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活動心得體會8篇 遊戲活動:創造快樂回憶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5W

遊戲活動心得體會,是在參與各種遊戲活動後所得出的心得與體會。通過遊戲活動,我們可以鍛鍊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加自身的娛樂和享受。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在遊戲活動中所得到的獨特感悟和寶貴經驗。

遊戲活動心得體會8篇 遊戲活動:創造快樂回憶

第1篇

20xx年11月,我有幸觀摩了在海南省機關幼兒園舉行的“海南省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這次活動分為兩部分:規則遊戲課例展示;教師講故事分享。

活動結束園裏又接着組織規則遊戲活動培訓,這次活動,讓我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授課老師的展示給了我啟發和引導。老師的遊戲設計結構很明顯,符合幼兒的發展目標,遊戲的環節緊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教具準備的也很充足。觀看了老師的遊戲展示課,我明白了開展遊戲時要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每玩一次,提一個遊戲規則,遊戲的關鍵是師幼互動,玩遊戲時,還要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同時,音樂遊戲課,音樂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選擇清晰易懂的音樂。今後我在開展規則性遊戲活動中,第一要抓好這個遊戲的規則點,第二在設定遊戲領域時要考慮領域的特性,最後在遊戲的設計上難度的環節要層層遞進。觀摩了這次活動,我想對自己真的.是一個質的提升,相信今後的自己對此類活動的組織一定會更加得心應手!本次活動得觀摩學習,但讓我懂得了許多,給了我不少的感悟。很感謝領導和幼兒園給予我這麼好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觀摩課的學習,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眾人之長,相信我一定能快步前進的,我一定會以更好的工作效率回報幼兒園。

遊戲活動心得體會8篇 遊戲活動:創造快樂回憶 第2張

第2篇

對於那次親子活動,我至今還是記憶憂新,那是在xx讀小班的時候,為了慶祝xx,幼兒園裏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下午,但活動內容非常的豐富,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意外地得到了許多活動之外的收穫。

那天在x老師的安排下,讓每位家長與自己的孩子共同完成了三個遊戲:

第一個撥橘子游戲,讓小朋友們撥橘子給自己的父母吃,為了比賽,由於我吃得太快,橘子水濺出來,女兒馬上用餐巾紙幫我擦嘴,這個小細節,讓我想起平時我用餐巾紙給女兒擦嘴的'情景,看來她全都記心裏了。當時我心裏真是暖暖的,那種母女間的温情和親情是多麼得難能可貴啊!

第二個遊戲是運乒乓球,家長們用筷子夾,小朋友們用小勺子從一個桌子運到另一個桌子。當時女兒運的時候很小心翼翼,腳步很穩,運過去的球幾乎沒有掉地上的,最後那個遊戲,我們母女倆得了第一名。當她拿獎品跑到我懷裏時,我看得出她臉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第三個遊戲是接筷子,我覺得還是和女兒配合得不默契,導致遊戲後籃子裏的筷子很少,所以沒得名次。

雖然只有半天的親子活動,但對於我們家長和孩子來説,這不僅是一次活動這麼簡單,最重要的是更能增進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培養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默契,所以,今後我再忙,也要在家多陪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對孩子來説都是受益匪淺的,都要比帶她出去超市買東西、去玩耍。希望學校裏組織這樣的親子活動多一些,讓家長與自己孩子在學校裏接觸的機會更多,更加了解孩子,讓他們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一句話,一切為了孩子,只要孩子快樂,我們就快樂!

第3篇

遊戲化教學法是指,將遊戲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寓教於樂,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知識內容並得到相應的發展。只有真正理解了幼兒園音樂活動、遊戲和遊戲化教學三者的的概念,我們才能更好地明確幼兒園音樂活動遊戲化的有效性。幼兒園音樂活動主要是為了教育幼兒學習音樂、幫助他們對音樂有更深入瞭解的實踐活動內容。在遊戲方面,幼兒人類學家朗格維爾認為,遊戲是幼兒生活中種白髮的、創造性的教育活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育經驗,認為遊戲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影響,且運用遊戲對幼兒進行教學有利於提高他們社會化認知的發展、學習成果的質量。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遊戲化的教學活動實踐中,遊戲的精神應該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成為教學活動的靈魂。

首先,遊戲能夠促進幼兒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開放性的思想,這種思想有利於促進幼兒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因此,遊戲化的教學活動為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是幼兒園音樂教學要求使用遊戲化教學方法的原因之一。

其次,喜歡玩遊戲幾乎是所有幼兒的天性。因此,為了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來進行音樂教學,採用遊戲教學法更加適合。遊戲不僅能夠滿足幼兒對學習新鮮事物的需要,同時還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如果能將音樂活動中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音樂的教學也將更能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簡單來説,音樂活動的遊戲化就是將遊戲融入進音樂教學過程,以達到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

