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追尋優秀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3W

本文將圍繞四年級語文教學展開反思與探討。在當前教學形勢下,語文課仍然是學生學習的核心課程。但是,我們也應該深入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通過對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體系的思考,我們將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四年級語文課堂的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追尋優秀之路》

第1篇

?爬天都峯》是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寫作方法是重點。今天的課雖然是奔着這個重點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還不能完全從文章跳出來,把它當做一個例子來看。

上課的條理仍然不夠清晰,我覺得還是對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們聽得半睡半醒,這節課的效果好壞,一目瞭然。

教參上指出,本篇課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體會作者是用“怎麼説”“怎麼做”“怎麼想”來把爬山過程寫清楚的。

因為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聯想到學生們平時作文中最擅長的“機器人對話”描寫,我不禁把重點改成了,學習文中的對話描寫,可以在“説”字前,對人物的動作,神態加以描寫。比如:他點點頭,笑着説:“……”。她頭也不抬的説:“……”同時對標點符號的運用,適當滲透。

然而還不敢把教參的重點拋在一邊,所以這堂課上的有點亂,沒有主次。其實,寫到這裏,我心裏已經清楚,關鍵原因還是在於,備課不到位,不夠細緻。想起於永正先生的`“備課”,課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將要板書的字,他一定會在課前練很多遍,直到寫好為止。我為自己的“輕描淡寫”式的備課而臉紅。

以後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備課。同時還要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語無倫次,缺乏組織能力是我的常態,我必須要改掉它。

一、首先出示天都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陡峭,並表達自己看到這樣的山後的畏懼心理。之後,出示文中第二段內容(作者所想),師: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文章裏。

學生讀二段內容,感受作者害怕的心理以及其用詞準確。

二、師:這個時候,作者碰見了一個老爺爺,她是這樣描述的(出示文本句子):我回頭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哩!(提示學生,可以對自己事件當中見到的人物進行描寫。)

三、從人物對話中感悟“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對話描寫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找出作者開始不敢爬,最後卻成功登頂的原因:是老爺爺的話,給了她鼓舞和力量。老爺爺也是因為作者的鼓舞,所以爬上了山頂。點明本課主題。

2。出示文中的幾處對話,學生聯繫實際生活,學習對話描寫中,可以對説話的人物進行適當的描寫,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學習第6段,關注並圈畫動詞,學習作者的動作描寫方法。

四、爬山後,他們又做了什麼?作者又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記錄的呢?

作者從爬山這件事中,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在整個爬山事件中,作者抓住“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把爬山這件事寫清楚了。

結合“交流平台”點明,把一件事寫清楚,需要注意什麼。……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追尋優秀之路》 第2張

第2篇

一學期來,對於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佔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着,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眾所周知,國小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麼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於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於自己經常外出,於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國小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着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着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於她較年輕,經驗不足,於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儘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但是由於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説因為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幹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為班級發光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幹部學習會議。(由班幹部執行)促使班幹部快速地成長。

第3篇

1、會認“兵、恨”等8個生字,會認讀“釘、旋”這2個多音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4、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含義。

1、會認“兵、恨”等8個生字,會認讀“釘、旋”這2個多音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1、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含義。

玩具一直是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離學生生活較近。教學時,從玩具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關於識字、寫字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藉助拼音識字。寫字時,注意字的結構,結合形近字,引導學生交流識字、寫字的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課文的學習重點是品味文中的語句,體會其中“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二是體會“我”有陀螺之前與有陀螺之後的心理變化,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等描寫,感受其中的變化。

結尾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在教學中,可以回顧整篇課文,想想作者為什麼這樣説,抓住陀螺的樣子和“我”取得勝利時的表現來理解。

(1)小調查: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組裏哪些同學玩過陀螺,陀螺有哪些種類。

1、會認“兵、恨”等8個生字,會認讀“釘、旋”這2個多音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1、説到童年,大家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遊戲,如跳繩、踢毽子、抽陀螺等。(多媒體依次顯示相應的遊戲)課前,老師曾讓大家調查統計過班裏有多少同學玩過陀螺,陀螺又有哪些種類。大家現在來説一説。

2、玩過陀螺的人着實不少,那誰可以説説玩陀螺的技巧呢?

學生們説的可能是現代的陀螺,不是文中高洪波先生所玩的陀螺,教師可以適時誇讚。

3、現在的陀螺是在以前陀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同學們知道陀螺的歷史嗎?

