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日記觀後感圖畫7篇 拉貝日記:文字與圖畫交融的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拉貝日記觀後感圖畫》是一幅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圖畫作品。該作品以拉貝的日記為靈感,通過畫筆的筆觸展現了拉貝在二戰期間為保護猶太人所做出的艱辛努力。畫面中,細膩動人的表情和真摯的情感,令人深思。通過這幅圖畫,我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殘酷和人性的温暖,激發人們珍惜和平的情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圖畫7篇 拉貝日記:文字與圖畫交融的感悟

第1篇

?拉貝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作為當時西門子中國區的主管,拉貝加入納粹黨只是順應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瞭解希特勒,他原以為希特勒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安全區受到日軍威脅期間,拉貝還寫信給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面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羣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複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羣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儘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敍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裏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後來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這裏,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捱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曾經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拉貝日記觀後感圖畫7篇 拉貝日記:文字與圖畫交融的感悟 第2張

第2篇

説到刻畫那場浩劫中真正的主角中國人,我就不能不提到《南京!南京!》。導演陸川在接受楊瀾時採説道,那一個個特寫的中國人的臉龐是他照着真實的照片儘量尋找長相相似的羣眾演員來化粧扮演,而這便使《南京!南京!》裏那一張張茫然、無助卻帶着點剛毅的臉龐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拉貝日記》中,導演羅瑞·加侖伯格卻依然採用了一種最為平庸的手法來塑造中國人。只有在拉貝選擇那20名士兵時,鏡頭了給了那些士兵一些鏡頭特寫之外,在大部分的時間裏,中國人已經完全淪落為了這部影片中的道具。除了張靜初這個所謂的主演和拉貝先生的司機之外,我幾乎想不起電影中有哪張讓我難忘的中國臉龐。

當影片中的中國人無法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影片中浩劫給人所帶來的震撼則要打上一個大大的折扣。或者説,《拉貝日記》的故事核心是完全轉移到了拉貝此人身上,因此甚至可以説這場浩劫中在《拉貝日記》中已經完全成了成就影片中那個拉貝的光輝形象的一個活動的背景板。

而同樣的問題也在屠殺橋段中可以看到。在預告片中被大肆渲染的“多米諾骨牌屠殺”橋段則是我在影片中看到最為難受的橋段之一。但這並不是因為屠殺的殘忍,而是對該橋段中所表現出的造作感到難受。在橋段中,那些中國士兵已經完全徹底地被道具化,在機槍掃過之時,居然沒有一絲要躲避反抗的意思,完全按照導演的意思在特定的時間並以相同的姿勢倒下,毫無生命的道具也不過如此了。

當有的電影試圖還原那張浩劫中的每張臉,而有的電影卻用粗糙的大筆將中國人一筆畫過。《拉貝日記》中的中國人都在拿着聚光燈,只不過他們都站在聚光燈的背後,光芒全部落在了電影中的拉貝身上。由此不得不説,有時比比,才知道哪部影片更有誠意。

陸川在將五個小時的電影剪到了兩個小時之後,原本劇本中存在着三角戀劇情被完全刪除,以至於我們在現在公映的《南京!南京!》裏完全看不到有幾個角色之間原本存在的感情糾葛。

誠然,加入幾個主角的感情糾葛後,會讓影片顯得更商業更吸引觀眾一點,然而這必須要看是什麼影片。將這種無謂的感情戲摻雜在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影片中,便怎麼看怎麼讓人覺得膩味。商女不知亡國恨,老外不知屠城痛。南京大屠殺這場浩劫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眼中似乎仍然太過遙遠,從他們徹底將中國人淪落為一個個只會呼吸的道具可以看出,他們似乎還遠遠沒有了解到這場浩劫給中國人帶來那種難以抹滅的痛,而是在用一種純國外的思維來打量這場浩劫,因此他們更關注這場浩劫上的外國人,對發生在這場浩劫上的莫須有的異國戀則更加有興趣點。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慣性思維態度甚至是霸道不負責任的,這不禁讓我對《拉貝日記》的誠意表示懷疑。因為在影片中將張靜初的愛情戲份刪除,對影片的劇情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相反會讓劇情更加緊湊點。而偏偏就是這對錶現影片主題毫無幫助且和歷史完全無關的惡俗劇情,在影片中以“戰場中的浪漫”的名義肆無忌憚地遊蕩在血和屍體之上。

