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範文3篇 《羊道春牧場》:一場自然與人性的和諧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9W

《羊道春牧場》是一部由著名作家李宏瑞創作的小説。該作通過描繪主人公在春天來臨時的牧場生活,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場景。本文將為讀者呈現一篇以《羊道春牧場》為主題的讀書心得範文,帶領讀者進入作者精心構築的文學世界。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範文3篇 《羊道春牧場》:一場自然與人性的和諧之旅

第1篇

看到《新京報》刊載的20xx年獲獎熱銷書評,就在網上買了排名第一的《羊道——春牧場》,網上確實買一套書,我只是想先買一本看看。誰知這本小書很快就吸引了我。她帶你到了遙遠荒漠的新疆北部的遊牧地區,看到了世上少有的一支較為村正的遊牧民族。正如李娟所説,他們一年之中的遷徙距離之長,搬遷次數頻繁,令人驚歎。

李娟自述中説,“關於描寫哈薩克遊牧民族的文字堆聚如山,所有這些文字都是描寫他們與我們的不同,這些文字在製造距離,而我更感動於他們與世人相同的那部分。相同的歡樂,相同的憂慮與相同的希望"。

春牧場是描寫作者在扎克拜媽媽家生活,從吉爾阿特居住地到塔門爾圖草原,不斷遷徙。最後看到冬庫兒的一段生活經歷。作者以羊道為主線,是因為遊牧民族是以養羊為生,隨着四季變化,他們追逐太陽、牧草、溪水,順從自然界,與羊為一體、為自己創造安寧富裕生活。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草原、戈壁灘生活非常艱苦,他們沒有怨言地承受着,當陽光灑下,大地甦醒時,他們只有短暫的歡愉,就又投入到勞作中,年復一年。

李娟文字細膩,有人評論説,“她讓日常生活童話,也讓童話變得日常,多少奇觀和平淡,成了她送給你的萬花筒”。

《羊道春牧場》讀書心得範文3篇 《羊道春牧場》:一場自然與人性的和諧之旅 第2張

第2篇

沒有哪本書能夠一個故事、一羣人把一個民族講的清楚和透徹,《額爾古納河左岸》不能,《我的阿勒泰》不能,《春牧場》也不能。但是這些隨水草而居的牧民,在遲子建和李娟的筆下,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近他們,走近那個與自然關係最為緊密的羣族。

在回京的高鐵上,我看完了《我的阿勒泰》,在陰雨連綿的週末,讀完了《春牧場》。當我讀到“這裏是荒野,所有的苦難都要承受,所有的挫折都要吞嚥”時,列車剛剛駛過濟南市區,到了一片叫不出來名字的地方,高高在上的列車呼嘯而過,橋墩下的植物已經開始枯萎凋謝,有着幾分蒼涼感。

但這樣的蒼涼與阿勒泰的荒野相比,是那麼的侷限,渺小,甚至有點情緒化。

荒野中的人更多的時候是“看天吃飯”,他們既尊重自然,順從四季規律,又不聽天由命,奮力反抗。不似城市裏桀驁不馴年輕人的狂妄宣言“天不尿我,我尿天”,更不似唯唯諾諾只求一切太平的和事佬。

?春牧場》裏,卡西救馬的片段從某個角度説明了這一特點。一匹木馬失足掉入沼澤,小馬在旁邊急的團團轉,李娟也急的活蹦亂跳,但是這一人一馬面對這樣的狀況絲毫沒有辦法。卡西回家取了套馬繩子,嘗試了很多次後還是失敗,相比之下,她還太稚嫩,無法準確地套住母馬,更別提有力氣把母馬從沼澤中拽出來。

於是,卡西回家了,撿起牛糞生火,架上鐵鍋準備晚飯,等待家裏的男人回來。好在,天黑前,男人們回來了,並且成功營救了母馬,場面看上去“一切都會過去”。整個過程中,一點沒見過卡西擔心的樣子,只見她儘可能地想辦法去營救那馬,最終把馬脱離沼澤的斯馬胡力和阿依恆別克也都是無所謂的笑着好似遊戲一般的態度。他們真正的付出努力和善意,甚至沒心力去展示心急,這是一種感情的節制。

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一定無法容下這種:不表現、只真正付出努力和善意的人;不會表演,就沒有亮點。於是所有人都戴上並不喜歡的面具,跳着自己並不擅長的舞,到頭來,誰都不知道起初是誰規定的要成功就一定要會跳舞?難道下棋不可以開心、難道享受美食不可以開心、難道心無旁騖不可以開心?

