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6篇 「滴水穿石」的故事啟示:堅持不懈,終將成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語文課文,講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導孩子們體會勤儉節約、持之以恆的精神。通過閲讀這篇文章,能夠啟迪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提高他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水平。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6篇 「滴水穿石」的故事啟示:堅持不懈,終將成功

第1篇

感情目標: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

教學重難點: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

(2) 抽學生讀李時珍的故事,其他同學畫出相關詞句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6篇 「滴水穿石」的故事啟示:堅持不懈,終將成功 第2張

第2篇

1.由瞭解"滴水穿石"奇觀的形成,懂得"滴水穿石"的精神。明白自己要想實現美好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人文素養)

2.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綜合素質)

3.在探究學習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科學素養)

1.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技能,領悟學習方法與過程。

2.學生依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有關網站,查詢、提取相關資料,以此培養他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

3.通過小組協作學習、討論式學習、辯論式學習等方式,使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1.學習本課的"鍥而不捨、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爐火純青"等成語,能主動運用"滴水穿石"和"啟示"這兩個詞。

2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將主動收集的事例,按一定順序寫下來,闡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教師播放課件,學生根據錄像説説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評價小結,,揭示課題和目標,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2、自主選擇,開展研究;學生根據學習興趣先自主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而後確定相應的研究任務,進入相關的主題進行學習。教師利用系統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方法的指導、解疑等,讓不同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達到基本要求,求得不同發展。

3、分層檢測,感悟彙報;學習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學生自主選擇等級進行檢測,而後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先是彙報自己的檢測題,通過朗讀的形式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是交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全體學生討論解決,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拓寬學習,合作展示;學生髮揚滴水穿石的精神,進行第二層次的研究學習。提供三個等級的研究課題,學生進行合作研究。學生可以進入聲像、文字、人物等教師提供的資料庫開展研究性學習,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上網尋找資料,然後整理資料,最後形成自己的觀點。通過各種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可以將收集的名言警句等製成卡片,可以將收集的成功人士的資料製成小報,可以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讀後感、編成一個童話故事等。每個學生都帶着自己的經驗背景,帶着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

5、評價提高,拓展課外。學生代表個人,代表小組進行彙報之後,師生共同進行評價。而後教師小結:我們在課堂上研究的時間有限,掌握研究的方法才是最主要的。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好多同學提了其他問題,可以繼續討論解決。教師出示一張書籤:上面寫有課文最後一句話。學生齊讀。教師推薦幾本課外書:《諾貝爾》《愛迪生》《愛因斯坦》《居里夫人》《中外名人故事》從起點目標到終點能力之間,教師給學生提供向上登攀的支架。

第3篇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通過一些現象和事實説明一個道理。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進一步深化了堅持才能成功這一單元主題。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的觀點,並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艱苦奮鬥、克服困難、成就事業的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示。

本文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有理有據,適宜體現高年段篇章教學的特點,通過領會關鍵詞體會課文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能夠引導學生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把握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等要求要相應降低。五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具有獨立的見解,求知慾比較旺盛,好奇心有所增強。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基本具備了積累、理解詞語的能力,但是在閲讀中通過重點詞句揣摩理解內容的閲讀能力還有所欠缺,需要在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

想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課文感悟滴水穿石的啟示,學習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缺乏理論基礎。這無疑為《滴水穿石的啟示》的教學增加了很大難度。根據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會本課的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感悟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學習這種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的可貴精神。

學習掌握抓關鍵詞作批註理解內容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1、安排學生課前預習,並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課前檢測。

第4篇

作者:徐州龐莊國小朱紅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75

基於學生視界,促進學生髮展—《滴水穿石的啟示》沉澱在我心中的思考

前不久,我參加江蘇省課題優質課比賽,執教的是《滴水穿石的啟示》2次執教同一課,同樣的教學目標,同樣年齡的學生,但因調整了策略,前後的教學效果迥然不同。

師:滴水穿石的啟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認識,你要用這樣的道理去説服別人是不夠的。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三個人物,請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介紹了哪三個人?世上成功的人物太多像他們那樣偉大的也不少,為什麼作者單單寫了這三個人?這三個人都與滴水穿石有關係,他們的什麼方面與滴水穿石的哪一點相對應?

