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制度7篇 縱向管理,構築無感染的醫療環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8W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期間,由於醫療操作等種種原因導致的新發感染。感染管理制度是為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而設立的一套規範和措施。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7篇 縱向管理,構築無感染的醫療環境

第1篇

一、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

二、保持治療室的整潔,每天進行清潔打掃,操作枱面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空氣用紫外線消毒。每天操作結束後應進行終未消毒處理。

三、醫務人員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後要洗手,必要時戴手套及配戴防護鏡。

四、器械消毒滅應按照“去污染―清洗―滅菌”的程序進行。一般診療用品儘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對重複使用的器械物品要嚴格進行消毒及滅菌。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每人用後均應滅菌。做到一人一份或一用一滅菌。

五、治療用的棉球、敷料必須高壓滅菌,用後焚燒處理,其它各種污物不準亂扔,應集中消毒或焚燒處理。

六、每月進行一次空氣、物表、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細菌培養,每半年進行一次紫外線強度監測。

七、對紫外線燈的'使用、消毒液的更換、細菌培養等活動應有文字記錄備查。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7篇 縱向管理,構築無感染的醫療環境 第2張

第2篇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衞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衞生部《消毒技術規範》制定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業務副院長領導下(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全院醫院感染控制規劃、管理制度(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各科室部門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落實。

3、醫院職工應自覺遵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斷的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識(有效地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杜絕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流行。

4、各科室部門應認真執地《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中的各項管理措施(按要求進行監測(資料保存完整。

5、醫務人員在進行診斷、治療、護理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隔離技術(不得違反操作規程(不得隨意簡化和變更操作程序。

6、醫院對各科室部門醫院感染管理落實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監測、監督、檢查(綜合分析(全面評估(進行獎懲。

7、醫院醫療範圍的'建築設施應符合衞生學標準(新建或改建工程應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公審定後方可施工。

8、對違反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規定而造成不良後果者(視情節輕重予以教育或嚴肅處理(情節惡劣並構成犯罪者按相關法律、法規追究相應責任。

1、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病例上報的有關規定(降低醫院感染髮病率、漏報率(杜絕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

2、臨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對醫院感染可疑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環節進行監督(並採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各臨牀科室醫師應按照衞生部頒佈的《醫院感染的分類及診斷標準》(對所經治的病人實施主動而連續的監測。

4、對疑似和確診的醫院感染病例(留取臨牀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病原體的直接檢查、分離、培養及抗原抗體的檢測和藥敏試驗。

5、對已確診的醫院感染病例(經管醫師必須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要求項目填寫齊全(字跡清楚(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統一回收,病人出院後應在出院病歷首頁“醫院感染”欄內(如實填寫。

6、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應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高危科室(對高危人羣實施前瞻性監測。

7、一旦有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趨勢(科室應立即上報不得隱瞞(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採樣(迅速採取有效的措施。

8、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根據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和前瞻性監測資料(每月對全院醫院感染髮病率、各科室發病率、感染部位發病率進行統計(每季定期對上述各項監督資料及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羣、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評估和反饋。

三、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衞生學監測制度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要求(按照《消毒技術規範》方法(對醫院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衞生學進行經常地定期監測。

1、每鍋應進行工藝監測(並詳細記錄鍋號、壓力、温度、時間、滅菌物品等項目(以及滅菌操作者、檢查者簽名。

2、每個滅菌包外應用化學指示膠帶作暴露控制監測(膠帶上應標明滅菌日期(責任人,包內應用化學指示卡作包裹控制監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晨進行一次b—d試驗(作為設備控制監測。

3、每月應進行一次生物指示劑作載荷控制監測(生物指示劑應置於物品包裹的中心部位(新設備啟用前或維修後均應監測。

4、監測所用的壓力蒸汽滅菌化學指示膠帶、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劑必須是經衞生部批准並有衞生許可證的規定產品(所用指示膠帶、指示卡、指示劑不得超過產品規定的有效期。

1、經環氧乙烷氣體滅菌的物品包外應有化學指示膠帶(膠帶上應註明滅菌日期、責任人(包內應用化學指示卡監測。

第3篇

1、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對住院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病例感染監測,以掌握本院醫院感染髮病特點,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2、醫院感染病例由臨牀醫生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初步診斷,及時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並且保證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檢測率>50%。科室監控醫生認真如實記錄本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醫院感染登記表以及相關消毒情況。

3、診斷明確的感染病例,應於24小時內認真填報“醫院感染病歷報告卡”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同時在出院病歷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填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

4、醫院感染管理科應每月進行歸類整理,並將結果反饋相關部門。

5、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病例,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6、臨牀醫護人員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立即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積極調查發病原因,尋找感染源和途徑,控制蔓延,採取有效控制措施。確診為醫院感染暴發時,按照《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範》進行上報。

第4篇

1、當班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定時巡查設備運轉情況,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擅自離崗。

2、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遇有故障應及時努力排除。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重大事故應立即報告醫院有關領導。

