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8篇 “回顧與思考:二年級語文教學實踐策略彙總”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9W

這篇文章是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的合集,包括了多位老師在教學中的反思和總結。他們分享了教學方法和技巧、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等。這些反思和經驗不僅能夠幫助老師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夠啟發家長和學生。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8篇 “回顧與思考:二年級語文教學實踐策略彙總”

第1篇

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介紹了曇花的特點以及“曇花一現”的含義。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曇花的特點,初步瞭解“曇花一現”的含義,深入理解“曇花一現”的比喻義。同時,通過閲讀課文,學生可以初步感受抓住特點來寫植物的寫作方法,並通過課外實際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抓住特點向大家做介紹,以此瞭解更多植物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姿,進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反覆讀課文,達到熟練。畫出描寫曇花特點的詞句,與小組內的同學相互交流、積累,然後指名彙報。彙報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比喻句“那裏天氣特別乾熱,白天的太陽就像烈火一樣。”擬人句“當夜晚來臨,花蕾便靜悄悄地開放,發出淡淡的清香。雪白的花朵,在月光下顯得非常素雅,就像亭亭玉立的美女。”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認識曇花,理解成語“曇花一現”的意思,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讀有所感,學有所得。以一篇帶多篇,拓展閲讀,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提問,合作解釋,培

養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進一步感受閲讀的快樂。能提出問題的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已經心裏有數了,經過討論,其他沒想到這些問題的學生也可以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上面問題中學生沒提出來的問題,由教師以疑問的形式提出來,集體思考解答。

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介紹瞭解曇花的特點以及“曇花一現”的含義。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曇花的特點,初步瞭解“曇花一現”的'含義,深入理解“曇花一現”的比喻義。同時,通過閲讀課文,學生可以初步感受抓住特點來寫植物的寫作方法,並通過課外實際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抓住特點向大家做介紹,以此瞭解更多植物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姿,進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就是一次語文實踐過程。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根據“自主、合作、應用”的原則,課堂上,將自主感知、合作交流相結合,從詞句入手感知曇花的特點,理解“曇花一現”的含義,進而體會抓住植物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但在理解能力上還稍差些,對課文中知識性較強的詞語,如:花蕾、素雅、顯赫、消逝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些都是教學中的不利因素。

這個學段的孩子都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會對課文有着很強烈的求知慾,將課外閲讀引進課堂,再由課內引向課外,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是教學中的有利因素。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合集8篇 “回顧與思考:二年級語文教學實踐策略彙總” 第2張

第2篇

?初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短小、圖文並茂,以“霧中、霧後”為序,文脈清晰。以其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時間為序,每層又以空間順序清楚明瞭,是引導學生了解冬天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載體。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二年級閲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使之受到情感的薰陶。

1、讀中感悟。這篇文章是一篇語言優美,用詞精準的寫景例文,課文中好句連連,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説一説、背一背,既培養學生朗讀水平,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句子美在哪裏。如:柿子樹上掛着許多大柿子,像一個一個的紅燈籠。首先,通過抓重點語句,啟發學生想象。從“為什麼説大柿子像紅燈籠”入手,引導學生藉助圖畫,觀察想象,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從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把“大柿子”與“紅燈籠”聯繫起來,理解了這個比喻句,體會出柿子的可愛和農民看到豐收景象後的喜悦心情,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具體的活的表象。其次通過自讀自悟,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霧散後的柿子如此之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之後,肯定有很多感受。由此可以看出課堂上抓住重要契機,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不僅找準了語言訓練的能力訓練點,而且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彷彿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麗和農民豐收後的喜悦心情。

2、對比理解。通過霧中、霧後景物的變化,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霧中和霧後的不同,來體會大霧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體可抓住“望不見→望得見”“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詞語,啟發學生理解:為什麼望不見了?為什麼又望得見了?也可以設問:説説霧中和霧後,下面的景物有什麼不同?(塔、小山、田野、樹林、太陽)通過學生同桌互讀,男女生互讀了解霧中、霧後的景色的不同。

