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遊戲探究學習心得範文11篇 "快樂數學遊戲:幼兒學習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本文將分享一篇幼兒數學遊戲探究學習心得範文,通過親身經歷對幼兒數學遊戲的學習和感悟,為家長和幼教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發,共同探索幼兒數學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幼兒數學遊戲探究學習心得範文11篇

第1篇

科學家認為,教學是人類思維發展的體操,幼兒期數的概念和數學計算能力的發展,直接反映着幼兒發展的趨勢。

幼兒教育有其獨特的獨點,幼兒由於其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運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在組織大班教學活動時,我就着手進行教學知識與遊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遊戲是個體主動的、自發的、愉快的自由活動。教育學家説:“玩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年幼兒童必然會從事遊戲,除非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某種不正常狀況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於受到限制的環境。否則,他們是不可能不遊戲的,遊戲與兒童的關係更為密切,它是“兒童的工作”,但又不同於“成人工作”。將遊戲融入數學知識或者説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否則枯燥乏味的數學只能使幼兒敬而遠之。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教師教的輕鬆,幼兒學的愉快,數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角色遊戲,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模仿和想象,體驗活勸的樂趣,創造性地反映其周圍的現實生活。可通過角色遊戲幫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如:在複習整點、半點時,可做遊戲“報時”,一名幼兒戴上公雞雞頭飾,學公雞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師扮演“太陽公公,敲六下三角鐵,其餘幼兒扮演“時鐘”將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撥到12和6,表示6點鐘。

在數學活動中,還要接觸到事物的數量關係和空間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裏”,讓幼兒扮演“小店員”或“娃娃阿姨”表演賣商品的遊戲。還可以在“小診所中”,讓幼兒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給幼兒看病。還可以在“娃娃家”活動中提示幼兒清點娃娃的“數量”、玩具的“多少”,設計物品擺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遊戲中滲透數學知識,既調動了全體幼兒的積極性,又注重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結構遊戲中,幼兒在利用不同的結構材料時,要接觸到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以及空間方位等數學概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掌握、熟練這些概念,在遊戲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如:讓幼兒明確用了哪類積木或插塑,應該放在哪個方位,哪塊應該放在上面,哪塊應該放在下面,哪塊放在中間,積木的形狀是梯形、三角形、圓形還是正方形、菱形,讓幼兒搭座“小木屋”等。藉助這些直觀形象的教玩具,能幫助幼兒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音樂遊戲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滲透數學知識。讓幼兒在音樂中接受數學教育。如:在複習“8的分成”時,我們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樂遊戲。兒歌內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每個摘了8個果,又有蘋果又有梨。七個阿姨七個樣,請你猜猜每個阿姨摘了幾個蘋果幾個梨?請七個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別用紅、黃圓點卡片,擺出所摘蘋果和梨的數目,並説出相應的組成形式,如:第三個阿姨摘了3個蘋果5個梨,以此類推。

在智力遊戲中,可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如:複習大於號、小於號時,把1—10的數字卡片,按單數在上,雙數在下襬成兩排,教師説“5和2比”,全體幼兒邊舉“>”的卡片,邊説5大於2。老師再説“4和7比”,幼兒邊舉起“t;”,邊説“4小於7”。在複習對單、雙數的認識時,可做遊戲《神奇的花》。請一名幼兒做種花人,其餘幼兒集體朗誦兒歌:“神奇花,神奇花,風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開的是什麼花?”種花人可以回答“單瓣花”或“雙瓣花”,其餘幼兒分組手拉手相應的各種單數(1、3、5、7、9)或雙數(2、4、6、8、10)。

