老師準備的資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明白了“中華不振”背後的原因。

5、揣摩周恩來的內心感受。

(1)引導學生帶着“周恩來看到當時中國的狀況,心情是怎樣的?萌生了怎樣的想法”這個問題,默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引導學生用一個詞形容周恩來的心情,説説他的想法。

6、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7、處理事件一:立志“振興中華”

(1)“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指為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而讀書學習。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周恩來是一個胸懷大志,心繫中華振興的人。

8、小結:結合全文思考: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他看到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面對洋人的專橫跋扈,卻給不了一箇中國婦女起碼的公道,深刻地理解了“中華不振”的含義,也聯想到了在中國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這種貧窮、軟弱、被人欺凌、列國侵略的現象。他想改變中國的現狀,想中國能崛起,能獨立自強。

五、閲讀鏈接,感悟“振興中華”之志

1、教師引導:1917年,十九歲的周恩來決XX赴重洋,留學日本,在出發前,他寫下了一首氣魄雄偉、熱情奔放的七絕詩《大江歌罷掉頭東》。來讀讀這首詩歌,結合詩意你體會到了什麼?

大江歌罷掉東去,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2、學生思考、交流:周恩來求學日本,是為了什麼?(課件)

3、小結:周恩來的讀書志向之所以與其他同學的志向不同,不僅僅是周恩來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不振”,還因為周恩來認識到只有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找到拯救瀕臨絕境的舊中國的道路。“振興中華”這個偉大志向,伴隨了周恩來的整個求學生涯。

4.周恩來少年時代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心中時刻想着國家和人民,他青年時代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出國留學,潛心研讀科學知識,踐行着振興中華的誓言,後來周恩來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他把全部的生命和奉獻給了祖國,深受全國人民的愛戴。正因為有了像周恩來這樣的一代代領導人的努力,如今的中國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帝國主義再也不敢欺凌我們。

(視頻:中國的強大)

5.方法回顧:這節課我們通過抓關鍵詞、查閲背景資料、讀懂歷史人物,理解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於一生踐行自己誓言的偉人風采,現在的中國日益強大,你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呢?

六、寫一寫讀書目的,樹立遠大志向

1、引導學生思考在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自己讀書的及理由,並寫一寫。

2、學生交流讀書的目的和理由。

結束語: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讓我們從小立下遠大的理想,刻苦學習,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棟樑之才。讓我們懷着對周恩來總理的敬仰之情,再次齊讀課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3

一、直接導入:

這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教師板書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齊讀)

周恩來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呢?(中華不振)

你從哪一段看出了中華不振?

二、讀文理解“中華不振”|

1、出示第三段:

讀這段,那裏是什麼樣貌?(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在舊中國還有這麼繁華的地方,這是哪裏呀?出示租借地的圖片和概念:(租借地是由於中國經濟落後,清政府有腐敗無能而無償租借給外國人的地界,那些外國人在那裏能夠為所欲為,全然不受中國政府的管制。)

那麼在租借地之外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出示舊中國人民和警察的圖片)師講述:在舊中國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中國的巡警整日在大街上揮槍弄棒,蠻橫無禮,他們的槍口對準的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老百姓,真是軍無法制。

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12歲的小恩來闖入了外國租借地。

2、出示第四段:

齊讀這段。

這件事裏有哪些人物?(師板書:婦女、洋人、巡警、圍觀人)

那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一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

自我再讀這段,從描述人物的穿着、動作、神態上體會到了什麼?

(婦女:穿着衣衫襤褸看出她個性貧窮可憐;引導:假如壓死的是她的父親,她在向巡警哭訴什麼?假如軋死的是她的兒子,她又在向周圍人哭訴什麼?“哭訴”看出她受欺。)

(洋人:得意洋洋的神態,看出他對自我造成的車禍並沒有自責和慚愧,而是滿不在乎,可見他們洋人在中國能夠為非作歹。)

(巡警:這麼大的事故,按照此刻的法律,肇事司機就應受到監禁5到10年,而在舊中國,巡警是怎樣解決這件人命關天的案子的?“訓斥婦女”反倒成了受害者家屬的職責。他為什麼不敢追究洋人的職責?洋人勢力大,惹不起。説明他仗勢欺人)

(圍觀人:他們是“緊握拳頭,勸勸婦女”“誰又敢怎樣樣呢?”改成陳述句。他們也不敢管這件事,無能為力)

那個關聯詞説明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或違背常理“不但……反而……”用它説一句話。

讀這段,讀出對婦女的同情,對洋人的憎恨

周恩來親眼目睹了這件事,他完全明白了伯父説的liuxue86。“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國經濟落後,清政府腐敗無能,百姓貧窮受欺,這就是中華不振啊!)

