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案7篇 昆蟲教案:玩轉衣袋裏的小世界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1W

本文介紹了一份以《裝滿昆蟲的衣袋》為教材的教案,該教案旨在通過學習昆蟲的知識和觀察昆蟲的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精神。教案結合實際場景、圖例、課堂活動等多種教學手段,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全面而生動的教學方式。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案7篇 昆蟲教案:玩轉衣袋裏的小世界

第1篇

各自輕聲讀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爾出生的時間、地點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環境。

(1)各自輕聲讀全段,看看這一段可以分為幾層,各層寫什麼。

指名讀。教師敍述法布爾的父母尋找孩子的急切情況,着重引導學生從捉紡織娘的事例來體會對昆蟲的入迷程度。

(6)讀第5自然段。:這一天,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口袋裏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訴我們什麼?

(8)指名讀第5自然段,引導體會法布爾當時的思想感情。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寫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請你朗讀給大家聽聽。

4.先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詳寫法布爾捉一隻小甲蟲情景的略寫揀許多貝殼等的句子,再分別讀給大家聽。

(兩個衣袋裏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蟲、石子、貝殼等)

5.我們從第10自然段的哪些話中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呢?

6.複習閲讀第二段,找出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的語句並朗讀。

要點:一個人所以能夠有成就,與他對這項工作的熱愛緊密相連。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捨地努力)

2.裝滿昆蟲的衣袋是用一個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題目的。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案7篇 昆蟲教案:玩轉衣袋裏的小世界 第2張

第2篇

教學本課時,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迷”是這篇課文的靈魂。問文中有“着迷”“迷戀”“痴迷”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但是程度卻越來越深。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理解這三個詞,想想能不能調換它們的位置?為什麼呢?討論之後在去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課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法布爾抓住紡織娘;二是法布爾捉“小甲蟲”。對作者重點描寫的捉“小甲蟲”的情況。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這一自然段,從人物的心情、動作等方面,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程度。其一,引導學生從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寫人物心情的詞句。你看,捉到了昆蟲,“高興極了”,“滿載而歸”,“心裏喜滋滋的”;被迫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垃圾堆”,眼淚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爾的心中,昆蟲的確是“心愛的小寶貝”。其二,應該引導學生抓住相關動詞,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一個“放”字的處理,我採用了詞語比較的方法來體會語言文字的情感。一個垃圾只要“扔”或“丟”,這裏為何不是“扔”、“丟”,而是“放”呢?這樣看來,“放進”一詞看似樸實,但用得準確傳神,讓學生體會其用得精妙恰當。其三,還應當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父母的責罵。在一般情況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許捉昆蟲,孩子便自動放棄了,而法布爾在如此情況下,仍然“興致勃勃地挑揀”,“躲起來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便顯而易見了。這時候,再將“着迷”“迷戀”“痴迷”這三個詞提出來比較,學生就更能體會正是因為法布爾對昆蟲的這種痴迷與執着才會有今天的成就的。

課上由於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所欠缺,回答問題比較瑣碎,浪費的時間也比較多,感悟的不夠深入。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你再來讀一讀課題,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為題目哪?

換一個題目,例如,愛昆蟲的法布爾,法布爾的故事,可不可以?學生的回答還是比較精彩的:如,生動形象地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痴迷。他時時刻刻都在鑽研着昆蟲。

這個時候我想趁熱大跌,便問: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裏不僅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還塞滿了 。 沒想到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還有蟲子、貝殼、樹葉等等。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也不知道該如何來應付,直接將答案引出來了:是啊,多少迷戀,多少眼淚,多少夢想,多少執着!

第3篇

知識: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1.從閲讀課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從小養成愛科學、愛自然的志趣。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談話:請你們把手放進口袋,説一説你的口袋裏放了些什麼。

這個口袋裏放了昆蟲的人是誰?他是哪兒人?他為什麼要把昆蟲放進口袋裏?大家讀一讀《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就知道了。

1.各自輕讀課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爾出生的時間、地點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環境。

2.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聯繫全文想一想:這篇文章是緊緊扣住這段話中的哪句話來寫的?

