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應屆生就業協議書應儘快轉成勞動合同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1W
專家建議:應屆生就業協議書應儘快轉成勞動合同
應屆畢業生違約率每年增一成專家建議:應屆生就業協議書應儘快轉成勞動合同

近日,本市大學畢業生將陸續拿到自己的畢業證書,與用人單位簽下勞動合同。與此同時,被用人單位戲稱為“黑色的7月”也即將來臨。昨天,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近年來在不少大學,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率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續攀升,部分重點大學的違約率更是接近半數。

  針對這一情況,不少高校負責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呼籲,應儘快將就業協議書向正式勞動合同轉化,保護應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利益。

【畢業生】

  違約不單是我的“錯”

  畢業生小劉昨天向本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求職遭遇。

  “我在公司實習的一年裏做的都是人事工作,本以為今後自己能向人力資源方向發展。誰料一簽完就業協議,公司就把我調去做行政助理。公司還説,就業協議上沒有寫明我的職位,因此公司有權調動我的崗位。”然而,小劉明顯感覺這已經完全偏離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在調換職位後不到15天,“我提出與公司解約,哪怕是要支付違約金。”

  也有一部分畢業生迫於就業壓力,為了“保底”草簽協議,導致了高違約率的發生。

  本週二,畢業生小王與一家開發公司簽下一紙就業協議。而就在兩天前,他與另一家物流公司解除了就業協議。

  “我深刻體會到大學生找工作之難,所以碰到願意和我簽約的單位,我從不拒絕。”第一次簽約後,小王的業餘時間一點沒有浪費,人才市場一趟也沒少跑,網上簡歷一份也沒有少投。就這樣,小王又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他向記者坦言,一紙就業協議只是“墊腳石”,“反正以後總會跳槽的,現在只不過把這個過程提前了。”

  【用人單位】

  “再也不找應屆畢業生!”

  同樣的一份就業協議書也讓用人單位頭痛。一家規模不小的民營企業從去年的12月開始,花了5個月時間,北上南下,用去近十萬元,陸續與20名應屆畢業生簽訂了就業協議。

  為了使他們的工作儘快上手,在他們畢業前就送他們到外地培訓,平均在每個人身上用去了近萬元。然而,目前至少有一半的畢業生已經明確説:決定不來該公司上班了,至於剩下的一半,要到拿到畢業證書、正式簽訂勞動合同時,才知道他們到底來不來。公司老總一氣之下表示:“以後再也不找應屆畢業生了!”

  【高校】

  學生違約:不支持,難制約

  畢業生頻頻違約也令高校左右為難。他們對學生的違約普遍不支持,認為這事關學生本人的誠信度,也會影響到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因此都制定了一些制約措施。然而,在事關每個學生的前途時,校方又不得不理解“人往高處走”的想法,對他們的選擇不加阻撓。

  另外,每年一月到四月,各大高校幾乎都會敦促畢業生儘早簽約,這樣也在無形中給畢業生增加了壓力。

  一些學生由於中意的單位無法在一個月內落實下來,就先隨便和一家用人單位籤個協議應付學校,以後如果再遇到心儀的單位,毀約也就在所難免。

  ●專家建議

  就業協議儘快轉成勞動合同

  針對如今應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出現的這種矛盾,不少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都感到:

  目前,一方面由於就業協議上沒有寫清楚畢業生的工作崗位等詳細條款,使得不少畢業生在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後,一旦遭到用人單位強行調動職位等行為,無法保障自己的權益,只能違約了事。

  另一方面,就業協議畢竟不能代替勞動合同,其約束力也相應較弱。應屆畢業生一旦違約,一般只需支付一個月的工資,這點毀約金對於許多決心解約的畢業生來説並不算什麼,用人單位也因此覺得自身的利益沒保障,甚至產生了“不用應屆畢業生”的極端想法。

  要緩解目前畢業生頻頻違約的現象,主要還是應該將這份就業協議書儘快向正式的勞動合同轉化,這樣就可以將工作崗位、薪酬以及違約責任等寫明,保護應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利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