(後來幾個學生的回答也是“吭吭哧哧”教室裏一時出現冷場)

師(着急地):請同學們看看第3自然段的最後2句話,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生: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成功都是因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所以其它人的事例就不用舉了。

師:現在讀滴水穿石的啟示,心裏應該厚實多了,對“滴水穿石”,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了更深的認識。

師:這三個人物你對誰最感興趣?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生:我對李時珍最感興趣,特別是“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令我感動。

師:“二十幾年”讀得慢一些,這是堅持了多麼長的時間,二十幾年間他遇到了許多困難,仍然堅持下來。

(學生重新讀,還是讀得沒有任何情感,又有幾個同學讀還是缺乏語感)

課後,開始埋怨學生--文化底藴淺薄,表達能力欠缺膽子太小,遇到有許多人聽課,就嚇得“呆若木雞”。

可是我們又拿什麼責怪學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注重平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了嗎?注重在每時每刻讓學生去積累語言、博覽羣書了嗎?新課標表述的具體要求,我們真的做到了幾點?我們真在平時的每時每刻盡到了語文教師的責任了嗎?再説説我吧,在這節課上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嗎?為什麼看到學生“冷場”的時候,不馬上想出策略採取小組或同桌相互交流,緩和緩和氣氛,再點撥學生指名發言呢?在學生讀得淡而無味時,為什麼不創設一種對話情境,讓學生情動而辭發,這樣學生心靈受到觸動,讀書自然而然就聲情並茂了,鑽研教材,吃透文本,設計有深度的,符合課標精神的教學設計固然是好,可是課堂上做不到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因地制宜”或“因材施教”是不是缺乏應變能力的一種表現?沒有任何“教學設計”能“包打天下”!只有自覺掌握各種教學技能和策略,以及應對方法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啊!看來,自己要很好地感謝這次教訓--必須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備好每一位學生。

師:滴水穿石的啟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認識,你要用這樣的道理去説服別人是不夠的,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三個人物,請默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世上成功的人物太多,像他們那樣偉大的也不少,為什麼單單介紹這三個人物?這三個物都與滴水穿石有關係,他們的什麼方面與滴水穿石的哪一點相對應?

師:再默讀寫愛迪生的句子,説説看你們熟悉愛迪生的什麼?

師:“畢生”指多長時間?他畢生都在幹什麼?愛迪生的什麼方面與滴水穿石的哪一點相對應?

生:這三個人成就事業,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的,

師:也就是今天的,誰現在明白了為什麼選這三個人?

師:二是因為作者想告訴我們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的人都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師:現在讀滴水穿石的啟示,心裏應該厚實多了,比剛才讀景觀內容,你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教師對“古今中外”這個關鍵詞語的點化,使學生認識到“古今中外”的具體含義,知道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將人物與滴水穿石勾連,這不就是啟示嗎?)

師:每個人的成功背後都付出艱辛的勞動,這三個人你對誰最感動,圈畫出最能表現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詞語,

生:我最佩服李時珍,“翻山越嶺”“走遍大半個中國”途中,會遇到許多危險還是堅持藥學研究。

請問:,為了這次比賽你訓練了多長時間?在訓練時有過放棄的念頭嗎?你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

師:因為這一段時間,你的持之以恆,目標專一,你終於取得成功,祝賀你(和握手)

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堅持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二個月都行,但讓你堅持二十幾年你能做到嗎?李時珍為了研究醫藥,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多麼漫長的時間啊!想象一下,這幾十年間他會經歷哪些考驗?