有人説,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的世界的,由於年齡特點,孩子們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遊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我園幼兒大多數家庭來自農村。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在學習了數的組成後,讓幼兒到户外活動時,讓幼兒撿些小石子,小樹葉或從家自帶玉米、小麥、大豆粒等進行數的分合練習,讓幼兒自己動手分一分,練習數的組成。在複習相鄰數時,可以做遊戲《找朋友》,讓幼兒在户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兒胸前掛張數字卡片(1—10),老師邊拍鈴鼓邊説:“嗨、嗨快上來找好朋友”。老師用點兵點將的形式點到一名幼兒,幼兒大聲報數,“我是×”。然後與這個數的相鄰數一起説:“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體育遊戲是幼兒非常樂於參與的活動。幼兒可以通過蹦蹦跳跳鍛鍊體質、提高技能、學得知識。在體育活動中滲透數學知識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進行“投球”比賽,比較遠近。在複習1—7的序數時,在硬紙板上畫一幢樓房,一共七層,每層有兩個房間。56張小兔卡片,小雞、小鴨、鵝、狐狸、小熊、小烏龜、小花貓、小狗、小豬、小羊等14種動物的卡片。幼兒送小動物(小兔子除外)住新房,每種小動物住一間房,説説玩玩,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樓,誰和誰是鄰居。在複習10以內數的相鄰數、序數、雙數、單數時,可為每一位幼兒編上號,從小到大排成一橫隊。教師説:“請單數幼兒出列,然後再請雙數幼兒出列。請比某數大1或小1的數(幼兒)出列”。另外,通過訓練幼兒各種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可以促進幼兒對空間方位和時間概念的認識。

根據數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户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遊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遊戲;結合圖形的數學,可創編體育遊戲《跳房子》等。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有學者提出了讓幼兒從“操作中學數學”向“社會情景中學數學”的理論。總之,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各類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散點滲透,能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數學知識,發揮創造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掌握得更牢固、紮實,從而達到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幼兒數學遊戲探究學習心得範文11篇

第2篇

暑期,認真聆聽了胡貴平園長的講座《如何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活動》,胡老師圍繞“如何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活動” 、“如何投放數學材料”兩大塊面,採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論結合生動形象的範例展開講述,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數學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瞭方向、習得了有效的方法。

數學操作材料是數學活動中用來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一個媒介,數學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一對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這一媒介,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孩子理解習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因此,直觀的數學操作材料在幼兒數學活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索過程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感悟。現就胡老師的講座中説到數學操作材料投放中應該注意七個問題舉例説明。

一、材料能夠體現近期目標,並有明確的目標指向

在材料投放時,教師應瞭解並圍繞各年齡段幼兒認知發展特點及本班幼兒近期的培養目標,投放一些有目標指向性且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學習使用序數“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詞表示物體的位置時。我設計了橫8格、豎6格的格子圖,提供:小老虎、小鴨、小雞、小豬、熊貓、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動物頭像圖片及1~8的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想讓小動物住在什麼地方,然後用“第×排第×個”的説法,表示動物在格子圖中的位置。用現場操作的方法,使幼兒意識到還需要規定數數的方向,否則會有兩種及以上答案。

二、依據幼兒的不同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水平,材料能夠體現出不同的層次

數學操作活動要考慮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同一班級內的幼兒他們的發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數學操作材料時也應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如在中班進行關於分類的教學時,我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形狀、顏色、花瓣大小各異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徵分類;給能力弱的幼兒則提供只有一個變量的圖形片,如顏色不同,而大小、形狀相同的花朵,這樣分類時沒有干擾,就顯得簡單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則提供顏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狀相同(或是顏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狀不同)進行分類。只有讓每個幼兒進行適合自己層次的操作,數學活動才不會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意個別。

選取的物品要安全、無毒,大小適宜,選取的物品儘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輕便、耐用、不易碎的東西為原料。對於收集來的一些材料需要進一步篩選,特別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對於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進行清潔、修補,以確保安全與衞生。如:小班區域活動中利用廢舊易拉罐製作的“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必須把罐子清洗乾淨並將開口處封好,幼兒操作前強調注意事項確保安全。

四、材料能夠根據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變化,不斷增加、更換

如原定一週的階段目標,幼兒可能在前三天內就已經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兒對此材料已經不感興趣了,那麼教師要靈活調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週內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幼兒的興趣正濃,教師可以適當延長活動的時間,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要根據孩子認知的變化進行調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間,能夠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幼兒的興趣越高,活動的有效時間就維持得越長。因此,提供的活動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這樣更容易激發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培養幼兒的數數能力時,我提供了許多趣味性強的材料:串燒烤串(提供海綿紙製作的各種替代食材)串樹葉項鍊等,又可以在玩角色遊戲時鞏固;給寶寶餵飯、扣花瓣等,讓幼兒邊操作邊數數……這些材料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使活動更生動有趣。再如小班的幼兒都很喜歡玩釣魚的遊戲,在學習“1”和“許多”時,我提供許多和幼兒一起製作的小魚(魚紋硬紙板材料),讓幼兒邊釣邊説:“一條大魚是魚媽媽,她帶着許多小魚做遊戲。”……這些富有娛樂性的材料不但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好奇心,還能使他們與材料的互動保持持久性。

