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集合7篇 回憶故鄉:讀後感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記錄中國農村發展變遷的紀錄片,飽含着對鄉村的深情與回憶。本篇文章將彙集觀眾觀後感,分享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呼喚發展的感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集合7篇 回憶故鄉:讀後感分享

第1篇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從深圳回到老家澧縣。上個週末,媽媽和我摘葡萄,爬彭山,賞荷花——咱們老家澧縣可真美呀!

我們第一站是到城西的葡萄園摘葡萄。一路上我興奮極了。想象着那茂密的葡萄架,那一根根舌狀的藤。那一片片綠油油掌形的葡萄葉和一顆顆紫盈盈、黑閃閃、綠晶晶的葡萄。咬一口,酸甜可口,呀,受不住了,我不由得嚥了一口口水。

終於到葡萄園了,我們迅速地跑進去。哇!看那盤曲而上的藤蔓如同一條條綠龍。一串串紫葡萄就如紫瑩瑩的珍珠項鍊。那些綠葡萄呢?就像一顆又一顆的綠寶石!還有黑色的水晶,眨着眼睛誘惑着我們。

我來不及用水沖洗,吃了一顆葡萄,可口的味道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吃第二顆,似乎中了什麼魔法,控制不了我的雙手,我又再去品嚐一顆,兩顆——葡萄像人蔘果全部滾進了我的喉嚨,我大叫一聲:“爽啊!”

媽媽告訴我,咱們老家澧縣盛產葡萄,是有名的葡萄之鄉,我真為家鄉驕傲。

到了下午,我們又去澧南,先是爬彭山。登上彭山山頂,看到了金碧輝煌的思王廟。遠眺澧縣縣城,看澧水像一條帶子蜿蜒而過。

然後就去雙荷村賞荷。媽媽説這裏是奶奶的孃家,也就是爸爸的外婆家。我們到了那裏,有塊大石頭上刻着“荷花堰”三個大字,巖頭堰那裏有一間平房,牆上畫着一幅荷花的國畫,綠色的荷葉,粉紅的荷花,魚戲蓮葉間,上面還寫着幾個大字:“大美雙荷歡迎您!”

從荷花堰到巖頭堰約摸有一兩里路,我被大片大片美麗的荷花驚呆了。看啦!這裏一片水塘,那裏一片田,遠處一片窪地,全部種滿了蓮荷。荷花荷葉鋪天蓋地。粉紅的荷花加上大片圓圓的荷葉,如同一位位美麗的少女撐着一頂頂翠綠的傘在酷暑之中舞動。蜻蜓成為了觀眾,在荷花周圍飛來飛去。青蛙是伴奏,蛙聲就像一個個音符,連成了一曲動聽的歌謠。可不見青蛙的蹤影。

突然,荷花堰裏發出了斷續的水聲,水裏蕩起了波紋,可能是青蛙。青蛙既是一位兢兢業業的歌手也是一位風一般的忍者。

我見媽媽買了十幾個蓮蓬,來不及去看青蛙,馬上去剝蓮蓬。那個蓮子真是美味,剝了皮,抽出裏面的綠芽。就可以滿足地享受蓮子新鮮醇香的口感了。

媽媽説那是谷鴨,在吃堰裏的草。瞧它那憨態可掬的步伐,一步步是多麼威風、多麼霸氣。我都被它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步伐震住了。突然,一隻小鴨跑了出來,它是在找媽媽吧,希望母子可以團聚。

大美,咱老家澧縣的葡萄園,彭山思王廟,荷花堰的荷花!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集合7篇 回憶故鄉:讀後感分享 第2張

第2篇

今天終於跟好久不見的朋友聚到了一起,同時呢也去看了特別關注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原本以為是一個很搞笑的喜劇片,結果卻賺足了我們的眼淚。

“挺好個人吶,平凡而偉大,痛不怕,苦不怕,啦啦啦,多好的人吶,荒野需要花,你看他正闊步走來。”伴隨着激情高昂的歌聲,我的心彷彿走進了熒幕中,,銀幕前閃過的祖國大好河山美景圖中,鬱鬱葱葱,寬廣遼闊。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新中國越來越好了,也越來越讓我們為他感到自豪了。

