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案擔當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在講課之前,一定要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6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篇1

?龍捲風》是一篇介紹奇特自然現象的説明文,本課教學以“體會龍捲風特異的形態和狂暴威猛的氣勢,感受那令人談虎色變的恐怖”來貫穿全文的講解,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課堂氣氛活躍。對於龍捲風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是生活在我們地區的人很少感受到的,缺乏類似的生活經驗,因此對龍捲風的感性認識是非常少的,課前,我為學生提供了有關龍捲風的視頻資料,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龍捲風的感性認識。課上學生能夠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學生大都能抓住文中描寫陸龍捲和海龍捲形態特異、狂暴威猛的詞句,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大膽談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學生對龍捲風特異的形態和狂暴威猛的氣勢產生了深刻的體驗,朗讀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已初具模式,所以本節課並未對思維導圖的繪製方面過多指導,只是把它作為對整堂課所學知識的`一個梳理總結,學生當堂思維梳理,準備繪製。經過課下檢查思維導圖,發現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思路清晰,有條有理。

同時,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雖然引導學生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但沒能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挖掘。比如寫陸龍捲肆虐後大地的“面目全非”,如果再進一步追問,引導深入理解,效果會更好。

2、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臨近結束部分環節不夠緊湊,以致學生沒有了課上畫思維導圖的時間,還稍有拖堂。今後還要在時間把握上多加註意。

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應該深鑽教材,認真研讀文本,根據文體的特徵上出課的味道來,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抓住主要的詞句,採取不同的策略,多和學生的生活聯繫,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產生深刻地體驗。總之讓語文教學走向體驗和表達。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篇2

這段時間,發現四年級學生的作業很多時候地一邊做不對,而當改錯時,則做得很快,只要有一個同學做的全對,很快全班就全都會了。而當考試考察同樣的問題時,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數學老師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經過調查,很快發現,學生有照抄作業的毛病,有的時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問,很快雷同的作業就出現了。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説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國小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遊戲或者無聊的電視節目,為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四,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會不會沒有多大的聯繫。寫作也就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脱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複製”作業了。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篇3

四年級上冊語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篇4

又一學期即將結束,依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還算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並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離期末考試不遠了。靜心思索,本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為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語文園地,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用心設計教案,及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根據班中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理解知識潛力的狀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智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潛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潛力和創造力。

4、對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很重視,不斷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漸漸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5、儘量做到面批作業,重視學生的書寫,及時表揚書寫整潔的同學,並在全班交流,稍有進步的,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標記,經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資料,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6、加強家校聯繫,加強與家長間的及時溝通,把每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都記載下來,以便和家長聯繫,把學生在校的狀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共同搞好學生的學習。家裏沒有電話的學生,把寫好自己電話號碼的條子,讓學生帶回家,以便家長和老師聯繫。告知老師學生在家的表現。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三分之一的同學生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潛力差、記憶力差,大多家長忙於在外打工,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需和家長繼續做思想溝通。

2、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自己的教學潛力更上一個台階!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篇5

我們班語文在抽考中成績雖然居於年級前列,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試卷上的失分情況,發現還有很多不足和薄弱點。比如: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閲讀、分析能力較弱;作文水平也有待提高……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差。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由於我們班級的學生都不主動要求表達,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也沒有耐心引導學生克服內心的膽怯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我能做到作業按時認真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抄寫生字、寫字本、《補充習題》認真指導批改,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批改有眉批、總批。聽寫、背誦也要求學生一個個過關。所以,這一方面我的努力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來説,我們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習競爭氛圍不夠濃!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六認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實。

2、在課堂教學中,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抓得更細,更實。課本知識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一些技能的專項練習、指導。

4、認真做好補差工作。

5、更紮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

6、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

四年級語文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關鍵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體會老木匠那神奇、美妙、變化多端的笛聲中走進聶守信的心聲,並通過想像聶守信和老木匠的對話,進一步感受聶守信對音樂的酷愛。

3、體會本文中首尾呼應表達方式的特有韻味。

教學重點:

通過對描寫老木匠笛聲的語句的品讀,以及對聶守信心理活動的揣摩,引導學生由笛聲走進心聲,感受聶守信對音樂的酷愛。

教學難點:

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藝的過程,加深對聶守信的認識。

教學準備:

製作教學課件。

收集有關聶耳的生平介紹。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聽,這是什麼樂器演奏的? 出示介紹我國民間樂器——笛子的一段話,讓學生邊欣賞笛聲,邊自讀感受。

笛是我國最古老、特色的吹奏樂器之一。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很強,無論演奏舒緩、平和的旋律,還是演奏急促、跳躍的旋律,都有其獨到之處。此外,笛子還擅長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能把聽眾帶入鳥語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書課題:34 笛聲

3、齊讀課題。

4、認識首尾呼應的寫法

出示句子: 聽,笛聲又響起來了。 聽,笛聲又響起來了。

找一找,這兩句話在課文的哪裏?讀讀課文,看看有什麼發現? 交流、隨機板書: 老木匠 聶守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師:由老木匠的笛聲到老木匠和聶守信的共同笛聲,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通過剛才的朗讀,同桌討論完成這個填空: 課文主要寫了聶守信小時候被 ,隨後跟隨 區校本培訓展示課,最後兩個人成為 。

笛聲 老木匠 聶守信 莫逆之交

2、理解: “莫逆之交”(板書:莫逆之交)

三、走進笛聲,感悟心聲。

1、走進笛聲

快速默讀課文2-6節,用直線劃出描寫笛聲的句子。

交流,並出示有關句子,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笛聲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

