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10種最經典的名菜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10、鍋貼豆腐

焦作10種最經典的名菜

菜系:豫菜

口味:炸燒味

價格:10-40元

特色:

色澤微黃而酥軟,入口即化。

原料:

豆腐(北)150克,雞胸脯肉150克,肥膘肉150克,生菜(團葉)50克,澱粉(蠶豆)20克,味精2克,黃酒2克,椒鹽5克,豬油(煉製)10克,葱汁10克,薑汁10克,花生油30克,小葱5克,花椒2克。

製作方法:

1.將雞脯肉去筋去皮,剁砸成泥,放入碗內。

2.雞泥內加入雞蛋清50克、葱、花椒及其他調料攪勻上勁,再添入豬油攪拌成糊。

3.把豆腐搌成泥,摻到雞糊裏攪勻。

4.豬肥肉膘片成長6釐米、寬4釐米的薄片4片,用打好的糊逐個抹上。

5.生菜葉洗淨在開水裏蘸一下,截成與肥肉片同樣大小的片,蓋在糊上面;

6.雞蛋清100克、濕澱粉攪打成蛋清糊備用。

7.炒鍋放中火上,添入花生油,至四成熱,再把豆腐坯放入打成的糊裏拖一下,菜葉向下放入油鍋內炸制,稍停,翻過來使菜葉向上再炸。

8.油温升高頓火,把豆腐炸透。

9.把剩下的蛋清糊淋在豆腐周圍,呈圓形。

10.待蛋清微黃時撈出,改刀裝盤。

11.上菜時外帶花椒鹽即可。

小貼士:

1.雞泥加蛋清後,順一個方向攪上勁,再加調料及豬油,攪拌成糊。

2.豆腐坯半煎半炸,風味更佳。

3.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1000克。

食物相剋:

1.肥膘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2.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9、山藥酥

山藥酥香、酥、脆,讓人回味無窮,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山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糖類,它可以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增強人體免疫力。山藥的模樣貌不驚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較細的圓柱狀,肉白而堅,咀嚼時口感微酸發粘。不過“藥不可貌相”,據古籍記載,多食山藥有“聰耳明目”、“不飢延年”的功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而民間也流傳山藥對於調理生理能力、病後虛弱體質、婦女產後調養,孩強健體魄都有顯著效果,因而被稱為“食物藥”。

8、張三包子

張三包子鋪生意興隆 張三包子的創始人叫張三春,排行第三,所以羣眾把他做的包子叫張三包子。張三包子,質優價廉,三角形水煎包子,三個面均具黃、焦、酥、脆之特點,尤其是包子餡料,別具風味,肉餡不僅柔軟可口,並且流油噴香,包子裏灌湯,溢出奇香,沁人心脾。所以張三包子自開張時起,一直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名聲遠揚,在焦作周圍享有盛譽。

7、孟州燒餅

孟州燒餅:香酥可口,麪餅和芝麻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經過特殊工藝的烤制,自然酥脆,鹹淡適宜。

6、南莊混漿綠豆涼粉

在當地有千年歷史、主要在孟州市南莊鎮主街上,約有三十個小檔口在經營。特點是清涼爽口,與全國其他城市的涼粉有很大的區別,渾漿涼粉色綠、味香,拌以芥末、生薑、陳醋、芝麻醬等作料,不僅吃起來口感潤滑,而且還有清熱解毒、敗火驅風、消食健胃、排除漲氣的功能,在酷暑季節吃上一碗渾漿涼粉,你會頓覺神清氣爽。

5、董府丸子

董府丸子:董府丸子源於1920年20世紀初,已有數百年文化歷史的董府丸子早在抗日戰爭年間就已名揚懷府。2003年董府丸子被評為焦作名小吃,地方特色小吃稱號,並納入“焦作名吃覽勝”一書。

4、博愛漿麪條

博愛這個地方小吃還算比較多,如果嚴格推敲起來,應該是舶來品比較多。因此在博愛的流行小吃一般是短命鬼,印象中很多小吃就像飯店裏的白酒,仨倆月就要換一種面容。生命力比較強的大概有這麼一些:米皮,據説西安是正宗;燴麪,好像鄭州的比這裏的還要有名氣;刀削麪,當然是人家山西特產了;米線,自然是雲南的天下……

數來數去,如果説多少有點博愛特色的小吃可能是漿麪條了。

漿麪條的做法很簡單,用做豆腐時擠出的豆湯當老湯在鍋裏熬,湯燒開後將麪條下到鍋裏,煮熟撈出,放到碗里加配料,配料則是水煮花生、黃豆,涼調芹菜,芝麻炒焦後軋成的的碎末,香油等等,不放醬油、醋等佐料。這樣做出的漿麪條面色很白,白中有青,青中有紅,紅中有黃,味道酸中有香,香中有脆,如果放些辣椒油一類的佐料,十分可口。吃法更是簡單,一雙筷子即可,是博愛的一道名吃。

過去的時候,漿麪條只是一般人家裏的副餐,不是每天都可以享受得到的,因為那時豆腐做得少,因而漿麪條的主要原料酸豆漿就少。何況,還要有花生、黃豆之類東西。即使這樣,那時候的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漿麪條只是一種小吃,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又因為好吃,營養豐富,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吃有了深刻的變化,野味和稀罕成了首選的目標,況且漿麪條可口、便宜、實惠,一大碗才賣1塊多錢,一碗就能吃個差不多,這是漿麪條進入市場的主要動力,這樣漿麪條才“猶抱琵琶半遮面”,逐漸在市場上露出崢嶸。