1.過渡: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着迷”的呢?我們現在就來學習第二段。

2.各自輕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可以分為幾層,各自寫的什麼內容。(第一層:2、3自然段,第二層:4——10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層,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各自談體會)

①輕輕讀第4——10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哪裏概括寫法布爾對昆蟲的入迷,哪裏寫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讀第4自然段,畫出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

③説説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幾個過程來寫的。(裝——扔——裝)

⑤讀讀第5自然段。“這一天,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訴我們什麼?有沒有具體寫呢?是怎麼寫的?

⑦指名朗讀第5自然段,引導體會法布爾當時的思想感情。

(3)過渡:法布爾滿載而歸的時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後又遇到什麼情況,結果怎樣呢?

②他滿載而歸的時候,心情怎樣?請你畫出有關的語句並朗讀。

④課文是怎樣寫法布爾扔掉他口袋中的東西時的情景的?這些描寫充分表現了法布爾的什麼心情?

⑤我們從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話中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呢?

4.複習閲讀第二段,找出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的語句並閲讀。

1.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誰?突出寫了他的哪一個方面?

3.討論:這篇文章為什麼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

4.“裝滿昆蟲的衣袋”是用一個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題目的。此外,還有什麼命題方法嗎?

2.利用課餘時間觀察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

第4篇

2、理解課文內容,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趣。

2、同桌互相批閲,寫的好的送一張笑臉給他。錯的很快更正三遍。

1、快速瀏覽全文。思考: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4、默讀課文,同桌討論:課文中還有哪句話和這句話意思相近?課文中還有哪些帶有“迷”字的詞語?

7、講解;這篇課文首尾呼應我們應該在讀的過程中體會這種表達方法的效果。

8、出示課文中帶有“迷”字的詞語。(着迷、迷戀、痴迷)

“迷”的意思是:(1)分辨不清,失去判斷能力;(2)對某人或某一事物發生特殊愛好而沉醉。(3)沉醉於某一事物的人。(4)使看不清,使陶醉。

10、四人小組討論;以上三個詞語中的“迷”字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應該是第幾種意思。

12、再用“迷”字的其他意思各組一個詞。根據其它意思我們把法布爾稱為什麼迷?

14默讀課文,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都説明法布爾對昆蟲很着迷?

15、四人小組學習課文。並在組內討論交流所畫的句子,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讀好寫法布爾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句子,體會他的感情。

1、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認為為什麼要這樣寫?

3、講解:課文是用一個人的特徵為題,回憶學過的課文或寫作的時候,還有別的命題方法嗎?

4、小結:用人名或動物名為題;用事情為題;用地名為題;用人物語言為題。

1、介紹《昆蟲記》這本書以及法布爾生平,瞭解法布爾精神。

5、裝滿昆蟲的衣袋 迷戀 捉紡織娘 捉甲蟲 昆蟲迷

1、圍繞中心句,從“迷”字入手緊緊扣住“着迷、迷戀、痴迷”通過質疑、討論來學習法布爾對昆蟲着迷的兩件事。

2、運用畫、議、讀的方法感悟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對昆蟲的痴迷。

3、通過找一找、讀一讀、議一議,來了解首尾呼應的寫法。

4、通過查找資料,聽教師講解,豐富積累,增長見識。瞭解名人的生平,學習名人的精神。

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是由於是週一,學生狀態不佳,參與面不廣。

第5篇

2、在閲讀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領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捨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1、剛才的遊戲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對昆蟲的瞭解還真不少!在上一堂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法國的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就是——法布爾。

3、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第15課《裝滿昆蟲的衣袋》。

1、打開課本,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到了法布爾的衣袋?

2、法布爾是一個痴迷於昆蟲的人,寫人離不開寫事,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幾件事反映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

(2)法布爾放鴨子後經常去觀察昆蟲,雖遭父母責罵,依然痴迷於昆蟲。

a、自由讀2-10自然段,劃出讓你感覺到法布爾對昆蟲痴迷的句子;

b、把你劃出的句子讀給組內同學聽,並説説你劃出它的理由,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5、過渡:法布爾就是這樣一生痴迷於昆蟲的研究,他專心地觀察、探究昆蟲,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父母的責罵也絲毫不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憑着這種痴迷的、契而不捨的精神,他走進了科的殿堂,成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響的昆蟲學家!

