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孩子好奇心7篇 激發好奇心,培養未來:孩子感官世界探索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1W

本文圍繞"如何滿足孩子好奇心"展開討論,通過挖掘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及其重要性,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給出實用的建議,以幫助家長和教育者們更好地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學習和成長。

如何滿足孩子好奇心7篇 激發好奇心,培養未來:孩子感官世界探索指南

第1篇

對孩子來説,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到處藴含着可供探索的資源,隨便哪個情境,都可能成為引發孩子好奇心、誘導孩子提出各種問題的學習場所。

失去好奇心的孩子,一定有一對自以為是的父母,自己的太“強”,也就剝奪了孩子的“強”,這是一件非常得不償失的事情!

對孩子來説,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到處藴含着可供探索的資源,隨便哪個情境,都可能成為引發孩子好奇心、誘導孩子提出各種問題的學習場所。媽媽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後就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提供各種實踐材料和工具,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由於年幼寶寶的認知有限,可能會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邏輯的設想,這個時候媽媽切忌以成人的思維方式來束縛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孩子觀察到絕大多數落葉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會認為那是“落葉寶寶”在親吻大地媽媽,媽媽可以鼓勵這個想法,而不必強調説“落葉不是寶寶,落葉只是飄下來,落葉沒有親吻大地”。

三、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孩子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動手慾望”,表現為兩歲不到的孩子一定要拿家中的電視遙控器當“玩具”,不給他就大哭大鬧;或者還夠不着水池的孩子,自告奮勇在幫媽媽洗菜、做飯,與其擔心他們“闖禍”,破壞遙控器或弄傷自己,不如教給他各種用具的使用方法。只要媽媽因勢利導,重要的收穫還包括鍛鍊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來的探索活動中積累了基本的經驗,也更有自信。

好奇心何以能夠上升為創造力?有時靠的正是一種非常規的的遊戲手段。比如孩子把自己愛吃的怪味豆和魚皮花生埋進土裏等待“發芽”,媽媽不要迫不及待地干涉孩子,試圖將孩子拽回所謂“正確的軌道”上來,這樣恰恰使孩子錯過了許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五、做“不知道”媽媽,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究心

媽媽對孩子的問題一概敷衍説“不知道”,當然會打壓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熱情,但若孩子每次問“為什麼”,媽媽都忙不迭地給出標準答案,未必見得是好事,這等於是替孩子省卻了探究的過程,而培養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式是教會孩子“研究方法”,教他學會思考、學會去找尋正確的答案。

如何滿足孩子好奇心7篇 激發好奇心,培養未來:孩子感官世界探索指南 第2張

第2篇

户外自由活動結束了,老師招呼孩子們回活動室。回到活動室,老師清點人數發現,經常“調皮、搗蛋”的元元不見了。“一定還在外面玩,這孩子真讓人頭疼!”老師生氣地向門外走出,打算把元元“揪”回來。剛要出門,元元得意地捏着一個香煙外包裝盒回來了。一邊走還一邊喊着:“老師,你看我捉了許多‘西瓜蟲’,還放進塑料袋裏,可好玩了!”看着滿臉笑容、充滿好奇目光的元元,老師的氣一下煙消雲散了,心想:幸虧沒有發火,不然一顆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又要被扼殺在搖籃中,泯滅在幼兒時期。“我們一起來餵養它們吧,看它們喜歡吃什麼,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一看,好不好”“好!” 元元高興地答應了。

從此,班裏的科學角多了一個特殊的“客人”,這“客人”成了孩子們每天的話題:我們要弄些土來;還要每天灑點水;不能太濕了,他們會淹死的……每當這時,元元成了大家的“講解員”:“這是我在冬青樹下捉來的,你看,有大的,有小的。剛捉的時候,這一隻特別小,現在它都長大了”觀察、探索還在繼續進行,在這過程中,不僅元元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科學角的內容也日益豐富起來。

孩子們經常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帶來,大家共享:漂亮的貝殼、珊瑚;親自動手種植的蒜苗;游來游去的小金魚……不斷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不斷有新的發現,提出新的問題。 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永遠保持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是孩子不斷創新的源泉所在。當我們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我們周圍的環境,那麼,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不再是非常熟悉的事物,許多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當我們想當然地認為“1+1=2”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時,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卻花費十幾年的時間來研究“1+1”為什麼等於2;當我們認為固定電話為我們的通訊帶來便利時,有識之士卻又研製了一種更為方便、更為便捷的無線通訊方式。這就是常人與科學家的區別:當我們安於現狀,以為一切都很好的時候,他們卻發現了問題,並且不斷地解決問題。

不管作為家長,還是教師,為了孩子的終身發展,讓我們用孩子的眼光和孩子一同去發現生活中的科學,與孩子一同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科學探究,這是一項令人激動和興奮、同時也極富挑戰性的工作,我們應該主動應對挑戰,因為這樣可以留住孩子們的好奇心!