師:現在讓我們懷着敬畏的心情再次讀這段話,相信你們會讀出自己的感受,會讀得有滋有味。

(學生練習朗讀,小明讀得非常投入,聲音凝重,不住地搖頭和點頭還伴有手勢)

師:請大家轉過臉來,讓我們再次聆聽小明朗讀的聲音,欣賞他朗讀的表情,分享他朗讀的的愉悦

師:如果讀文章能像小明這樣在腦子裏過“電影”把文字還原成畫面,那就不僅證明你讀進去了,而且證明你讀懂了。

兩次教學同一課,必須達成的教學目標沒變,必須完成的課堂訓練沒變,變化的只是為了達成這些基本目標,完成這些基本任務的途徑方法、過程和手段,依學情而變,卻變出有生命力的課堂,富有激情的課堂,教學效果如此大相徑庭,原因何在?不得不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上好一堂閲讀課,課前,教師必須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具體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設定既明確又適當的教學目標,預先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預先設計教學方案,“凡事預則立”但課堂上教師完全按預設進行,而忽略課堂上的動態生成的東西,就會使上課成了教師演示編制得十分精密的教案的單邊活動。所以著名教育大師週一貫提出:課堂教學的設計要能夠充分地按照課堂教學所具有的現場生成性的基本規律而作相應變化併為此留下最大的調適空間。

如果説那些必須達成的教學目標,必須實行的教學步驟,必須完成的課堂訓練,無多大變化可言的話那麼完成這些基本目標,完成這些基本任務的途徑方法、過程、手段則應當根據具體的學情,靈活應變,現場處理,具有很強的伸縮性和可型性。所以教學設計應當以具有高度柔性的“軟性設計”為主。本案例中兩次執教的教學目標沒變,片段一:用告訴啟發方式達成教學目標;片段二:用喚醒、疏導策略達到教學目標。第一次的教學設計統得過死,上課時不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生成,第二次的設計為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而調整教學的手段、方法、途徑等。這樣的軟性設計也有不容易的地方,就是教師除了更高層次的把握文本備好教材外,還要預測學情,設想課堂學習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它要求教師必須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教師的預沒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滴水不漏的,它有時同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產生一定的偏差,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

本案例1中,教師一遍又一遍地“指導”學生誦讀,可學生就是呆呆地,對再感人的精神也無動於衷。其實這種現象就是很好的反饋資源,在片斷2中,我做個有心人,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出:明代的李時珍離學生的生活太遠,必須調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中人物的經歷和學生的經歷形成共鳴,正巧班中有一個學生在早上7:00多參加市運動會,100米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於是我就隨機應變,抓住這個資源,“人物採訪”“想象李時珍二十幾年經歷的考驗”,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總之,生成的課堂是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並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因為我們的課堂是為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此文發表於《國小語文研究》,12)

搜索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地址是.

第5篇

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14課《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介紹事理的説明文。這篇課文的脈絡清晰,由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本課實際,我設計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特性,達到教學信息資源的共享。

2、能力目標:通過數字化平台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藉助網絡,再憑藉課文中的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需具備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

數字化教學平台中,我主要設置了以下十個板塊:“課文賞析”、“滴水穿石”、“廣德太極洞”、“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愛迪生髮明創造”、“齊白石藝 術長廊”、“滴水穿石的故事”、“滴水穿石的科學解釋”、“課堂交流”、和“在線測試”。這些板塊有圖文資料的呈現,有flash、gif動畫的演示,有 課堂交流的平台等,給學生以全方位的內容。

這節課是基於數字化教學平台下的語文課,既要發揮數字化平台的優勢,又要體現語文教學的特色,於是我進行了如下課堂教學設計。

“給大家一個機會,誰願意當着老師和同學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談自己的理想?”以這個問題導入,然後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從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出示圖片,學生談對圖片的瞭解,並質疑:為何小小的水滴竟有這麼大的力量能滴穿石頭,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看滴水穿石的flash感受水滴的力量,通過抓 住關鍵詞來進行朗讀訓練,體現語文以讀促學、閲讀品味的特點。再用gif動畫與音效的結合展示下雨的情景,滂沱大雨傾瀉而下,讓學生進行比較為何那麼猛烈 的雨卻滴不穿石頭,從而加深認識,從圖、文、聲等方面刺激學生感觀,進一步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水滴力量雖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也有許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由此透過水滴石穿這種自然現象,聯繫到人類 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小節的學習。第三小節以並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容更適合於學生自 主性學習。於是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分別進入三個板塊自主學習。通過找關鍵字朗讀、找數據比較、關鍵句理解等方式交流,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三位 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並由此延伸到下一個板塊的學習。

