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故事8篇 "禮儀之光:當代故事與傳統價值交匯"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6W

禮儀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規範,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在古代,禮儀更是一種體現地位、傳承家族、展現美德的重要方式。今天,禮儀仍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以下就為大家講解一些關於禮儀的故事。

禮儀的故事8篇

第1篇

在一個動物園裏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動物,有孔雀、水牛、象、綿羊、狗、貓等。其中有一隻孔雀很美麗,它不講文明禮貌,驕傲自大,整天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説自己怎樣美麗,又怎樣聰明。別的動物有困難,它從不樂意幫助,有時候還諷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動物們都很討厭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當它焦急時,看見對面有頭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邊,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然後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沒有理它,孔雀以為它聽不見,又問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還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聲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喂!聽沒聽見?我在問你呢!”這時老水牛轉過身來瞟了它一眼,沒吭聲,又轉過身去吃草了。它看見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它走着走着,來到一棵大樹旁,看見綿羊和一隻狗在樹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過去問:“喂!問你們兩個,到附近公園怎麼走?”綿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為它們玩得太開心聽不見,又大聲地問,“喂!到附近公園怎麼走?”它們倆連看都沒看它一眼,繼續在那兒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一隻大象在吃草。這時從遠處走來一隻貓。貓走到大象旁邊,問:“大象爺爺,請問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轉過頭來,微笑着説:“小貓真懂禮貌。喏,就順這路走到盡頭,再向左拐就到了。”小貓向大象説了聲“謝謝”便走了。孔雀在旁邊想:為什麼這隻小貓一問它們就回答?為什麼它們不告訴我?不行,我也去問問看!它走到大象面前,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不理它,於是它便大聲地説,“為什麼你肯告訴小貓,卻不告訴我呢?”大象轉過身來微笑地説:“你一出口就是‘喂’這喂那的,到底問誰呀?剛才你不是看見了嗎?人家那麼有禮貌。你呀,盡會炫耀自己,別怪人家説你,你應該懂得講禮貌啦!”

孔雀聽了大象的話,臉上發燒,低下頭,説:“謝謝您的教導,我會改正的。”從那以後,孔雀再也不驕傲,再也不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別人打招呼時都很禮貌,動物們也和它一起玩了。

禮儀的故事8篇

第2篇

小熊貓咪咪是家裏的小霸王。有一天,黑熊嘟嘟來咪咪家裏玩。嘟嘟很客氣地説:“咪咪好,阿姨好,叔叔好!”咪咪説:“我不好。”咪咪的媽媽,也就是方方説:“我很好,謝謝你,小嘟嘟。”咪咪的爸爸,也就是大大説:“我也一樣。”

媽媽給嘟嘟一個香蕉,被咪咪搶過去,爸爸給嘟嘟玩具,也一樣被咪咪從手中奪過去。嘟嘟一看,來咪咪家作客,結果不能吃、不能玩,一氣之下走了。

從此以後,再沒小朋友上咪咪家作客,也再沒小朋友和他玩,因此他很孤單。這時,嘟嘟過來對他説:“咪咪,如果你不那麼任性的話,誰都會和你玩的。”咪咪説:“真的?那我不任性了,你跟我玩吧!” 嘟嘟説:“好的`。”果真,從此以後,咪咪不再任性了,許多小朋友也回到了他的身邊。

第3篇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連住處的選擇都費盡心思,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兒子成長的環境。原先他們家離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裏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墳、送葬之類的遊戲。孟母看到環境對孩子影響不好,便遷居到一個鬧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時就模仿起商販叫賣一類的事來。孟母説這也不是孩子應住的地方,於是又遷居到學校附近。從此孟子模仿學校裏的禮儀等課程。孟母説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環境,於是定居下來。這就是成為千古美談的“孟母三遷”

孟子上學後,有一天還沒到放學時候就跑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織機上沒織完的布割斷了。割斷的布,散成一堆線頭。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説:“你廢棄學業就像我割斷織機上的布,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孟子受到很大震動,從此成年累月努力學習,從不中斷,從不鬆懈,終於成為大學問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緊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鑑。學校教師乃至全社會都應重視兒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壯成長?

