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課文教學反思3篇 匆匆教學,反思課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W

“匆匆課文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日常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反思和總結。本文將介紹教師在課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採取的措施和效果,為廣大師生提供借鑑和啟示。

匆匆課文教學反思3篇 匆匆教學,反思課文

第1篇

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地創設情境。上課伊始,引背《長歌行》,並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要珍惜時間、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後出示朱自清二十四歲時寫這篇文章前的一段話,讓學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歲時已經意識到時光悄然逝去而無所作為,決心從今以後要珍惜時間,才寫下了這篇《匆匆》。最後播放《匆匆》 flash動畫的配樂範讀,形象的畫面,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發,心靈地傾訴和思緒地流淌,語言都很美,而這篇散文尤為突出。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也儘量與文本一致,與課堂基調相符。如:讀了這句話,你聽到了作者在你耳邊的低低絮語了嗎?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將無聲無形的時間具體化了。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它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一個又一個極普通的日子裏匆匆流逝了。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的腳步。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那麼你的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能像作者這樣具體地揀拾起時間的足跡嗎?……

匆匆課文教學反思3篇 匆匆教學,反思課文 第2張

第2篇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通過觀察和朗讀體會小草的“綠”和小河的“清”;依據板書提出問題“小草為什麼這麼綠”和“小河為什麼這麼清”,通過朗讀對話、句式説話理解;小結小草和小河是一對互相幫助的好朋友,拓展還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練習仿説。

在執教之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體會。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比較多的讀的方式,有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得輕鬆,讀得有趣。如在引導學生朗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這句話時,我讓學生進入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小河來誇一誇小草,既具體形象,又生動有趣,於細微處見匠心。對於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我都給予肯定,一些看似平常的評價,是學生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愛怎麼讀就怎麼讀,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讀好的過程中自然地體會了課文的深刻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享受美的樂趣。”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河為什麼要感謝小草?”我採用師生同台表演,再現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親眼觀察一杯清水如何被泥土攪渾濁的,利用手指來演示小草的根鬚如何“緊緊抱住”小河兩岸的泥土。瞭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小河與小草相互依存的關係,懂得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

第3篇

上完比賽課《勸學》,我對自己在《勸學》一文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結合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堂課的教學進行剖析,以促進自己向更高、更遠、更有效的方向前行。

拿到比賽課題、賽課的要求,心裏挺緊張的,長年在高三,上的都是專題複習課,感覺自己已經不懂得如何上課文,如何上好一節課。非常幸運的是,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教研室主任邢老師給我指點迷津,教會我從宏觀上去把握一篇課文,告訴我如何指導學生學一篇課文。

勸學是必修二的課文,在備課之初,我沒有借用參考書,自己以學生的身份讀了三遍課文。第一遍讀感知課文,把課文裏難讀的音、難懂的字詞勾畫出來;再讀第二遍疏通文意,調動以往的積累,思考能否通過知識遷移解決費解的字詞句;在解決疑難字句之後再讀第三遍,對整篇文章做出評價。根據賽課要求1課時,結合單元目標和課後練習,確定課堂目標和重難點。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如果根據傳統課堂的講法,1節課只能完成疏通課文的目標,沒有辦法對課文的重難點——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透徹的講解分析。在反覆的思考之下,決定不走傳統課堂字字落實路線,而是通過運用導學案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提前預習,在課堂上解決比較難懂又沒有註釋的個別字詞句即可。所以最後定下的教學目標是:1、掌握文言重點字詞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3、認識本文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方法的論述,並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 設想的時間分配是,10分鐘對課文進行梳理,20分鐘對比喻論證進行分析,10分鐘留給學生背誦。

在導入環節,一開始處於緊張狀態,拋出問題你們家長是如何勸你們學習的?沒有給學習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慌忙找兩個學生作答就草草總結,沒有達到導入的預期激趣效果。

課文梳理環節,我挑選了文中難懂的四個句子分析。1、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給學生總結了在疏通文言知識的時候可以採用的四種方法:①看字形②看註釋③聯繫以往知識進行積累④遷移成語。在這個環節進行的知識遷移都是學生以往學習過的,所以師生配合還算不錯,有點小瑕疵是沒有讓學生動筆做筆記。

課文分析環節,採用的方法是教師帶領學生精學第二段的比喻論證,看看荀子都運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例子來説明學不可以已這個深刻的道理,學生再根據指導方法自學三四段,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全文的比喻論證。

預期設想是,因為課前預習,學生都能把第二段的五個比喻論證找出來: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輮以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老師告訴學生荀子就是運用了這幾個生動形象的例子來説明學習可以提高、改變自己,進而證明學習的重要性。精講完第二段,要求學生從三四段中任找一兩個比喻論證的例子,説説它們是從哪方面論述學習。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失誤。因為害怕時間不夠,語速過快,沒有留給學生足夠探討的時間,就急着總結歸納,老師一直在課堂上講,學生就一直被牽着走,沒有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倉促作結。

背誦環節,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掌握好背誦的方法進行背誦。具體做法是在先在幻燈片上提示第二段落每一句的開頭和結尾的字,讓學生面對大屏幕第一次背誦,卡殼的地方再對照課文;第二次背誦時提示再精簡,只提醒開頭一個字;第三次背誦沒有提醒,檢查學生是否能夠背誦出來。這個環節學生狀態都不錯,都能按照指導方法背誦,主動起來背誦的學生完整背誦了第二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