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行路難》等《行路難》的詩7篇 行路難 | 步步坎坷,卻非途中無美。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3W

《行路難》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抒發思鄉之情、感慨人生難行之路的詩,被譽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傑作。此詩深刻描繪了人生的曲折和波折,引領讀者從思考人生之路,破除困難的迷霧,進而披荊斬棘,走向光明未來。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詩詞五首《行路難》等《行路難》的詩。

詩詞五首《行路難》等《行路難》的詩7篇 行路難 | 步步坎坷,卻非途中無美。

第1篇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年輕時即漫遊全國各地,曾經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後病死於當塗。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現實,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河,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消極思想。他善於從民間吸取營養,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奇絢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後,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脱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李白離別京城,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宴席十分豪華。

然而稟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詩人對此美酒佳餚卻“不能食”“心茫然”。“停”

“投”“拔”“顧”四個連續動作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詩人極度憤懣、抑鬱不舒的心情。是什麼原因使得詩人如此呢?(聯繫背景)

(2)接着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

“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了人生道路艱難險阻。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宏大的事業,可是受詔入京後,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

(3)這四句節奏短促,反覆感歎過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現出進退失據而又不甘自棄,繼續探索尋求出路的複雜心理。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擺脱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宏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得何等豪邁、直爽!

“直掛雲帆濟滄海”由乘長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宏偉藍圖。

這首詩為古風,巧用典故,誇張的描寫,象徵的運用,跳躍式的結構,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詩風,全詩基調是昂揚激越、樂觀向上的。

詩詞五首《行路難》等《行路難》的詩7篇 行路難 | 步步坎坷,卻非途中無美。 第2張

第2篇

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首詩,是李白在離開長安時的心情寫懷。他借樂府舊題《行路難》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的茫然、悲憤以及仍然執着於理想的強烈自信。這首詩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詩人的情感波瀾起伏、跌宕變化。詩人的情懷時而失落苦悶,迷惘不知所措;時而充滿希望,信心倍增;繼爾又彷徨無據感時傷逝;最後又能豪情萬丈,豁達自信。其中適當運用長短句、感歎詞,使詩感染力倍增。

?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

3. 體會詩人哀而不傷、悲而能壯、雖歷經矛盾卻仍昂揚向上的情懷。

三分詩七分讀,所以誦讀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囿於時代和年齡的限制,體會詩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 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並且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 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

1. 詩意導入: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有一個人曾神思遨遊於天地,用詩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間之景,他被人們稱為謫仙人、詩仙他就是李白。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曾學過他的哪些作品。通過這一環節,既聯繫了舊知,又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古典文化氛圍,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教學設計>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樂曲aquo;竹林空照aquo;,這首樂曲節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我教學設計>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着學生鼻子走。因此,我就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句或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麼?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總結過賞析詩詞應從 詞語、句子含義、修辭、展現畫面、思想感情、相關詩句等方面進行。因此,他們可以輕車熟路地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述活動是讓學生們合作探討進行的。

通過這個環節,就理解了詩的藝術特徵和詩人的感情起落。

教師闡述:整首詩中,詩人的感情有起有落。落是因為懷才不遇,起是因為又有了希望。教師繼續追問:詩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卻仍能揚起希望的風帆,原因是什麼?學生答:是因為積極樂觀的精神。於是我問學生:你們能從中受到啟示嗎?學生能總結出: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揚起希望的風帆,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抵達勝利的彼岸。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環節環環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詩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養學生對教學設計>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國中古詩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瞭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結合他們所瞭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寫一段關於李白的介紹(體裁可詩可文)。這個小練筆的設置,既合乎讀寫結合訓練的要求,又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在網上摘取了一些網友回覆《行路難》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容不同的讀後感。然後,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着寫回復帖,等到微機課上發上去,大家共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讓學生自己就這首詩出題,題型也由學生自己總結。多媒體出示: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寫上下句;根據提示默寫上下句;語境默寫。

這項如果課上時間不足,可以留作課下作業。語文應注重基礎知識與素養能力的雙重提高。這幾項練習、作業都符合這個要求。

第3篇

知識與能力1、通過自主研討,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2、通過反覆誦讀,做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古詩鑑賞能力。教學難點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古詩文的學習方法。對於這首詩,只要瞭解了作者的人生經歷、作品的創作背景,學習起來並不困難。