第3篇

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好奇心強的孩子獨立早,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幫孩子保持一顆好奇心。並通過激發孩子好奇心來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另外,對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還可以讓孩子過早獨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對於剛剛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孩子,他們會覺得一切都那麼的新鮮、有趣。眾所周知沒有 好奇心的孩子是不正常的孩子,一個正常的小孩應該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存在好奇感和敏鋭度,那爸爸媽媽們怎樣才能滿足寶寶對於好奇心的要求呢?

有專家表明孩子到了1歲左右,寶寶的好奇心就迅速發展起來了。最重要的表現就是他什麼都想摸摸、動動。每當他看見別人吃飯,他要搶勺抓碗;在看見其他人寫字,他要拿筆;看見大人洗手,小孩子就會想着也去一起玩玩水。大人朋友是不是覺的這樣的小孩很招人厭煩呢?但是一定不要表現出來。

其實這才是孩子在不斷成長的真正表現!做父母的千萬別制止孩子這些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多多嘗試這種有趣的活動。

例如,有的寶寶總想摸摸火爐上的東西,甚至有去抓火苗的衝動。大人可以把着他的手在爐邊試一試,寶寶如果覺得燙手,就不會再摸了;很多時候我們會見到寶寶可能還想用另一隻手去摸火爐,有實驗表明寶寶直到兩隻手都感覺被燙了才會停止觸摸。所以當父母的也只能由着他們胡鬧了。

對於我們平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只要是沒有危險的都可以讓小寶寶去觸碰。因為這樣可以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對於培養我們小寶寶的獨立處事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依據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想讓寶寶將來過分依賴大人吧,那就讓寶寶充分發展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強的孩子獨立早這個問題是有研究的。

孩子自二歲起,即存在思想意識。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需求,瞭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後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雲吐霧。有的爸爸還會衝着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一個家庭裏,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讚許。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倒底聽奶奶的,還是聽爸爸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這跟大人是一樣的。由於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家長產生急躁情緒,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腦袋裏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

第4篇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説用冷水花會感冒的,用碗扣在頭上或是怎麼樣。 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於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夥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譚林可小朋友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

孩子們拉着我來到廁所裏,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皺在一起了,毛巾上還拖着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小朋友們低着頭看着毛巾,很難過的樣子。

“我想,林可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為什麼把毛巾弄成這樣,好麼?”

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麼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

“原來是這樣,他並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

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並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着解決一點問題,作為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造。

第5篇

好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好奇是人的探索精神的體現,是人類一切發現、發明和創造活動的精神動力。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小時候就是一個特別好奇的兒童。有一天,他看到老母雞蹲在窩裏孵蛋,

他很好奇,就去問媽媽是怎麼回事。媽媽告訴他:“母雞在孵小雞”。到了吃飯的時候,愛迪生不見了。全家人到處去找,最後發現他蹲在鄰居的雞窩裏。媽媽問他在幹什麼,他一本正經地説:

“我在孵小雞”。正是由於愛迪生從小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刻苦學習鑽研的精神,才成長為大發明家。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的發育,兒童感知的事物逐漸增多,傳入大腦的信息之間也有了聯繫,大腦皮層能夠對信息做一些分析和綜合了,開始有了簡單的思維活動。但是,兒童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能對大多數信息得出結論的程度,還不能理解事物的本質。這樣,大腦中的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就以“是什麼”、“為什麼”形式提了出來。

好奇、好問也是兒童高級情感發展的表現。兒童的高級情感是在認識周圍社會和人們的交往過程中發生的。兒童由好奇提出問題,問題得到解答時,兒童不但獲得了知識,在精神上也會得到滿足和感到愉快。這就是對理智感的體驗。

好奇、好問在兒童身上的出現,標誌着兒童的高級神經活動已經有了較高的發展,兒童的分析綜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孩子出生後,大腦通過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在大腦中開始時是孤立的,相互之間還基本沒有什麼聯繫。

好奇、好問能促使兒童象海棉吸水一樣去尋求知識;好奇、好問能引導兒童細心觀察世界,進行新的創造。因此,鼓勵孩子好奇、好問,積極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是開發兒童智力,發展兒童創造力的基礎工程。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呢?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辦法:

3、給孩子選購讀物時,家長不僅要注重趣味性,更應該注重知識性。好的知識讀物也有趣味性。知識性的讀物除了可以增長孩子知識外,還可以培養孩子對獲得知識的樂趣,會使孩子主動去尋求知識。好奇就是對知識的渴求。

孩子的好奇所指向的不是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是事物現象後面的規律和原理。而規律和原理一般不能用感覺直接感知,但可以由觀察事物的發展變化而間接感知。因此,讓孩子觀察水怎樣變成冰、冰怎樣化為水、水怎樣化作水蒸汽;觀察春天的花開花落;觀察小草慢慢地長大等等,可以調動孩子的記憶信息,促使大腦思考,產生問題,引起好奇。

第6篇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説用冷水花會感冒的,把電動車拆開説是看看為什麼它會自己開,是不是有司機在裏面……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於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夥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潘樂巖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

孩子們拉着我來到廁所裏,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皺來一起了,毛巾上還拖着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毛毛低着頭看着毛巾,很難過的樣子。

"老師,您看,這毛巾都不好用了。"孩子們嚷着。

"我想,毛毛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為什麼把毛巾弄成這樣,好麼?"