三、朗讀感悟周恩來的決心:

從租借地回來,小恩來常常獨自在沉思,誰也不明白他在想什麼,你明白嗎?寫下來。指名讀讀

最後一次上修身課,恩來説出了自我的遠大志向。

(師生扮演魏校長和那些學生)魏校長問同學們:“請問諸生為何而讀書?”指名幾位學生讀那些學生的讀書目的,再指名一學生“恩來,你為何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願意是周恩來的就能夠站起來説,“請你再説一遍,為什麼而讀書?”(全班齊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不僅僅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講述周恩來小時候不顧旅途勞頓,深夜堅持練100個大字的故事。)你聽了這個故事想説些什麼?(周恩來從國小習主動自覺,而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正因為周恩來從小就懂國情,立大志,勤奮學習,所以之後才成為令世人景仰,讓中國人尊敬的,為中國乃至世界做出傑出貢獻的偉大總理。

四、拓展延伸,引起學生反思:

那麼,我們生活在幸福美滿的21世紀,我們就應為何而讀書呢?

出示圖片:環境污染,寶島台灣,戰爭硝煙,貧困兒童……你為何而讀書寫到日記本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清課文線索,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瞭解少年周恩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遠大志向的原因。⒋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瞭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瞭解周恩來的相關資料,並嘗試解決預習中的問題;教師蒐集租界、周恩來的相關資料圖片,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3分)

1、我們先一齊來讀一句名言。(板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

2、明白這句話是誰説的嗎?對,他就是把畢生精力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出示周總理的照片)(我們先了解一下週恩來)

3、周總理從小志氣高,在12歲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這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主要問題:周恩來為什麼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交流,感知大意。(13分)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後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三件事?是什麼原因讓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2分)

2、檢查生字詞:(2分)(掃除生字障礙)疑惑不解燈紅酒綠吵嚷

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

得意揚揚振興中華懲處

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租界

(①指生豎向朗讀,不少詞語同學們不理解,課件介紹時代背景: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社會:當時處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英國、法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憑藉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欺負我們,這些國家就是我們所説的帝國主義列強。他們不但侵略我們的國家,霸佔我們的國土,還讓我們賠款,國內局勢也十分混亂,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租界,就是帝國主義列強透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

(②再橫向朗讀,説説讀到“衣衫襤褸”時,彷彿看到了什麼。

③最後齊讀詞語。)

3、説説課文主要寫了哪三件事?(3分)

第一件: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伯父讓他沒事不要到租界去玩,這讓他疑惑不解。

第二件: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目睹一位中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汽車軋死,卻無處説理。

第三件: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正是因為伯父的話讓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所以他決心到租界去看個究竟。作者利用這樣一段話,把前兩件事聯繫在一齊。(出示第六自然段)誰來讀這段話?(指生讀)這段話,我們稱它為過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仔細看最後一句話(齊讀)這句話既承接了上文周恩來聽到伯父説的話之後經常想問題,一心想弄明白,又很自然引出下文。)能夠把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自然地銜接起來。

看文中還有哪段話也是過渡段呢?(學生找出第九自然段,請學生朗讀這段話。)這段話讓課文資料前後相連,自然過渡。這真是一種寫作的好方法。(4分)

5、透過讀書,你瞭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了嗎?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嗎?(學生回答,板書:中華不振)課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請同學們再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把它畫下來。(2分)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22分)

1、交流找到的句子:(2分)

★伯父和少年周恩來的對話(是的,從伯父的話語中我們明白了“中華不振”。)

★第八自然段(10分)出示:“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明白,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樣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許多同學都找到了這段話,就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這位不幸的婦女身上吧。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段話,想一想,為什麼説這位婦女是不幸的?(生自由朗讀)

①她失去了親人。

她的遭遇讓人同情。請你帶着同情之心讀第一句話。(生讀)指導朗讀

這位婦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髮蒼蒼的母親,可能是她活潑可愛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為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親至愛的人哪!請再來讀。(生讀)

②她的親人被軋死了,洋人卻得意揚揚。

看到這些,她的心裏——(生説:生氣、氣憤)所以她在不停地哭訴。帶着這種感受再讀第一句話。(女生齊讀)

③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板書:受盡欺凌)

此時,你的心中在想——(生説:中國巡警不幫忙中國人,卻幫洋人,真是洋人的幫兇。點:一個耀武揚威的巡警!)失去了親人,中國巡警卻不主持公道,這心中的悲憤向誰哭訴呀!誰來讀2、3句話?(生讀)巡警不幫忙她,別的人呢?

④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樣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仔細品味圍觀人們的動作,你又明白了什麼?(人們氣憤,但無可奈何)讓我們再看一看這位不幸的婦女吧!(齊讀這段話)

(合作讀)師説:中國巡警局有沒有給中國人撐腰?為什麼?(指板書)——中華不振啊!

