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心得7篇 心遊自如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4W

自由是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狀態。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自由是每個人都向往的精神追求。作為公文網站的編輯,我深感自由在文字表達中的重要性。在這個專屬的角落,我將分享關於自由的心得體會,探索自由的內涵與意義,希望能夠與讀者一同領略文字的魅力與自由的力量。

自由的心得7篇 心遊自如

第1篇

晚上,只有我和小凡在家,很久沒畫畫了,我説兒子畫畫吧,他欣然同意。小凡畫了一個獅子,生氣的獅子,還畫了根根直立的鬃毛,身體也裝飾了。我問他:“獅子的毛為什麼都豎起來。”小凡説:“因為獅子在生氣,它説怪獸,你敢破壞我們的世界,看我怎麼教訓你,我要把你揍飛天。”

我説,那這幅畫就叫“憤怒的獅子”吧,他説不好,叫“神獸金剛聖獅王”,原來又是動畫片裏的角色。

不知是因為小凡是男孩,還是看打架的動畫片太多,小凡平時玩遊戲總喜歡玩打怪獸啊,練功夫啊什麼的。我已經有意識的不給他看那麼多動畫片了,但是玩遊戲我沒太乾預他,我想在幼兒園已經諸多規矩了,沒的自由,在家我再事事指手畫腳,這麼小的孩子,還不憋壞了,給他自由吧。所以他小小年紀已經知道“自由”了。

要睡了,小凡要喝奶粉,我説喝羊奶吧,要不很快就過期了。他説:“不,我就要喝奶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自由,奶粉是我的,我是小主人,我説了算。”小凡爸爸當場暈菜,拼命指責我放縱兒子,給他灌輸錯誤思想。

我多冤啊。我也很想我説什麼小凡聽什麼,那我多省力呀,不過我很擔心這樣培養的結果。因為小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沒自由了,處處都要受限制。到什麼時間就得做什麼事。而且上課是不能隨便講話的,國小就更誇張,下課也不能大聲喧譁,我真想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能講話。如果回到家裏再不給他話語權,再不給他自由,不知這種教育制度下長大的孩子會怎樣。

剛好週末,讀了小凡的家園聯繫手冊,老師寫着:上課時,小凡和優優坐在一起講話,老師批評了他們幾次,小凡説:“老師,我以後不和優優坐在一起了”。然後兩個人就分開坐了。我總感覺這樣做並不合適,不過很慶幸這並沒影響兩個小朋友在家的感情,週末兩個小傢伙還是玩得很開心。

自由的心得7篇 心遊自如 第2張

第2篇

我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所學專業是金融學,我的專業和我現任工作沒有一點聯繫。而我對幼兒教育也不是很瞭解,知道的只是簡單的,很淺的傳統教育方式。中國的傳統的教育方式都不太瞭解的我,現在有機會嘗試西方的幼兒教育。

愛和自由,起初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很理解。愛是什麼?自由是什麼?大多數人認為的愛是在長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漸堆積起來的,類似親情或者就是親情的感覺,就是愛。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許範圍之內不受限制和約束。蒙特梭利説:“兒童只要依靠愛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幼兒園裏,其成長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充滿愛和自由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孩子的潛能上得以發揮。在6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並不會因為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變得自律與順從。在中國,遺憾的是,大部門家長卻不懂得這些,他們做了些什麼呢?一方面,他們總在孩子沒感覺的時間強制孩子。另一方面,他們在孩子有感覺的時間沒有把相應的詞語同孩子內涵的感覺配上對。

孫老師的《愛和自由》讓我瞭解到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來到這世界,他(她)們是伴隨着內在一種東西來到這世界,蒙特俊利把這稱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簡單的,成人要是和他們説話太多或者複雜的時候,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成人弄的混亂,用簡單的話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很亂。成人有太多的“專制”和“越權”,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事事聽從大人的安排,可不知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 把自己的經歷轉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揹負着父母沉重的寄託,生活的好累,孫老師曾説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我有所收穫,能更寬容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着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樑。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境裏,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温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愛與自由並重,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