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麼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

"原來是這樣,毛毛並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

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並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着解決一點問題,作為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造。

第7篇

採用這種方法還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引發孩子的興趣。在閲讀前、閲讀中和閲讀後都需採用不同的方法。

閲讀前,爸爸媽媽可以先擺擺“噱頭”,激發孩子聽故事的好奇心:“今天,媽媽要給你講個非常好聽的故事哦!故事裏有一隻非常可愛的小白兔,它要跟寶寶做朋友呢!”

閲讀中,父母與寶寶共同閲讀,一邊閲讀一邊交流各自的感受。例如:“媽媽最討厭大灰狼了,寶寶呢?”也可以讓寶寶猜猜,故事書的後一頁即將發生什麼事了,等寶寶多想幾個假設之後,把書翻過一面,看看猜對了沒有,再繼續往下講。有時,爸爸媽媽也可以跟寶寶交流截然相反的意見,激起寶寶的好勝心,與此同時,寶寶聽故事、看書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加。

閲讀後,父母可以留個結尾或將故事的結尾作為新故事的延伸,和寶寶一同續編故事。例如:在講完《小紅帽》時,父母將結尾當作故事的開頭:“小紅帽和外婆被獵人救出後,在外婆家美美的玩了一晚上,

第二天,小紅帽提着籃子回自己家了。路上,當她穿過那片樹林時,突然發現有一隻狼寶寶正坐在路邊大哭,小紅帽上前去問:‘狼寶寶,你為什麼哭啊?’狼寶寶答:‘媽媽不見了,嗚……’”根據這樣一個新開始,父母可用問題引發寶寶的想像:“哎呀,狼寶寶的媽媽不見了,她上哪兒去了呢?這可怎麼辦呢?”在此,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年齡階段和語言智能的發展水平,如孩子較小,語言描述上有一定困難,父母則應該協助孩子將故事講下去,不要用一連串的問題嚇壞了孩子。

要選擇操作性強的、簡單易懂的、有趣味的書,父母邊讀書邊按照書中的情節去誘導後面將要發生什麼事。

比起以上3種方法來看,“手指點讀”似乎相對來説比較刻板,它需要孩子和父母更大的耐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手指點讀其實對於閲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助益,但它的前提是讓孩子擁有一個每日固定的故事時間。

每天按時給孩子閲讀,就好像吃飯、睡覺那樣,會讓孩子漸漸養成閲讀的習慣,併產生快樂的期待情緒。每天臨睡前的15分鐘就是很好的閲讀時間,因為此時孩子的情緒已比較穩定,注意力也較為集中,筆者的經驗是,常常一個故事還沒講完,身為媽咪的我已經昏昏欲睡,而寶寶卻在身邊睜大了眼睛問:“媽媽,然後呢?”……

剛開始讓孩子學習手指點讀時,你可能會發現他存在手眼不協調的困難,這時,父母可以先講到什麼地方、用手指點到什麼地方,讓孩子的眼睛跟着父母的手指移動。隨後,父母可以拿起寶寶的小手,講到哪兒、指到哪兒。在手指點讀時,父母可以故意放慢一些語速,將相關的圖片或文字都用重點語氣突出一下,這樣,下次寶寶講故事時的點讀就會很順利地展開了。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繪本都是圖文結合的,例如在描寫“有一天,一匹小馬去河邊吃草。”這句話當中,“馬”這個字用了具像的一幅圖片來代替,這樣的繪本配合手指點讀的效果非常好,可以讓孩子迅速地認識小動物和一些常見的漢字。

手指點讀時,首先要大聲地念出書名,讀書的速度要讓寶寶與點讀的速度相符。

讀書的聲音要不斷地變化,根據情節調整音量、速度和語調。

看了上述的幾種方法,也許你會認為只有故事書才適合寶寶閲讀,事實並非如此。自然科學類的叢書或探險類的畫冊也是寶寶們非常喜愛的一類圖書,看這樣的圖書,用互動提問式的閲讀方式最為適合。我們就以《恐龍世界》為例,來説一下互動提問式的閲讀。

閲讀前,父母可以激發孩子們小腦瓜裏的“十萬個為什麼”,如:恐龍到底有多大?哪些恐龍會吃人?最大的恐龍是什麼龍?……讓孩子帶着這些問題開始到書中去進行恐龍探險之旅。

閲讀中,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來個小小的知識競賽,看看誰看書看得仔細、知道得多、回答得快!爭論和搶答的過程也是很好的一種閲讀氛圍,因為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再次閲讀或更深入地閲讀,從書本上尋找正確答案。

求知慾是最直接的閲讀契機,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激勵孩子在書本中探索、思考,一定會使孩子愛上閲讀。

有問有答的互動提問式閲讀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因為他們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求知慾也更為強烈旺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