在豆瓣的影評裏,看到有豆友説羨慕遊牧民族的生活。不知道她是否只看到了肥沃的水草、清澈的人心、簡明的人際關係,那些頂着風霜雨雪舉家遷徙的日子,面對自然災害無力反抗,在荒野中迷路沒有明燈,只能低頭向前的磨礪,不知道她是否能夠吞嚥。

第3篇

我曾經去哈薩克牧民的氈房做客,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只記得繽紛的花氈、滿桌子的糕點和因為語言不通只能面對面微笑示意的氈房主人了。直到最近,聽迪瑪希唱的《daididau》,讀李娟的《羊道·春牧場》,文學和音樂施展神奇的魔力,喚醒了我記憶深處的往事,我雖然記不清當年的經歷,但是當時的感受卻像幾分鐘前剛剛體會過一般。只不過我對哈薩克牧民的認知是淺薄的,李娟的書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民族,他們與大自然共生,生活更加不易。城鎮已經藉由機器和社會分工,將個人的生活工作最大程度地簡化了,而遊牧民族的男女老少,無一不參與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幾乎自給自足,他們周而復始的放牧遷徙,每一次都是挑戰和冒險。也許正是因為生產方式原始、物質相對貧乏,遊牧民族將可利用的資源都工具化了,駱駝之於遷徙,羊羣之於生計,狗之於牧羊。反觀作為城鎮居民的我們,就特別有閒情逸致去感歎駱駝的調皮和羊羔的可愛,更有無盡的愛和關懷給予作為家庭成員的狗(讀完《春牧場》的同一天,我正好看了電影《adog’spurpose》),所以我心疼摔個大劈叉、鼻子受傷流血的駱駝,《精絕古城》的安力滿大叔對駱駝多好,所以我無法忍受懷特斑因為缺乏勇氣過河而慘遭遺棄的命運,亦不能理解哈薩克牧民對狗的嫌棄和虐待,哪怕表現出一絲絲親暱都如此的吝嗇。

李娟説自己的憐憫派不上用場,在野性的曠野中生存,沒有力量,不夠堅毅,就只能陷入豐富而無用的情緒裏,寸步難行,所以扎克拜媽媽他們很少表露情緒。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情緒起伏最明顯的時候就是搬家的時候了,除了務實的李娟,其他人個個都盛裝打扮,穿最貴重最好看的新衣服,把值最錢的家當放在最顯眼的地方,騎着駱駝,趕着羊,浩浩蕩蕩,一路上驕傲地炫耀富裕和體面。他們值得這樣的快樂和驕傲。

?春牧場》描寫遊牧生活和往來的牧民,而《城裏的姑娘阿娜爾罕》這一章我覺着有些許微妙。在這兒,李娟猜想沙阿爸爸和扎克拜媽媽對這個獨自生活在城裏的女兒阿娜爾罕是“稍帶敬意的”,“畢竟自己放了一輩子羊,從來不敢設想離開羊羣后的生活。但這個女兒卻能”。“大家都暗地裏欽佩她,信任她,並且微妙地依賴着她”。而我作為讀者,則明顯感覺到,對來自城市的李娟,扎克拜媽媽他們有時候愛理不理,特別是在勞動的時候。一個是生於牧區,去城市發展,另一個是生於城市,選擇在牧區生活,為什麼要差別對待呢?除了親疏以外,這也許和扎克拜媽媽他們對遊牧瞭如指掌,對遊牧之外的世界並不熟悉有關吧。

“羊道”系列的書我會繼續看,哈薩克牧民生活……我傾向於遠遠地遙望和祝福,他們的遊牧生活和我們的城鎮生活無需相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