●當天邊被夕陽染成胭脂色的時候,嘹亮、悠揚、激越的笛聲,在靜靜的甬道街盪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盡頭。

這句中有三個描寫笛聲的詞語,誰願意來念一念? 笛聲富有變化,你能通過這三個詞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師:當天邊被夕陽染成胭脂色的時候,那是什麼時候呢?生交流:傍晚。 文中還有哪些表示傍晚時分的詞句? 你能説一個嗎? 這麼美的傍晚,優美的笛聲在靜靜的甬道街盪漾,慢慢的消失在街頭,這種意境多美啊!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

●它時而像在無限清幽的深谷裏啼囀;時而彷彿在春天的林木深處喧噪;時而又變為羣鳥的啁啾„„ 這裏有三個描寫鳥叫的詞誰來讀讀看。

(生:啼囀、喧躁、啁啾) 這美妙的笛聲,彷彿像 ,彷彿像 ,轉而又變為 。(引讀)

出示:它時而 ,時而 , (師生合作讀。)師:是呀,那是多麼好多麼叫人心愛的一支笛子呀„„(簡直就是一隻有靈性的小鳥,一隻能歌唱的小鳥)聽,笛聲像鳥兒婉轉的叫聲,難怪文中説鳥兒在------(無限清幽的深谷裏啼囀);再聽,那笛聲大了起來,熱鬧了起來,彷彿鳥兒在------(春天的林木深處喧噪);不一會兒,那笛聲又變為------(羣鳥的啁啾),是的,鳥兒怎樣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麼歌唱)

2、走進心聲

師:如此悠揚美妙的笛聲使聶守信不由得出神了,他入迷了。再讀課文,哪些句子體現他入迷了?用曲線劃出來。

集體交流:(媒體出示句子)

●那笛聲如同一隻無形的大手,只要一吹響,聶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聲走向老木匠那裏。

“情不自禁”是指„„ 誰來讀?指名讀。 引讀:那笛聲多麼神奇啊------(如同一隻無形的大手),只要一吹響,聶守信就-----

(情不自禁地循聲走向老木匠那裏)。

●於是在木工間門口,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臉旁,滿臉渴慕的神情,一雙聰穎發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尋找童話中的祕密。

這句話中你能感悟到什麼? 聶守信多麼渴望能學會吹笛子;夢想能吹笛子,句中哪個詞可以看出(渴慕) 教師小結:美妙的笛聲吸引了聶守信,使他產生了學吹笛子的強烈慾望。每天傍晚他都會在木工間傾聽,他迫切想跟老木匠學吹笛子。所以,他想:----------(出示下面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啊,要是能學會吹奏笛子該有多好!

師:(引讀)當又見紅霞飛上西天,聶守信卻沒有等來老木匠的讓他出神、讓他渴慕的笛聲時,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來到木工間),原來--------(老師傅正忙着趕製一個大件,顧不得休息。) “茫然若有所失”用四個字的一個詞就是指„„(茫然若失), 茫然若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有點不知所措,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感覺)

師:聽見笛聲,他感覺非常陶醉,聽不到笛聲,他感覺到(茫然若有所失)。那天在木工間裏發生了什麼?和老師再來一起朗讀7、8節。

3、走進師徒的笛聲。

(1)師:一個在木工間勞動的老木匠,一個是沉醉在笛聲中的小男孩。那天工作之後,老木匠和聶守信會説些什麼?説一段兩人之間的對話。

交流 師:是啊,他們在交往的過程,他們之間建立了怎樣的感情?

(2)出示填空:在共同的( )中,在共同的( )中,這兩個年齡相差半個世紀的鄰居成了( )。

師:現在你對“莫逆之交”是怎麼理解的?(對音樂的熱愛)

(3)(配樂)師:聽,笛聲又響起來了。此時此刻,聶守信和老木匠正一起在木工間忘我的吹着笛子。齊讀最後一節。

五、總結全文,拓展信息。

1、師:就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木匠就成了聶守信的啟蒙老師。長大後,聶守信報名加入“明月歌劇社”,任小提琴師。由於他的耳朵特別敏鋭,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後來,改名為“聶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聶耳創作的。

2、作業

(1)收集介紹聶耳的相關資料。

(2)摘錄課文中表示時間是“傍晚”的詞句,並能再寫兩句。

國小四年級語文《笛聲》反思

本文的題目為“笛聲”,通篇課文也是圍繞“笛聲”展開的:先寫聶守信聽老木匠吹笛,而後寫聶守信向老木匠學吹笛,最終描寫了聶守信吹笛,老木匠傾聽的場景。 “笛聲”成了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聶守信對於音樂的酷愛。因而學習本文時,要把握好“笛聲”這一主線,以主線串聯課文中的所有信息,這樣最終才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聶守信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聶守信的心聲。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中,我帶領學生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笛子獨奏的錄音,並用視頻文字十分簡潔地向學生介紹笛子這種樂器,有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優美的情景。此後,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美、動聽、婉轉和神奇的魅力。然後,我又帶領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覆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後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並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首尾呼應,但同樣的一句話,創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而後讓學生閲讀課文中間段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處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文脈。學生通過比較和概括,也自然領悟了課文的寫作特點。

縱觀整節課,儘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象等多種手段,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要更精準地把握課文,作為教師本身對於文章的解讀還稍欠火候。教學之後,再讀此文,其實不難發現,文中關於描寫笛聲的幾句句子恰恰是聶守信在音樂中成長,對於音樂的感悟更加透徹的表現。如果能在這樣的理解之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意這樣一種層層推進的關係,並將其與聶守信對音樂愈加着迷的表現對應起來教學,文章的處理就更加切合文本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