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79K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我們的自我指導能力,作為一名教師,小夥伴們肯定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6篇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篇1

鏡頭一:

小班的李老師來我們班有事,她看見了小祥,很喜歡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禮貌的喊:“李……老師好。”李老師笑起來,也學小祥的樣子説:“小……祥好。”小祥的臉刷的紅了起來,滿臉難過的樣子。

鏡頭二:

大家都在教室裏開心地玩遊戲,同時自然地大聲念兒歌,曉祥也跟着大家齊聲説:“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們班有口吃的小朋友,為了糾正他的這一毛病,我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師的模仿給了曉祥一個打擊,我們應該建立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信念,杜絕嘲笑、模仿等類似的情景再次發生。

兒歌的節奏較慢,他念起來一點也不打頓,表情很自然,但他發現我在注意他時,立刻顯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動了,等到我轉過頭暗中觀察他時,發現他已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正起勁地念兒歌,可以肯定地説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無關,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後糾正孩子口吃活動中,必須注意到以下幾點:

1.要多給他一些表揚與鼓勵,逐漸增強他的的自信心。幫助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説的念頭。

2.孩子説不好的時候不要批評、責備。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建立一種自然輕鬆的心理環境。

3.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通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通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助、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幼兒。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篇2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説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篇3

運用仿生物聲形動作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象行、馬奔、兔跳、鳥飛等工作,能達到入景動情、寓教於樂的目的。比如,在進行大班跳躍教學時,針對跳躍的某個動作讓幼兒模仿某種動物的動作。如側跨跳動作,引導幼兒模仿蜜蜂在花叢中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的動作。又如蹦跳動作,引導幼兒想象草地上有許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並讓幼兒把小兔蹦跳時的動作模仿下來。諸如此類情境的創設能調動幼兒的思維,促使幼兒在有趣的動作模仿中習得動作。

當然,體育活動中可運用的情境教學法遠不止上述三種。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設計情境時要注重把握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並根據教學需要把握住情境創設的三個時機:

1.開始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情境以導入活動或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主動提出開一個小動物運動會,讓幼兒戴上相應的動物頭飾進入後續的活動情境之中。

2.基本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的基本部分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情境。比如,大班體育活動“搭障礙練跳躍”的教學內容就是跳過障礙物。為此,可以設計學青蛙跳田埂(小長凳)、小河(繩子)等遊戲情境。

3.結束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的結束部分一般採用歡快的音樂跟基本部分的情境聯繫起來設計情境。比如,“小螞蟻運糧”遊戲結束部分,採用了歡快的音樂《洗澡歌》來調節幼兒的情緒,渲染了洗澡放鬆的情境,從而達到放鬆身體、消除疲勞的目的,讓幼兒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篇4

表演遊戲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表演遊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起着重要作用。興趣和需要是幼兒參與表演遊戲的出發點,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掌握幼兒的興趣點,瞭解幼兒的需要和經驗。而幼兒的已有經驗不但是表演遊戲順利進行的保證,而且決定着表演遊戲的發展方向。然而,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經驗也存在着個體差異。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遊戲,傾聽他們之間的對話發現其關注點。

案例一:

語言活動中,孩子們對故事《三隻蝴蝶》很感興趣,尤其喜歡小蝴蝶的花翅膀翩翩起舞的動作。於是,在表演區裏經常幾個孩子聚在一起飛呀、舞呀,但我們發現孩子的表演只是複述故事中的一些對話,沒有頭飾,更談不上表情變化。孩子們有這樣的興趣,引起了教師的注意,在老師的引導和支持下,幼兒不斷探索創設相關的遊戲情境,一個以幼兒自主探究的主題表演遊戲《三隻蝴蝶》開展了起來。

反思: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引導他們通過觀察交流,發現同伴之間形象的表演打扮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能起到進一步激發幼兒遊戲動機的作用。把握幼兒生成活動的特點和不同年齡階段的表現,關注幼兒生成活動中的興趣、需要和經驗,形成對幼兒生成活動正確的價值判斷,並予以適時適宜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教師對幼兒生成活動迴應指導的策略,進一步推進遊戲課程中生成活動與預設活動整合,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案例二:

在《三隻蝴蝶》表演遊戲初次開展中,幼兒在頭飾的吸引下很有參與的積極性,但是在戴上頭飾以後,都各自表演動作,存在對文學作品不熟悉和不能與同伴相互配合進行表演的問題。表演的故事顯得較平淡。

反思:中班幼兒對於表演遊戲暫時只有頭飾的經驗,缺乏相關服裝、道具的經驗。單純的頭飾裝扮,不能幫助幼兒認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以,他們的表演不夠積極、主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創設相應的表演情景,進一步激發幼兒遊戲動機。還根據故事的情節,引導幼兒討論該怎樣佈置遊戲的場景,並一同準備佈置。如裝飾蝴蝶美麗的翅膀、佈置漂亮的花園、設計花姐姐的道具等,從三維空間上給予幼兒故事表演情境的感受,引起幼兒身臨其境生動表演的慾望。

