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的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9W

經過教學反思可以增強老師的自我指導能力,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學過程思考的一種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花之歌的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6篇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篇1

?楊樹之歌》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植樹”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首楊樹的讚歌。課文在這個季節裏安排了這樣一個主題,有很強的時代性和時令性。為了讓學生了解人類與樹林之間的生生共息的關係,懂得愛護樹木,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一、整體把握單元主題,靈活處理單元內的各項學生活動

我先講述《鄧爺爺植樹的故事》,以引起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興趣,知道植樹是造福萬代的事情,再讀詩歌《記住》,讓學生知道樹木和人類共生共息的密切關係,初步懂得要愛護樹木。接着帶領學生觀察校園的大樟樹,讓學生看看樹的外形,摸摸樹的枝幹,聞聞樹的味道,聽聽風吹樹葉的聲音,和樹説説話,從而走進樹,親近樹,由此完成“語文天地”中的“用幾句話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樹。”有了這些近距離的觀察和接觸,學生的日記自然有話可寫。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又對樹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學生日記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楊樹之歌》的教學情境。

二、朗讀形式多種多樣,讀中生情,讀中想象

?楊樹之歌》是一首詩歌,這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課堂上,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有學生入情入境的個人讀,集體讀,師生接讀,同桌互讀等等不同讀法,讓學生從讀中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讓學生眼前彷彿有了一幅安寧、美好、幸福祥和的圖畫。畫中還有誰呢?大葉楊會唱歌給誰聽呢?水到渠成,此時學生的思維已被打開,想象的翅膀已經插上,孩子們一個個按耐不住地表達,一句句貼近生活、描述生活的兒歌很快就被孩子們吟誦出來。

三、自主識字、靈活運用看拼音識字、看上下文猜字,利用聲旁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

我結合上一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當中,引導學生髮現聲旁表音的規律,利用聲旁識字,比如“蝴、蝶、陪、棋”等字,孩子們識字後,還讓他們集體交流識字方法,交流思維的過程既加深了對生字的記憶,又讓他們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努力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開心地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篇2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而且洋溢着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較貼近兒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學習題材。

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讓孩子們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進行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再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並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樹之歌》説一説。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説話熱情。最後指導學生寫小詩,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人人成為小詩人。再重點指導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所以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中,我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和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這有待於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篇3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瞭解這些樹木的特點,並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瞭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説説這些樹木的特點,並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説一説。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説話熱情。

二、不足之處: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效果欠佳。

三、改進措施:

識字習慣的養成,藉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應按照課前預設去做,這樣的話,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緻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瞭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説一説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麼瞭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篇4

?樹之歌》是一首關於樹木的兒歌,兒歌中介紹了各種樹木及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低段主要以識字、寫字為主,所以教學時為了使整個識字過程以及讀書環節有趣,本節課採用抓關鍵詞語整體認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背兒歌中學句學詞學字,在學句學詞中認字。

在研討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分析兒歌及兒歌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因為本單元都是識字,這是本冊唯一的一個集中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低段的學習重點。而本單元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學生之前也初步接觸過形聲字。商討之後,我們決定怎樣在學生初步瞭解的情況下,逐漸瞭解其特點,學習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會舉一反三,運用歸類識字,比較識字,字源識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感受識字的樂趣。

目標的制定,則是參考學習盧老師的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中,目標制定要含有學習後的知識名詞、學習後的技能動詞、運用知識能做什麼事。於是,經過幾次討論,我們把基礎目標、支撐目標和核心目標制定為:

1、通過讀文、看圖,劃出11種樹的名稱,説出特點。(基礎目標)

2、多種方法,讀準“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桐、楓、鬆、柏”5個生字。歸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支撐目標)

3、藉助填空、圖片等,背誦兒歌。(核心目標)

但是在上完課的時候,經過校長的講解,意識到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有所偏差,只關注到制定目標中的名詞、能力動詞和技能動詞要匹配。忽略了三個目標的一致性以及相互關聯性。導致三個目標沒有很好的貫連在一起,所以本節課目標也未全部達成。

之前狹隘的認為語文教學對於低段來説除了常規習慣,就是語文書本上的知識,但是隨着評課、培訓學習及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不單單是教學生一些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時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出方法,運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關注語文素養,有大局意識。從長遠考慮,低段良好的常規習慣很重要,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講授識字時,學生區分不清楚“桂和掛”時,我的應變能力不夠,導致錯過了很好的課堂生成,對課堂的把控性和知識的生成預測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應該及時對比並講解兩個部件一樣,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聲字又是本節課的重點。識字教學不紮實,直接影響孩子的識字。“疆”字設計通過字源演變講解時,又過快,沒有很好的過渡。學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組詞時出現了“江南、江西”這樣的同音字。應通過字典中的釋義,讓學生能夠明白這個字的意思,這樣在組詞時,孩子就能通過字義理解並組詞。“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多種形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知道識字方面重難點,做到講解透徹。