這個軋死中國人的洋人,最後有沒有被懲處啊?我們不禁又要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指板書)答案還是在那裏——中華不振啊!

這些圍觀的中國人有沒有為自我的同胞討回一點公道呢?這但是在咱們中國人自我的土地上啊,而且站着的是“一羣中國人”啊!但是他們怎樣會連做一些什麼,説一些什麼都辦不到呢?因為——(齊答:中華不振啊!)

是啊,就是這位衣衫襤褸的婦女啊,她失去了親人是不幸的,失去親人不能懲處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親人不能得到中國人的幫忙更是不幸的。其實,在當時的中國,又有多少這樣的不幸與屈辱啊!

2、⑴補充資料:(4分)

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掛出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解説:洋人把中國人與狗相提並論,作為一箇中國人真是奇恥大辱呀!)

上海租界的電車,頭等車廂供洋人乘坐,中國人只能坐三等車廂。

在漢口租界,中國人力車伕務必穿上像犯人一樣的“號衣”。

租界裏的洋巡捕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國人的地獄”。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圖片:(課件展示)解説:

中國人力車伕穿着像犯人一樣的“號衣”用車拉着洋人;

②洋人在大街上當場砍下一個中國人的頭顱;

③日本鬼子正在殺害一個無辜的中國孩子;

④帝國主義列強在侵略我們的國家,霸佔我們的國土;

⑤多少中國人死在帝國主義的刀槍下,真是血流成河呀!

讀到、看到這些,你又想些什麼?(帝國主義列強真是欺人太甚了!他們踐踏我們的國土,殺害我們的同胞,簡直沒有人性!我們不能太軟弱,要反抗,把帝國主義趕走!)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華不振)這就是伯父講到的“中華不振”啊!

⑶課件出示對話,分主角讀。(仔細看伯父的話)

這次在租界,少年周恩來最後明白了伯父的話

引讀(師生合作讀):因為中華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説——

因為中華不振,所以伯父説那是——

因為中華不振,所以少年周恩來看到了發生在租界的這一幕。

3、讀寫遷移:(6分)

從租界回來以後,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一寫。(學生寫)(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líng),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板書:振興中華——不受欺凌)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點撥。

②引讀課題。

正是因為少年周恩來想到了這些,所以他決心拯救這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立志——(指課題,生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是他今後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啊——齊讀

這更是他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啊——齊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2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誓言不僅僅激勵着周恩來,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天,我們也要思考“為什麼而讀書”的話題。我把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的幾句話送給大家,我相信,它對大家思考自我為什麼而讀書必須有所幫忙。(出示,範讀)

“今日之職責,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棟樑與期望!讓我們為國家的強盛,為國家的繁榮而熱愛讀書吧!

板書:中華不振——受盡欺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振興中華——不受欺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語文傳承的是文化,她較歷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學更顯豐滿。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的教學中,我極力用課文中生動鮮明的文字激活學生的思維,以真摯熱烈的情感點化學生的認知,用凝練明白的語言愉悦學生的情操,啟發學生的潛能。

一、抓準切入點,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靈卻無處説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文章一共講了三個小故事,篇幅較長,如果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逐個講下來,就會在40分鐘內完不成教學目標。於是,我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了“中國婦女受洋人欺凌”這件事的閲讀理解上,因為這件事既是激發周恩來説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直接誘因,又能承上啟下,貫通全文。深入地體會這段話,並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對於理解他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我注重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研讀,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最後,“中華不振”成為課堂上蓄積情感、掀起高潮的一個支點。

二、拓展文本,直面歷史,引導學生樹立報國之志。

課堂上,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為了把學生這種情感引向另一個高度,我出示補充材料,讓孩子直面歷史,讓孩子心海難平,讓孩子心有所向,讓孩子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萌發報國之情。與少年周恩來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直至課的尾聲,我讓學生思考:我們又是為什麼而讀書?並透過學習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的幾句話讓學生們明白祖國的未來要靠他們。

結束了這課的教學,我靜下心來,不斷反思。激發學生的情感固然重要,但是在本課教學中如何讓這種情感延續下去更重要。整堂課上學生帶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去朗讀、去感悟感覺還有欠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5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16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潛力。

2。指導書寫生字。

3。透過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大志,並懂得要實現自我的志向務必發憤學習。

4。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潛力和自我探究潛力。

5。繼續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教學重點:

1。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16個生字。

2。透過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大志,並懂得要實現自我的志向務必發憤學習。

教學難點:透過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大志,並懂得要實現自我的志向務必發憤學習。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字撲克牌蒐集有關“周恩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明白周恩來是誰嗎?請把你搜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這天我們就一齊來學習周恩來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大家一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這篇課文不長,同學們想聽老師讀一遍,還是自我試着讀?(學生表示自我讀。)請同學們自我讀課文(2-3遍),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畫出來,用你喜歡的識字方法去解決。

2。師:同學們在認字時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難,此刻請同桌同學互相讀一讀,如果他還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幫幫他。

(老師瞭解學生字已基本認識。)

3。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課件:認字表中的字。)

這些字你都認識了嗎?向小組同學介紹你的識字好方法,哪個字難記,也請同學幫幫你。

四人一組交流記字方法,找出那些難記字,重點討論。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狀況。

4。全班交流:同學們學得十分好,你們組還有沒有認為難記的字呢?