黃香(56?-106),東漢大臣,9歲時母親病死,從母親生病到死,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由於勞累和悲傷,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cuì),周圍人讚揚他是難得的好孩子。母親去世後,他更加孝敬父親,儘量關心、體貼、照顧父親。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現雲夢縣東南),在驕陽似火的夏季,晚上屋裏不但炎熱,蚊子還很多。為讓父親睡好覺,天未黑小黃香便守在睡榻邊,用扇子使勁把父親的牀蓆、枕頭扇涼,把蚊子扇跑,使父親能夠安寢。在寒風刺骨的冬夜,屋裏沒有取暖設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在父親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鑽到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温把父親的被窩焐暖後,再讓父親睡下。小黃香熱愛父母,體貼入微的照顧父母,人們交口稱讚:“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他的“扇枕温席”傳為美談。

緹縈(tíyíng)是漢文帝時一個“太倉長”淳于(chúnyú,複姓)意的小女兒。淳于意精通醫道,後棄官回家行醫,就診者盈(yíng)門。有一次,他在門上貼了告示:“這兩天有事出門,不看病。”恰好有個地方大官來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門外。死者家屬誣告淳于意行醫害人,當地官府準備判處刖(yuè)刑,就是把腳砍掉。但因為淳于意當過太倉長,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經皇帝批准,於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師去定罪。

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5個女兒。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緹縈到父親面前説:“我護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盡心照顧您。”説完就背起事先準備好的小包,辭別姐姐門,護着父親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給皇帝寫信,大意説:我父親為官清廉,行醫有術,現被人誣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殘疾,永難復原,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寧可入官為奴婢(bì),替父親贖罪

漢文帝見緹縈人不大,孝心卻不小,受到感動,赦(shè)免了淳于意,讓他領着小緹縈迴家去。後來,漢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壞處,冤枉好人後無法糾正,就下令廢除了肉刑?

北宋的哲學家楊時(1053-1135)從小好學,中進士做了官以後,棄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學者程顥(hào)為師。程顥死後,為了深造,他又繼續拜程顥的弟弟程頤(yí)為師,這時他已經是40歲的人了

一天中午,楊時和同學遊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正趕上程頤坐着養神小睡。這時,下起鵝毛大雪,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他們不聲不響站在大門外雪地裏等候。到程頤醒來發現他們,請他們進屋時,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來厚了,楊時和遊酢站過的地方,留下兩對深深的雪窩

戰國時期,趙國的文臣藺(lìn)相如,因在“完璧歸趙”和“澠(miǎn)池會”兩次重大外交活動中,挫敗了強大的秦國的陰謀,衞護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被封為上卿,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對人説:“我做了多年的趙國大將,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大功。藺相如只靠動動嘴皮子,一下子職位比我還高。我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管仲(?-前645)和鮑(bào)叔牙交誼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他倆是春秋時期齊國人,自幼結交,互相瞭解,彼此知心。長大後兩人分屬於齊國互相敵對的兩派政治勢力,鮑叔牙擁戴的齊公子小白勝利了,當了齊國的君主,叫齊桓公,鮑叔牙成為宰相。管仲所效力的公子糾失敗,被逼自殺,管仲成了俘虜。齊桓公準備將管仲處死,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説:“管仲的才能遠遠超過我,要使齊國富強,非重用他不可。”齊桓公接受鮑叔牙的舉薦,用最隆重的禮節,請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而鮑叔牙心甘情願居於其下,成為管仲的助手,兩人同心輔佐齊桓公長達40餘年。齊桓公用了管仲的謀略,很快成為春秋時期五個霸主中最早和最有名的一個?

