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後感4篇 歷史名家言傳身教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K

《百家講壇觀後感》是一檔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知識講座節目,該節目彙集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生動的講解和豐富的案例,向觀眾傳遞知識和智慧的火花。在觀看《百家講壇》後,無論是對歷史、文化、哲學還是生活的理解都將有所收穫。跟隨講者的思維跳躍,我們不僅開闊了視野,還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為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百家講壇觀後感4篇 歷史名家言傳身教

第1篇

今天看了百家講壇曾仕強先生讀易經,雖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讓人收益終生,曾仕強是國學大師,他對易經的瞭解不是我輩可以啟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結合近年學習哲學一些心得在這裏對於老先生的觀點想提出認同,提出異議。

恐要見笑。一:是陰和陽的問題,曾先生以計算機的0和1加以比較論述,我認為是非常正確,並且本人前些時間也以相同觀點和同事談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對思想漠不關心的工人,只當時對風而言了,曾先生的觀點恰與我的觀點相同,讓我內心平添了許多自信。引用曾仕強百家講壇素質教育探索發現奧斯卡陳安之餘世維易經言"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兇吉",陰為虛''陽為實''其中包含了對自然萬物的形成現象的理解。

而計算機是由0和1為基本構成單位,0和1之間的不同組合形成數據鏈演化為程序,發展構成了我們現在的數字光影虛擬世界。這恰恰印證了易經的陰陽互補不可或卻的哲學理念。二:就是曾仕強的"持經達變"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這就是"保持原則,適時改變"曾先生説:"我們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對"中"展開論述,"中庸就是恰倒好處,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場也就是要始終保持正確的''辨證的觀點。對此本人也嚴重同意,這是用於人際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引用曾仕強中文博客-百家講壇素質教育探索發現奧斯卡陳安之餘世維而對於曾先生對"經"的解釋小我不得不説些個人的看法,那就是不變與變的問題,曾先生説"經"是永恆不變的東西,就以我前數年學習辨證唯物的經驗來看,世界是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的。

不變是相對的,之所以説"不變"是為了比較"變","不變"是變的參照物而以。不是不變而是相對我們的時間價值觀的不變。所謂的"不變"只是慢慢在變,是量變現象,實際它是不斷在變化,只是到形成"質變"的時間較為漫長而已,比方説,地質的變遷就經歷了無數萬年,不是我們以現實人生的標準可以痕量經見的。其他對於曾仕強提出的"謙卦"等等問題我一部分表示贊同,一部分限於學識不很理解,今後會在學習的道路上繼續發問。

百家講壇觀後感4篇 歷史名家言傳身教 第2張

第2篇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那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可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我:“歷史為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為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麼最終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必須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理解和歡迎,正如他自我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説,戲劇編排,小説演義。”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先歷史也能夠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

易中天,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收到的評論大多是溢美之詞,如五月槐花,香氣飄飄。在網上,竟然有網友放出話來:嫁人就嫁易中天!當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實讓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能夠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比如他為了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對虞姬和自我的戰馬十分有情意,他就説:“項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那時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了。”一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於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枱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着,品味着。

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並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異常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據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才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

第3篇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的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裏有天下紛爭,羣雄並起;有英雄豪傑,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每當我們看到趙雲單騎救主,諸葛亮火攻赤壁,張飛在長阪坡那聲驚天一吼,在我們內心升騰的是無限的敬佩與正義感,我們從三國中看到了戰爭,看到了俠客,看到了謀士,我們成醉於其中......但是,我們不曾思考,也不曾問自己:“歷史為什麼會如此發展?諸葛亮為什麼要選擇劉備?袁術為什麼最後會餓死於長亭?”三國在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跳了出來,他用現代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他仍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和歡迎,正如他自己所講的那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説,戲劇編排,小説演義。”他使更多的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也是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角度,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讀!這個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為《品三國》。

易中天,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從《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收到的評論大多是溢美之詞,如五月槐花,香氣飄飄。在網上,竟然有網友放出話來:嫁人就嫁易中天!當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實讓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這些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比如他為了形容項羽是婦人之仁,對虞姬和自己的戰馬非常有情意,他就説:“項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那時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了。”一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當然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於是,眾多熱門話題再次被放到枱面上被人們熱烈討論着,品味着。

從此,三國不再只為史學家和軍事家所津津樂道,更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闆,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也紛紛參看。據一些例子,在曹操事業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思考。曹操提出瞭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才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

第4篇

記得去年暑假觀看過一部電視劇《穆桂英掛帥》,令我對貌美如花而且能文能武的穆桂英佩服不已,同時也對楊家將第一代楊業的夫人佘太君等楊門女將心生敬畏,這令我對歷史上“巾幗不讓鬚眉”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劇中説,北宋年間,宋遼征戰,楊家將奉旨統領宋軍保家衞國。穆桂英乃北漢名將穆羽之女,嫁給楊家將第三代楊宗保後親自跟隨楊家眾將到邊關御遼,在幾經周折下奪得帥印,帶領宋軍擊退遼軍,取得勝利。

但在此次觀看了《百家講壇》後,令我重新瞭解了楊家將。首先,正史之中並沒有記載楊業的夫人是何人,但一些文人便認為佘太君的原型是宋將折德扆的女兒,“折姓”音同“佘姓”,或許“佘太君”就是由這位折德扆的女兒轉變而來。再説穆桂英,劇中説她嫁給楊家將第三代楊宗保,並生下兒子楊文廣。但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楊宗保”這個人,而楊家將第三代也不是別人,就是楊文廣。原來由於楊文廣和他父親楊六郎(楊延昭)的年齡相差將近50歲,所以文人們便在其中間添進了一個“楊宗保”。那既然沒有“楊宗保”這個人,又是否有“穆桂英”這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呢?如果有,她又是否嫁給了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呢?正史之中,楊文廣的夫人也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楊文廣有一個堂兄叫“楊琪”,他倒有一個夫人“穆容氏”。但當今我們熟知的“慕容氏”是一個複姓,此“慕”非彼“穆”,或許,穆桂英的原型便是她。最後,歷史上有沒有楊門女將呢?記得1998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穆桂英十二寡婦徵西》,講壇中給我們分析了,楊業有幾個兒子,都不是同時戰死的,即使把楊家所有的媳婦加起來,也沒有十二個,所以即便我們再怎麼湊也湊不成十二個寡婦。

記得講壇中的講者説過:“民間敍事,演義傳説,只要我們深入、細細地推敲、琢磨,好多東西都經不起仔細地研問。”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平時看的許多歷史小説,都以為自己懂得許多歷史,歷史課上也不怎麼聽,直至考試落敗,才肯認真去學。現在才發現自己懂的不過是那麼一點皮毛,和正史根本擦不着邊,只有瞭解正史,才是真正的本事。現在許多古裝劇都篡改了歷史,裏面出現了許多歷史上根本不可能出現的畫面,所以單看電視劇就想了解歷史絕對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女生能好好努力,説不定能把穆桂英“巾幗英雄”這個形象變為現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