六、材料的種類豐富多彩,幼兒可選擇的空間大

指使用材料的豐富多樣,同等層次的材料種類不同。例如:在開展排序活動中,我們還在區域遊戲中提供多種色彩珠子、排序卡,讓幼兒按不同顏色間隔規律進行竄珠子活動,還提供彩色紙、小剪刀,讓幼兒自己製作彩色紙條進行排序活動等。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別提供難易度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七、材料體現生活化,能夠引發幼兒自覺地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繫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當中有許多事情離不開數學,因此我們要挖掘讓孩子感到親切的生活中的數學材料,如石子、樹葉、種子;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果殼、冰糕棒、瓶子、盒子、鈕釦、紙杯;成品材料如積木、積塑玩具等可以説幼兒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為數學活動中的材料。幼兒操作的材料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操作的過程中,使幼兒瞭解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在中班數學“認識數字10,感知數字10的實際意義”的活動中,我們結合主題設計了“點心屋”的活動情境,設計了四種點心的卡片,請幼兒點數,操作活動又以“麪包屋”的形式呈現,這種生活化的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在點數不同點心的過程中過程中,生動形象地理解了10的實際意義。

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探索,使孩子學得開心、學的快樂。使幼兒在輕鬆的情境之下,思維更加的活躍,充分的挖掘幼兒的潛能。所以我們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儘量將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樂於進行數學活動。從而在輕鬆的氛圍內接受知識,並消化知識。

第3篇

非常榮幸可以參加這期的情境數學微課堂,李老師的講課清晰明白,生動有趣,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講課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淺!

在指導語上,李老師講“要簡單明瞭不囉嗦”,這讓我發現自己以前講課就有點囉嗦,唯恐孩子聽不明白總是重複,就導致上課拖沓,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師講完後我在備課講課時就注意了指導語的應用,運用了幾節課後孩子們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有所改善。

關於布題,也和李老師學到了許多新的方法,運用到課堂上效果很是不錯。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參與,這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明白,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比較高,學習效果相比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佈置擺放可以指導着幼兒來動手,在變換布題時,也讓幼兒自己來操作,參與其中。

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也嘗試地運用了“同構聯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來設計教學活動,並根據幼兒的情況運用反推來開拓、發展孩子的思維邏輯,明顯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

通過參加這次情境數學微課堂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我會結合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把所學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不斷地來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謝謝老師們耐心、細心的付出!辛苦了!

第4篇

為期2天國小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説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1、從三位特級教師身上學到的愛崗敬業精神,我相信如果有愛崗敬業精神,什麼樣學生教不會、教不好。用愛心澆灌學生。

2、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並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嚐試後講解,先猜想後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數學老師應着眼於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訓結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因為國小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感等品質,才能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第5篇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 以及園領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我總結出幼兒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幼兒創設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

首先,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為教學服務。提出的問題要僅僅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幼兒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來探索思考這些問題。

其次,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形式。作為數學老師,在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瞭解幼兒,幼而對於顏色、聲音、肢體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兒,讓幼兒多感受、多運用,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氣味的學習情境,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我還利用幼兒好奇、好動、好問的心裏特點,緊密結合數學科學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幼兒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幼兒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並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幼兒對故事,小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幼兒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在遊戲中學數學,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組織大班教學活動時,我就着手進行教學知識與遊戲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中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與操作活動效果還好。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與生活的遊戲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與應用,如:在複習整點鐘、半點鐘,我就用遊戲來報數。讓一名幼兒扮演公雞,我就扮太陽公公…..當公雞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陽公公敲了六下鑼鼓,全體幼兒將時針、分針分別指着12和6,表示6點鐘。通過遊戲,幼兒扮演的各種角色參與活動,通過模仿與想象,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商品遊戲中,幼兒可以將商品分類擺放,在買賣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去購物、結賬,充分對人民幣單位有更高的認識。並且在買賣的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法。其他如:搶椅子、撲克牌遊戲等,可使幼兒比較10以內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分解、序數等知識,為幼兒提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與材料。

