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幾的教學反思8篇 "探尋教學中的失誤:一位教師的反思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本文將分享一位教師的教學反思,反思中包括對自己教學方法的審視和改進,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估和調整。同時,也展示了教師對於教學的熱情和責任感。

第幾的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幾和第幾”是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使用“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多,而使用“第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因此,兩者很容易發生混淆。學生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指出第幾個必須考慮應從哪個方位數起,要難得多,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大量的活動場景來促進學生對“第幾”的認識和區分“幾和第幾”。

1、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而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我創設了過渡語: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我還在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學生在參與中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接着我又創設第二個情境———照“全家福”,自然引出“做一做”的第二題,由於課前學生對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於這些問題解答還是比較出色的。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再一次高漲。

2、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又特意安排了點燈籠遊戲這一環節: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反覆練習,這樣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幾和第幾”。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塗了第四個。

第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第四,做完練習後,其實我還可以有效地拓展開來,比如説:問學生,我們的教室在第幾層啊,我們的教學樓一共有幾樓?你們家住在第幾層之類的話,這樣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這個道理。

第幾的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自然數有兩個含義,用來表示事物多少時,稱為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稱為序數。本節課教學了幾和第幾,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幾點進行操作:

課前,我根據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之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燒餅店吃燒餅,他吃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他吃到第4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歎了口氣説:“唉,要知道吃第4個能飽,先吃第4個該多好啊!”他説得對嗎?”“不對,不對。”“為什麼?”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我們班劉暢同學站起來説:“他要吃4個才飽,如果只吃第4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藉此機會引出了今天的課題《幾和第幾》。

引出課題後,我便出示了書中的情境圖,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圖上,因此,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情境圖,明白圖的意思,並提出問題:“從圖中你能不能知道誰最先買到票,為什麼?”從而引出序數“第一”。有了第一的認識,我進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誰嗎?排在前三個的又是誰?揹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幾?一共有幾人排隊買票?……”有了指向性較明的問題,學生迅速認識了1個、第1;5個、第5……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麼必須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情境圖是靜態的,鞏固練習時我讓學生演動態的排隊圖,既能使學生樂於參與,也能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實際情景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新知的學習中,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排隊學生的具體位置。從左數排在第幾、從右數排在第幾,一共有幾人排隊的描述。但由於部分學生還分不清左右,因此,敍述起來容易混淆,區分左右的.訓練有必要加強。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對於一年級孩子的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尤為重要,那就需要教師採取不同形式,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第3篇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動物聚餐的教學情境(在比大小中製作的小猴等學具)。當我將小猴子、桃子、蘋果等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鬆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正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隻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

①一共有幾隻小動物?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④為什麼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聯繫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4、強調“第幾”中的“第”字,從生活出發,實際出發。在教學設計中我添加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尋找自己小組中的“幾和第幾”。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4篇

本月上了一節公開課,所選上課內容是第17課幾和第幾,下面我先介紹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第一步是本節課前二十分鐘處於複習階段,包含內容有:講了前一天的作業練習題,集體訂正錯誤的地方;然後進行20以內數的點數;最後是完成20以內按數取物。第二步是今天內容講解幾和第幾,通過圖片讓同學們認識到數與數序,從而應用到生活中。第三步是通過練習鞏固理解。

1.時間上整體把握還不夠精確,尤其每部分時間分配還有待加強。

2.再次把之前有錯誤的或未講內容再講解一遍,讓學生們理解透徹。

通過這次公開課讓我意識到我所面臨的教學任務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網絡視頻教學雖有各種限制,但作為老師要想盡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忽略問題。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裏,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與在校時是一樣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緻的考慮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學習。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鞭策自己,加強專業學習,提高專業修養。