我不明白外國人是否真的能理解在這場浩劫中出現所謂的歡呼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劫後餘生固然可喜,但遠遠不會達到影片中那樣歡呼雀躍的程度。這種將人從死亡線上拉回的激動更多的是一種悲樂,而不是影片中那種沒心沒肺的狂歡。然熱這種歡呼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出現。而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便是最後拉貝離開南京的橋段,且不論這場戲是否符合史實,單單那些那些衣冠鮮亮的且滿臉紅光的羣眾演員,就讓我難以感受到他們剛剛經歷過一場死掉無數中國人且缺乏充足食物的.浩劫。無論拉貝拯救了多少人,但在這場死了30萬人的浩劫中,任何的歡呼都是刺耳的。至此,這部影片中的中國人已經完全成為襯托拉貝光輝形象的元素了。

“毫無亮點,平庸到底”——這八個字就是我對《拉貝日記》最直接的印象。這是一部無論從尊重史實的程度上還是從一些虛構的劇情上來看,都有着太多太多瑕疵的影片。這部耗資2000萬美元的“大片”,空有還原歷史的想法,卻缺乏還原歷史或者是傳達真相的能力。對浩劫缺乏足夠尊敬的描述,而影片裏和日軍的交涉以及安全團內部的矛盾這些本可展開的劇情又淺嘗輒止。這部平庸到極點的影片甚至比不上好萊塢標準流水線的作品,至於比肩《辛德勒名單》那更是天方夜譚。雖然影片中的演員都有着出色的演出,尤其是扮演香宮鳩彥的香川照之更是令人尊敬。如果沒有這些演員,那麼這部影片甚至連平庸都談不上。

拉貝是偉大的,但這部《拉貝日記》卻離偉大有着太過遙遠的距離。

第3篇

?拉貝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作為當時西門子中國區的主管,拉貝加入納粹黨只是順應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瞭解希特勒,他原以為希特勒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安全區受到日軍威脅期間,拉貝還寫信給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面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羣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複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羣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儘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敍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裏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後來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這裏,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捱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曾經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第4篇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昨天和朋友約好出去玩了,今天我也很守時的到了。剛剛聽到趙茜説《拉貝日記》時,我的反應是很不好的。曾一度的認為拉貝是女的……

看完《拉貝日記》後,我真的有很多很多的感觸,有道不盡的話,有難以形容的心情,很複雜。影片播放中,我的心情一直是沉痛的,壓抑的……為日本人的行為感到憤怒,為中國人民感到傷心,難過,為約翰感動。當我瞭解了約翰的身份後,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到底是因為什麼,一個納粹黨員能夠儘自己所能拯救中國人?其實,我找到答案了。那是一種愛,那是一種嚮往和平的心呀!約翰•貝拉,一名德國商人。在中國的30多年間,一直擔任着西門子總經理。1937年日本皇軍展開的無人性的南京大屠殺中,他保護了25萬中國人民!他是偉大的!在日軍的轟炸機瘋狂的轟炸着西門子公司附近的中國人民時,拉貝走出了車子,他奮不顧身的從後備箱中取出了納粹國旗。他叫來了助手,將這面巨大的旗幟撐開,讓無數的中國人躲在了旗幟之下,免受一死。

在德國發出緊急命令要求拉貝回國時,他毅然的選擇了留在中國,和熱愛和平的人開設了南京安全委員會。在生死關頭,他明知只要逃走,就不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他還是選擇了讓夫人離開,自己駐留在中國。或許是由於我的年齡已到吧?畢竟我已經是青春期的少女了。會多愁善感。觀看途中,曾好幾次想要落淚。為了拉貝的無私,為了拉貝的偉大,為了拉貝的痛苦……當朵拉所乘坐的航船被日軍炸燬時,拉貝痛苦的呼喊着朵拉的名字。拉貝會給安全區的孩子發放食物,會為中國人民解決疑難。他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在日本皇軍下令射殺安全區的中國居民的前一刻,拉貝和他的同伴打開了大門,站在了日本皇軍的面前,堅定地説:“如果你們想製造第二次大屠殺的話,就請把我們也帶上吧。”

結合歷史時間,南京大屠殺發生於1937年,當時國民黨的首都在南京,南京政府是當時中國最高行政統治中心。蔣介石在日軍侵略南京之前便已撤離至成都。

第5篇

南京大屠殺作為我們民族記憶篇章中不可磨滅的一頁,已經被多次搬上銀幕,那些血腥、殘忍的影像強勢地佔據着我們沉重的記憶,永遠不可能忘卻。可是對於這場浩劫,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30萬這個數字,因為那麼多年來我們和日本人爭的不就是這場屠殺的性質和這個數字的大小嗎!