第3篇

自由,一個充滿幸福和快樂的詞。多少人嚮往這種生活和自由。自由,代表着我們的喜怒哀樂,代表着人生的起起落落。自由是人類的靈魂。

從小就渴望自由,渴望父母的放手。但是,從小到大,父母從來沒有給過我自由的空間。他們會一直“盯着”我,我好像沒有機會呼吸了。

長大後有好朋友,他們也經常約我出去玩,但幾乎每次都以任何理由得不到媽媽的允許。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漸漸的遠離了他們。

我真的渴望自由,也能理解父母期待成龍,期待女人變成鳳凰的夢想。但是他們應該給我們一些自由,放開我們的手,讓我們走進自己的世界。只有真正放下,我們的孩子才能成長。

你認為如果你把孩子留在家裏,他們會努力學習嗎?你們大錯特錯了。你越是這樣做,我們就越渴望自由。我們覺得沒有機會呼吸了。我們想逃離並遠離那裏。就算你真的讓你的孩子成為成龍裏面的鳳凰,你的孩子會幸福嗎?我們總説,童年是最幸福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不這麼認為。一天的學習幾乎讓我窒息。

我渴望自由。如果我擁有了,我將成為一隻雄鷹,在藍天上飛翔,去世界上最高最遠的地方,實現我的夢想。風雨中,我會傲然飛翔。不管有多難,我都會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彆着急,放開孩子的手。長大了遇到挫折就不哭了,跌倒了就笑着站起來。我們渴望自由,渴望自己的青春。讓我們應對生活,選擇自己。

只有你真的放下了,我才會變成鳳凰,才會不怕遇到困難和挫折。即使掉進深淵,我也不會害怕,不會氣餒,不會跌倒,我會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地方。

第4篇

讀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觸頗深,特別是書中寫到“老師的心目中不該有壞學生”這個篇章時,使我認識到在我身上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而作者正是在遵循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下處理好了這件事情。他在書中寫到“不要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綱上線’,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不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

平時我們一直強調對學生民主、平等,其實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現在面對着應試的氛圍,時常我們就會用成績去判斷學生在各方面的優劣。大致的觀點是,成績好的學生一般不會犯錯誤,因為他們勤奮好學,沒有時間精力去犯錯誤;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往往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惹事生非,搗亂出錯的往往都是他們。於是,我們看學生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如果是成績好的學生犯了錯誤,也許我們不但不會去責罵,有時老師還為他們開脱責任。可是,如果是成績差的學生犯了錯誤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但要寫檢查,還要順便教育幾句:你看你,為什麼成績差?就是因為沒有把時間花在學習上,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調皮搗蛋。成績好的學生不僅從老師那裏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成績差的學生恐怕就只能領略一下寒風般的凜冽,不把過去所犯的錯一併算總帳就已經是很大的造化了。

欣賞孩子等於孩子的成功。作為人師,當教鞭揚起時,“再忍忍”;當耐心快丟棄時,“再等等”;當粗俗的語言要出口時,“再留留”;當學生走神時,“先停停”;當學生出錯時,“再想想”……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悄悄告訴學生他的優點,悄悄告訴學生你對他的喜歡,悄悄提醒他的錯,悄悄傳遞你的愛,你會發現,學生正在悄悄改變,數學課堂會成為快樂的學習園地。

學生在意的是我們對他們那一剎那的肯定性的評價,良性的謊言也會激勵學生向前奮鬥一段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良言美語,少些狂風驟雨。你會發現,其實每個學生都很美麗,只是我們沒有發覺罷了。做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們的眼睛裏。

“建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和孩子們平等的交流,讓孩子們在校園裏自由的呼吸,”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

第5篇

熊培雲《自由在高處》很勵志,與許多“勵志書”不同,這本書貴在傳達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度。

所謂“勵志書”,還是大學時的哥們兒劉濤提及的,這類書充滿煞有介事的説教,引用些萬能的老故事,表達些誰都會講的觀點,而其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剪刀+膠水+編造,號稱成功學的什麼什麼教材,改變命運的什麼什麼,吹破天的虛,不過湊一幫人十天半個月加工出來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處》,發現跟看完《越獄》的感覺有些相似,原來,小強真的打不死;原來,所處逆境與麥克和安迪相比來説不算什麼。