激趣導入講一個和李白有關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唐玄宗時期,李白經朋友引薦到京城長安做了小官,這讓李白很是鬱悶,要知道他原想是輔佐帝王,成就偉業的。於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飲酒作樂,杜甫曾寫詩説:“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當時權重一時的太監高力士,被迫離開長安,離開長安前,李白寫下了三首《行路難》表達自己抑鬱不平的心情,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其中的一首。(板書課題)學生聽講激發學生情趣,引入新課。初讀下面我們聽一下配樂朗讀,給自己正一下音,全班齊讀。學生聽讀正音,全班齊讀。正音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文章。譯讀(學習一首詩,我們需要讀懂大意後才能更好地朗讀,下面請同學們對照課下注釋和參考書讀懂全詩。)因為同學們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所以請大家同桌三人交流一下,看誰説的流暢,準確,不懂的地方請及時詢問。同桌交流後提問了一名同學,隨後全班齊讀。(幻燈片出示)經過初步的理解,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情感的在詩中是有變化的,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行路難》,嘗試着讀出這種變化。(必要時可再讀一遍)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品讀這一次,比剛開始讀的效果明顯的好,但能夠感覺到情感的把握還不夠好,原因是大家對李白在詩中具體的情感變化還沒有很好的理解,下面請大家以下面句式為依託,品讀這首詩。我從-----------------這(幾句)句詩中,讀出了一個------------------的李白。 因為---------------。示例:我從“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苦悶的李白。因為前面寫到“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如此美味佳餚,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見此時的詩人,心中充滿着一種懷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悶。 我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迷茫,前途艱難的李白。因為詩人想“渡黃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滿山”, 這讓人聯想到詩人正感歎人生道路的艱難,寓含一種無限的悲憤。 我從“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句詩中,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理想未滅的李白。因為詩人借“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的信心。表現了詩人不甘消沉,繼續追求的心境。 我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憤慨痛苦的李白。因為詩人在這句詩中直抒胸臆。當他從乘舟夢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來,回到壯志未酬的現實中,感到人生的艱難,因此向天地間發出這痛苦的呼喊。 我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自強不息、樂觀奮鬥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對着現實的艱難,哪怕前路障礙重重,但他堅信自已總有一天會像宗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和追求。學生每説完一句,讓學生用體會到情感去讀相關的詩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激昂。)藉助特定的句式進一步理解全詩。自學和小組合作相結合。有了句式,學生的學習就有了依託,效果好。自讀有了剛才大家理解,請把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學生自由試讀,隨後個別配樂朗讀,再齊讀。可分組、男女生等多種形式的讀。根據體會到的作者的情感積極試讀,大膽展示。能進入角色者讀的效果才精彩。

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聯繫自身實際積極思考,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第4篇

?行路難》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的一首樂府詩。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總有一天會施 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新課標提出“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疏通大意、落實背誦;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希望學生能根據作者的生活經歷,理解李白苦悶迷惘憤慨與充滿信心、執著追求交織起來的複雜心態,感受到本詩抑鬱和奮發、失望和希望急劇交替變換的感情基調。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立足課本,拓寬視野,是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在讀懂本詩中李白懷才不遇的心情後,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把握李白詩歌的風格進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比較、藝術性創編等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步步推進,在讀、説、賞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新教材入選這首詩歌,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品讀詩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所以我把這節課定位於鑑賞誦讀課。設計了分層推進式誦讀——拓展積累式鑑賞的板塊教學模式。

(一) 故事導入:老師講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楊貴妃研墨的故事,同時展示在網絡中找到了對於李白身世介紹的片斷。在老師娓娓道來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極大的興趣希望能走近李白瞭解李白,從而收到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的良好效果,併為下面理解本詩的情感底藴奠定了基礎。

(二) 分層推進式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學氣氛。

2. 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3. 品讀:以老師的問題為開頭回答問題——透過詩歌我讀到了……(讀到了低沉抑鬱的心情、讀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行路難》是一曲交織——與——的急劇變化的音樂。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激昂。

4. 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説説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5. 自讀: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

6. 齊讀:女生齊讀前三組詩句,男生齊讀後三組詩句。

葉聖陶説過:“美讀得法,不但瞭解作者想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通過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節,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 拓展積累式鑑賞:我設計了“聽——讀——説——找——寫”五個小環節,通過閲讀老師蒐集到的李白表現懷才不遇情感的同類詩歌,讓學生做一下橫向的比較,從而感受到李白詩歌自然豪放的風格和他獨特的個性。