不過最開始,也僅僅是在路邊的地攤上能夠吃到漿麪條。漿麪條進入大飯店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是一進入大飯店,它就有不可收拾的慾望,逐漸佔領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倒是成了一種餐桌上的主食,這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飲食是一種文化,像川、豫、粵大菜,滿漢全席,無不充滿着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內涵,博愛沒有典型的大菜,漿麪條的出現總算是彌補了一下飲食上的缺憾。

那麼,漿麪條是否也包含着什麼深刻的文化內涵呢?現在實在是差無考證,漿麪條的歷史和傳説幾乎是一個空白。但是,對博愛很有名的傳説或者説是揶揄倒是博愛人的精明,或者説是博愛人最摳門,這和漿麪條實在是套不上近乎。漿麪條不想粵菜等等那麼明顯,也許這是小吃的一個重要特徵?説不清。

不管怎麼説,無論是坐在路邊吃一碗漿麪條,還是在五星級飯店點一碗漿麪條,都是很可意的事情,因為喝上一口麪湯,酸溜溜、香噴噴的,這種享受誰説不是一種文化呢?

3、博愛牛肉丸子

博愛牛肉丸子可謂是歷史悠久,據傳始於元明時期,清朝開始逐漸發展,由於它的製作工藝傳統精細,食品乾淨衞生,味道鮮美獨特,因此在晉、豫等地長期享有盛名。

70年代,鄭州小樓清真寺樓下,開了第一家範記博愛牛肉丸子店(當時為合營),創了博愛丸子在鄭州發展的先河,隨後“範記博愛牛肉丸子”於91年在西郊前進路正式開張營業,當時門庭若市,生意紅火,鄭州方圓十幾裏遍佈老主顧!

2、孟州炒麪

孟州炒麪是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的特色小吃。孟州炒麪乾乾爽爽,呈焦黃色,拌有嫩白的豆芽、粉嫩的肉絲、碧綠的葱段,佐以青椒或紅椒,菜的青鮮和麪的焦香溶為一體,色彩豐富,油而不膩,口感筋道,滿嘴生香。

孟州的炒麪很有特色,不象博愛的一樣先是將面用油炸成一佗佗備用,吃時加菜用水燜開;也不是象焦作的炒麪一樣先將面蒸熟備用,吃時再炒;更不象南方一些城市先將掛麪煮軟再炒。孟州的炒麪現炒現吃,先將二細的生面條(千萬不能用掛麪)放在炒鍋裏,然後一點一點用油淋在鍋的周圍,讓油慢慢地滲到麪條裏,在暴火上不停地掂鍋使面在鍋裏旋轉,將面煎的焦黃,然後再輕巧地一掂,讓麪條在空中來個180度大翻身,再煎黃另一面。整套動作節奏鮮明,特別是那凌空一掂的動作,簡直象玩雜技,不得不佩服大師傅們精湛的廚藝。然後再炒肉、菜,將煎好的面蓋在肉菜上,淋入加了雞精、味精、醬油等作料的高湯,立即蓋上鍋蓋子燜。這面炒的好壞可全看加入水的量與燜的時間的長短。大師傅們總能恰到好處地將麪條燜得不軟不硬,脆裏帶綿,湯也剛好全部被面吸收(我去年在修武下鄉搞1的一年,苦練了炒麪絕技,開始不是湯少就是面儂,後來終於掌握住了)。一盤成功炒制的炒麪,炒麪乾乾爽爽,呈焦黃色,拌有嫩白的豆芽、粉嫩的肉絲、碧綠的葱段,佐以青椒或紅椒,菜的青鮮和麪的焦香溶為一體,色彩豐富,油而不膩,口感筋道,滿嘴生香。然後再配一小碗海米紫菜蛋花湯,湯裏面飄浮着蝦米香菜紫菜,再加幾片西紅柿配色,鮮美異常。

1、綠豆涼粉

製取澱粉:將綠豆用清水洗淨,盛在大缸中浸泡一晝夜使其吸足水分。用磨將浸好的綠豆磨碎,磨時按每100kg綠豆加入400kg清水,磨成稀漿。把磨好的豆漿裝入大缸,兑入清漿,充分拌勻,靜置。使澱粉明顯沉降。幾小時後,將上層清水層除去,將中間的毛粉層取出裝入第二個缸中,加入清漿,充分攪拌,使澱粉沉澱。靜置沉降後,再按上法將毛粉層盛入第三個缸中,加清漿攪拌,沉降。直至毛粉中無澱粉沉降為止。撇除上面清水,取出沉澱的澱粉,用細篩或沙布過濾除去碎渣。過濾時加入清水和清漿反覆衝濾。濾出液再裝入缸中沉澱。除去上面清水,取出沉澱的濕澱粉裝入布袋中瀝出水分,即為綠豆澱粉坨。

衝制:取10kg綠豆澱粉,搗成碎面。無疙瘩、顆粒。然後加入温水20kg,明礬40g,攪拌均勻至粘稠狀。取沸開水45kg,迅速衝攪,使之均勻熟透。衝熟後迅速倒入一定規格的箱套中,拉平表面,與做豆腐相似,靜置,使其冷卻成凍。

切塊:衝糊成凍後,翻扣在清潔的板框中,按規格用刀切成塊即為成品。也可在出售時根據消費者需要分割。製作時應保持箱套平滑,取箱套時可往箱套中加些冷水。一般5kg澱粉可製作涼粉10kg。也可制粉絲、粉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