三、在教學中必須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別異。

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的能力差異是客觀的,是不以老師意志為轉移的。有的孩子思維敏捷、感悟快、一點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維遲緩、感悟慢、總不開竅。在數學中,讓孩子進行有層次的練習、也可以讓幼兒按不同要求練習。如:在認識1 ----10的排序,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提供6種以上的圖片進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兒可提供3個明顯大小的實物供其擺弄。實踐證明,只有承認幼兒的差異,讓幼兒在進行有層次的操作練習,才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支持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去探索與表達。”俗話説:“千人千面”。説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老師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們才能自由、大膽地表現自己。

總之,我認為在幼兒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方法。通過動手實踐、自由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真正理解與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第6篇

為期3天的肇慶名思教研學習已經落下帷幕,在這緊張、充實而又快樂的3天裏,我感受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的內容給了我教學上很大的幫助。聽了各位名師專家的理論指導,也觀看了一些教學實例,親身體驗了一些活動,讓理論聯繫了實際,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數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數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思索、尋找答案,在探究數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

大道致簡——通過聽華應龍老師講的一些教學技能及他課堂教學的一些經驗和感悟,我對數學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數學課以思維探索為對象,強調以思考入手,放眼看周圍世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個就是知識點。我們要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動腦筋去思考,幫助他們拓寬思維的寬度和深度,挖掘他們潛在的創新思維。

三、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通過觀看專家教師精心打造出的課例,讓我瞭解瞭如何較好的進行數學思維的教學,我們的數學教學法讓學生有較沉重的壓力,而不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事實上每一項探究能力的教學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優秀教師的做法讓我很受啟發。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不願多動腦思考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情景作為學習環境,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合思考的環境,多鼓勵,多讚美。在合適的思維環境,教師注重交流的內容而不只是結果的正確性。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圍繞課標可刪可增,另外要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是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就是説在課堂中,不但動腦想部分要練,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動手做,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歡上數學課堂。

作為一線數學教師,通過這次培訓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非常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我會加倍努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勤于思考,善於分析,提高自己的數學教學水平!

第7篇

今天上的《分一分》,從內容上看,沒有太大的難處,學生都知道是怎樣分的,但最難得就是讓他們説出是按什麼分的。例題中出示的商店物體的擺放圖,學生都清楚每一個架子上擺的是什麼,但當問他們這些物品是按什麼分類的,學生們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訴他們是按用途進行分類的。

“想想做做”第3題是要求連一連的,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你是按什麼進行分類的,之後再連一連。由於葉子的個數比較多,連線比較多,為了美觀還得要求學生不能將線連到一起去。在課上檢查他們連線的情況發現每個學生的差異還是挺大的,有的學生能夠畫的又直又美觀,而有的學生畫的很亂。這道題目在進行分類後,將屬於同一類的先放在一個盤子裏,一個盤子一個盤子地畫,這樣就不會太亂。

“想想做做”第4題,有多種分法,但在他們想不出分法時,要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知道另一種分法了。

在分類教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着分一分,並和自己的小夥伴説一説,結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讓我意想不到。他們除了按性別,按年齡,有的還按髮型,按衣着,還有的按面部表情來分。這説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親密性,易於學生接受。

第8篇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國小數學教師的培訓,經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我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法、教育教學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次培訓的內容相當豐富,講了許多專家教授的現場講座,能擁有此次學習機會,實在值得珍惜!給我們創設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台。現就將本次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須具備一桶水。但要想學生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盡,教師就得時時給予補足,專家的話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我們闡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比如在講解《超級大洞》,利用一張紙剪出更大的洞,剛開始所有學生剪的大洞都被紙張侷限,而許衞東老師利用一個追問你能利用這張紙剪出一個能穿過一條牛的大洞嗎?讓學生產生質疑,再將方法告訴學生,並通過對比作品展示討論誰的更大,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為什麼剪的更大?又怎麼樣才能剪的更大。讓學生明白原來數學是那麼的有趣,它隱藏在平時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物中,只是我們沒有用數學的眼光發掘出來。