這本書好讀的原因,除了思想積極、鼓舞人心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語言流暢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來的,而不是憋出來、擠出來的。

為什麼有如此的見識,有如此的語言?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作者讀了多少書,到過多少地方。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難以行萬里路,那就先讀萬卷書吧,不必擔心成為“書呆子”,因為讀書數量到不了那“骨灰”級別,所讀的書也不會全像《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那樣劍走偏鋒。

假設選擇的書足夠“活”,即使不可能身臨書的“自由市場”,起碼不會有“計劃經濟”那麼禁錮。今天,始皇大帝終究難以再一聲令下“焚書坑儒”,況且網絡時代,這個喧囂的信息大集是一個觀看大千世界的好窗口。

自由在高處,書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題讓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樣在挪動一個數字的情況下,讓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為10的上標,即10 2 。實際上,但從腦筋急轉彎來説,做不出這道題並不能證明水平不行,這道題只是用來説明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好問題,除了樂觀、積極,還得要動腦,有積極的行動,不能傻樂呵。

在選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帥、白富美奪人眼球,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奮鬥》與《士兵突擊》的火爆不是偶然,絲的逆襲又有什麼不可能?可以轉換為生產力的,除了資本、土地、權力,還有知識、科技與思想。

第6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系列一,在寶貝一歲左右時,我讀了這本書。那時對於一個新手媽媽來説,幫助太大了。在好媽媽一里面,學到了很多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平常和寶貝的學習和生活中。其中有一篇是關於孩子閲讀的文章,我至今記憶猶深,正是那本書,讓我在寶貝一歲時,開啟了親子閲讀之路,也讓寶貝更早的步入了自主閲讀中

可以説,我是尹老師的粉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兩本書我都看過。所以,在看到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時,有一種特別急迫的心理想去閲讀,在這也感謝喆媽公益閲讀的成全~~

相比較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以下簡稱好媽媽一),這一本書,內容更多的是解答家長心中的疑問,很多家長問的問題,尹老師都有解答。這些問題,有些很實際,可能也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在讀的過程中,感到受益匪淺。正如文中一篇來信所説,孩子也喜歡看尹老師的好媽媽,讓我沒想到的是,週末的下午,我從外面辦事回來,放在牀頭上的這本書,寶貝正在翻看~~我問寶貝,你看了哪篇,寶貝指到了那篇孩子媽媽在孩子電腦裏看到黃色照片的那篇。我想這是很好的事,因為文中尹老師很透徹的説明了這件事的平淡性,做家長的沒必要去大驚小怪,要相信孩子,心理暗喜:以後孩子不會因為這個有所遮掩,肯定會告訴我的~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多,除了育兒方面的,還有一些家長自身出的問題,尹老師都有做出解答,其中有一篇是:一位媽媽做了小三,可是對孩子還是真愛。這篇婚外情的文章,看來信時,我還在猜尹老師會怎麼回答呢。沒想到尹老師的回答讓我心服口服,説的每一句都很在理,其中一段是這樣説的:愛情市場像商品市場一樣,貨品有好有差,質量有優有劣,既可能遇到忠厚之人,也可能遇到騙子;無論你在婚外情裏遇到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隻關乎你們之間感情的問題,不關乎你個人的道德問題,你不必以和那個人關係的失敗來讓自己罪上加罪。這一封信,用了四頁,這其中明確的分析了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愛是不可被剝奪的。

還有一封信,是講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問題。這個對我來説比較實用,因為很多孩子都會有上課不專心的情況,我們家長就會聽了老師的話大驚小怪的説孩子,看了書中的答案,其實未必。當下很多家庭會有金錢獎勵孩子,而在文中,尹老師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真的太實用了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可操性強的家教書,裏面的每個問題,可能都在我們身邊遇到過,值得家長一讀。讀此書,自己育兒裏困惑不自然的解開,捧於手中,如獲至寶。

自由的含義絕對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

第7篇

最近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