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篇 "迎接航天時代,空間站探祕及思政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7W

中國空間站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在航天領域展現出中國的高超技術與雄心壯志。觀看《航天思政大課》後,更能感受到中國空間站建設所藴含的深刻思政內涵,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篇

第1篇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太空“出差”183天、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後凱旋。廣大黨員幹部要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赤誠愛國之心、頑強奮鬥之心、勇敢探索之心,汲取愛國之力、拼搏之力、進取之力,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譜寫時代新篇章。

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赤誠愛國之心,汲取“願得此身長報國”的愛國之力。

一部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赤誠的愛國史。在無數航天人的努力下,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飛速發展,無論是在人造衞星領域,還是在載人航天事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着空間站在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畫上完美句號,中國空間站將進入建造階段。輝煌的背後是無數航天人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之心,如果沒有一顆對偉大祖國的深厚熱愛之情,就不會有航天英雄挺進戈壁荒漠,長年累月、隱姓埋名地潛心研究、攻堅克難。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着的700多位航天英雄先輩,他們用寶貴生命書寫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廣大黨員幹部要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他們的赤誠愛國之心,汲取“願得此身長報國”的愛國之力,始終擰緊思想“總開關”,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矢志不渝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

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頑強奮鬥之心,汲取“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拼搏之力。

一部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頑強拼搏的奮鬥史。老一輩航天人為了彌補國家在航天事業上零的突破,他們毅然來到內蒙古的戈壁荒灘上,以一顆埋頭苦幹、頑強奮鬥之心,開始了對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拓荒。雖然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他們始終不氣餒、不放棄,依然潛心刻苦鑽研在一代代航天人視事業為生命的接續奮鬥中,換來了今天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從“祝融”踏火到“天宮”覽勝,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成就,創造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奇蹟。廣大黨員幹部要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頑強奮鬥之心,汲取“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拼搏之力,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怕困難、不畏挫折,在新徵程上努力展現新擔當、奮發新作為。

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勇敢探索之心,汲取“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進取之力。

一部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開拓創新的探索史。我國從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開始,就叩開了探索浩渺宇宙的大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我國航天事業起步較晚、基礎較弱、技術積累較少的情況下,勇於探索、開拓創新、攻堅克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尖端課題,突破了一項又一項關鍵技術,成功使一枚枚火箭騰空而起,一顆顆“中國星”閃耀寰宇。中國航天事業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了如今的碩果累累,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我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源於無數航天人的勇於探索、開拓創新、奮發圖強。廣大黨員幹部要從航天英雄身上感悟勇敢探索之心,汲取“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進取之力,堅決突破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思想,敢於在思想上突破條框束縛、在行動上打破常規約束,高質量地完成各項工作。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篇

第2篇

4月16日,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着一件大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就要“回家了”!早上9時56分,隨着返回艙主降落傘打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東風着陸場“呈直立”成功着陸,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順利出艙,此次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飛行任務刷新183天“新紀錄”,我們看見了航天人員不斷探索與永不言敗的精神。最讓人動容的一幕,是作為此次唯一女航天員王亞平,在飛機抵達北京西郊機場降落,給了迎接她的女兒一顆“星星”,這既是作為母親的承諾,滿足孩子對航空的好奇與認知。新紀錄的創造,體現了中國的科研實力和綜合國力。

航天事業的發展,源於黨的堅強領導,彰顯中國人民力量。黨的堅強領導是建設航天強國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航天夢的根本保證。數十年來,中國始終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航天員楊利偉第一位進入太空,到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工程圓滿完成任務,從國產自主研發的殲-20、到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黨的堅強領導下, 14億中國人民凝心聚力、攜手並進,從“孤立無援”到“自力更生”,從“一窮二白”到“豐裕充足”,正是有了無數科研人員日日夜夜地不懈奮鬥,才有如今發展的國防強國。

在星辰大海里“183天遨遊”,述説中國人的航天夢。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傳承航天精神,是建設前沿航天科技的核心支撐。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要經歷無數次的考驗和磨礪,對身心素質要求、工作環境、飛行任務要求極其嚴格,是組建載人航天工程的“關鍵一環”。今後,隨着中國空間站建立,可以讓更多人從小感受科普的魅力和科普的重要性,讓“太空探祕”成為科普宣傳教育,播撒科學的種子,傳播科學的精神,讓更多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歷史昭示我們,無論是航空事業發展,還是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青年一輩,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更要衝鋒在前、奮發圖強,肩負起國家經濟發展重任,敢於在更多的領域打大仗、打硬仗,才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力量,實現屬於我們這一輩人的“航天夢、中國夢”。

第3篇

飛天時正值金秋十月,歸來時人間最美四月,太空“出差三人組”安全到家。出差半年,“三人組”留下了太多的“宇宙級浪漫”“世界級驚豔”,無數經典的“名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回來之後,我們又聽到了熟悉的“感覺良好”“感覺非常良好”,這份“良好”也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也讓我們“感覺安心”“感覺放心”。

“感覺良好”的背後是“航天夢想”的“啟航”。曾經的航天,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如今,距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已經過去整整19年的時間了,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這背後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前赴後繼、攻堅克難,他們在浩瀚太空的探索裏留下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足跡,這種變化令人感慨,更令人振奮。從夢想啟航開始,就要做好付出無盡努力的準備,我們要從航天員的身上獲取這“勇於追夢”的力量,在工作當中,敢於去想,敢於去追逐、去實現,最終達到夢想的彼岸,迎來春暖花開。