3、操作人員應熟悉設備性能,掌握設備基本保養知識和常見故障的維修技術。

4、認真按規定做好污水處理的檢測工作。一般總餘氯量由操作人員當班時檢測,微生物指標由操作人員取樣後送醫院實驗室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5、認真填寫好運行記錄,如實記錄設備運行狀況指標的的檢測結果。有前後班的應做好交接班工作,尤其是異常情況和曾處理故障的'情況在交接班時互相交代清楚。

6、做好安全保衞工作,非管理人員不得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操作間禁止閒人進入。來單位視察人員需由操作人員帶領下參觀,檢查人員一律憑有關介紹信,由操作人員做好登記工作。

7、定期進行處理構築物中污泥的清掏和消毒工作,污物排放前均應檢測蛔蟲卵死亡率和糞大腸菌值。醫院污水操作人員要注意將採好的污泥樣送有關化驗室檢測,並做好定期消毒情況及污泥檢測結果等方面的記錄。

8、定期與衞生監督部門和環保部門聯繫,報告設施情況和污水處理檢測結果。如需暫停處理,應儘快報告上級部門。

第5篇

1、工作人員上班時衣帽整齊,給病人檢查及操作前後應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液消毒。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診,診查傳染病人後應更換診查牀單,物體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消毒,醫護人員接觸傳染病人後應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

3、無菌操作應戴口罩,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和規程。堅持每日的衞生清潔和每月的大掃除制度,診前10分鐘開窗通風,保持診室、換藥室、治療室的清潔整齊。

5、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1小時(記錄燈管啟用時間和累計時間),酒精紗布擦拭紫外線燈管,保持無塵,定期空氣培養,並有記錄。

6、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導尿管、肛管用後分別放在消毒液內浸泡,再刷洗,晾乾,表面塗少許滑石粉,置密閉消毒盒內送供應室滅菌後備用。

7、霧化吸入器專人使用後,螺旋管、面罩、霧化罐各關節拆開,用消毒液浸泡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備用。

8、一次性注射器、針頭、輸液器、輸液瓶、彎盤、吸氧管、胃管、導尿管、氣管插管、引流管、窺器等,用後醫院統一回收集中處理。

9、備用氧氣濕化瓶每週一次用消毒液浸泡後,再用清水沖洗,晾乾,備用。正在使用的濕化瓶每日更換蒸餾水,吸氧管專用,用畢重新消毒。

10、電動吸引器、胃腸減壓器,洗胃機儲液瓶裏的`內容物隨時傾倒,做到每日清洗,用畢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在清洗乾淨備用。

11、經高壓滅菌的各種敷料桶(紗布、棉球)、無菌包,開封后的有效時間為24小時,並註明開封時間

12、無菌持物鉗乾式保存,每4小時更換一次,並註明起用日期和時間。

13、接診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面等物體表面。

14、體温計用75%酒精浸泡消毒。指甲刀用75%酒精擦拭消毒。

第6篇

1.醫務人員須穿清潔的工作服,有明顯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4.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兒應單間隔離,無條件時同類疾病可同室隔離,護理人員固定、診療用品專用,醫務人員接觸患兒前應加穿隔離衣,脱掉隔離衣以後方可接觸其它患兒;

5.醫務人員患有腹瀉、呼吸道感染、皮膚有癤腫或破潰時,治癒前不得接觸患兒。

6.母親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時不得接觸或母乳餵養新生兒;

7.限制不必要的探視,確需探視時,探視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觸新生兒之前醫務人員應指導探視者做好手衞生;

8.科室監控小組成員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疾病狀況,一旦發現特殊感染情況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一)空氣:保持空氣清新與流通,每天上、下午開窗通風各1次,每次30分鐘。通風不良時可安裝空氣淨化消毒器。室內温度保持在22℃~24℃,濕度保持在55%~65%。

(二)牆面和門窗:應保持清潔、乾燥,無污跡、黴斑;有明顯污染時使用清潔劑或消毒劑擦拭。

(三)地面:包括治療室、儲藏室、病房、走廊、衞生間、污物間等,每天1次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擦拭,污染時隨時擦拭。

(四)醫療器械:包括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聽診器、血壓計等,尤其是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儀器按鈕、操作面板,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五)診療物品:包括治療台、治療車、藥品櫃、病歷夾、牀欄杆、牀頭櫃、電話、門把手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霧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氣管、體温表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牀單元:患兒因出院、轉科(院)、死亡等離開以後,應及時對牀單元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七)辦公用品,包括電話聽筒和按鍵、電腦鍵盤、鼠標等,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清潔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須分區使用、清潔、消毒、晾乾、保存,最好以不同顏色區分,清潔區為藍色,污染區為紅色;

2.物體表面清潔時抹布應一桌一抹一更換,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潔方式;拖布一次擦拭面積不得超過20m2,或者一病房一拖布;

3.清潔用具使用後先使用清潔劑清洗乾淨,再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10分鐘以上,再使用清浩流動水清洗乾淨,晾乾備用;

4.當沒有明顯污染時,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擦洗即可;當有血液或體液污染時,應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當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時,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天至少2次。

5.消毒時應遵循先清潔後消毒的原則,如血跡、痰跡、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應清理污物,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覆蓋作用10分鐘以上,再對整個區域進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6.每日清潔消毒應有序進行,從清潔區開始,再到污染區;