在誦讀兒歌、韻文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討論,及多種形式的背誦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怎樣把識字課上的有趣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大家共同探討的一節課,給我們一些啟發,課堂有趣,不僅僅是語言上生動有趣,更要把自己當做孩子一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我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引導?這樣的課堂形式及環節我能學到知識嗎?因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上課風格,或生動活潑、或有趣好玩、或沉穩內斂而又不失活潑。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嚴肅又不失活潑,現下能力各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學無止境,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跟着同組優秀的同事學習。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篇5

?樹之歌》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兒歌。這一單元是本冊的一個識字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學詞。本課要求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怎麼才能在一節課內教會孩子們識記這麼多生字呢?我仔細地研讀了教材,發現本課的生字是有規律可循的,會認的生字中有8個都是與樹木名稱有關,而且都是形聲字。會寫的10個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而且都要寫得左窄右寬。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點,以發現形聲字的規律為突破口,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1、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低年級識字教學應通過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和途徑,把快樂引進課堂,引進識字教學,充分激發學生識字的主動意識和願望。

在學生藉助拼音初讀兒歌后,為了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請同學們為樹木點點名。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課堂上能自己為樹木點名,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他們很認真地讀着每一種樹木的名稱。他們識字的興趣濃,主動性高,識字效果好。

2、創新識字教學的方法。

遊戲活動識字。低年級教學主要任務是識字,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新教材的特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教學中宜採用生動活潑的遊戲教學形式。

當學生藉助拼音認識了各種樹木的名稱後,我獎勵同學們玩一個小遊戲,我讀樹木名稱,同學們快速從生字卡片中找到對應的生字。學生在遊戲中享受“玩”的樂趣,在有意識的玩耍過程中調動了記憶的熱情,識字教學充滿趣味,教學效果好。

運用漢字構字規律識字。有人説漢字最難學,是因為漢字是方塊字,構件比較複雜,其實學漢字有訣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學起來並不難,識字教學主要就是要教給學生一種識字規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漢字的規律,感知漢字文化,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本課會認的生字中有8個與樹木名稱有關,我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學習。首先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點,同學們發現它們字形的祕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導他們讀一讀這些生字,他們又有新發現,這些字的讀音就是木字旁旁邊的字。於是我們發現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並教會他們運用這種規律自主識字。在教學第二組生字時,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新字。有的同學運用生活實際識記“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這些動作進行識記。還有的同學列舉相關聯的詞語“銀行”“服裝”來識記“銀”和“掌”。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活動中提高聽、説、讀、寫能力,增加學生的獲得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機。

花之歌的教學反思篇6

一.濃厚的情感是詩歌學習的主要旋律

回顧本課,依然心潮澎湃,課堂上師生朗讀的聲音依舊在耳邊迴盪。好課是要上到師生心裏去的,能夠在師生的心靈深處留下深深的烙印的。特級教師王崧舟説:“當語文的本體價值被工具性壓倒的時候,學生可能在機械操練中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是卻失掉了學習語文的全部興趣、全部激情、全部靈性。得到的東西我們看到了,失去的東西我們並未覺察。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失去的卻是冰山的根基。”

沒有情感的注入,語文課堂將缺少一半的生機與活力,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機械生硬的,缺乏觸動靈魂的力量。尤其是感情充沛的詩歌教學,課堂更要激盪情感的味道,抓準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使學生受到感染、薰陶和激勵,課堂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情懷。

二.文化的傳承是漢字教學的獨特魅力

“語文本身就帶有文化傳承的使命,傳承的應該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中的瑰寶。”中國的漢字就是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就是文化中的瑰寶。一個簡簡單單的“乳”字僅有八筆,卻藴含着母親哺育兒女的艱辛與不易,厚重的情感藏在古人造字的智慧裏。

橫豎撇捺在學生眼裏不再是簡單的筆畫,漢字不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擁有鮮活生命的。當學生用深情寫下這些漢字的時候,一種民族自豪感將會根植於靈魂的深處。

三.豐富的拓展是課程內容的最佳補白

本課教學將聞一多先生的愛國詩句與古往今來的思鄉思親佳句融合在一起。意在讓學生體會雖然詩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時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閲歷,但是心中的情懷不曾隨着歲月的流逝而失去色彩。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以及學生不曾接觸過的余光中的詩《鄉愁》,讓學生以更廣闊的視野和胸懷去看待語文學習,走向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此後,在某一個月朗星稀的時刻,學生遠離家鄉或者遠離祖國,他或許會想起聞一多先生的詩句,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詩句,想起李白、王維等詩人心中澎湃着的旋律。在諸多的詩句中,學生讀懂了鄉愁,理解了思念,懂得了感恩,從更深的層次體會了自己當下的思鄉情感。這是語文應該給予學生的一份豐厚的精神大禮,多年之後留下的陳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