“感覺良好”的背後是“航天員們”的“暖心”。三位航天員在空間站的每一次亮相,都展現了來自“星辰大海”的“貼心”“暖心”,他們身在太空,卻心繫祖國。過大年送祝福,為虎年的春節注入了十足的“太空感”;“天地對話”連線互動,為全國青年播下了“航天夢”的種子;最高的科普課堂“天宮課堂”拉近了孩子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讓“高大上”的科學知識通俗易懂地演示出來,孕育着無限的可能。歸來後,葉光富比心報平安,王亞平説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見到女兒的時候立刻掏出了“星星”笑着遞給女兒,這一幕讓人動容,更讓人“暖心”。這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裏的“温暖”與“牽掛”,我們要傳承這份“温暖之力”“牽掛之力”,讓它成為推動前進的無窮力量。

“感覺良好”的背後是“航天事業”的“進步”。英雄凱旋意味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也意味着我國航天事業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最新一份“時間表”和“路線圖”也正式公佈,這是隻爭朝夕的“節奏感”。待今年,我國空間站正式搭建完成後,新的“世界級驚豔”將“橫空出世”,航天員們將用實際行動踐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我們要學習這“航天精神”,讓吃苦、戰鬥、攻關、奉獻成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鍛造擔當扛事的“鐵肩膀”,練就善作善成的“好把式”。

“感覺良好”的背後是“航天速度”的“創造”。這次航天員的返程啟動了“快返”模式,返回的途中,飛船從原來的繞地球十幾圈,減少到五圈,時間也從二十幾個小時大幅縮短到幾個小時。返回切換到快速模式背後是技術的完美支撐、方案的不斷優化、組織的科學合理、實施的萬無一失,為我們上演了“快”“準”“穩”的驚人效果,這是科技創新的力量,也是組織實施科學合理的成果。我們要學習航天速度背後的科學性、前瞻性,遇事先想一層、先行一步,做好充分的準備,打好足夠的“提前量”,這樣,當問題來臨時,就不會手忙腳亂,而是能夠從容應對

第4篇

北京時間__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__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全國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講課者“神采”飛揚,聽課者“夢想”飛揚,“天宮課堂”受到全國大中國小師生和廣大收看者的高度讚揚。

“天宮課堂”,激發起中國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美妙的聲音伴着星光從太空傳來,奇妙的畫面擁着神祕從天宮走來。“天宮課堂”成功開講,彰顯了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偉大成就,令每個中國人感到驕傲與自豪。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等六家西方航天機構共同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和中國自主建造的天宮系列空間站兩個空間站在運行。而前者日益老化且超期服役,中國空間站則後來居上、全新起步,給全世界帶來更多驚喜和讚歎。“天宮課堂”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導更多人走入科學殿堂。我們感受到科技進步、國家富強所帶來的美好和喜悦,最終將沉澱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從神舟十號到神舟十三號,從天宮一號到天和核心艙,見證了中國航天科技水平的進步與飛躍。這是科技硬實力的展示,也是技術能力成熟的標誌。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瞄準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攻關,才有了太空授課的驚喜與精彩。

“天宮課堂”,激發起中國人民科學精神和愛國熱情。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對於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意義。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一個接一個的實驗項目精彩紛呈,使所有受眾人羣開闊了眼界,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未知世界的激情與興趣,對於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這次“天宮課堂”通過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還有天地互動交流,讓廣大青少年感知到了宇宙的奧祕、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增強了他們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中國航天事業的信心與力量,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公開課。

“天宮課堂”,為教育教學提供鮮活案例和創新借鑑。知物由學。“天宮課堂”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每一個實驗都是神祕傳奇,每一個解釋都是美妙故事。科幻照進現實,浪漫抒寫夢想。科學實驗展示,讓探索夢想飛揚;視頻互動交流,讓思維夢想飛揚;教室創新拓展,讓教育夢想飛揚,天宮課堂本身就是一種教學創新。“太空課堂”雖然只有短短40分鐘,但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記,對人生的影響深遠持久。通過這堂課,孩子們看到的是人類對未知的求索、科學的力量與魅力,以及星辰大海的壯闊與浪漫。“雙減”下如何讓課堂教學質量“增”上來,“天宮課堂”開啟了中國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曙光,必將迎來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我們的日常教學要努力提高質量,用新穎激勵創新,用興趣增殖志向,激勵青年一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刻苦讀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夢想無垠,步履不停。讓我們站在新的時空座標上開啟新的航程,奔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5篇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空間站迎來首批宇航員入住。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也引發廣泛關注。

“神箭”在弦,神舟系列邁上新台階。飛行任務標識圖案中黃色輪廓線高亮部分,就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它將與天和核心艙前向接口進行對接,而在核心艙後端,停泊着的是上個月底發射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我們的空間站將“變大”了。這也是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標誌我國的神舟系列已經走向另一個台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啟下,將為後續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5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歷代航天人的鍥而不捨、積極探索,離不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

巨龍擎天,東方力量探祕外太空。飛行任務標識圖案中的“1”是東方巨龍圖案,仔細看有3條龍,似乎暗示着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2”是醒目的紅色,是航天人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中國紅”,共產黨人精神本色、人生底色“中國紅”,全國人民熱愛祖國、團結一致的“中國紅”。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也必將繼續發揚航天精神,繼往開來,開啟中國航天事業波瀾壯闊的新徵程。

星河璀璨,華夏兒女共築航天夢。細數飛行任務標識中共有16顆星星,這16顆璀璨之星似乎象徵着為了確保神舟十二號能夠成功發射,特意培訓的16名宇航員。神舟十二號雖然只能承載3名宇航員,但16名在役航天員全程參與相關訓練,哪怕執行飛行任務的機會渺茫。在每一次航天任務的背後離不開每一位航天人的守望相助,更少不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殷切期盼。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航天事業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