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讀後感3篇 啟迪智慧,培養情感——《人的教育》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7.7K

《人的教育》是一本思想性與思辨性極強的讀書材料,它在人類教育史上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該書提出的教育理念深刻而生動,對於傳統教育思想進行了深度反思,探索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不僅對教育工作者有啟示作用,也是廣大讀者值得閲讀的好書。

《人的教育》讀後感3篇 啟迪智慧,培養情感——《人的教育》讀後感

第1篇

?人的教育》為我們講述了幼兒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福祿貝爾在對待家庭與教學科目時,認為“教學即生活”,強調只有當家庭與學校生活一致時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課程與教育目的問題上,福祿貝爾有一段話至今仍發人深思,他説:“幼兒時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確定,如幼兒繪畫並不是為未來成為畫家做準備,教幼兒音樂並非以將來成為音樂家為目的,這些活動仍然為發展幼兒時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個體需食物來補充營養一般。我們要幫助兒童真正過着完美的兒童期,為達到這個目的,即使兒童的學校生活需要延後一年或兩年來完成,還要比誤導他們的人生目標要好一些。”

福祿培爾關於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人的“自動”發展的原則。

福祿培爾認為,這種“自動”發展是個體利用自我能動的力量,通過內部表現於外部和外部表現於內部的兩個階段實現的。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動”發展的教育原則,還在於反對舊教育對兒童的束縛。但福祿培爾並沒有因此使兒童的發展絕對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福祿培爾研究了兒童的發展過程,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幼兒期、少年期和學生期。在他看來,不同的教育手段對兒童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想,所謂教育,就是在孩子這張“白紙”上進行描繪。描繪的次數多了,這張白紙上的內容也就越豐富。隨着內容的豐富,想要再次描繪,必須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方法和手段必須調整。這樣,才能在畫紙上,描繪出更為豐富多彩的畫面。

在幼兒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獨到的見解。在沒有其他活動物體存在時,不能讓幼兒獨自呆在牀上或搖籃裏,這樣不僅會使身體虛弱,也是產生心理上嬌嫩和脆弱。幼兒的卧牀從早期起不應過於柔軟,也不能用羽毛的.枕頭。而飲食始終只能是養料,唯一的目的是促進體力和智力活動,兒童的食物應該儘量簡單,以能夠維持兒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體力和智力上達到同樣程度的發展為限。教幼兒站立和步行時,我們不應當使用枴杖和繩子。在幼兒的成長中,他會自己發現自己有走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學會這些技能。這些觀點,涉及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對於兒童過分的保護,並不能讓他們最好的成長。適當的放手,讓幼兒在“艱苦”的環境中學會生活,在困難中學會堅強。有利於他們身體的發展,又有利於他們心理的鍛鍊讓他們成為獨立、堅強、自信的人。

?人的教育》這本教育名著非常值得我們去讀,這次我只對書中內容作大致得了解,也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今後我還將花更多的時間去仔細研讀。

《人的教育》讀後感3篇 啟迪智慧,培養情感——《人的教育》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國小老師讀書隨筆最近拜讀了孫雲曉老師《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瞭解了孫老師眼下的幸福。教育的目標是讓人幸福。確實,人是追求幸福的動物,一個人做所有事情的終極目的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所以,如果一個人感到幸福了,教育就實現了個人的價值;如果大多數人都感到幸福,那教育就實現了社會的價值。所以,教育應該是要能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的。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研究,非常耐人尋味。他們把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找來進行測試,這些學生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學習成績這些指標都差不多。讓這些學生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你的人生目標(奮鬥目標)是什麼?第二,你實現這個目標的計劃是什麼?結果只有3%的人寫出了清晰的目標、詳細的計劃。13%的人寫出了大概的目標和計劃,還有84%的人沒有目標沒有計劃,還沒有想過呢。

10年過後,研究人員又把這些人找到一起進行調查分析,居然發現什麼了呢?那3%寫出過清晰目標和詳細計劃的人,其收入是那些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人的收入的十倍;寫出了大概目標和計劃的人,其收入是沒有目標計劃的'人的兩倍,差別非常明顯。

哈佛大學的這個研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中學階段特別需要一種職業生涯的意識,要學會訓練,學會論證,學會計劃。這點從小就應該有所鍛鍊。

我比較欣賞德國人的做法。德國的孩子説,爸爸,明天我要去滑雪。德國的父母很可能會這麼問,你的計劃呢?孩子説沒有計劃,德國的父母就説,沒有計劃的事不要做,做事一定要有計劃。孩子就得做計劃。一做計劃就會發現有的事可行或是不可行。

成功永遠是屬於那些有目標有計劃的人。這就是為什麼説這個問題對中國的學生來説特別重要特別值得警醒。在中國,很多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沒有清晰的目標,沒有詳細的計劃。甚至連父母也想不太清楚。不過可能有些父母覺得想得很清楚,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考名牌大學,然後出國留學。這個目標太模糊。什麼意思呢?清晰的目標應該是要明白你要走什麼路,你怎麼能夠實現你的目標,你每一步該怎麼奮鬥。

因此,確立目標做好計劃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只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各種各樣嘗試的機會,在嘗試中發現孩子的潛能和興趣所在。家長首先要發現孩子有什麼夢想,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夢想或願望,但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如何才能實現,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一個人只有知道怎麼樣能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才會有幹勁,也才會有信心。但是,家長過早地單方面替孩子確立人生目標,特別是職業目標,這是很危險的,容易限制孩子的發展。家長應該給孩子的成長留下足夠的空間和餘地。

第3篇

剛開學時經同事介紹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的著作《人的教育》。有關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幾年前就學習了許多,今晚再一看,感覺也沒什麼可讀之處,但我還是硬着頭皮去讀。因為我認為只要是書,它都有讀的價值,既借之,則讀之。

當我讀到這位教育家的生平時,從中讀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讀並且也很讓我佩服的一句話,不是福祿培爾説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羅説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如果不重視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學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我反覆地把這句話讀了幾遍,的確讓我振奮。因為談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當前學生家長(這裏指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掙錢,把孩子都丟在家裏讓爺爺,奶奶照顧。雖然有一部分家長在家,卻也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總是隻顧掙錢。他們這些做家長的哪裏知道孩子們在他們面前和在爺爺奶奶面前的影響和表現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為,有些學生的不良習慣,甚至學壞行為直接與家長有着一定的關係。所以説不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只有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們常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巴普羅也有一句話證實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他的這句話具有片面性,他是這樣認為的:“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為兒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於一切。”他在這句話中只講了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在兒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為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眼中不能與母親同等重要,那麼,這個家庭一定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單是母親要精明能幹,父親也應如此。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既使是好孩子也會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於學壞的。我這裏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們學校六年級有一個男生名叫××,在上幾年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好的,然而這兩年由於父母離婚,雙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問孩子的事,把一個孩子丟在親戚家。這孩子由於受父母的影響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薰陶”,已經染上了一些惡習。父母不在跟前,作為親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嚴,倒至這孩子經常逃學,即使來到學校上課也不認真學習,不是上課搗亂就是找同學打架,學習成績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對他無招可用,因為他現在已經是“刀槍不入”了,這難道不與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關係嗎?

因此,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配合我們學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則,就是一種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