2. 讀:自己朗讀,對照註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分組討論,老師解疑。

3. 説:以“我欣賞————詩句,因為————”的句式談談自己的理解。

5. 寫:通過拓展賞析,請學生按照這樣的格式寫一組排比句,表達出朗讀李白詩歌的感受。

語文課堂應該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探索,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這個環節主要訓練學生獨立把握領悟詩歌風格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進行抒情性的語言表達訓練,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天寶初,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明皇,召見金鑾殿,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酒徒飲於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永王璘都督江陵,闢為僚佐。璘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會赦得還。族人陽冰為當塗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遊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塗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開首二句,不寫敍別,不寫樓,卻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 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 “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讚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 文藝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尋求寄託。思想感情瞬息萬變,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 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口交贊。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⑩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第5篇

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受命入長安,但並沒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這首《行路難》可能作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離開長安的時候。它表達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來的心情。

師:皇帝把李白召到宮裏去,只讓他寫寫詩,過了一段時間,給了他一點錢,讓他離開長安。李白於是寫了三首《行路難》表達自己內心的不快樂。再讀背景材料。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 “樂府”,指的是能夠配樂的歌詩。樂府詩是一種古體詩。

李白的《行路難》共三首,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

師:把“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批在課題旁邊。“懷才不遇”是説,有才能但是無法施展。

勾畫兩個字。“玉盤珍羞”的“羞”、“直萬錢”的“直”。註釋告訴我們,“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兩個字來表達,意思是一樣的。

再畫兩個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濟”。這兩個字的含義很重要。“濟”,渡過。“箸”,筷子。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裏常常用到。

再畫兩個詞。“長風破浪”,原來的表達是“乘長風破萬里”,比喻的是一種境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雲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為一個“雲”字,“雲帆”這個詞顯得特別高雅。

師:好。我覺得節奏有點問題。“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師模仿學生讀書,二二三節奏),這種節奏和表達作者心情的節奏不太吻合。作者這時心情是比較鬱悶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讀這首詩時要主要用四三節奏來讀。(教師示範四三節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如果讀成“拔劍/四顧/心茫然”(教師模仿學生二二三節奏)就不行了,對不對?好,一起來讀。

師:這次好聽多了!聰明!我剛才聽出來一個很好的地方,你們比較注意這首詩情感的抑揚。有兩句我們還能再體會一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是抑好還是揚好呢?一定是抑。最後一句呢?一定是揚。來,再試。第二句要比較地抑,最後一句要很好地揚。

師:下面思考一個問題:感受詩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開始思考,並且用筆寫下你的感受裏面的關鍵詞。

師:好,我們試着來交流一下。剛才我看見大家很用心,現在來談談你所感受到的詩中美句。請舉手發言。

生1:前面已經説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最後仍然要説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表明作者雖然遭受排擠,懷才不遇,仍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覺得這是一種人格美。

師:這裏表達了作者的奮發圖強,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嚮往。謝謝你。

生2:我覺得第四句“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很美。這裏運用了呂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對前途的希望和信念,這種信念美我也覺得很美。

師:用典故來説話,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種手法,也給人以美感。好,繼續。

生3:我覺得美句是倒數第二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它説出了作者當時懷才不遇的心情,感歎內心的悽苦。

師:反覆、反問,表達了一種悲愴的情感,和“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一句形成強烈的反差,好像在給人一種迷茫的感覺的時候,突然又讓我們眼前一亮。真美。

生4:第三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裏不僅有一種描寫美,而且我認為,黃河不可能任何時候都那麼容易渡過,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經雪滿。這裏表現他有計劃的時候,大自然也彷彿在和他作對,這就表現了他在官場上的不得志和內心的憂鬱。

師:前途無路可走,這裏好像是實寫,好像是寫自然狀況,實際是虛寫,是用比喻來表現作者現實心情的迷惘。這裏是寫心情、寫感覺的,它和“行路難,行路難”這個句子密切地照應。

師:好,我們把發言再集中到課文裏最美的句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上面來。

師:這個句子的含義是乘風破浪,滄海揚帆,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態的、勇往直前的畫面。它表現出海闊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壯思飛揚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們這樣評價,説它是“千古雄句,激盪人心”。這樣的句子已經單獨流傳下來,流傳在我們現在的書面語中,流傳在口語中,流傳在廣告中,流傳在我們寫文章的引用中。這樣的句子叫做警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時代而給人以深刻的啟發和教益。