近處的(xx)、(xx)像隔着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

(xx)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xx),一點也不耀眼。

(xx)像(xx),(xx)地升起來。發出(xx)的(xx),一點也不(xx)。

霧中的景象印在你的腦海了嗎?請全體同學試着背一背。

以讀促思,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脈絡來感受霧中和霧後小山村不同的景緻特徵。由自由讀文——同桌互相賽讀——分段讀文——藉助畫面進行情境觀察,激發學生讀文的慾望。依據低年級兒童語言特點,巧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台,把語言訓練和形象思維緊密地

結合起來,以語言訓練為基本點,自讀、自悟、有感情地表達文本、背誦課文,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美感,又使學生內化了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第3篇

在20xx、10、10我有幸參加了臨沂市的優質課評比活動,在這次評比中,老師們生動的課堂深深地打動了我,其中臨沂市河東十小的張沛欣老師講的《酸的和甜的》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

(一)張老師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學生表演後,張老師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動物們説幾句話吧!”“小動物們你們又想跟大家説點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張老師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閲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上課時張老師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張老師説:“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閲讀教學中,張老師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

(三)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張老師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張老師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範讀、自讀,評讀,小組合作讀,小組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

這兩個句子去了解小猴子喜歡吃葡萄和吃葡萄的着急心情。

體會玩句子之後,張老師師範寫了“猴”的筆順,鞏固學習體會。

這節課讓我深刻意識到張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體驗,今後,我會沿着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4篇

讀讀《識字2》本課圍繞“桂林山水”安排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四幅精美的插圖和四組12個詞串,插圖與詞串一一對應。清澈的灕江水鋪開了畫的長卷,碧水映秀峯,竹筏立鸕鶿。三幅小插圖特寫了神奇的象鼻山、挺秀的駱駝峯,再現了榕樹下兩個孩子對歌的特有的壯鄉風情。對於沒有南國風光體驗的孩子來説,圖的作用很重要。第二部分內容是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識字、寫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自己讀着教材,想到教過幾遍的《桂林山水》,對“舟行碧波上,人上畫中游”的桂林充滿了嚮往。孩子們會不會呢?他們地處塞外,領略的是風吹草低,嬉戲於瑞雪飄飛,能不能在竹筏上站穩,能不能聽懂嘹亮的對歌呢?對話就從走進畫廊開始吧:孩子們,這個地方的景色怎麼樣?和我們這裏有哪些不同?各部分景色説個三言兩語,也許能在無意中理解了水的“碧”,峯的“秀”,會撫摸大象的長鼻子、爬上高高的駱駝峯、會心地傾聽有問有答的歌聲……有去過桂林的孩子,讓他説説“壯鄉”在哪裏,孩子們都不知道,老師就講個清楚明白。接下去進行的是初讀識字,時間要充裕,求的是個正確。在初讀的基礎上,再提高一個層次就是誦讀品味。除了採取形式多樣的讀書方式外,感覺學生進入文字中的意境還是有一定難度,這時候,再輔以課件演示,水的碧、峯的秀可能與聲音同步了。朗讀的的效果可能會真正有所提高。寫字指導時,要讓學生通過觀察重點掌握“鼻”的寫法。比較三個橫的不同寫法,還要引導學生與“碧”和“架”兩個字裏橫的寫法進行比較,尋找橫畫的書寫規律。“廊”字在練習7中給出了被包圍部分,要寫得半藏半露的小竅門,這時候,是不是該讓學生有所發現呢?填充一下詞串之間的空白,給家長、為朋友介紹一下桂林山水,能成為一個説寫的小題目。(以上是自己對教材的一點淺顯認識,拋磚引玉吧!請老師們踴躍貼出自己的教材解讀、教學設計、教後反思,更歡迎就詞串教學中的個別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一篇識字以詞串的方式展現了桂林山水的全貌,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