管鮑之交被稱為金蘭之契(qì)。契,指情意相投;金,指金屬,代表堅固;蘭,指蘭花,代表美好。金蘭,形容交情的信誠。金蘭契比喻意氣相投、信誠深厚的友誼

管寧(158-241)是三國時魏國隱士,曾經與朋友華歆(xīn)同在菜園鋤地,他們看到地裏有片金子,管寧就像看到瓦石一樣,毫不動心,照樣揮鋤,而華歆把金子拾起來後又扔下。他們兩人坐在同一張墊席上讀書,有大官的車轎從門前經過,管寧照樣埋頭讀書,而華歆放下書本,跑出去觀看。從這兩件事管寧感到華歆還不能淡泊金錢和權位,有貪財之心,有羨慕富貴榮華之意,與自己志趣不同,於是同華歆割席分坐,拒絕再和他做好朋友。古人席地而坐,把連在一起的坐席割斷就表示絕交。管寧“割席”、“拒華歆”被當作交友之道的美談,他的態度或許過於嚴厲,但他重視朋友的品行和志向這一原則是可以借鑑的

孔融(153-208)是東漢末年魯縣(今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在文學上很有成就,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他從小聰慧敏捷,很有教養,在7個弟兄中他數老六,與兄弟相處,處處謙讓,4歲時有一天,兄弟們一起吃一盤梨,哥哥讓他先拿,他只拿一個最小的。父母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年紀小,應該拿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們吃。”父母又問:“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漢朝人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可是家中貧困,夜讀無燈。鄰居家每晚都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於是匡衡就在牆上鑿了個洞,使鄰家的燭光照入,藉以讀書。由於他刻苦攻讀,後來終於成為西漢有名的經學家

孫康、顧歡、祖瑩、匡衡他們讀書的客觀條件極端困難,但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盡力去創造條件,堅持學習。如今我們學習條件與他們相比是何其優越,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學習呢??

第4篇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親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説:“我是,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説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説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説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裏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説:“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説:“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鈎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着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牀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第5篇

表演大師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説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第6篇

故事一,學霸小明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獲得年薪30萬的工作崗位,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小明憤怒異常,覺得一定有黑幕。最終,招聘部門告訴小明,他確實能力超羣,被高管篩掉的原因是,在那個算是面試最終環節的飯局上,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名服務員表示過感謝。

故事二,春節前夕,梅梅的父母來北京陪她過年,梅梅的男友火速預定了熟悉的餐廳,並在飯局上努力表現。可回到家,梅梅的父母發話了:你這個男朋友在我們眼裏不過關!第一,他訂餐廳時並沒有徵求過梅梅的意見,沒有問過二老的飲食口味;第二,趕上節前宴請高峯上菜慢,他反覆催促服務員,態度很不友善,動輒要投訴、叫經理;第三,席間他手機響了,他可以向對方表明自己有事,稍後聯繫,如果是急事也可以説聲抱歉離席處理,但他卻邊吃邊接了十幾分鐘的'電話,梅梅的父母只能坐在他對面尷尬地吃着。聽完父母的判斷,梅梅也跟着猶豫了。

飯桌見人品。你以為只要不吧唧嘴就能hold住一切了嗎?很多細節早已暴露了你的真相。你的飯局禮儀及格了嗎?

男人婚前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就是婚後對待老婆的態度。

此話雖有點極端,但無論在商務飯局還是私人飯局上,你怎麼對待服務員,反映的不僅是禮貌和教養,還有情商。一位心理專家曾在文章中寫道,對服務員一味地指責和威脅可能會讓上菜速度變得更慢,而高情商的朋友會這麼説:“小姑娘,你看你這麼漂亮,又這麼麻利,一定能讓我們的菜更快端上來對嗎?謝謝你!”鼓勵和讚美對任何人都有效。這時你展現給他人的,是輕鬆化解事情的能力。

訂讓大家都方便的餐廳,考慮點的菜是否適合大家的口味,安排舒服的座次……一位禮儀師曾經説過,她的母親曾經教導她,當她請人赴宴時要細心配合賓客的吃飯速度,在賓客盡興吃完之前不可以放下筷子,因為一旦主人停筷,客人也不好意思繼續吃下去。體貼和周到,藏在每個細節裏。