?行路難》因警句而格外讓人喜愛,是一首情韻飛揚的詩歌。

師:下面我們來再感受一首詩,請大家讀出這首詩中你們熟悉的警句。

師:這樣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時代,它還將繼續超越下去,給我們以教益。讓我們再讀這首詩。

師:這個學習環節就進行到這裏。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學習環節:理解詩中的難句。

師:其實我們剛才已經涉及到了幾個難句,這裏我提出兩個難句需要大家來闡釋,這兩個難句弄懂了,這首詩也就懂了。

請自選一句闡釋它的含義和作用。第一個層面,要闡釋它的含義;第二個層面,要闡釋它的作用。好,開始思考。

生5:我想説第三句,它有兩層意思。作者想渡過黃河,但黃河結冰不能通過;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為雪滿他不能登山。這兩句給我的深層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負,但是因為社會上、官場上的阻擾,不能讓作者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這抒發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師:而且你有一個很有個性的地方,用手勢助説話。闡釋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話繼續闡釋了。

生6:我選第四句。作者引用呂尚和伊尹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希望有識人才的人發掘他,讓他有一番作為。

師:第二句説得特別好,希望有人給他機會,使他得到重用,讓他實現自己從政的理想。這兩位同學的發言基本上把這兩個句子解釋清楚了。我再來闡釋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連續用喻,來描繪自己現實的困境,用比喻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希望、憧憬、夢想,同樣也是寫心情。

師:比如説“卧薪嚐膽”,它既是詞語又是故事。我們也常在口語中用到它,這就是典故。我們在運用成語的時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一種高層次、很雅緻的表現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動典雅。句子的含義是需要人們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説“我要從政”、“我要當官”,而是用典故來説話。

我想閒暇時坐在溪邊垂釣:這句是用呂尚垂釣時遇周文王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夢見乘船從白日邊經過: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憧憬。

師:你看,從表面上看,都看不出來其真正的含義。真正的含義是希望有機會得到賞識,希望委以重任。

金樽斟滿清酒,一杯要十千錢,玉盤裏擺滿珍美的菜餚,價值萬錢。面對佳餚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嚥。我拔出劍來,四處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過黃河,卻被堅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卻被滿山的大雪阻攔。我想閒暇時坐在溪邊垂釣,忽然又夢見乘船從白日邊經過。行路艱難,行路艱難,岔路這麼多,我如今身在何處?總會有乘風破浪的那一天,我將掛起高高的船帆渡過茫茫大海。

師:兩個難句都是婉曲地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兩個句子讀懂了,這首詩就基本讀懂了。

師:“懷舊空吟聞笛賦”説的是物是人非,“到鄉翻似爛柯人”説的是歲月流逝。這就是話不直説。

師:作者在詩裏寫的是他的想法,其實這兩句詩的意義早已離開文本原意,被人們廣泛運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斷出現,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詩歌裏高層次的表達技法,我們在讀古詩時要有意識地注意一下。

師:一起來背,不能背的就讀。要求:讀出四三的節奏,讀出抑揚的表達要求,最後一句要按照老師教你們的來讀。

師:多好啊。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到這兒。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這兩句話表現兩個層面的內容。 一是在學習上,要用知識豐富我們的頭腦,二是告訴我們,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勵我們的意志。謝謝同學們!同學們再見!

餘映潮老師説過:“教師的任務,就是把教材讀厚,把教材教薄。”他又説,“在教學藝術上我們要孜孜探求這樣的境界:優化教材處理,簡化教學思路。”他還説:“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高層次境界。”餘老師執教的這首《行路難》,正是這些教學設計理念的集中體現。

餘老師重點運用了“選點精析法”切入文本教學。這種方法要求師生集中目力,努力對文本中的某一個點——如課文的精美處、深厚處、豐滿處、奇妙處、疑難處進行足夠的咀嚼品味,進而讀通讀透全文。本課以 “感受詩中的美句”和“理解詩中的難句”為切入點來組織教學,通過吟讀、聯讀、譯讀、背讀、吟誦等多種形式朗讀,又輔以教師獨具創意的兩個微型講座,自然巧妙地引領學生在詩歌學習中來回穿梭,反覆地品讀美句和難句。整個課堂教學思路簡約而不失精緻,簡化而不失精彩,顯得極具組合之美、層次之美、層進之美。