第5篇

?認識幾和第幾》這一節課,我主要以一個排隊買票進動物園觀看錶演的情境貫穿整節課,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從而能在歡快地氛圍下學習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要讓學生理解並能夠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對於學生來説,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幾和第幾有了很多經驗,這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這是我的教研課,在此之前,我現在另外一個班級上了一遍。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當同學們已經得出有5人排隊,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個,最後的小女孩排在第5個時,我追問了:5表示什麼,第2表示什麼,第5呢?孩子們沒有符合我原來的預想,他們一個個有點不知所措。然後我詢問了周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自己太想當然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不需要挖掘地這麼深,只要能初步區分幾和第幾,就行了,所以在四班上課時,就省略了這一步。接着在塗燈籠的遊戲中,讓學生分別塗出4個和第4個,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塗對,但是,當問到:為什麼兩行都有4,可是塗的不一樣時,孩子們可能因為我沒有很好的.引導,有些答非所問,甚至有的孩子説出:這樣就不是數學了。當時有點慌,只能帶領孩子一起來看題目:塗4個,就要數出4個,塗上顏色;塗第4個,就要數,並一邊數一邊問,第1個要不要塗色,第2個呢,第3個呢,第4個呢?從而明確只需要塗第4個。其實還是要一開始引導好,不然孩子們都走了“歪路”。在講解動物上山和下山這道題目時,我很機械的問:上山(下山)的動物有幾隻,誰第1,誰第2;在之後的追問時,為什麼説小貓第1,又出現了混亂孩子思想的問題,沒有真正的把題目活用起來。如果當時先讓孩子觀察小動物們誰排在最前面,誰已經快到山頂了,再問誰第1,這樣清楚地提問可能就會讓孩子理解地輕鬆一點。

第6篇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是要讓學生區分開“幾”和“第幾”是有不同的含義的,這一內容還要結合“左、右”的知識,所以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也很容易混亂。所以為了讓學生專心投入學習,我就創設了一些情境去吸引學生的注意。

1、創設情境:借用課本上的例題圖,把它設想成是老師帶小朋友去遊樂園玩,慢慢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説出去遊樂園要買票;買票就要排隊;排隊就要有秩序。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教了學生我們做事情要有秩序。

2、教學時先跟學生數一數排隊的`人數,問小男孩排在第幾個,又問了隊伍中其他孩子的位置。之後讓學生慢慢體會一點“幾”、“第幾”,的一些差別。自己先來説一説,最後老師在總結。讓學生明白“幾個”指的不只是一個物體,還可能是好多個。而“第幾”,它只能特指一個。為了讓學生對這個知識得到鞏固練習,我利用教室裏的座位,讓學生回答:“這一組前2位同學站起來”。“這一組第2位同學站起來”。用的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來練習,學生的投入狀況也很好,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對學生的鞏固知識還是有很好的幫助的。

3、但是課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在練習中,題目會規定你從左或者從右數起。在新課前沒有對左右的知識稍加複習,而只在練習題中提到了,課堂中對於從左數從右數也沒有做太多的練習,所以學生在做題時有點困難,為了避免在發生,備課時對於課後的練習也要仔細研究。還有一個問題,一年級學生的課堂習慣、坐姿、手不亂動等習慣還要多加練習、訓練、提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第7篇

以活動為載體進行教學,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悦,從而實現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深化新知。教師設計的兩個活動,頒獎與送水,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思、在玩玩學學中明確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含義。“生2説向超排第3,生3説向超排第4”教師及時利用課堂生成資源,讓學生明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第幾”是相對的,從不同的方向數,“第幾”也就起了相應的變化,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靈活,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從而獲得知識,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比老師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師:運動會還在進行着,天真熱,老師準備了一些扇子,請各小組長把扇子發給同學們吧。

老師説明活動規則:讓小組成員按一定順序排成一隊,組長仿照老師剛才組織同學給運動員送水的活動,組織本組的同學玩分扇子的活動,要求每一個同學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

老師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中,並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新知。

師:我們在找同學的時候,要分清從左邊數,還是從右邊數

反思:用學生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中事物的數量順序,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在深化對“第幾”的認識時,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參加發扇子活動,豐富了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實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這一環節不但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理解、運用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服務意識。

師:運動會結束了,同學們排隊參加閉幕式,老師有兩個問題想讓同學們幫着解答:

(1)向思琪的前面有3人,後面有5人,這排一共有幾人?

(2)王欲君從前面數排在第2,從後面數排在第4,這排一共有幾人?

讓各小組討論,提示學生可以演示,找出規律,全班交流。

反思: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與閉幕式站隊這一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將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站隊活動中,既有效地鞏固新知,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學以至用的目的。一,使“第幾”和“幾個”的概念“活”了,這樣的練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有很大幫助。

在《第幾》這節課中,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生們熟悉的運動會場面引入課堂,把“第幾”和“幾個”的概念融入活動中,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領會“第幾”和“幾個”的含義,巧妙設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也符合我們的課改精神,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的同時,觀察、比較、判斷、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第8篇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説,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設計教學時特意多安排了一些小遊戲:從左往右數,請第幾排的第幾個小朋友站起來,請從前往後數的第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等,利用數學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時,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

陶行知先生説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包括數學教育。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注意結合孩子們的思想實際和對於知識的接受能力,給孩子們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幫助孩子們真正愛上數學這門藝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