7.使用腐蝕性的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一定時間後應儘快使用清水擦拭,避免對物品產生腐蝕;

8.清潔消毒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防止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劑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9.醫務人員應按醫療廢物分類要求丟棄廢物於盛裝容器內,病室和各工作間廢物每天清理二次,垃圾袋滿3/4時隨時清理。

(一)奶瓶、奶嘴做到一人一瓶一嘴,使用後清水沖洗乾淨,集中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後乾燥貯存,24小時更換;

(二)新生兒使用布類,如毛巾、衣物、墊口巾等,一用一換,清洗晾乾後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備用;

(三)牀上用品,如枕套、牀單、被套等,每週更換一次,污染時隨時更換;

(四)新生兒温箱、藍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潔;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時,應當每週消毒一次,用後終末消毒。按《嬰兒保温箱清洗消毒標準操作規程》執行。

1.配奶工作人員應當經過消毒技術培訓,患者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癒前不得參與配奶工作。

2.配奶工作人員應有良好的衞生習慣,配奶前應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1.奶粉應保存於清潔乾燥處,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後註明啟用時間,密閉存放;開啟後保存時間根據説明書配製。

4.奶具使用後,清水沖洗乾淨,集中送消毒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後乾燥貯存,保存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沒用使用完的應重新清洗消毒;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兒所用奶具優先選擇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應保持空氣清新、乾燥,地面、牆面、天花板等清潔無塵。

3.清潔拖把、抹布專室專用,配奶台抹布固定專用,每天更換消毒。

(一)患者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不得接觸新生兒;

(二)工作人員應具有良好的手衞生意識,指甲不超過指尖,不得配戴首飾、手錶等物品;

(三)每日沐浴前、沐浴後沐浴區應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干燥;

(四)沐浴區温度應保持在26~28℃,水温在38~40℃。

(五)新生兒淋浴用具每人一套,衣服、被服、浴巾、毛巾使用前應高壓滅菌,並放專用櫃內保管。

(六)使用中碘酒、酒精、石臘油等盛裝瓶每週更換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兒應分時沐浴,應先為早產兒、非感染性疾病患兒沐浴,最後為感染性疾病患兒沐浴。沐浴方法遵照《新生兒沐浴流程》執行。

(八)保持洗嬰台整潔,洗嬰後立即清理枱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洗嬰池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徹底刷洗。消毒後不可再在水池內清洗其他用物。

(九)電子稱每天使用後,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十)尿布和衣物用後不要隨意拋在地上,以免污染地面,應分類集中於污衣袋和污物袋內。

(一)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室,根據隔離要求需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隔離衣。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

(二)室內一切物品、器具必須專用,單獨消毒滅菌,如奶具、聽診器、體温表、輸液盤、治療車等。

(三)需送供應室清洗消毒物品,應單獨用一容器盛裝運送,不能於其他物品相混。

(四)用過的被服、衣物和產生廢物均放入黃色隔離袋內,出隔離室再套一黃色袋,用雙層袋包紮,並署名傳染,分別送洗衣房、垃圾站處理。

(五)隔離的新生兒離室後,應對室內所用物品、器械、新生兒牀、地面、空氣等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一)科室發現感染流行時應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二)立即對病人分區隔離,已感染患兒安置隔離室、新收患兒安置在一病區,與已暴露患兒分開安置,診療用品分開配置,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執行,認真落實洗手製度。存在嚴重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兒,並將在院患兒轉出。

(四)採樣後,組織對室內所有的物體表面、地面、牀單位、醫療用品進行全面消毒處理。

1、病室、配藥室的空氣,醫務人員手,物表每月進行微生物監測一次,

2、使用中碘酒、酒精,消毒的奶瓶、奶嘴每季度進行微生物監測一次。

第7篇

1、急診科應與曾通門診分開,自成體系,設單獨入口。

2、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範、標準和各項制度,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規範和流程。

3、急診科主任為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成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各級各類人員明確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責任並切實履行職責

4、成立感染管理小組,定期對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檢查,每季度召開會議,進行醫感相關知識學習一次。

5、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指定隔離診室診治,已被污染的區城及時消毒。

6、工作人員上班時着裝規範,嚴格執行手衞生,給病人檢查及操作前後應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液消毒

7、保持各診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地面物表每日清潔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後及時消毒。

8、嚴格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凡侵入性診療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乾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根據其性能定期監測並有記錄;定期對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

10、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複使用,使用後應分類放置。

11、不同區域等使用的清潔工具(抹布、拖把等)標識明顯,實行顏色標記,定點放置,分別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種急診監護儀器的表面根據耐受情況選擇合適消毒液,每日清潔消毒1次,遇污染後及時清潔和消毒。

2)診療桌,診療椅、診療牀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鼠標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

3)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時,對於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污,可先用吸濕材料將其清除,如污漬已乾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後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對於被血體液(>10m1)等污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蓋。

4)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後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週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後,應立即清潔消毒晾乾備用。

13、醫療廢物的處置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衞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有關規定,規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交接登記工作,實行雙簽名,交接登記保存三年以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