語文新課程改革大力推行對話教學,對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主要的作用是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每一個學生潛在的靈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餘老師對學生的發言總是迅速判斷,及時點評,指向明確,內涵豐富,或補充到位,或提升精準,或優化巧妙。這一來一去的對話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在教師不疾不徐的點評、引領下,學生輕鬆自然地完成了學習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平實、自然、大氣,沒有教師的極力表演,只有教師的應對自如。自然流露的“謝謝”等話語,充分表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

講析是一種必要的教學手法,其意義在於深入文本,解決難點,凸顯美點,解析規律,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度,拓展語文知識的寬度。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關鍵之處要有教師的講析;疑難之處要有教師的講析;生僻之處要有教師的講析。

引入背景資料時,作了必要的解釋説明,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心境;

學生齊讀詩歌前,指出了 “羞”、 “直”等關鍵字詞的意思,為學生的齊讀作了必要的鋪墊;

學生齊讀詩歌出現明顯錯誤時,餘老師對朗讀的節奏和情感的抑揚作了及時充分的點撥;

對美句的分析精煉含蓄,頗有見地:乘風破浪,滄海揚帆;意境開闊,壯思飛揚;千古雄句,激盪人心。這既是對學生髮言的肯定,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

由美句到警句、由難句到用典,餘老師更是用兩次微型講座作了極為巧妙的講析。這樣的講座既有助於學生對本課主要教學內容的掌握,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還加大了課堂容量,實屬一石數鳥,匠心獨運。

整節課上,充滿了詩意的、簡潔生動的、精美實在的講析,顯現了餘老師豐厚的知識積澱和高超的課堂駕馭藝術。

閲讀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地有所積累,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地佔有時間,以進行既有形式也有內容地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展智能、訓練思維的活動。要讓學生真正地有所積累,需要老師分板塊、設話題、作示範、給抓手。

在知曉關鍵詞語的意義後,學生完成了對詩歌內容的初步感知;

在多次的朗讀演練中,學生領會了朗讀的必要知識——節奏的把握和情感抑揚的處理;

在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中,學生實現了對詩歌美句的欣賞和對難句的理解;

在聆聽課文的微型講座之中,學生進一步積累了“警句”和“用典”的知識;

課文聯讀無疑是一個亮點。兩首詩的聯讀,由此及彼,加深了學生對警句與典故的理解,擴大了學習視野,豐富了知識積累。這一細節自然妥貼,別具一格。

這些都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餘映潮老師深厚的教材研讀能力、不凡的教學設計能力和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

第6篇

瞭解作者作品,積累文言字詞,背誦詩歌;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提高學生的古詩鑑賞能力。 體會並學習詩人在失望中衝破衝破黑暗,追求光明,施展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掌握詩歌表現手法,理解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 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境和包藴的人生哲理,掌握本詩引用的歷史典故及其作用

李白這個名字相信大家已經都非常熟悉了,李白是酒中仙,詩中仙,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舉起詩歌的火炬,照亮了壯麗的唐代文明。今天讓我們繼續對他詩歌的學習,共同走進他的《行路難》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李白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創作背景 李白生性傲岸不羈,不願阿諛如日中天的李林甫腐敗集團,無法處理好朝廷複雜的人際關係,不久遭到權貴的讒毀,於天寶三年年被玄宗“賜金放還”。《行路難》是李白在遭到饞毀,被迫離開長安時寫的一組詩(共三首),本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後的鬱悶不平之感。

自主翻譯,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共同交流 注意通假字: “直”同“ 值”,價值。 金樽:酒杯;清酒:名貴的酒 ; 珍饈:珍貴的食品 “羞”同“饈” 箸:筷子;塞:堵塞 安:哪裏 四、析讀層次,感受思想美。 全詩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個層次,共分三個層次。下面分組賞析各個層次

★第一節的感情基調是什麼?從什麼方面體現出來? 明確:憂鬱悲憤 運用“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和“停”、“投”、“拔”、“顧”四個連續性動作,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政治失意後心緒茫然、痛苦悲憤的心情。

★第二節寫了什麼內容,反應了詩人什麼樣的矛盾心情? 明確:迴應了“行路難”的題目。用比喻和典故寫仕途的艱難及前途的信心。儘管上節説道“不能食”、“心茫然”,但作者想有所作為,他還要“渡黃河”、“登太行”。無奈現實環境中“冰塞川”和“雪滿山”。想有所作為卻不能體現出詩人的矛盾心情。

