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讀書心得範文2篇 《實踐論》的閲讀感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實踐論》是毛澤東的一篇著名文章,被譽為“毛氏思想的提綱”。其主要思想是實踐與理論的統一,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文將介紹一篇《實踐論》讀書心得,並探討其中的思想價值。

《實踐論》讀書心得範文2篇 《實踐論》的閲讀感受

第1篇

?實踐論》是毛主席一生當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也不妨説這是中國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因為這篇文章拯救了當時的中國。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毛主席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毛主席憑藉着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深刻的揭示了“知和行”的關係。即我們應該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對辯證唯物主義有了一些瞭解,以前只知道有這個名詞,卻不知道它代表這什麼。首先,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一切有關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再者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這充分的表明了,認識對社會實踐有着依賴性的關係。

剛開始讀這篇文章感覺有點讀不懂,因為感覺有些哲學的思想。讀着讀着覺得這篇文章和自己走的越來越近,讓我漸漸明白了知與行的道理。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繫,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着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繫,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質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了。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因此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都不懂得認識的歷史性或辯證性,雖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認識論的全體上則都是錯誤的。

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而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毛主席曾説過:“如果以為理性認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他就是一個唯心論者。理性的東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於它來源於感性,否則理性的東西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只是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了。”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並要迴歸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毛主席在文章中説過:“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這是任何人實際上走着的認識路程,不過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説些反對的話罷了。

?實踐論》是毛主席一篇傑出的、具有創造性貢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既豐富和發展了《反對本本主義》關於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基本思想,又是對《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哲學昇華。深刻地闡明瞭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中的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科學地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知、行關係問題,為中國哲學發展史增添了極其光輝的一頁。為我們黨確立了科學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為延安整風作了理論準備,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如果沒有毛主席的這篇實踐論,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依然會在黨內生存下去,依然阻擋着我們繼續前進。因此,可以説毛主席的這篇文章解救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我覺的這篇文章不止影響着當時的人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有些東西看不懂,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説,我們應該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如此循環重複下去,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我想我們都會獲得最終的成功。

《實踐論》讀書心得範文2篇 《實踐論》的閲讀感受 第2張

第2篇

?實踐論》是毛澤東寫於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篇著作。《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為基本線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徵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毛澤東在《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

(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接觸到這部分的內容還要追溯到大學時期,在《毛澤東概論》的課程上有所接觸。但是大學時代的我們,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大多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但是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你沒有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大多來自於親身實踐。就像好多帖子上所説的,大致意思就是:高中大學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比如:各種物理定律,數學上微積分或是函數,能被用到的機率是少之又少。反倒是一些最基礎的算術和一些基本的概念,在生活中被用到的機率很大。歸根到底體現出了實踐是很重要的。

對於平時的生活也是一樣,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毛澤東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對於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從事的這種技術行當來説,流行着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就好比像我們都經歷的初始改裝一樣,師傅交給兩個或是三個徒弟的知識是一樣的,可能有些人接受的快一些,有些人接受的慢一些,通過兩三課的學習,就能感受到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在接下去繼續的訓練中,自己該知道在那些方面進行強化,知道自己在接下去的學習可能要花多一點的時間去理解,去模擬,以便跟的上師傅教學的節奏。在新學習的開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有着理論作為支撐,師傅講解的經驗作為指導,最終才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對於飛行這個職業來説,我們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順着機長教員走過的路,在他們的指點教導之下,技術慢慢走向成熟,經歷慢慢走向成功。試想一下,如果光有理論作為支撐,沒有在平時飛行中機長教員給我們創造鍛鍊實踐的機會,我們也許不會領悟這些理論的高深,不會對飛行有更深刻的認識,就像前面提到的高中大學學習的理論一樣,最終還是由於使用的機率太少,最終都還給老師了。理論固然重要,沒有經歷過實踐的考驗,我們也無從辨別其正確性,只有經過實踐考證過的理論,我們才能相信它的存在性,當我們解釋或是運用時,又多了一份自信。但是,光有實踐,沒有理論作為支撐,當操作起來時,那叫盲目。“飛行無小事”,你的每一個操作如果沒有理論提供保證,帶來的後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或是不可逆的。在平時飛行的教學中,機長教員的教學也是有理論作為支撐的。如果你對某些理論存在疑惑或是對某個操作看起來畏首畏腳,缺乏自信,他就會以理論操作手冊為基準,告訴你想了解的內容是什麼樣的,然後對應的操作流程,在他們的監督下,實踐一下。幫住我們解惑答疑。這就是飛行,也需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往復循環的過程。

通過《實踐論》的閲讀,也給自己今後的學習指明瞭一個方向,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平時要多學習,多總結;對於存在的疑問,也應該第一時間尋求解決。同時在平時的飛行準備過程中,也要做到充分。當機會來臨時,有能力也有自信能夠把握住。通過不斷的實踐讓自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滿足一名飛行員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保障飛行的安全順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