我和我的家鄉,以北京,陝西,浙江,遼寧,貴州,祖國的五個地區為代表,講述了我們祖國幾十年發展以來的巨大變化。

以北京為例,我們老覺得他沒有人情味,但是這次北京的張北京,面對自己表叔的病情,儘管心裏有萬分的期待想要換一輛自己已久的車來做專車司機的工作,仍然是把自己存儲了很久的積蓄先給了表叔做手術治療。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哪怕我們已經走到了大城市站穩了腳跟,但是當我們的老家來人,我們還是以親人為重,沒有什麼能夠讓我們捨棄親人的感情和生命。

其中有一個片段也很觸動我,就是醫保,張北京為了表叔能夠用醫保進行免費的手術治療,也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法,冒充本人,最後表叔也怕連累他説是自己偷過來的,而不是兩人串通好騙醫保。也是這種維護之情,讓張北京下定了決心不管怎樣也要幫表叔渡過這次難關。

但是回到老家後發現表叔也是有醫保的,也能夠享受國家的補貼,不是不能治病。這個事情帶給我的感受也是無比巨大的,我們的國家在能力範圍內,爭取給我們的基層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醫,食,住,行,我們國人的生活方式,狀態和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心裏的感恩,感動無以言表。

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祖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小城市,現在有了很多的高樓大廈。曾經的小泥路,小鄉村,現在有了大柏路,小鄉村也變成的度假村。曾經,我們為了西部的沙塵暴,土地沙化頭疼不已。現在,一片綠洲、果樹,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以前,那裏沒有路,我們的距離從五百米變成了不止五千米,現在,我們能出門五分鐘見到你我他。從前,我們總説北京是個沒有人情味的城市,帶給我們的只有赤裸裸的現實,容得下肉身,容不下理想和人情。但是,我和我的家鄉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也告訴了我們,世界正在被我們改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祖國的建設者,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我們的祖國添磚加瓦,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第3篇

不管我們走多遠,家鄉這個詞,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柔遠的地方。——題記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一出來就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在我的印象中,《我和我的祖國》講的是過去先輩為祖國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在觀影中讓人熱血沸騰。而《我和我的家鄉》將故事嵌入到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讓大家在觀影過程中更為感同身受。

?回鄉之路》這個故事發生在陝西的毛烏素沙漠,這片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已是綠樹葱葱。鄧超演的喬樹林出場時看似是一位能談上億項目的成功人士,然而連請客吃飯的幾百塊錢也拿不出來,手機裏全是催債信息,看起來是一個十足的騙子。有人説他為家鄉治地捐過20萬,為什麼一個曾經如此成功的商人會落到如此田地?隨着電影的推進,我們知道,在他們的童年,黃沙彌漫,沙塵暴捲起的黃沙,打在教室的玻璃上,清脆作響。他們當時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讀書,將來能夠好好建設家鄉。多年以後,有了一定經濟能力的喬樹林回到了家鄉,為了讓孩子們不再受沙暴困擾,為了讓沙漠重新長滿綠樹,他一次次帶領鄉民一起嘗試,他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錢都放在了家鄉治沙事業上。喬樹林身上刻畫的正是千千萬萬為家鄉建設無私奉獻的勞動人民的縮影,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4.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已有80%被綠化,即將成為綠洲。

?神筆馬亮》中沈騰演的馬亮是一位很有天賦的畫家,也拿到了去國外進修的機會,與此同時,去扶貧的名單上也出現了他的名字。是繼續深造去心中的藝術殿堂,還是遵循內心的理想去建設家鄉?馬亮果斷的選擇了後者,他感慨道,“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

承包整部電影做多淚點的莫過於是《最後一課》這個故事。範偉飾演支教老師範老師,患有了阿爾茨海默症,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在一所鄉村學校支教時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情形。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最後一課,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甚至模擬還原當年那場瓢潑大雨。