二、積極參加調教活動和聽專家的示範課

培訓時,專家們的講述,環節嚴謹,重點突出,過渡自然,使我深受啟發,爭取在教學時精心設計習題,用行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懂得數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更樂意接受。其中仲廣羣老師的五年級《解決問題策略》和吳正憲老師二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兩節課風格不同,所面對的學生年齡不同,教師講解的方法不同,但他們對課堂的組織,對學生的關注,都是相同的,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去發現,去總結,去創新,會説,敢説,會動,敢錯,會問,敢問。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麼些個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説實在讓人堪憂。專家吳正憲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培訓已拉下帷幕,而我覺得只是一個開端,不過這次培訓也使我補足了元氣,添了靈氣,煥發出無限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責任與神聖。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願“一片金色的回憶,一份永久的紀念”化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

第9篇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數字的興趣,在過度環節,我和孩子們玩起了數字遊戲。

1、幼兒拍的和老師説的一樣多。教師:我説2幼兒説:我拍二,然後拍兩下手。

2、幼兒拍的比老師説的多一,教師:我説3,幼兒説:我拍4,然後拍四下手。

3、幼兒拍的比老師説的少一,教師:我説3,幼兒説:我拍2,然後拍二下手。

4、根據孩子的情況,還可以幼兒拍的比老師説的多2個、3個或少2、3個。

在遊戲中,我感覺小朋友還是很感興趣的',一方面增加了數學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是對幼兒專注力的培養。我想,從這種教師教、幼兒學的方式轉變成遊戲活動,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

第10篇

1.幼兒數學教學遊戲化,是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情節中,這樣,能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還能讓幼兒運用數學方法解決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例如:在玩遊戲“開商店”時“顧客”與“營業員”進行買賣遊戲,老師也可以假扮顧客參與其中。顧客要買4顆水果糖、3把牙刷、5條毛巾、7塊蛋糕……在這個簡單有趣的遊戲過程中,既鍛鍊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又鍛鍊了幼兒給物品分類的能力。

2.遊戲以一個主題貫穿,通過遊戲情節的安排來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如大班數學活動“7的分解組合”中,老師拿出七張動物圖片,讓幼兒來數一數長鼻子的動物有多少隻?

短鼻子的動物有多少隻?幼兒通過數數得出長鼻子的動物1只,短鼻子的動物6只。這時老師請小朋友數一下長鼻子和短鼻子的動物合起來是多少?由此引導幼兒説出1和6合起來是7,既7可以分成1和6。按照這樣的分類思路,老師再讓小朋友數一下這些圖片中吃肉的動物多少隻?吃素的動物多少隻?幼兒通過數數得出吃肉的動物2只,吃素的動物5只。

老師請小朋友來數一下吃肉的動物和吃素的動物合起來是多少隻?引導幼兒説出2和5合起來是7,既7可以分成2和5。老師接着繼續引導幼兒按身上有斑紋的動物和無斑紋的動物分類數數,幼兒通過數數得出身上有斑紋的動物是3只,無斑紋的動物是4只。老師再次提問有斑紋的動物和無斑紋的動物合起來是多少隻。引導幼兒説出3和4合起來是7,既7可以分成3和4。通過這樣一個數學遊戲引導幼兒在多屬性分類的基礎上輕鬆掌握7的分解組合。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分類能力。

1.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智慧之花開在手指尖上”。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引導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數學概念、知識和技能。幼兒通過數學的操作活動:摸、剪、拼、排、畫、貼等來促進大腦積極思維,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大班數學活動“拼出袋鼠”中,教師出示一張用很多個三角形拼砌的“袋鼠”圖片,引導幼兒説出圖中的三角形數量並鼓勵幼兒跟着老師動手製作“袋鼠”。

首先將正方形手工紙對角折一次,然後打開手工紙,沿摺痕剪出兩個大三角形,接着取出另一張正方形手工紙,將手工紙對摺兩次,然後打開手工紙,沿摺痕剪出四個中三角形。再取出另一張正方形手工紙,將手工紙對摺三次,然後打開手工紙,沿摺痕剪出八個小三角形。最後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比照教師出示的“袋鼠”圖片拼砌出“袋鼠”,並貼在畫紙上,塗上顏色並畫上背景。幼兒通過自身活動進行操作學習,探索新問題,能輕鬆愉快地獲得新知識。