指名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按詞語記:崛起年齡振興欽佩

5。指名帶讀難記字,學生自我解決的字,老師抽卡片讓大家讀。

三、鞏固識字

師:此刻遊戲時間到了,讓我們一齊做遊戲吧。

1。撲克牌。

這天老師教大家玩兒一個新的遊戲:撲克牌(撲克牌是用認字表中的字印成的牌。)

先説遊戲規則:組長負責,大家輪流抓牌,牌抓完後大家輪流出,出的什麼字,就拼讀出來並組個詞,如果哪個同學不會,小組同學幫幫他,抓緊時間,看哪個組玩的次數多。

2。闖關。

小狗先生給我們設了詞語關,誰願意來闖關?

指名闖詞語關,如果他讀對了,請大家跟他讀一遍,如果讀錯了,請你幫幫他。

四、再讀課文

風來了,它吹了一口氣,生字寶寶全回到課文中了。

1。請你自我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校長問大家“為什麼要來讀書”,三個同學分別是怎樣回答的,你喜歡誰的回答,為什麼?

2。三種回答:

為了家父而讀書。

為了光耀門楣而讀書。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3。“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你怎樣理解?(明白“中華”即中國。明白“崛起”是強大起來的意思。明白周恩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為億萬人民深深愛戴。明白周恩來讀書的時候中國還很落後、貧窮。統一齊來就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是周恩來小時候説的,他認為自我讀書,是為了將來使祖國強大起來。)

你認為這句話就應怎樣讀?(指導朗讀)

4。你為什麼而讀書?

為什麼而燒水(掃地、鍛鍊等)?

用為而。説一句話。

5。自由讀文讀出自我的理解。

6。帶着對周恩來的欽佩之情齊讀課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6

教材分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本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是引導學生學習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將自我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繫在一齊的好文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第七組教材的首篇課文,本組課文以“成長”為主題,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認真閲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剛由三年級升到四年級,在自主感悟課文資料方面已有了必須的基礎,但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不易進入文本的情境,與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讀文基礎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將聽、説、讀、寫、思、議有機結合,使學生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並在體驗別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思考自我成長中的問題,學習如何立志。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並聯系實際,思考自我讀書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預習課文,熟讀課文。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有一位偉人,在他12歲的時候,以前思考了這樣的問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一)學生自由讀課後生字表裏的字。

(二)檢查詞語掌握狀況。

1.出示3組詞語

▲帝國主義列強租界

▲闖進懲處吵嚷

▲踴躍回答鏗鏘有力

2.讀詞、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指名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指導讀出語氣,在讀中理解“踴躍回答”、“鏗鏘有力”詞語的意思。

(四)梳理課文資料。

1、理清課文層次,引導學生概括文中的3個小故事。

2、在這3個小故事中,哪件事讓周恩來感受最深刻?課文的哪幾段寫了這件事?

三、緊扣詞語,精讀感悟,體會“中華不振”,瞭解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學習,初步感悟。

畫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畫個問號。

(二)交流反饋,自主質疑。

預設:為什麼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揚揚?

為什麼中國巡警不懲處洋人,反而把中國婦女訓斥一通?

為什麼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三)研讀重點,深入感悟。

1.引導學生結合句子抓關鍵詞、談感受。

抓住“懲處”一詞輻射重點段,理解“中華不振”。

(1)指導寫字:學習“懲”字,分析字形,老師範寫,學生練寫。

(2)理解詞語:讀詞語,解詞義,明方法。

(3)思考討論:

懲處誰?為什麼要懲處洋人?

中國巡警為什麼不懲處洋人?

出示: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明白,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樣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引導學生抓住“衣衫襤褸”,想象、體會婦女的不幸和悲傷,並相機指導朗讀。

▲由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讀第七自然段,瞭解租界是個怎樣的地方,抓住“闖進”一詞,理解“租界”不允許中國人隨便入內,補充“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2、出示視頻資料,豐富對“中華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讀。

(1)引讀:

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誰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圍觀的中國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4.教師小結,強化感悟。

同學們,為什麼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揚揚?為什麼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為什麼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

四、寫話或説話訓練。

(一)從租界回來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麼呢?想一想,寫下來或説一説。

(二)學生交流寫話或説話資料。

(三)深化對課題的認識,齊讀課題,再讀課題。

五、總結全文,引發思考。

六、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

第二課時(略案)

教學過程:

一、比較中體會周恩來與其他同學讀書目的的不一樣,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

(一)其他同學為什麼而讀書?