那時的望溪村十分貧窮,村裏是泥濘不堪的小路,教室的屋頂會漏雨,在上課時旁邊還有雞鴨在周圍閒逛。範老師在那所學校待了10年,那是他記憶中最濃墨重彩的10年,以至於最後失憶了他也對這段記憶清晰如昨。一個人,要有多堅定的信念,多偉大的人格,才甘於在貧瘠荒涼的山村紮根多年,只為了一羣孩子們的未來。

整部影片都是圍繞一些小故事小人物展開,一羣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折射出整個家鄉和國家鉅變的過程,一部《我和我的家鄉》,刻畫的正是我們家鄉和國家多年鉅變的縮影。我們這個民族,對抗過兇狠的敵人,面對過天災的肆虐。慶幸的是,在無數次的打擊和困難中,無數勇敢的中國人,用雙手拼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每一個心懷大愛的人,都應該被善待,每一個為國家建設出過力的人,都應該被銘記。

第4篇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心中就像有千萬條洪流洶湧——它總能找準觸動我的點。我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的感悟都是這樣的:有樂有笑有自豪,有哭有悲有感動。

不管是有些執拗但淳樸善良的張北京,為愛堅持不懈搞研究的黃大寶;還是兢兢業業、崇尚樂觀主義的喬樹林,風趣又温馨的馬亮夫婦。他們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一位角色,令我最為感慨——範老師。

先不説演員將這個人物演繹得如何傳神,單是從設定上看,這個人物就已經先抓住了我的心。

在破舊的木房裏讀書,要經受住風雨的摧殘,又要經得住心中的磨礪。範老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展現了一個教師對於這份職業的熱愛與尊敬。

這個場景可能會引起上一輩的很多共鳴,期間我有好幾次看向我媽,她都是笑中帶淚的。

最令我觸動的是這樣一個場景:範老師穿梭在人海中,正如他當年跑遍村子找顏料一樣。最後的最後,找到了,但他摔倒了,顏料噗通一聲掉進水裏,在溪水中漾開一片彩色,然後順流而下。

當時我就在想:這流淌的彩色的盡頭會在哪裏?流出山間,流出鄉村,流向浩瀚的大海?我不知道,但在那一刻,我覺得它好美。

當時也有聽到唏噓的表示惋惜的聲音,但我卻不這麼想。在我看來,這應該是一種象徵。那流淌的彩色就像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更像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可能是身邊的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我的內心會比較受觸動——我想起了楊老師。她是我國小的語文老師,二零一八年申請去雲南支教,一去就是一整年。

經常看到她朋友圈拍攝山區孩子努力讀書的情景,也經常聽她感慨:“他們真的太渴望學習了,那眸子裏都是發着光的。但山區的條件真的太差了,每次想到這裏,我都充滿鬥志備課,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再多幫幫他們。”

但不只是自甘扶貧的老師才能得到敬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師都值得尊敬。

許老師説過:“我熱愛教書,即使經歷很多挫折,但我都沒有放棄。我當時就想着走出去,到外面看看。”

老秦説過:“我就是喜歡當老師,因為我覺得比起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職場生活,我更樂於和同學們打交道,不用勾心鬥角,快快樂樂的,多好。”

汪老師也説過:“我沒什麼別的心思,我就想好好地把你們送上好的高中,以後再讀個好的大學,那樣我就開心。”

縱使他們性格不同、教書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老師。

這就是為什麼,顏料被打翻的情景令我如此觸動。在我心中,每一位老師都代表着一種顏色,因為這份神聖的職業,他們相遇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共同組成最絢麗的顏色——中國紅。

我要説中國就是一條蜿蜒又曲折的長河,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我要説那河中流淌的彩色,會在經過洪流的洗禮後,更加純淨而透亮!