2.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簡單的數數、計數。如:中班數學活動“捉蟲子”,教師出示用衞生紙筒做的樹幹和八條絨條,讓幼兒當啄木鳥,為樹木捉蟲子。

將幼兒分為四人一組,給每組八條絨條作蟲子和一個衞生紙筒作樹幹,讓幼兒把八條絨條放進樹幹裏,給每組一個鉗子,進行捉蟲子比賽:讓幼兒用鉗子把絨條從樹幹裏夾出來,放到紙碟上。

每組第一位幼兒走到桌子的另一端,用鉗子從樹幹裏夾出一條絨條(蟲子)放在紙碟上,然後走回到起點,把鉗子交給下一位幼兒。以接力的形式將八條絨條(蟲子)全部夾進紙碟中,最快夾完八條絨條(蟲子)的一組獲勝。通過這樣的遊戲活動,既讓幼兒學會數數、計數,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1.幼兒是在摸、爬、滾、玩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特點,幼兒喜歡運動,於是我將數學練習和運動結合起來,如:通過攀登架體會方位感,通過爬梯子體會速度以及上下,通過排隊感知前、後、左、右等。讓幼兒在體育遊戲中學數學,身體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鍛鍊,且心情愉快、朝氣蓬勃。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對現成的體育遊戲進行改編,將數學練習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幼兒喜愛的體育遊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4”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遊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四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四下”這些簡單的體育遊戲更切合教學實際,既練習了動作技能,又學習了數學知識,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2.幼兒對遊戲非常感興趣,有的遊戲是百玩不厭,如:體能遊戲“擲沙包”中,首先讓幼兒分為四人一組,每組按順序排成一直行,遊戲開始,幼兒將沙包由最前一位幼兒以拋接的方式依次傳到最後一位幼兒,最後一位幼兒接過沙包後,跑到最前面的箱子,把沙包放進箱子裏。

最前的一位幼兒接着在旁邊的箱子裏拿出另外的沙包繼續往下傳。在規定的時間內拋接沙包結束後,每組的幼兒説出自己前面的箱子裏一共有多少個沙包。拋接沙包最多且回答正確沙包數量的一組幼兒獲勝。通過這個體能遊戲,即培養了幼兒數數、計數的能力,還發展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以及培養他們具有團隊合作的意識,加強幼兒之間的團結性。

總之,把數學教育融入遊戲活動中,不但能讓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喜歡數學,而且能使幼兒在自主探索和有趣、新奇的遊戲體驗中獲得數、量、形、時空等的經驗和知識。讓幼兒數學變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動!

第11篇

我們二年級數學教師在放假前給學生布置,“數學卡片親子游戲”作為寒假作業。

開學後,我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了解,發現學生作業完成不理想,我校二年級十個班共574人,有207人能完成作業,佔總人數的36.06%。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家長不重視,有的是父母不在身邊,還有的是孩子沒有學會遊戲,不能教父母做遊戲等等。不過做過遊戲的學生和父母,對“數學卡片親子游戲”很喜愛,感受頗豐。下面是他們的心得體會:

這個遊戲卡新奇、獨特,孩子在遊戲中無形學到了不少知識,簡單、有趣、易操作,大大增加了孩子對學習的樂趣,希望以後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多以這種形式出現,讓孩子的學習不再產生壓力,而是在這種輕鬆的環境下,玩中學,學中玩。

親子游戲是一種很有趣的遊戲,它既消除了父子之間的代溝,又能衝破師生之間的隔閡。從學習的角度來説,它可以孩子們學習的樂趣,也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孩子們很喜歡這種即能學習,又能取樂的遊戲。在樂趣中慢慢學習,我感覺這是一種讓孩子喜愛的活動。

第一次玩時,我輸了。第二次玩時,我很緊張,不知道誰會贏,玩着玩着,我爸爸下了最後一張,我還有很多卡片。爸爸説:“這次

你贏了。”我有點不確定的問爸爸:“真的嗎?”爸爸説:“真的。”我可高興了,第三次玩時,我又贏了,第四次玩時,爸爸贏了,我們玩了很多次,開心極了。

通過和孩子做互動遊戲(比大小),感覺遊戲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玩中學,學中玩。非常贊同這個親子游戲。希望學校、老師多多做這樣的親子活動,讓抽象的數學變得簡單、易學。孩子們要珍惜學習機會,我們這一代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變成事實。教育的改革促進了孩子們的發展,越改革越進步。在數學活動中知識學起來簡單,還記憶深刻。