(二)比較周恩來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到: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而讀書,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生活需求,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繫起來,體會周恩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三)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並分主角合作讀。

二、補充“閲讀鏈接”,加深對周恩來的認識。

(一)自讀閲讀鏈接資料。

(二)指名讀周恩來寫下的著名詩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三)師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資料,感受周恩來的救國抱負和博大胸懷。

(四)激情誦讀詩歌,指名讀、齊讀。

三、回顧全文,暢談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談談學文後的感受。

1.人物:引導學生從“不解地問”、“打破沙鍋問到底”、“經常想”、“沉思”、“靜靜地坐在那裏”等處體會周恩來還是個善思的人,並學習這種品質。

2.寫法:體會過渡句、過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我為什麼而讀書。

四、抄寫生字詞:把文中四個字的詞語找出來,抄在自我的“摘錄筆記”上。

五、鼓勵學生課下收集有關周恩來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親人或小夥伴們的成長故事,為“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作者簡介:

王小紅,女,1977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1997年至今任教於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鼓樓中心校,國小語文高級教師,安徽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安徽省教壇新星,市優秀班主任。多年來用心投身於教改實驗,憑藉自身的文學修養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逐漸構成互動和諧、愉悦開放的教學特色,所執教的閲讀課兩次獲得阜陽市優質課評比第一名,潁州區優質課評比特等獎。所撰寫的論文曾獲全國基礎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阜陽市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一、二等獎,並在相關刊物發表。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板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並規範書寫本課12個一類字,認讀8個二類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品讀重點語段,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並聯系實際,思考自我讀書的目的。

教學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品讀重點語段,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小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在課前蒐集相關資料,為深入理解課文作準備。

2、瞭解課文時代背景、周恩來生平事蹟。

3、設計概括課文資料的練習題。

4、製作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介紹周恩來生平事蹟

1、師:請同學們聽一個小故事。同學們,聽小故事時,要注意裏面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做了什麼?(播放周恩來立志小故事)。師板書(周恩來立志),板書課題,生書空課題,生齊讀課題。

2、師:誰來為我們説説題目的意思呢?

3、生思考回答(由“崛起”談開,深入探討這句話的意思)

5、師:介紹周恩來生平(課件出示)

6、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少年時就立下的志向。周恩來能成為一個偉人,是與他少年起就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就能立下大志分不開的。他立下這個志向的時候,還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什麼促使他立下如此遠大的志向呢?我們一齊來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讀生字

師: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一些詞語真不好讀,你們認識它們嗎?

(一)課件出示開火車讀

(1)、juémóxúnzū

崛起模範巡警租界地

rǎngfùchéngbó

吵嚷婦女懲處伯父

fándìyìzhèn

熱鬧非凡帝國主義振興中華

kēngqiāngchuǎng

鏗鏘有力闖進

(2)、師:嗯,字音讀準了,但感覺不準。詞語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它們也是有感情的,試着結合你的理解,加上表情、動作再用心讀一讀。(學生再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學習詞語。

師:詞語讀好了,課文也必須能讀好,誰願意讀一讀?(指名學生接龍讀課文,提醒有感情朗讀)。

1、生讀第一自然段時。(師隨機評價學生朗讀,處理隨機問題)

2、接讀周恩來和伯父對話的部分。

(1)透過師生分主角的朗讀理解“打破沙鍋問到底”(師隨機評價學生朗讀。)

預設師小結:為搞清一個問題,一問再問,就是---“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個問題?兩個問題?--對呀!有一個省略號躺在那裏呢!一連串的問題,許許多多的問題留在了周恩來的腦海裏,使他疑惑不解。畫下這個詞語(疑惑不解)。也是好奇心驅使着他去看個究竟。

3、接讀周恩來在租界所見的部分。

(1)師引:這一部分哪個詞語值得關注,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引:你看有的同學已經把那個詞語畫下來了。讀書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跡。)

(2)交流生畫出的詞語(預設:風和日麗、燈紅酒綠、耀武揚威、衣衫襤褸)(為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隨機讓學生説説自我的體會。)

(3)師引:這一部分資料裏,有一個詞語“一通”把它畫下來。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4)生讀“一問才明白,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替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明白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一通”“通”四聲多讀幾遍