第5篇

嘿,朋友,你有多久沒有回到你的家鄉了?或是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又或是有家可歸,卻不願歸去。

嘿,朋友,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一下你的家鄉了?或是家無美景,無心觀賞;或是習慣於城市的快節奏,而不願停下腳步去觀賞家鄉景色。時至今日,世事紛擾,浮躁的社會使人們更傾向於人們眼中的幸福生活——都市生活。城市裏的高科技,城市裏的快捷,城市裏的環境,都對人們有着無限的吸引力。許多人背井離鄉,只為能在城市中落穩腳跟。當人們離開家鄉,家鄉逐漸變的淒冷。

我們要回家鄉嗎?是選擇城市的享受,還是回鄉改變家鄉環境?《我和我的家鄉》給我們答案。

你看那範老師,受命到山區教學。那教室,是露天的,你看,那瓢潑大雨從那屋頂的洞嘩嘩地往下淌;那教室周圍,是豬圈,你看,那雞鴨喧鬧,到處亂跑;那學生寒酸,你看,一個學生的畫作,竟只能用黑筆作出來,全班都只湊的出一隻藍色的顏料……

環境多麼惡劣,經濟多麼落後。換作是別人,可能早就選擇逃避,可範老師沒有。“教完語文教數學,教完數學教體育……”他堅持教學多年,即便是他已經打卡滿了他需要教學的所有日子,已經可以離開這窮酸的地方,他仍選擇留下,只為讓這裏的孩子,走出這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多年後,他因腦梗塞而患了老年痴呆症。記憶停留在了教學生們的最後一課。於是兒子帶他回到千島湖,回到他所教過的那座山。此時,他的學生們早已富起來,他教過的這片土地早已成了度假勝地……

當兩鬢花白的他再度回到這裏,那種種感人的話語,使人淚流;那片片美好的回憶,直戳心頭,他學生們的成功,這片土地的繁榮,是他給這家鄉帶來的禮物。你再看那喬樹林,來自西北大沙漠。那裏黃沙漫天起,那裏萬里黃中不見綠……。誰願待在寸草不生之地?可就是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喬樹林毅然決然地選擇化身治沙人,幫助家鄉脱貧致富,綠化沙漠。

惡劣的環境使他的工作難以進行,旱災更是直接給他無限絕望,可為了家鄉,他拼盡一切,賴下一筆筆賬。可,他從不後悔!作文m賠了,擋不住他改變家鄉的勇氣;傷了,改不了他帶領鄉親脱貧致富的決心。終於,在沙慶中學四十年返校之際,沙地蘋果成功了!當那孩童站在台上分享喬樹林的故事,是多少人情不自禁地淚流之刻……

還有那放棄去全球第二的美術學院——列賓美術學院留學,選擇去扶貧的偉大畫家馬亮,用人生的筆,畫出來的最美畫作……都是給我們最有力的回答——生於此世,回到家鄉,建設家鄉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無論從前對故鄉的想法如何,無論從前對故鄉的所作所為是好是壞,此刻,讓我們好好留意一下家鄉吧。它給我們成長的環境,我們怎能不給它一個絕世的美景?

第6篇

你有多久沒回家鄉了?家鄉變成什麼樣子?你又準備為家鄉做點什麼?帶着這三個問題,我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以一個個小人物為切入點,讓片中五個故事單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着家鄉,展示了家鄉蓬勃發展的新面貌。

經常聽説一句話:“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該片段講述了保安大哥張北京動了“歪心思”,讓身患甲狀腺瘤的老舅冒用自己的醫保卡,上演了一段“陰差陽錯”的治病之路。電影於嬉笑中,詮釋了親情、善良,也夾雜着對生活不易的感慨。也見證了十三五期間的一些重大變革,我國逐步建立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致力於讓病有所醫一個都不能少。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中秋之夜,神祕ufo驚現,“天外來客”不僅意外帶火村裏的旅遊項目,更吸引劇組來尋找真相。於是,一場土味荒誕的科幻大戲就此上演。最後,真相找到了,阿福村的村民們也靠着地道的酸湯魚和黔南獨特的美景,走出一條寬闊的致富。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故事講述了曾經的學生們,為幫助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找回失落的記憶,復原1992年的“最後一課”……三尺講堂,一站十年——像範老師這樣的鄉村教師,猶如照亮貧困地區學生前行之路的一盞盞明燈;而曾經的學生們,在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後,接力踐行着“範老師”的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最後一課”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一條路是輕輕鬆鬆的。該片段講述了知名網紅主播閆飛燕和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在受邀回家鄉參加校慶活動時,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的故事。正是有這樣一羣執着的人,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一步一腳印,從平凡小事着手,為建設新時代鄉村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和家鄉的故事。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馬亮放棄列賓學院的錄取,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因地制宜,發揮所長,助力脱貧,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一幅鄉村“稻田畫”,成功轉行為旅遊鄉村。扶貧路上,有無數像馬亮這樣的紮根基層、甘於奉獻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日夜堅守、摸爬滾打,真心實意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讓一個個貧困家庭走上幸福路。