按規矩一定要用刀叉、按規矩一定要喝下這杯酒、按規矩一定要給對方佈菜……規矩往往是破壞飯桌氛圍的元兇。日本著名的歌唱家藤原義江在請別人吃西餐時,對方嘟囔了一句:“用刀叉吃飯真彆扭……”一向是刀叉派的藤原立刻遞給對方筷子,還説“其實我也喜歡用筷子”。藤原先生説:所謂禮儀,絕不是恪守規矩,那樣做的是蠢貨!只要不讓對方感到不快,就是最好的禮儀!

不要舔筷,不要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尋;不要扒拉菜、挑揀菜;別人夾菜時,不要跨過別人去夾菜;不要把筷子插在飯菜上。

席間打嗝非常不禮貌,若無法控制,可以喝水使症狀減輕。

可以建議別人品嚐菜餚,但不要擅作主張,用自己的筷子為別人夾菜。

吐出的魚刺、骨頭、菜渣,用筷子或紙巾接出來,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

第7篇

在一家涉外賓館的中餐廳裏,正是中午時分,用餐的客人很多,服務小姐忙碌地在餐枱間穿梭着。

有一桌的客人中有好幾位外賓,其中一位外賓在用完餐後,順手將自己用過的一雙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放入了隨身帶的皮包裏。服務小姐在一旁將此景看在眼裏,不動聲色地轉入後堂,不一會兒,捧着一隻繡有精緻花案的綢面小匣,走到這位外賓身邊説:“先生,您好,我們發現你在用餐時,對我國傳統的`工藝品——景泰藍食筷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簡直愛不釋手。為了表達我們對您如此欣賞中國工藝品的感謝,餐廳經理決定將您用過的這雙景泰藍食筷贈送給您,這是與之配套的錦盒,請笑納。”

這位外賓見此狀,聽此言,自然明白自己剛才的舉動已被服務小姐盡收眼底,頗為慚愧。只好解釋説,自己多喝了一點,無意間誤將食筷放入了包中,感激之餘,更執意表示希望能出錢購下這雙景泰藍食筷,作為此行的紀念。餐廳經理亦順水推舟,按最優惠的價格,記入了主人的賬上。

聰明的服務小姐既沒有讓餐廳受損失,也沒有令客人難堪,圓滿地解決了事情,並收到了良好的交際效果。

第8篇

有位企業經理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銷售公司經理共進午餐。每當一位漂亮的女服務員走到我們桌子旁邊,他總是目送她走出餐廳。我對此感到很氣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裏暗想,在他看來,女服務員的兩條腿比我要對他講的話更重要。他並沒有聽我講話,他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裏。”

有位人口普查員填寫人口登記表時問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嗎?”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來。旁邊有人解釋説:“他是問您有老伴嗎?”老太太這才明白過來。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於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範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範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後和務實的'範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於是信服地接受了範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範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讚許的點頭。走着走着,突然,範廠長覺得嗓子裏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着範廠長,只見他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範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範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範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裏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衞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某局新任局長宴請退居二線的老局長。席間端上一盤油炸田雞,老局長用筷子點點説:“喂,老弟,青蛙是益蟲,不能吃。”新局長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緊,都是些老田雞,已退居二線,不當事了。”老局長聞聽此言頓時臉色大變,連問:“你説什麼?你剛才説什麼?”。新局長本想開個玩笑,不料説漏了嘴,觸犯了老局長的自尊,頓覺尷尬萬分。席上的友好氣氛盡被破壞,幸虧祕書反應快,連忙接着説:“老局長,他説你已退居二線,吃田雞不當什麼事。”氣氛才有點緩和。

某高校一位大學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醫務室,對坐診的大夫説:“師傅,我肚子疼。”坐診的醫生説:“這裏只有大夫,沒有師傅。找師傅請到學生食堂。”學生的臉紅到了耳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