(5)再指名讀這兩句話,師生配合讀這兩句話。

(6)師小結:伯父話讓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但此時此刻周恩來親眼目睹眼前的一切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所以少年周恩來在修身課上立下了自我的宏偉志向。請同學繼續讀

4、接讀周恩來修身課立志部分。

(1)指導讀周恩來兩次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隨讀理解“鏗鏘有力”

畫出相關的兩個句子,指名讀。(根據讀得狀況恰當評價)

(預設師引:第一次周恩來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文章中是怎樣説得?----清晰而堅定。讀書要注意這些提示語。你再來讀)

(師:誰再來響亮的讀一遍!再清晰些、再明白些、再有節奏一點,再讀。齊讀。這樣的讀就是----鏗鏘有力的讀。畫出這個詞語來。)

最後一段裏有一個詞語“振興中華”畫出來。“興”是多音字,在那裏讀一聲,標上讀音。

5、師總結:課文同學們都讀得正確、清楚、流利,不錯,超乎想象。又讀了一遍課文。我們明白了,最後周恩來立下了自我的志向。合上書,我們一齊回憶一下課文。在車站伯父的一番話讓周恩來---疑惑不解,在租界裏周恩來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修身課上---立下了自我的志向。再讀讀我們畫出的那些詞語和句子。

6、梳理課文資料,學習概括課文主要資料的方法。

(1)師:此刻同學們明白是什麼事使周恩來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吧。這件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2)填寫詞語補充完整(課件出示,學生填寫手中的練習)

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歎着氣説“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周恩來在(裏親眼目睹中國婦女(,中國巡警不但不(,反而訓斥(;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證明了自我的心跡:要“(”。

4、師:為什麼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這與中國當時的社會現實密切相關。(課件出示,介紹時代背景)師:當時,我們國家處在20世紀初,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相繼與帝國主義國家了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使得我們國家越來越窮困,越來越落後,貧困就要捱打,落後就要受欺負,所以才在我們國家的境內出現了外國人的租界地。正如老師前面所説,他們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實際上是想把我國的土地據為己有。英國、法國等許多國家在中國都有租界地,並且他們在租界地內開設夜總會,建設跑馬場,公園等,正如課文中所描述的一樣,(出示句子)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師:就在這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外國租界裏發生了那件讓我們痛恨的事

三、細讀第八自然段,理解中華不振,體會周恩來立志原因

1、默讀第8自然段,思考:

(1)、用自我的話介紹事情經過

(2)、事情發生的過程中,在場的都有哪些人?邊讀邊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他們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選取給你印象最深的,我們一會兒交流。

2、交流:在場的都有哪些人?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中國婦女

師:為什麼她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師:你能把課文中描述這位中國婦女的句子讀一讀嗎?“衣衫襤褸”是什麼意思?這説明了什麼?那麼她在哭訴什麼呢?

師:是啊,可能早晨他們出門的時候還高高興興、有説有笑,但是此刻卻被洋人的汽車無情地軋死了,她怎樣能不悲哀?怎樣能不悲痛?怎樣能不哭訴呢?此刻,她僅僅是期望中國巡警能給她一個公道,但結果呢?換來的是什麼?

師:是啊,大家看,多麼可憐的中國婦女啊。

(2)請把你們的感受帶到句子中讀一讀。

◆洋人

(1)師:洋人的哪些表現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你明白“得意揚揚”是什麼意思?那我們通常做了什麼事的時候才會“得意揚揚”呢?(學生彙報)

師:是啊,當我們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媽媽表揚了我們,這時候我們才得意揚揚,當我們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這時候我們才“得意揚揚”。那麼,洋人是做了什麼好事嗎?

師:他把中國婦女的親人軋死了,還得意揚揚,當時,他心裏可能在想什麼?

師:同學們,你們看哪,多麼令人氣憤啊!此時此刻,你心中對這位洋人有着怎樣的情感呢?

師:當我們這些情感上升到頂點,就會化為一個字——?(恨)

師:多麼可恨的洋人!

(2)請讀出這種可恨!(指名學生讀句子)

◆中國巡警

師:還有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説説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嗎?來把課文中描述這個中國巡警的句子讀一讀。

師:你認為中國巡警就應怎樣做?而他卻恰恰相反,來,咱們一齊來讀讀這句話,注意把其中的一對關聯詞“不但不……反而……”重讀。(學生齊讀句子)

師:作為一個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中國巡警不但不幫着咱們自我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撐腰,真是—

師:可惡之至!而且課文中還有一處寫到中國巡警,他用了一個什麼詞形容那些巡警的?

“耀武揚威”是什麼意思?你們能做個“耀武揚威”的動作給老師看看嗎?

師:那些中國巡警在租界地裏就是這樣“耀武揚威”!他們是依靠誰的勢力才會這樣啊?

