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基本結構教案2篇 "細胞探索:深入解析基本結構的引人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本教案以細胞的基本結構為主題,介紹了細胞的組成和功能,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細胞的構造和細胞器的作用。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解讀了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主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對細胞的重要性和複雜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案2篇

第1篇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的第一節和第四章全部內容都是有關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的,課本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以便學生接受新知識,這樣的編排非常好。但是,上複習課時,再按照這個順序,不但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構建,而且也很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複習效果不理想,本人運用以下複習課設計,取得較好的效果。

落實新課程標準,深入實施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的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打破原來的知識體系,從新的角度來重新梳理原有的知識,形成一個新的知識體系。

將下列知識體系呈現給學生,先讓學生進行自主複習,回顧學過的知識,以便在老師在串講時做到心中有數。

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屬於穿過膜結構的跨膜運輸方式,而胞吞和胞吐作用不屬於穿過膜結構的跨膜運輸方式。例如,o2進入紅細胞要穿過一層膜結構,而抗體從漿細胞中通過胞吐作用分泌出來卻沒有通過膜結構。

複習不是對學過知識的簡單重複,通過複習,要讓學生真正提高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新的情景實現知識的重現,會更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對幾個知識點的處理方法。

用脂酶和蛋白酶處理細胞膜時,使細胞膜瓦解,説明細胞膜的成分中存在着脂質和蛋白質。

用不同熒光染料標記的人鼠細胞進行融合實驗,發現兩種染料會均勻分佈,説明細胞膜的流動性。另外,白細胞的吞噬功能,變性蟲的變形運動等都説明細胞膜的流動性。

收集生物膜研究成果在工農業生產和醫學方面的應用資料,給學生補充,讓學生了解當今科學前沿。

資料一:通過對生物膜內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的研究培育抗逆性強的作物,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時,植物的抗寒能力強;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時植物的抗旱能力強。找出控制該性狀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來培育抗逆性的作物。

資料二:根據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製作的人工膜,在工業上用於海水淡化、污水的處理,在醫學上製成人工透析腎,代替病變的腎臟,治療尿毒症。

資料三:模擬生物膜的成分,利用磷脂小球將藥物攜帶到病變的器官,磷脂小球與細胞膜融合,因而將藥物釋放到細胞內,來治療各種疾病。

在掌握基礎的'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要有提升。實驗探究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它激發學生的思維。

複習細胞膜的結構時,學生都知道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而磷脂的結構有親水性的頭部和疏水的尾部。可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把很多磷脂分子淹沒在水中,會形成什麼樣的形狀?如果將磷脂放在水面上呢?如在水中置一有孔的隔膜,又會是什麼形狀?

複習的目的是知識的鞏固,應避免只盲目做題而忽視思考,選題非常重要。教師應精選精講,學生應精練,注意知識間的聯繫,防止只為講題而講題。鞏固練習要有層次性,難易適中,覆蓋面廣,易少不宜多。

新授課學生主要是對某個知識點的學習,對實踐應用和知識間的聯繫可能涉及得不多,而通過複習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給學生呈現新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近幾年大學聯考題的研究以及新課標的研讀,我認為在複習時,教師要深入研讀課本,全面複習,絕不漏掉任何一個知識點。

通過做適量的精選的習題達到對知識的鞏固,狠抓落實,對錯題不僅更正,還要做出書面分析,並建立檔案。

教學相長,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遇到疑惑時,應保持一種亢奮並渴求的心態,要善於查閲書籍、報刊或藉助網絡或求助於專家,把問題搞清楚。有了這種心態,你就會喜歡學生向你提出問題,希望學生向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學生某個問題或想法,會激勵你不斷地學習、積累。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案2篇

第2篇

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舉例説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活動建議是: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依據上述要求和建議,本節教學目標確定了知識方面的目標“舉例説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還制定了技能方面的目標“製作細胞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這主要是幫助學生加強對細胞微觀結構的認識。鑑於本節內容十分突出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還制定了相應的情感目標,以利於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關於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等微觀水平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因此教學過程既要突出學生的主動參與,又要強調教師的主導。教學內容要增加直觀性,促進學生的理解。下面是本節的第2課時“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細胞的生物膜系統”教學的設計思路。

提問:“觀察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回憶一下,細胞的主要結構有哪些?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有什麼功能?”

質疑:“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都與蛋白質合成有關,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科學家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的呢?”

介紹帕拉德對“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的設想、採用的科學方法和實證研究過程。

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髮言,總結出分泌蛋白合成的場所、運輸的過程及能量的供給。

提問:在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中,有哪些膜結構參與?

小結:細胞器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強調細胞作為基本的生命系統,正是通過細胞中各種結構(包括細胞器)在結構上的聯繫、在功能上的協調配合而形成統一整體的。

觀察並回答問題,簡要説出細胞組成及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都與蛋白質合成有關。

分析討論“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注意膜結構的重要性。

結合各種細胞器協調配合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思考回答問題。

明確內質網、囊泡、高爾基體、細胞膜參與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觀察內質網膜與細胞膜、核膜相互聯繫的圖解,理解細胞內膜結構間的關係。

明確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膜結構構成了生物膜系統,以及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使學生認同科學研究成功的要素──探索精神、理性思維及技術手段的支持。

強調膜結構的重要性,為建構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奠定基礎。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獲得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