遊戲卡中的內容包括數字、圖片、英語、漢字、拼音等,包含了國小教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因此該卡片既是遊戲的紙牌,又是一種豐富知識的載體。

我們與孩子玩的是一同出牌,比大小,誰大所出的牌就歸誰的遊戲,出完所有牌後,分別計算各自贏得的牌數,誰贏的牌數最多,誰就是贏家。

通過這個遊戲,孩子即能辨別數字的大小,又能鍛鍊數學的加法運算能力。如果熟練後,還可以提升孩子的運算速度和技巧。

三、通過玩遊戲,既加強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又通過互

總之,數字卡片遊戲即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抽象思維,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是寓教於樂的好工具,非常適合國小生學習之用,讓學習不再枯燥,而成為一種樂趣。最後感謝遊戲卡片的發明者和使用者。我提點小建議,遊戲卡片的內容再豐富些,遊戲玩法再多些,畢竟與西方撲克牌類似,多一種方法,多一種鍛鍊,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開設了數學活動課。開始上課時,我想了好久都沒有弄明白:數學活動課和普通數學課有什麼區別,難道只是做做活動嗎?到了後來,我才明白,數學活動課就是以活動、遊戲的形式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既輕鬆,又學得快。不知不覺中,我們一學期已經學完了整個二年級的數學課程。你一定很想知道我們是怎麼做的吧,下面我就給你舉一個例子:

老師拿來一枚一分的硬幣和一個袋子。袋子裏裝了兩個橙子。老師讓我們一排一排得上去掂一掂,看看哪個輕,哪個重?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説:“袋子重,硬幣輕!”

老師又問:“你們知道袋子有多重嗎,硬幣有多種嗎?”

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分硬幣是一克重,那個袋子中一千克。”我們很快明白一克和一千克的區別。

現在我們又開展一個積分活動。規則是南面和北面兩大排進行比賽,凡是被老師點名的同學,下了課就讓組長給他出題。我們還開展了分小棒、分玉米、爬黑板等遊戲。數學活動課真是一門有趣的課。

上數學活動課時,數學教師總能讓同學們從遊戲中學到許多知識,

數學老師拎着一包玉米粒,大家有的説這個是擺圖形,有的説是學習三角形等等。

上課時,老師説:“沒上課之前,許多同學問我拿玉米粒做什麼呀?我現在告訴大家,這個是我們上課要用的工具,兩人五十粒,我説動動手、擺一擺時,再動玉米粒。”

大家異口同聲的答道:“十五粒。”就這樣一直數多少粒,去多少粒、加多少粒,同學們都答對了。

這節數學課,是王老師第四次給我們上課,以前的我對面前的王

老師很害怕,但是這節課上,沒想到老師也有這麼和藹可親的一面,我永遠記住這節課。

我最喜歡上數學課,其實我們全班同學都喜歡數學課,因為我們的數學老師很會玩,甚至還玩出了新花樣。把教學和遊戲融在了一起,一邊玩一邊學,我們覺得既好玩又開心,是不是很新穎啊?

比如説,上次我們玩“擊鼓傳花”吧。“擊鼓傳花”你們會説,這有什麼新奇的,大家都玩過。但我們玩的“擊鼓傳花”可就和你們玩過的有所不同。我們是這樣玩的:老師擊鼓,學生傳花,最後花到誰那兒,誰就必須站起來回答數學老師提出的問題。

從前幾天開始,我們這個會玩的數學老師,又創造了一個新的遊戲,遊戲的名字老師沒告訴大家,我想八成老師沒有給這個遊戲取名字。遊戲是這樣玩的:北排是一隊,南排是一隊,哪一隊有説話、不聽講的被叫起來,就是被捉住,最後看哪兒一邊站着的人少哪兒一邊就勝,而另一邊全隊的人都要做五道題。

怎樣,聽我説完你們可能也喜歡上我們的數學課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