師:這不由得使老師想起一個成語叫—狗仗人勢!這些中國巡警在我們自我的土地上,竟然依仗着洋人的勢力“耀武揚威“,胡作非為,的確可惡!

◆圍觀的中國人

(1)、師:為什麼圍觀的中國人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來,同學們,此刻讓我們也握緊拳頭,緊緊地握,使勁地握,咬牙切齒地握,此時此刻,假如當時我們就在現場,我們就親眼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作為我們—一個有血有肉、有骨氣的中國人,此時此刻,你想怎樣做?或者你覺得你就應怎樣做?(學生交流、彙報)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看來你們都是些有職責感,有使命感的中國人!那麼,當時在場的中國人他們都無動於衷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師:是啊,他們也氣憤,他們也惱怒,但是他們卻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無邊的怒火攥在緊握着的拳頭中,在外國的租界裏,誰又敢怎樣呢?意思是——

師:誰也不敢怎樣,也只能是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罷了!當讀到這兒,我們不能不感受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

師:大家説得太好了!這真是一羣可悲的中國人!

(2)師: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一位“可憐”的中國婦女,一個“可恨”的洋人,一些“可惡”的中國巡警,一羣“可悲”的中國人,共同導演了這樣一出令人氣憤、令人惱怒的一幕。為什麼會這樣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嗎?(板書:中華不振)

師:來,我們一齊來讀一讀!(生讀句子)

3、師:像課文當中所寫的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中國時有發生,比如,在租界地裏,很多地方的公園都有這樣的規定:華人不得入內,狗不得入內,甚至有的公園門口公然立着這樣的牌子,上面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師:中國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的歧視?中國人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侮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華不振啊!周恩來親眼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來體會到“中華不振”含義。而且引發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漸明晰了自我的人生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指課題,生齊讀),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生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他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生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啊,這更是他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周恩來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體現了周恩來與他人不一樣的“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板書

【設計意圖】:剖析文本語言,洞察內情緒感,深入感悟文本。緊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體會洋人、中國巡警、圍觀的中國人三種人物對被軋死親人的婦女出乎常人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中華之不振,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來當時的情緒。對這一事件的深深觸動,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周恩來的內心世界,也才能領會周恩來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四、指導寫字,把握課文資料。

1、學生觀察生字關鍵筆畫寫法,提醒學生書寫時注意的地方。

2、學生用生字卡片練習書寫。

3、展評書寫結果,糾正不準確書寫。

4、進行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鞏固練習

(課文講了周恩來少年時代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和。

五、總結

師:處於戰亂年代周恩來,少年時代就立下振興中華的遠大抱負,促使他成就了救國救民的偉業,使他成為一代偉人,作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21世紀的建設者,我們該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而讀書?我們該立下怎樣的讀書志向?請同學們課下好好思考,在小練筆上寫一寫你的志向,在班上讀給大家聽,老師期盼你們的精彩,加油!

板書設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中華不振?疑惑——目睹——立志

博大的胸懷遠大的志向

第二課時

教師播放輕音樂《你的背影》。用富有感傷的語調創設情境,渲染淒涼的氣氛:同學們,這首抒情、淒涼的樂曲名字就叫《你的背影》,這首樂曲把老師的思緒帶入了1976年的長安街,那一刻:高山無語,大海無言,江河垂淚,大地默哀。人們都自發地來到長安街,都想再看看敬愛的.總理,都要親自來送送親愛的總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這麼多的人自發地來為總理送行?又是什麼原因使這麼多人如此敬重和懷念周總理呢?是因為周總理那偉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精神品質。因為他從小就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那就是──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是什麼原因促使少年周恩來立下了如此偉大的志向呢?

學生説自我的體會,教師適時引導:中華不振!

師:你從文章中哪些詞句能夠看出“中華不振”呢?

學生:從少年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

“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

(教師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讀。感受中華不振。)

學生:從“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揹着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借。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教師:中國人走進自我的地盤還要“闖進”來,而外國人卻在那裏自由出入;看到“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時,我們心裏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學生:我很悲痛。

學生:我很憤怒。

學生:我很無奈。

……

學生:從“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明白,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樣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教師:透過一“哭訴”、一“得意”的比較描述,你有什麼感想?並猜測:被軋死的人可能她的什麼人?此時她的內心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學生:我感到當時中國人很無能。

學生:我感到很痛苦。

學生:被軋死的可能是她的父母,

學生:被軋死的可能是她的孩子,

學生:被軋死的也可能是她的丈夫……

學生:她會感到生活的絕望,沒法活下去了。

……

教師:一箇中國人想在自我的土地上走走,看看,還得“闖進”。因為這是外國人在中國的“租界地”!因為──

學生:中華不振!