現在請你想想課文為什麼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

1、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昆蟲是很可愛的,它們的外形就很有特點。

2、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後,也情不自禁地寫了幾句,想看看嗎?

閲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於其個人經歷與知識閲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生的內心體驗不盡相同。課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蘇霍姆林斯基説:“語文課,我只教會學生閲讀與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樣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説話、引導、朗讀、想象、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閲讀活動,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叉,有機結合,放飛學生的靈性!

第6篇

國小五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通過閲讀來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能夠藉助網絡等平台蒐集、處理、交流文本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正確的審美體驗。教學中,抓住重點語段和詞句,注重聽、説、讀、寫的訓練,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創設智慧靈動的語文課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課文的十個生字,理解“痴迷、縱橫、閃爍、鼓鼓囊囊”等詞語;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1、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學會蒐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網絡交互功讓學生開展創意閲讀,延伸課堂。

1、憑藉文本,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仔細觀察、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

2、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薰陶。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學習,促進學生個人體驗地生成,通過學法指導,以讀促寫。

2、通過博客、網絡平台等多種交流方式,實現文本、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

1、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領悟題目的內涵,體會法布爾從小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激趣導入,認識法布爾——從直觀入手,走進文本學習

1、談話: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份大自然的禮物。(課件展示昆蟲圖片)喜歡這些小傢伙嗎?有個人也很喜歡小昆蟲,可他不是一時的興趣,而是將這種熱愛與痴迷持續了一生,他就是法布爾——科學殿堂裏的一位巨人。(板書:科學殿堂)

(設計理念:直觀再現生動活潑的昆蟲圖片,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輕鬆、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設計理念:讓學生了解法布爾,走近法布爾,激發他們對科學家的崇敬和熱愛。)

4、師:讓我們乘坐時空穿梭機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到法布爾的童年去看看吧!板書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學生隨師書寫課題)

二、互助學習,初讀課文 ——通過互助學習,掃清文字障礙

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理解重點詞語,掃清文字障礙。

2、多媒體課件出示文本,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注意帶點字讀音。

(設計理念:課件出示文中重點字詞,直觀幫助學生糾正字音,理解詞義,便捷、生動,利於學生掌握、積累生字新詞。)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初識文本內容,促進探索新知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小時候的法布爾是個怎樣的孩子?

3、課件出示文本: “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着迷。”

4、在課文中還有幾個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詞,你能找出來嗎?

(設計理念:閲讀是語文教學之本,默讀課文,讓學生充分閲讀,沉浸文本,促使學生深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領悟,在感知文本內容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新知)

四、以讀促學,感悟痴迷——引導品析文本,進行學法指導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2、3自然段,畫出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詞語美美讀一讀,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1) “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他們不由得着急起來,在田野上邊跑邊呼喊兒子。”

2) “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了這位‘歌唱家’。”

(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終於”説明他找到這隻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導想象,拓展思維:法布爾在找這位“歌唱家”時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

4)重點指導讀法布爾對媽媽説的話,用表演朗讀法來表現法布爾找到紡織娘的欣喜。(師生合作創造性表演讀。)

(設計理念: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學生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捕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五、以導促學,探究痴迷——引導答疑導學,形成個人體驗

過渡:小法布爾的故事還真不少,這不,爸爸讓他去放鴨子他又幹什麼去了?

