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禮儀故事8篇 文化背景下的禮儀故事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6W

禮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石。本篇文章將分享一些簡短的禮儀故事,從中體會到文明之美,展現出優雅從容、謙虛禮貌的生活態度。

簡短的禮儀故事8篇 文化背景下的禮儀故事

第1篇

有一個叫史蒂文斯的中年男人在一家公司裏當程序員,他已經在這家軟件公司裏幹了8年。然而,就在這一年,公司倒閉了。這時,史蒂文斯的第三個兒子剛剛降生,巨大的經濟壓力使他喘不過氣來。

於是,史蒂文斯開始了漫長的找工作生涯。然而一個月過去了,他一無所獲。一天,史蒂文斯在報上看到一家軟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員,待遇非常好。他立刻趕到公司,準備參加應聘。應聘的人數實在太多了,競爭將會異常激烈。經過簡單交談,公司通知他一個星期後參加筆試。在筆試中,史蒂文斯再次輕鬆過關,剩下的只有兩天後的面試了。

然而,在這最後一關中,史蒂文斯沒被選項中。不過史蒂文斯並沒有怨恨,而是給這家公司寫了封信,以表感謝之情。信中這樣寫道:“感謝貴公司花費人力、物力,為我提供了筆試、面試的機會。雖然我落聘了,但通過應聘使我大長見識,獲益匪淺。”

那家公司收到回信後,無不為這樣的一封信而感動,最後總裁也知道了這件事情。3個月後,新年來臨,史蒂文斯收一張精美的`新年賀卡,上面寫着:尊敬的史蒂文斯先生,如果您願意,請和我們共度新年,賀卡是他上次應聘的公司寄來的。原來,公司又出現了空缺,他們第一個就想到了史蒂文斯。

史蒂文斯應聘的這家公司就是美國著名的微軟公司,而十十幾年後,史蒂文斯憑着出色的業績,一直做到了公司的副總裁。

簡短的禮儀故事8篇 文化背景下的禮儀故事 第2張

第2篇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説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説,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説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説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第3篇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來源於《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説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後人用“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尊敬師長,愛護朋友,我們也會得到同等的尊重和照顧。這樣和諧的人生,才最完美啊!

第4篇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

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第5篇

小馬歡歡聽了後把自己的毛理得像瀑布一樣順。小狗樂樂聽了後跑到小河邊洗了個澡,他就變的乾乾淨淨的了。小貓花花聽了後穿上了自己最喜歡的裙子,還噴上了香水。

到了正式開始的.那天,小貓花花、小馬歡歡和小狗樂樂一同走進了大門,向看門的大象伯伯説:“大象伯伯好,您好!大象伯伯。”大象伯伯回答道:“你們好。”

會上,評委大象伯伯宣佈道:“文明禮儀模範是小狗樂樂、小馬歡歡和小貓花花。”他們三人可高興啦!

又過了幾天,小馬歡歡出去玩,拿着香蕉一邊走一邊吃,隨手就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正好,小貓花花走過,一下子就被香蕉皮滑倒了。她摸着屁股説:“這是誰扔的,疼死我啦。”站起來,頭也不回的走了。小狗樂樂跑來看見了香蕉皮,

就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大象伯伯在路的一邊散步,把所有的事情經過都看在了眼裏。

第二天大早,大象伯伯招集所有動物,説是要宣佈一件事。大象伯伯説:“我要再選一次文明禮儀模範,這次只選一位,這幾天,我看中了一位,他就是小狗樂樂。”

小狗樂樂高興極了,一陣風似地跑回家,告訴媽媽這個好消息。

第6篇

楊時(1053年—1135年)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下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年—1085年)、程頤(1033年—1107年)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説為之後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着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年—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之後,“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第7篇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説:“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説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裏,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説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牀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説:“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説:“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説:“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着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説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着淚説:“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在很多國家(地區)的餐飲禮儀當中,都講究吃魚時不要把魚翻過來,而是在吃完魚的上面一面後,把魚大骨拿掉,再繼續吃下面的魚肉,忌諱“翻”。

吃魚時忌諱“翻”,這種忌諱始於漁家,翻魚讓人聯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有時客人不知道這種忌諱,在吃魚的時候把魚翻了一面,主人會很生氣,還要把魚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諱“翻魚”的動作,有的地方忌諱説出“翻”字,當人們用筷子將魚翻過來時,會説“順魚”(把魚順過來),還有的地方會説“正魚”。有的地方,動作和語言都忌諱“翻”。

內陸少水少魚地區,從前多半並不講究,可是後來開汽車的人多了,也漸漸開始忌諱翻魚了。和翻船無關,和翻車有關

在某些地方,人們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是出海安全回來的意思。

有的地方吃魚,還有魚頭朝屋裏的講究。因為魚頭朝外,“餘”就從門口溜出去了。

但是聽説有的做股票投資的人喜歡“翻魚”,果真如此的話,那是不是請他們吃飯的時候,不要點“跳水魚”這道菜呢

第8篇

給大家講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人才都來應聘。這一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了。

沒想到,這一面試出問題了。一見面,總經理説:"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説:"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老闆走了,年輕人一個個躊躇滿志,得意非凡,閒不着,圍着老闆的'大寫字枱看,只見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

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説:"面試已經結束。""沒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啊。"老闆説:"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哎呀,這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他們為什麼這麼感慨萬千呢?他們説:"我們長這麼大,就從來沒聽説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