通過本次主題黨日觀影活動,我感觸頗多,在感受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無比的繁榮富強的同時,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和內心的感動。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凝聚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幹事創業激情,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推動審判執行工作再上新台階,為祖國更加繁榮、家鄉更加美麗踏實工作、貢獻力量。

第7篇

昨天國慶中秋假期的第5天,閨女姑爺帶着外孫們出去玩了。我和老婆帶着兩個老父親去看了場電影。聽了姑爺的推薦,看了已經票房第一的《我和我的家鄉》,4人中,我算是完整的看完了的人,老岳父覺得晃,老父親覺得吵,老婆是既覺得晃也覺得吵,這是進電影院太少的緣故啊!

説實話,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沒有進影院看,有點遺憾,後來在手機上看已經沒有了那種儀式感了。昨天在電影院裏看《我和我的家鄉》感覺是不錯的,時間對於兩位老父親來説有點長,我卻是意猶未盡。

這是一部最應景的電影,與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一樣,算作獻禮片也不為過。在這個雙節重合的時刻,也最貼合國人對“家”的特殊情愫。

看演職人員的陣容,應該是羣星薈萃了,有種形容是電影界的“春晚”。它以主題短片的形式,展現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個地區的人情風貌。

全片片長153分鐘,五個短片之間或有交疊,但不影響故事的獨立性,基本都是以“家鄉”的切入。

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甯浩的黑色幽默風格,佩服葛大爺的演技,幾乎沒什麼痕跡。故事有人情味,那個大夫太粗心了,沒發現冒名頂替的表舅,可能是細節上安排的需要吧,結局也是正能量的,全民醫保了嘛!

第二個故事:《天上掉下個ufo》,陳思誠作品,有點鬧,也有《唐人街探案》的那股勁, 但很多讓人開心爆笑的橋段。

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徐崢的作品。這次徐崢做導演了,沒有弄成純的喜劇,算是一個正劇吧。或許自己也是職業認同吧,老師的細節很容易打動人,範偉的表演配得上影帝的稱號。

第四個故事:《回鄉之路》,鄧超導演加主演,讓人刮目相看。這個故事老婆的評價最高,我也感覺情節設計的很好,反差雖然已經很常見,但不是很生硬。那個高媽媽懷裏的毛蛋,實際是真正的英雄,同時致敬了那些治沙的先人。

第5個故事:《神筆馬亮》,開心麻花的底藴,沈騰馬麗的組合應該是一種保證。故事雖有誇張,但不至於齣戲,搞笑的橋段很多,最後的結尾也很感人。

如果説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選取的題材是大家最認知的,也最有親和力的。與《我和我的祖國》講述的是大事件裏的小人物不同,《我和我的家鄉》講的是小事件裏的小人物,人情味、科技改變生活、感恩、回報、使影片很接地氣,看着很放鬆。

整個電影是以喜劇的風格詮釋每個故事,演員們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作為國慶檔的片子,拔得頭籌似乎也算實至名歸。在節日裏看這類的電影,真的不能糾結故事的真實性或者邏輯嚴謹性,而是作為一台晚會看小品的方式來看,或許更加輕鬆。但電影的語言與畫面感又是舞台小品無論如何無法替代的,這就是為什麼要走進影院去看的原因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