為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預習時讓孩子們閲讀了《補充習題》上的(《桂林山水》節選),我抓住學生迫切想去暢遊一番的心理展開了教學。

先從桂林的水入手,讓學生説説“你看到的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因為有了先前的助讀,他們的.回答很積極,有孩子説“桂林的水很綠”,有孩子説“桂林的水很清”,“那麼哪個詞能表現出桂林的水綠?”學生説“碧水”,再讓學生欣賞欣賞“碧水”,這樣,在看圖、説話、理解、朗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碧水”的體會。同時,我相機教學了“碧”。運用同樣的方式,我教學了“倒影”,學生體會了桂林的水很清,同時,隨文識記了“影”。“在領略了桂林的水清和綠後,我們一起去欣賞桂林的秀峯吧”,我將第一和第三行詞串聯繫起來進行教學,指導讀準“象鼻”“駱駝”和“筆架”的字音,再結合圖片,一一對照欣賞,使學生明白這三座山名稱的由來。“鼻”是本課生字中最難寫的一個字,我採用形象記憶的方式:“自”就好像是鼻樑和鼻頭,“田”就好像是鼻孔,下面的部分就好像是人中。這樣,將複雜的字形形象記憶,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也提高了識字效率。

識字二的詞串都學完後,我示範以小導遊的介紹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積累、運用的能力。

第5篇

一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雖説短,但與學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卻也令我回味無窮。隨着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讓我懂得了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開學那兩三天,同學們又見到了老師和自己的學習夥伴,雖然都有重新進入課堂的喜悦之情,但是他們的“開學綜合症”又犯了。為了使同學們能較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先和班裏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學習、工作計劃,並督促每個人都遵守,並且注意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瞭解學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障礙,糾正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為。兩週左右的時間,學生們開始慢慢的不再遲到了,上課講話的也少了,報告的次數也少了。更多的學生開始學會早到校,早看書,勤預習的習慣

穩住了學生的“心”之後,接下來是搞好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了。在二年級的課堂上,學生們則是充分體現出了自我主導發展的能力,作為老師的我則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輔助學生學習的上面。我大膽的放手,凡是學生想説的,凡是學生想做的,或者能自己學會的,我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不再包辦代替。通過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我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學《狼和小羊》這一課,在初讀課文之後,我沒有馬上分析課文,而是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狼是什麼樣的?”,“小羊呢?”“狼和小羊之間有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先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彙報交流討論結果時,各個答案也都呈現出來了,課文重點、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堂教學之後,我經常對一節課上學生的獨特解法、精彩回答,創新思維以及不足之處等等,進行反思,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使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我把字寫的好與否當作陶冶學生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矗”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在教學時我採用了“讀、看、評、試”的程序:“讀”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時,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看”之時,讓學生觀察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髮現和把握寫字時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進行“評,運用形體動作“嘗試”寫,並且舉辦作業展覽和評選書寫小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探索、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樂趣所在,將“玩”的教學感念引進入教育教學當中,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儘管是“玩”,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我所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學生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矗這並不與在“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説、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

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閲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這24字的教學模式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24字教學模式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在這四個多月的教學當中,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班級中可以增加一些閲讀、寫作有關的海報,又像是讓學生制訂合作計劃、等等,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們還不能很好地完成,可能是剛接觸這類型的題目,比較生疏,這有待以後多多實踐、指導。

第6篇

教師節過了,中秋過了,書也來了。好像今天才開始進入正常上課一樣。看着同學們興致勃勃的翻着新書,我問:大家看着新書有什麼感覺。他們紛紛説太好了,終於有書。我對同學們説:沒有書的日子真是太難過了,不能學習的日子真是太難過了,是不是。孩子們都大聲的説:“是”!我請大家好好愛惜語文爭取把裏面的內容都學會。孩子們顯然受沒有書的折磨太久了,體會到了書的重要和必須,回答的聲音特別的響亮,我也十分高興。