★第三節的情感基調是什麼?表現出怎樣的情感反覆? 明確:樂觀自信。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鋭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脱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 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説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1、行路難,有多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黃河和太行 大水名山川 就像詩人的高遠理想 “冰塞川”“雪滿山”尤其是 “塞”“滿”象徵了實現理想的道路曲折太多,象徵仕途十分艱難。這就是詩人筆下的鮮明意象 藉助意象理解詩意 詩境 是鑑賞詩歌的辦法 現實和理想的距離讓作者倍感痛苦,終於發出怎樣的苦悶感歎呢?(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看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 真是“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仰天長嘯天無語,竟使英雄淚滿巾”。

2、是什麼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 明確:是濃重的憂鬱和深沉的悲憤使得詩人“酒”不能咽,“饈”不能食,由於朝中奸佞阻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鬱。

☆詩中引用了哪些歷史典故?有什麼作用? 明確:詩中借用了呂尚垂釣在碧溪,伊尹夢舟過日邊等典故,寄寓了詩人夢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樣為統治者重用,建立偉業的願望。

明確:無論前路多艱險、多難走,詩人相信終有一天將乘長風破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的彼岸。這兩句充滿這衝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積極樂觀的精神。

☆本是怎樣體現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 明確:巧用歷史典故;誇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跳躍式的結構;感情基調激越高亢、樂觀向上。

4、誇張描寫,畫龍點睛 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你會怎麼做?在苦難中,也許李白是我們自信的一種力量,是我們翱翔長空的一雙翅膀。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學習李白的胸懷坦蕩,積極樂觀。倔強自信,學習他永不言敗的精神!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7篇

?行路難》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的一首樂府詩。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總有一天會施 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新課標提出“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疏通大意、落實背誦;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希望學生能根據作者的生活經歷,理解李白苦悶迷惘憤慨與充滿信心、執著追求交織起來的複雜心態,感受到本詩抑鬱和奮發、失望和希望急劇交替變換的感情基調。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立足課本,拓寬視野,是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在讀懂本詩中李白懷才不遇的心情後,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把握李白詩歌的風格進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還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多角度比較、藝術性創編等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步步推進,在讀、説、賞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新教材入選這首詩歌,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體會作者強烈的苦悶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點,培養學生品讀詩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所以我把這節課定位於鑑賞誦讀課。設計了分層推進式誦讀——拓展積累式鑑賞的板塊教學模式。

(一) 故事導入:老師講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楊貴妃研墨的故事,同時展示在網絡中找到了對於李白身世介紹的片斷。在老師娓娓道來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極大的興趣希望能走近李白瞭解李白,從而收到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的良好效果,併為下面理解本詩的情感底藴奠定了基礎。

(二) 分層推進式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學氣氛。

2. 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3. 品讀:以老師的問題為開頭回答問題——透過詩歌我讀到了……(讀到了低沉抑鬱的心情、讀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行路難》是一曲交織——與——的急劇變化的音樂。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激昂。

4. 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説説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5. 自讀: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

6. 齊讀:女生齊讀前三組詩句,男生齊讀後三組詩句。

葉聖陶説過:“美讀得法,不但瞭解作者想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通過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節,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 拓展積累式鑑賞:我設計了“聽——讀——説——找——寫”五個小環節,通過閲讀老師蒐集到的李白表現懷才不遇情感的同類詩歌,讓學生做一下橫向的比較,從而感受到李白詩歌自然豪放的風格和他獨特的個性。

2. 讀:自己朗讀,對照註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分組討論,老師解疑。

3. 説:以“我欣賞————詩句,因為————”的句式談談自己的理解。

5. 寫:通過拓展賞析,請學生按照這樣的格式寫一組排比句,表達出朗讀李白詩歌的感受。

語文課堂應該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探索,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這個環節主要訓練學生獨立把握領悟詩歌風格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進行抒情性的語言表達訓練,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天寶初,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明皇,召見金鑾殿,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酒徒飲於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永王璘都督江陵,闢為僚佐。璘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會赦得還。族人陽冰為當塗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遊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塗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①,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②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開首二句,不寫敍別,不寫樓,卻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 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 “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讚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 文藝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尋求寄託。思想感情瞬息萬變,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 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口交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①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④饌玉⑤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⑥昔時宴平樂⑦,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⑧沽取⑨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⑩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