案例三:

一次遊戲後的交流評價時,楊晶扮演的紅蝴蝶提出:“我覺得我演的很好,我是一邊發抖一邊請求避雨的,可是有的小朋友還笑我。”於是,我立即引導幼兒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大家請她再那樣表演一段,這次片段演完後大部分孩子們都覺得有意思:“這樣一邊發抖一邊請求,讓人看了覺得很生動”,“我就想到坐在媽媽自行車後面很冷的感覺”,有幾個孩子當下就不由自主的學起她來。並由此引發了探究表情的第二階段表演遊戲。

反思:在遊戲的整個過程(包括準備階段),會出現很多問題情景,在這樣的問題情景中,問題自然呈現在幼兒的視覺中,只要教師退一步,通過討論把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孩子,這樣就能促發幼兒更積極地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把活動引向深入的作用。在任何一個主題的探究性遊戲活動開展過程中,都需要教師改變原來在活動中死背教案、很少顧及孩子表現的狀況,在與孩子共同的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孩子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不同,捕捉有價值的生成點而能及時做出專業判斷進行有效支持。

整體反思:

1.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合作意識正處在萌芽階段,如果沒有遊戲的組織者,他們很難通過自己的協商來共同完成一件事。

2.幼兒對該作品的接觸時間較短,對於以表演遊戲的形式開展也沒有完全熟悉,需要教師在遊戲過程中不斷的指導與評價。

3.雖然要求幼兒的表演遊戲應充分尊重幼兒的意願,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自己來選擇、自己來設計、自己來表演,但尊重幼兒的意願並非抹殺教師的作用,尤其是在每一個表演遊戲開展的初級階段,教師一定要學會觀察並善於觀察幼兒的在遊戲中的表現,適時的點撥和指導,發揮表演遊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篇5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資料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必須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恆,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應當經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帶小朋友户外活動回來,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話音剛落就傳來七嘴八舌的聲音,每次都是這樣。我老遠看見保温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隊!要排隊的!”我連忙趕過去,只見史皓銘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齊亂成一團。我把史皓銘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對他説:“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先告訴我是怎樣一回事。”

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説:“史皓銘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史皓銘則一臉不屑的表情。於是我問史皓銘:“真是這樣嗎?教師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説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史皓銘委屈的跟我説:“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樣辦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樣才能把隊排好。

經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園遊戲教學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想像並用肢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樂曲內容。

2、喜歡參與音樂遊戲,嘗試用幽默、詼諧的動作表現樂曲內容。並在此遊戲過程中體驗快樂。

教學準備:樂曲、 節奏音符、 圖譜、 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小矮人的勞動工具、 幼兒熟悉白雪公主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引題,(教師扮演白雪,幼兒扮演小矮人。)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個人在家,我能跟你們一起上山勞動嗎?”

小矮人:(幼:“好吧!”)

白雪:“太好了,那我們出發吧!”(大家排着整齊的隊伍唱着歌出發了)唱:一個、兩個、三個

小矮人,四個、五個、六個小矮人,許多小矮上山勞動,多麼快樂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編)

二、欣賞樂曲,想像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

一)感知樂曲中的“重音”。

1、聽音樂找“重音”。

白雪:“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幹活了,知道我們一會兒拿着工具要幹什麼嗎?”(幼兒看過白雪公主的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寶石。)

白雪:“水晶埋在很深的巖石裏,我們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它挖出來,聽聽音樂中哪些聲音特別象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聲音?”(完整欣賞樂曲。)

白雪:“誰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聲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幾下?”

2、聽音樂用動作表現“重音”節奏

白雪:“現在我們也來挖水晶,我們可要認真聽,聽到特別重的聲音時就有節奏地挖水晶,可別挖錯

了讓別人給挖走了。”

二)感知樂曲中的延長音。

1、聽音樂找延長音。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會用什麼工具將它藏進山洞呢?”( 幼:用小推車把水晶運進山洞。)

白雪:“誰的力氣大?請你來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車。”

白雪:“我們來聽聽音樂中哪個音特別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車?”(聽音樂)

白雪:“誰聽到了推很重小推車的聲音,請你來模仿推車的聲音?”

白雪: 你們為什麼覺得這個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車呢?(幼:“因為這個音拉得很長”。)

2、聽音樂用動作表現“延長音”節奏

白雪:“瞧,剛才我們挖了這麼多的水晶,我們先用小推車把水晶運進山洞吧!”(聽

音樂打節拍,進行到“重音”和“延長音”。時用節奏動作表現)

注:通過以上環節分步驟,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深刻地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並結合遊戲所創設的情景通過聲音、動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現了自己對“重音”和“延長音”,的理解,解決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的重難點。