教師:一個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親人的中國人卻沒處説理,而肇事的洋人卻逍遙法外、得意洋洋。因為──

學生:中華不振!

教師:看到此情此境,圍觀的中國人只能緊握拳頭,卻沒人敢怎樣樣,沒人能怎樣樣,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也還是因為──

學生:中華不振!

教師: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為非作歹又豈止是這些呢?補充:舊中國所受的屈辱。

教師: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這些讓人頓足捶胸的現實,當我們聽到這些使人義憤填膺的狀況時,我們會想些什麼呢?請你拿起手中的筆寫寫自我的感想和體會!

教師: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周恩來想的和我們一樣!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時,周恩來説出了他經過深思熟慮過的遠大志向。此時此刻,少年周恩來就在我們身邊,他聽了魏校長的問話,他清晰又堅定地回答──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着如此胸懷和抱負,魏校長聽了也不敢相信,當魏校長再次訪問的時候,少年周恩來便鏗鏘有力地回答──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次高聲齊讀少年周恩來這個震憾了所有在場的人,同樣也震憾了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回答──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是啊,少年周恩來有着如此宏大的理想,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一生能夠説是工作的一生,忙碌的一生,奉獻的一生!

(教師課件展示有關周恩來生前的一些資料。)

教師:周恩來志存高遠,心繫祖國。新中國也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周恩來一樣有宏大志向的人物,我們的祖國才得以解放;人民才得以富足,中國的經濟才得以騰飛,國家才得以繁榮!就拿我國的──

(教師課件展示新中國的成就。)

教師:同學們,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在科技飛速發展,經濟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就應有什麼樣的理想呢?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學生:我們就應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學生:我們就應為國家的富強而學習和讀書!

學生:我們就應像周恩來一樣,為中華的繁榮而讀書!

學生:我們不光要有大的理想,還就應像周總理一樣為自我的理想而採取用心的行動!

學生:我要從此刻開始努力學習,將來以自我的才能建設祖國,讓中國永遠強大!

……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齊走進了舊中國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走進了那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人飽受欺凌、任人宰割的屈辱歲月,同時,我們也共同見證了少年周恩來的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我們又更深地理解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涵。雖然周總理離我們而去,但他那振興中華的豪言壯語和他那心繫祖國、心懷黎民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他將永遠和我們同在!最後讓我們再次高聲齊讀課題──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共祝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教師:課下閲讀關於周恩來故事的書,並將你所瞭解的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你學習上的收穫。

【反思】

回憶整個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學設計步步精心,努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教學過程環環相扣,盡力到達“潤物無聲”的效果:

教師在上課伊始就透過輕音樂《你的背影》和“十里長街送總理”場面的悲壯創設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做好鋪墊。引出少年周恩來的偉大志向後,教師提示“是什麼原因促使少年周恩來立下了如此偉大的志向呢?”師生歸納出:中華不振!緊之後教師提示: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能夠看出“中華不振”呢?待學生充分地思、讀、説、議後,教師用憤慨的語調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中華不振”。教師為讓學生更深地體會中華不振,提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為非作歹又豈止是這些呢?”拓展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待學生説出自我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的感受後,教師再提示“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周恩來想的和我們一樣!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時,周恩來説出了他的遠大志向。在此,教師用激昂的語調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偉大志向。之後教師又説:少年周恩來有着如此宏大的理想,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學生看了周恩來工作繁重的資料後,教師又提示:周恩來志存高遠,心繫祖國。新中國也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周恩來一樣有着宏大志向的人物,我們的祖國才得以解放;人民才得以富足,中國才得以騰飛!最後,教師提示學生: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在科技飛速

發展,經濟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就應有什麼樣的理想呢?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怎樣做呢?在學生説出自我的理想後,教師總結本課,播放令人振奮的歌曲《祖國,你好》佈置作業。師生課堂情緒先“抑”後“揚”,教學效果也水到渠成。

2、教法靈活,貼近學生實際,努力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境由心生”,在教學這節課時,我既注重課前預設,又關注課堂生成。在教師拋出“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能夠看出‘中華不振’”的問題後,教師依學定教,順學而導:從不一樣角度感受“中華不振”。由於所學資料遠離學生的生活時代,教學中我透過抒情的音樂,震撼人心的文字材料,採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有利於教學的情境;在學生品析課文時,我讓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境地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透過震撼人心的文字和圖片,體會舊中國的屈辱和當時中國人的痛苦。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到達理想的教學效果。

3、教出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現實好處:

在舊中國,少年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那麼作為新世紀處於信息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的當代少年應有什麼理想?並準備採取什麼具體行動實現自我的理想呢?這就是學習本文的現實好處,教學中同學們都説出了自我的願望和為實現願望而準備採取和行動。使學生認識到:只有植根現實的理想才有它永久的生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