我上的是第二課黃山奇石,(上節課只學了課文)學寫字。八個字,我請同學們按結構分一下,正好四種。我按結構講了每種結構的寫字要求,也請同學們來提醒大家怎麼樣寫才能更漂亮。學生每個字只寫兩個,然後同桌間評評(上課前我把寫字好差的同學進行了搭配)。對於突出的`問題我稍做講解。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上來書寫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個字,然後師生共評。到此為止,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我看了書,真不知道一課兩課時夠不夠用。每課有課文,要認的字要寫的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安排的。我怎麼就是很難完成呢?是我設計的不好,還是課本安排得有點問題呢?我知道把字全放在一課時不合理,可是由於當時沒有書只好這樣處理了。就是有書,我也不知道怎麼在兩課時完成。本課課文很不好讀,要認的字又多。我想我以後要加強對預習的指導和檢查。這樣可以分擔一下課堂上的任務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原來一直有要求的,可是不是很重視,有部分學生不能完成。我覺得這學期我得再出新招,讓學生對課前學習感興趣,我現在有點思路可是不成型等我再想想。

第7篇

?彩色的夢》是一首詩歌,寫得比較含蓄,讀起來並不是很容易懂。我着重分析詩歌的語言,讓學生懂得作者要寫的是什麼。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夢”,彩色的夢怎麼會是一大把呢?讀了全詩大家知道了,原來,這是我們手中的筆,可以用筆去勾畫美麗的夢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教師範讀、圖文結合、配樂朗誦等方法,在識字環節,我通過學生自讀,小老師領讀,讀詞語,開火車讀等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生字有了深刻的認識,接下來再讀詩歌,學生們都比較熟練了。

在課文的理解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注意破折號和省略號的讀法,並且瞭解這些標點符號的作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掌握詩歌的讀法。我將詩意的語言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對照生活經驗或體驗來理解。例如,“雪松們拉着手”,這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看到的雪松樹枝挨着樹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盡情的展示自己,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還要再簡練一點,每個環節過度恰當。今後一定要注意改進,讓自己的課堂剛上一層樓!

第8篇

?歡慶》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本課要求認識“慶、獻、幟、潔、奏、曲、億。”共七個字,根據我校實際及地區方言關係制定本課識字教學難點和教學方法。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對語文生字的接觸時間不長,這些生字筆畫較多,字形特別,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容易出錯。

“奏”字是平舌音,“幟”是翹舌音,發音時不易發準確。“曲”字是多音字,學生不清楚在具體的詞語中讀哪一種聲調,容易讀錯。

學生語文知識的匱乏,對字的單獨理解能力不高,所以缺乏語言環境的字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

學習“奏”時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1)聲畫輔助教學。多媒體出示演奏各種聲樂的圖片,讓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聽聲音,聲畫極強的感染力很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喜歡去和這個字交朋友。(2)形近字比較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與“奏”字形相近的字,如“春、揍”等,通過比較字形,這樣不僅記住了生字、拓展了知識面,還達到了複習的效果。(3)減一減的`方法,從“揍”到“奏”,深化了對“奏”的記憶。

教學“潔”字時,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學生在思考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同步認識與“潔”字形相近的生字,如“佶”、“咭”、“姞”等。

“曲”字可以利用詞語來理解字義,“曲解,曲別針、曲棍球”等詞語中“曲”讀陰平。“歌曲、小曲、曲目、曲藝”等詞語中“曲”讀上聲。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查字典,找出不同的詞語,進行歸類學習。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來表達。這樣才能實現教語文的美麗轉身。

“億”這個字是一個表示數目的詞語,學生第一次接觸,可以引導學生查字典弄清字義,也可以用直觀教學法,在黑板上出示數字100000000,引導學生認識記憶。還可以用經常使用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這樣很靈活地進行了漢字的字形變換,學生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形近字。

此外,在教學中還應隨時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生髮新的教學方法。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要不斷總結,及時反思,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