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讀後感簡短3篇 《論語》的智慧與啟迪:短評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1K

《論語》是中國古代經典文化遺產之一,被譽為“中國智慧的精髓”,包含了豐富的哲學、倫理、政治等學問。讀《論語》可以深刻領悟中國古代先賢的思想精髓,更能對今天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智慧產生啟示。

讀論語讀後感簡短3篇 《論語》的智慧與啟迪:短評

第1篇

“仁德”——孔子教育學生首先強調做人的問題,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yi佾》)這説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這也教育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重視其內心的成長,正是外在能力的載體。

“有教無類”——在孔門三千弟子中,有貴族弟子(如南宮敬叔、司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貢),然而大多數出生貧賤,特別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簞食瓢飲的顏回,卞之野人以藜藿為食的子路等。可以説就是因為孔子有教無類這樣一個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使教育擴及於廣大平民,擴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這也教育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不能關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孩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相統一,體現了教育的社會價值。孔子的學説並不是侷限於他那個時代,我們在不同角度、不同領域都可以從中汲取到我們需要的知識,現今世上的各類譯註,讓我有機會讀儒家的各類經典,我會努力尋找打開這個知識寶庫的鑰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識。

讀論語讀後感簡短3篇 《論語》的智慧與啟迪:短評 第2張

第2篇

?論語》是一本流傳已久的經典著作,豐富,語言簡潔卻藴含了人生的大仁大道和做人的道理。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薦,在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書。

?論語》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這一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它的意思是: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努力做到最好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有沒有説謊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這句話就如同一個警鐘長鳴在我的耳邊,這句話讓我明白,幫助別人做事要盡心竭力,同朋友交往要誠實,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反覆複習就像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而我卻只知玩樂,學習成績也不怎麼理想,以後我要好好學好各門學科。做一個腳踏實地,有理想有抱負的,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然而我還喜歡: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花言巧語,一副偽善面目的人,仁德是很少的。”這句話讓我想起爸爸媽媽對我説過的話:“人的一生中交朋友是很重要的。”是這句話讓我明白,面目偽善,花言巧語的定是狐朋狗友,不宜接近。這句話還讓我明白此人是好是壞。

?論語》這本書中的道理與我們的學習、生活、交友、對人、對事惜惜相關。俗話説半部《論語》走天下,《論語》中還有更多道理要我學習和理解。

第3篇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藴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説“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説:“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