四、引導幼兒合作填補並認識圖譜,加深對樂曲曲式結構特點的理解。

一)教師一邊指圖一邊讀圖,引導幼兒模仿小矮人有節奏地走路。

白雪:(教師出示一張不完整的音樂圖譜)“瞧,這是一張小矮人勞動時“藏寶圖”,看懂了‘藏寶圖’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藏寶圖’上的腳印表示什麼?”(幼:“小矮人在走路”)“一個腳印表示走一步。我們也來試試吧!”(幼兒在座位上腳踩節奏模仿。)

注:強調小矮人走路時要有節奏,因為幼兒在遊戲時往往只重視表現“重音”和“延長音”而輕視了走路時也要有節奏。

二)感受樂曲的曲式結構特點,並根據曲式結構合作填補圖譜。

白雪:“這張‘藏寶圖’還藏着一個祕密,我們只能看到小矮人走路的記號,卻不知到哪裏有水晶,

哪裏該將水晶運回山洞, 祕密就藏在剛才那首音樂裏。

白雪:(出示教師事先設計好的“重音記號”和“延長音記號”) 我這有兩種記號,猜猜那種是“重音記號”那種是“延長音記號”。

白雪:“我們聽音樂合作,你們聽到‘重音’‘延長音’馬上模仿它的聲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寶圖’的空白出貼上相應的記號。把‘藏寶圖’的祕密找出來。有信心完成任務嗎?”(師幼合作填補圖譜)

注:以找‘藏寶圖’的祕密為由,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聽音樂合作填補圖譜,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樂曲結構與圖譜的匹配。“重音記號”和“延長音記號”教師可課前設計好,也可根據需要讓幼兒來設計。

三)引導幼兒讀圖譜。

1、教師指圖,放慢速度哼唱樂曲旋律,引導幼兒讀完整的圖譜。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樂地上山挖水晶。準備——出發......”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為幼兒理解樂曲結構與圖譜的匹配時需要一個反映的過程。

2、聽音樂幼兒讀完整的圖譜。

白雪:“現在小矮人要跟着音樂出發,速度會變得更快。準備——出發......”

四)引導幼兒看圖譜,發現圖譜中每一樂段 “延長音”記號“逐一增多”的規律

白雪:“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時推車的次數都不一樣,你們

發現這裏面的規律了嗎?”

白雪:“為什麼延長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個呢?”(幼:“因為水晶越來越多,需要的車也越來越多。

所以延長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個”。或車上的水晶越來越重,所以延長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個。”)

注:這一步驟的設計整合了科學領域中的計算內容“逐一增多”,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時又幫助幼兒理解了音樂的曲式結構——比較四個樂段中的旋律和節奏的異同。

五、遊戲:幼兒用肢體語言有節奏地表現想像中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一)教師讀圖譜,幼兒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想像中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白雪:“現在讓我們跟着音樂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兒徒手有節奏地練習,為下一環節的表演打基礎。

二)拓展幼兒想像樂曲所表現的內容,豐富動作、表情的表現力。

1、引導幼兒選擇適合的工具用相應的滑稽的動作表現使用工具。

白雪:“其實每個小矮人都非常可愛、搞笑,使用的勞動工具也有很多,”(依次出示小矮人不同的

勞動工具。如:掃把、錘子、鏟子、鎬子等。)

1) 聽哼唱旋律,請幾位幼兒集體表演用掃把——掃、用錘子——錘、鏟子——鏟、鎬子——挖等

動作,(如白雪:“我發現前面巖石縫裏有水晶,我們選擇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來呢?比比誰的動作更搞笑、有創意。”)

注:幼兒使用利用自制的廢舊材料勞動工具,遊戲起來特別感興趣。想像水晶藏在我們周圍的各個空間方位的巖石裏,豐富幼兒的空間動作。

2)聽哼唱旋律,引導幼兒模仿並加以提升。

白雪:“你們喜歡誰的動作,為什麼?”(引導幼兒從動作的創意、誇張、表情來評價。)“我們一起來學學。”

注:適時提供幼兒間的相互學習的機會。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導幼兒嘗試用幽默、詼諧的動作表現小矮人不同的走路和推車動作。

白雪:“小矮人很可愛、幹活時很開心。不僅是挖水晶,就連走路和推車動作也是很搞笑的。比

比誰的動作最滑稽哦。”(教師哼唱,請幾個幼兒來表演)

注:重視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三)幼兒手持勞動工具,嘗試用幽默、詼諧的動作完整表現小矮人的勞動情景。

白雪:拿上工具我們繼續挖水晶吧!

六、勞動結束。

白雪:“今天我們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給你們做‘蘋果派’吃,快收拾好東西我們回家吧!”(大家排着整齊的隊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個、兩個、三個小矮人,四個、五個、六個小矮人,許多小矮人勞動回家,多麼快樂呀!”

七、活動延伸:(遊戲)將幼兒分成兩組表演音樂中所表現的不同情景。

聽音樂:請四個幼兒來表演小矮人推車的情景,(第一樂句請一人推車,第二樂句時加一人幫忙推,依次類推)其他幼兒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樂的發展,一組在表演時另一組保持造型不動。

注: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遊戲的情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