看之前我一直期待能看到震撼的、寫實的屠殺場面,幻想通過這些畫面觸動我日益麻木的神經,幻想由此喚起我對小日本更入骨的仇恨。然而等到真正放映到那些刺激感官的畫面時,我還是忍不住戰慄,恍如驚弓之鳥,真的是很矛盾的心態。南京!南京!中的成片機槍掃射,拉貝中的“喝熱湯”和百人斬都讓我緊閉雙眼,即使這樣也無法控制奪眶的淚水。觀影多年,戰爭、暴力、恐怖題材也看了很多,從來不會有過於不適的反應,只是一到抗戰題材,我就無法自拔,因為那裏面殺的都是中國人!我的民族性決定了在這段歷史上無法保持絕對的客觀。

對這段歷史的細節我並不是特別的熟悉,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們的歷史教育只教會了我一輩子記住了30萬這個數字,記住了中日民族間的血海深仇。至於其他的真相,是靠自己一點一點了解的。我深信兩部電影的主創都做了大量的資料檢索,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當然,角度不同,表述手法的差異,都可能與我們的價值判斷發生衝突。仔細想想,其實不管是南京還是拉貝,它們都是商業片。南京!南京!中的角川是個半虛構人物,他的作用就是替陸川説出他想説的話,拉貝日記中琅書和羅森博士之間曖昧的情愫,這些都是商業片的元素,我們不能因為它們的不真實而詬病整部電影。南京!南京!的出現喚起了國人重新對這段歷史展開熱議,拉貝的上映更有可能引起全世界對真相的探索和思考,就憑這些社會效應,我就要向各位主創致敬。

南京!南京!的結尾打出了小豆子還活着的字幕,全場一陣欣慰的拍掌,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那場災難的其他受害者呢?那些慰安婦們,那些奴隸勞工們,那些毒氣戰受害者們,等等。70多年過去了,他們一直在為自己討回公道,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看到施暴者受到正義的懲罰。然而迎接他們的是日本右翼勢力的百般阻撓,身後則是廣大漠然無視的同胞!

在拉貝日記的最後也打出了字幕,拉貝在南京捐出了自己的大部分財產,幫助了20萬的中國人,戰後他想退出納粹黨籍,遭到同盟國的拒絕,在貧困中於1950年病逝,被稱為“中國辛德勒”的他與辛德勒本人竟然也是相同的結局。我注意到放這段字幕的時候,底下並無多少唏噓,我們果真是與同盟國一樣,有選擇性地施捨同情和寬恕。

人類和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諷刺的是,我們都習慣性選擇了更容易學會的偏執的仇恨。面對大是大非我們都是一元的價值判斷,要麼全盤否定,要麼過於理性地思考,人們總是忽略了真正需要去關注的人和事。一時的憤怒或思考只能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釋然,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得到我們的援手。

第6篇

?拉貝日記》成功地展示了拉貝先生的心路歷程,也讓觀眾觸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卻無法忘記的歷史。電影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認真的拉貝,耿直不諱的威爾遜醫生,堅強慈愛的杜普雷小姐與帥氣年輕的羅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畫了一個個令人生厭的日本軍官,使觀眾深入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

如今,距離日軍侵華這一段悲慘而壯烈的歷史已經有六十多個年頭了。時光並沒有使中國人民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最近因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中國人民反日的情緒更是無比高漲。儘管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為了過去的回憶,一個慘痛的教訓。但是日本右翼勢力還在試圖掩埋歷史,堅持南京大屠殺是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相反的,同樣作為二戰主犯國的德國,早在1974年,他們的總理就在訪問華沙時,在二戰紀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謝罪,所以德國此刻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卻依然為自我的罪行進行無恥的狡辯,我相信他們終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拉貝日記》透過展示歷史,也讓中國人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的不變哲學。泱泱中華當初之所以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島國侵略,就是因為國家的無能與國家的落後,導致我們起初在他們的暴行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僅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雖然,我們已經站立在了世界的東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強大,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後,讓我們深深緬懷拉貝先生,他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類的英雄,是人道主義的傑出代表。

第7篇

?拉貝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作為當時西門子中國區的主管,拉貝加入納粹黨只是順應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瞭解希特勒,他原以為希特勒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安全區受到日軍威脅期間,拉貝還寫信給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面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羣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複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羣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儘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敍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裏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後來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這裏,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捱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曾經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