劃出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句子,抓重點詞語有感情讀一讀;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書寫感受等語文實踐活動,體會法布爾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領悟他熱愛大自然的情懷。適時加以學法上的指導,實現短時、協作、高效的學習。)

1)、小組合作按照學法:讀,想,劃,評,找出反映法布爾喜愛昆蟲的句子。

2)、學生依照情感體驗,讀感受深刻的句子,並説説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1)、根據學生髮言,課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上眼睛靜聽,伴隨着悠揚的鋼琴曲《童年》,學生在腦海中想象美妙的畫面。

2)、師指導: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邊,會觀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交流個人情感體驗)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設計理念:視頻欣賞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還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讓學生走進法布爾迷戀的昆蟲世界。)

過渡:這隻把蒲公英當做降落傘的小甲蟲多麼可愛呀!它不僅吸引了我們,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爾。

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裏,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5、法布爾迷戀着昆蟲的世界,可爸爸媽媽是怎樣的態度呢?

2)教師小結: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並沒有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把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裝滿了衣袋。為什麼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

3)回顧全文,引導學生從文中描寫大自然美好和小動物可愛的語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經歷,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a、過渡:強烈的興趣加上細緻地觀察,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撰寫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樂章《昆蟲記》,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b、後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麼樣的?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d、回扣文題:課文為什麼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

e、課件出示文本:法布爾的衣袋裏裝滿了( ),裝滿了( ),還裝滿了( )。

設計理念:通過對文題的深入理解,提煉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以讀促寫,昇華痴迷——延伸課堂內外,進行知識拓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麼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c、師動情小結:作為一位科學家,一位用心去觀察、用愛去體會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的科學研究是充滿詩意的,他用詩人的語言描繪這些鮮活的生命,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昆蟲記》是最著名的,就讓我們靜靜地去讀一讀,走進法布爾的昆蟲世界。

(設計理念:在詩意的環境裏閲讀詩一樣優美的文字,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理想的憧憬。)

此刻如果我們正站在法布爾的雕像前,你有什麼心裏話想對他説呢?想一想,再寫下來,也可以在課後把你的感悟、想法發到主題博客上。(出示博客鏈接地址)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課程,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習得語言工具的同時,感受到人文薰陶,讓學生在人文情感的衝擊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落實語言文字的教學。)

第7篇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一篇記敍文,主要敍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的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裏,父母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並沒有寫法布爾是怎麼成為一句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敍了他小時候對蟲子非常着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我上的是第一教時,教學目標主要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主要講了兩件事,知道法布爾是一個“昆蟲迷”。教學中我立求做到以下兩點:其一在整體上,教學中為提高實效,改變按常規“平推”的教學流程,從突破教學重難點出發,科學剪裁,合理地實施教法,落實評議基本功訓練,體現語文學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其二朗讀時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

一開始就示課題,讀題。請學生説説誰的衣袋裏裝滿昆蟲,引出法布爾,並用自己的話介紹法布爾。再用“課文就給我們介紹了法布爾小時候觀察昆蟲的趣事”,讓學生打開課本,初讀課文。這樣的設計緊緊圍繞重點,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接着讓學生按要求讀課文,然後檢查自學情況。在檢查時,我從一組詞語入手“小溪縱橫”、“花草叢生”、“鳥棲蟲蟲居”讓學生找到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讀句子,並説説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並用圖出示這優美的環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第一自然段。因為這段説到有許多小動物跑來跑去,所以順利成章地引出“文中寫到了哪些小動物”,為下面理清課文條理埋下伏筆。接着用課文主要寫了法布爾抓哪些小動物的經過呢?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相關的段落。,學生在歸納這兩件事的時候,可能説不完整,可能段落找不全,我也不急於求成。例如第一件事,法布爾為了捉紡織娘,結果忘記了回家。先讓學生用聽老師讀,想象畫面等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舉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走入文本,正確流利地朗讀。然後我作適當的指引“紡織娘是捉到了,可法布爾卻忘記了?”讓學生填空,全面地瞭解第一件事情。再請學生遷移讀法,用“再現情境法”朗讀第二自然段。整個這件事的教學我採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找、讀、思、説,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

“法布爾為了抓小甲蟲,遭父母的責罵,但絲毫沒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這件事時,要求略有提高,要學生完整地敍述這件事。此外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先讓學生理解“責備“、“責罵”的意思,接着提示學生這是一般的批評嗎?學生立刻從“怒氣衝衝”、“厲聲”感知父母的批評是嚴厲的。最後請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水到渠成。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