雖然同在一個班,但每個學生的閲讀興趣、閲讀趨向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悟,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時數字 化教學平台的強大優勢得以凸顯,實現了多媒體教學中很難實現的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由瀏覽、甚至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從眾多資料中有目的地 閲讀篩選出體現滴水穿石精神的地方,給之以充足的時間,複製、粘貼並進行加工整理後在“課堂交流”中與其他同學共享。最主要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在這 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瀏覽、搜索、閲讀、篩選等方法的指導,為以後的學習提供方法幫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再交流,由人機對話轉化為人人對話。

學習一篇課文,不僅是瞭解課文內容,關鍵要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要有所啟發,要有所收穫,要能內化成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學到這,學生已有所悟有所得,讓學 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剖析和反思,實現既定的情感目標。

為使整個設計結構首尾呼應能更緊湊,再次回到課前,讓學生猜為何把滴水穿石的圖片作為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送給他們,在學生説的基礎上適時總結,提出希望。

近三年對數字化教學平台下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很多的探索與嘗試,數字化教學平台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為課堂教學帶來了一次新的革命,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 數字化教學平台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將會帶給老師和學生更多的驚喜。

第6篇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理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等詞語意思。學習寫隨感的方法。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蒐集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做事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好品質。

難點:學習寫作方法(受一件事物啟發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師做滴水擊石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水滴不停的滴落,結果會怎樣?你從這個實驗能聯想到什麼?

2、説説課文哪分寫的是實在的自然現象?哪部分是為説明道理而例舉的事例?哪部分是作者的感受和要説明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圍繞滴水為什麼能夠穿石?這一問題圈畫有關詞句。

①指名回答:滴水為什麼能穿石?結合學生回答,出示文字

a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b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②讓學生朗讀這兩端文字,説説那個詞語最吸引你?讓你感受了什麼?(結合學生回答點擊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鍥而不捨,日雕月琢,接連不斷”等詞語的意思。

③小水滴不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總是對着一個目標,滴啊、滴啊永不停歇,這就叫“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出示滴水石穿的動畫,讓我們懷着敬佩的感情再讀這兩段話,引導學生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

④看這小小的水滴,多麼令人佩服,作者看到這一現象會聯想到什麼呢?全班齊讀。讓學生變換句子的説法。指導讀好反問句。

(1)學生自讀3自然段,明確作者舉了那些人的例子?(出示第三自然段中例舉名人事例的文字),三人中有古代的,有現代的,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永一個詞就是——古今中外。

(2)選擇三個事例中你最敬佩的人的事例來讀出你的敬佩之情,再説説哪些詞語最能體現他們“滴水穿石”的精神。(結合學生回答,點擊詞語“堅持不懈”“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閒過”並説説怎樣理解詞語的含義)。

(3)小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這些偉大的人物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值得我們總結一下(出示文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4)學生自己練讀文字,和小組同學説説自己的理解體會的再指名讀説説對“滴水穿石精神”和“滴水頑石”的理解?

作者從正面例舉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來説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實文中還有一個反面的例證,我們來看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説説這一節寫了什麼?例舉了一個什麼事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學生交流:明確,從正反兩方面例證,增強課文説服力。

(2)説説作者受到了怎樣的啟示?結合學生回答出示:目標專一而不 ,持之以恆而不 ,就一定能夠 。

1、讀了這篇課文,你領悟了什麼道理,作者在説明道理的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利用讀書,上網等渠道蒐集能證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