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形狀上半部分為圓形,下方尖鋭。以前的陀螺多用木頭製成,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之直立旋轉。現代的陀螺經改造多為塑料或鐵製,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

4、這麼説來陀螺的歷史還是十分悠久的,我們知道現代陀螺是怎麼玩的,那麼以前的陀螺又是怎樣玩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高洪波先生的《陀螺》,看看以前的陀螺。

現在學生們玩的陀螺與以前的陀螺大不相同,只有瞭解以前的陀螺樣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贏得陀螺比賽的欣喜。課前的調查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學習中。

3、在有疑問或有體會的地方作上批註,可以是一個詞語或者一段話。

(1)多媒體出示課文要求的會認字。 兵 恨 帥 徹 潰 譽 醜 豪

(3)找學生讀,教師正音,注意翹舌音“帥、徹、醜”。

釘(dīnɡ)組詞:釘子 旋(xuán)組詞:旋轉 (dìnɡ)組詞:釘釦子 (xuàn)組詞:旋風

(1)重點指導:“旋”左窄右寬,“況”左邊是兩點水,“仍”最後一筆是撇不是捺,“預”的左邊是“予”而不是“矛”。

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增強,但字體字形需要教師一再強調,教師要細心耐心地指導,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掌握清楚字音、字義。

1、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麼?試着用一句話概括事件。

預設:本文的線索是陀螺。主要講了“我”用一隻其貌不揚的小陀螺打敗了小夥伴的大陀螺,為“我”帶來了勝利的喜悦。

課件出示填空練習,學生讀課文,在括號裏填上恰當的字。(先出示填空,再根據講解出示答案)

(説)陀螺——(做)陀螺——(得)陀螺——(鬥)陀螺——(悟)陀螺

在課文的開始,作者介紹了一下陀螺是什麼。那麼接下來作者做什麼了?(自己削不出好陀螺,叔叔答應送一隻陀螺)陀螺做好之後呢?(作者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唸的陀螺)作者最初做陀螺的目的是什麼?(和別人比賽,也就是鬥陀螺)最後作者贏了還是輸了?(贏了)作者從中有了一定的感悟。

本文內容較長,而默讀是較快閲讀的一種方法。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默讀基礎,給出問題,再默讀有助於學生快速找準文中的脈絡,便於初步掌握文章內容。

1、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2、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含義。

3、上節課我們大體瞭解了《陀螺》的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做上標記,並在空白處簡單寫出你喜歡的理由。

(1)從這段話中我們讀出了作者對陀螺的________。(渴望、盼望……)

(2)這時候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作者得不到陀螺的懊惱、鬱悶心情,從這一段中的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

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3)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還可以看出什麼?

生: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可以看出作者對陀螺的酷愛。

(教師提示學生把懊惱、鬱悶和酷愛寫在這句話的旁邊。)

這種懊惱終於引起了長輩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輕民警,答應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隻陀螺。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老想象着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

(1)俗話説“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作者的期盼終於得到了迴應。在這段時間“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我”的精神是恍惚的,説明“我”非常期盼陀螺的出現。從第5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看出來的。(多媒體同時出現標紅的最後一句話。)

(2)有同學已經把“恍惚”“期盼”作為批註寫在這句話的旁邊了,非常棒!

生:因為這段話寫出了“我”得到新陀螺的興奮,把“我”的狀態描述得很具體、形象。

課件出示這句話: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3)這句話裏面哪個詞語可以看出“我”非常興奮?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

生:從“手舞足蹈、馬上、一顯身手”可以看出“我”非常興奮。因為這個陀螺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而第2自然段有這麼一段話:好的冰尜兒尖部嵌一顆滾珠,轉起來能增加許多嫵媚。“我”很滿意這樣的設計,所以很興奮。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誇獎,在分析文本時,不要孤立某個片段來看,而要聯繫前後文。)

(1)想象是美好的,但現實是多麼的殘酷,“我”的陀螺並沒有贏得別人的誇讚,這時“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可以用我們上一組學過的詞語。

(教師提示“沮喪”要作為批註寫到這句話旁邊的空白處。)

(2)那麼“我”的陀螺遭到同伴們嘲笑的原因是什麼?

生:因為“它長得不倫不類,該平的地方不平,該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絲一毫與同伴相鬥的能力”。

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嚐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

(2)雖然陀螺的樣子遭到同伴們的嘲笑,但是這個“醜陀螺”的戰鬥力驚人,誰可以把描寫這個陀螺的戰鬥的句子讀一下?看看是不是很激烈。

(4)是的,這個其貌不揚的小陀螺打敗了大陀螺,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奇的事啊!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説道:(課件出示,學生齊讀)

生:這句話是説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鬥去度量一樣。不能只根據外貌來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質和行為,對待別人,僅憑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實的實力的。

4、小結: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評價一個人時,不可以只憑外貌來評價。這也是作者從玩“陀螺”中領悟到的。

藉助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這一教學環節,既有利於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又有利於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能力。在交流中,教師應認真傾聽,對學生的表述給予及時評價,以起到規範語言的作用。同時,這篇課文的重難點也得到了解決,可謂是一舉多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