最後,遊戲教學的核心價值是將幼兒的思想從“要我學”變成“我想學”,而實現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遊戲化有助於幫助幼兒從“我要學”變成“我想學”。遊戲教學有利於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遊戲化是指幼兒園音樂活動與遊戲的有機結合。然而,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教師,必須要形成種認識,即遊戲是手段教育是目的。這就意味着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遊戲化的樂趣,而是要在遊戲中實現教育的目的,完成教學成果。因此,教師需要重視音樂活動遊戲化的條件與任務,不能用“遊戲”來標註音樂事件,音樂教育的遊戲化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遊戲的樂趣,更要的是要讓孩子們通過遊戲獲得對音樂的感知。所以教師在進行兒童音樂活動遊戲教學時,必須要認清遊戲只是實現音樂活動目標的手段和力法這一重點,讓孩子獲得音樂知識和認知才是最終要實現的目標。

要實現兒童音樂活動的遊戲化,應遵循四個原則:遊戲性原則、適宜性原則、精緻性原則和流利性原則。遊戲性原則是指所選的音樂活動內容必須以遊戲為導向,教師也可以在原因的音樂素材上結合遊戲進行教學;適宜性原則是指活動的內容和實施方式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所選的音樂素材必須滿足兒童的發展水平,且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遊戲也必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精煉性原則是指教師對語言的精煉程度要能夠準確概括出教學活動中的重難點,且要讓幼兒能夠理解並且易於接受,這樣才能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流利性原則是指音樂活動中各個環節的流暢程度,且要保證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繫密切。

首先,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時,需要選擇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音樂材料。幼兒園的學生正處於一個身體和心理都在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選擇的教育材料對他們看説具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幼兒的心理與愛好,結合這些信息正確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這也是實現音樂活動遊戲化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教師除了要注意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外,還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所選音樂教材的教育價值。而在遊戲教學的課堂中,教師還應對幼兒提出合理的問題,控制好問題的難度和自己的語言表達,幫助幼兒積極探索音樂的世界。在音樂活動遊戲數學中,教師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孩子理解歌詞內容。但是邏輯是清晰的,語言精煉的問題可以幫助兒童充分理解問題;最後,教師還要結合音樂活動不同的知識內容,設計好輔助性的遊戲內容。

在確定好音樂活動的內容之後,教師就要開展對遊戲進行設計的環節了。這環節的任務是教師應根據音樂活動的內容、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幼兒的理解能力來設計遊戲的玩法,同時也要綜合考慮遊戲的難易程度。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的身心特點以及他們的愛好興趣,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好的遊戲內容。此外,在設計遊戲玩法的時候,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指導示範作用和遊戲的規則公正性,以幫助幼兒成功地進行遊戲。

遊戲規則將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設計遊戲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其規則性,避免遊戲規則過於模糊,不然會導致幼兒降低對遊戲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再製定規則的時候,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幫助幼兒在遊戲規則的制定、驗證和修改過程中逐步完善遊戲規則。教師在展示遊戲規則時,需要充分利用幼兒的模仿學習特點,因此教師也可以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進行演示示範,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兒童理解遊戲規則的難度,同時也幫助兒童更快地掌握遊戲規則。

幼兒音樂活動的遊戲化對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實現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遊戲化,教師有必要明確音樂活動的深刻內涵及其活動原則。同時,教師也要根據正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合理選擇不同的音樂活動內容與遊戲,制定遊戲規則,幫助幼兒在遊戲中進行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

第4篇

本次的活動學習中,它既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有課堂的教學活動,這些可以説給我帶來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那麼,到底何為”遊戲化“?“遊戲化”為何?“遊戲化”何為?本次培訓它就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我們做了生動的闡述,使我們深受啟發,受益頗深。

一、在幼兒遊戲化音樂教學中,我們最注重的是什麼?

孩子在學習音樂活動時我們一般只注重他們的結果,只要孩子最終學會了這首歌、這個舞蹈就行了,而我們忽略了過程,那什麼是過程?就是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會做人,做學問,做事情,追求並獲取的成長快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應與幼兒的遊戲結合起來。平時,我們只注重了傳授,而且傳授的是沒有創新的老遊戲,我想,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創設遊戲情境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創設時要如何把握好“重心”也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不斷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獲取知識,幫助他們與音樂進行溝通,提高、鞏固對歌曲或樂曲的理解,加深他們情感上的共鳴。

如何來創編幼兒音樂遊戲?這一直是我們工作中的困惑,我們以前在遊戲創編上存在諸多問題,在選音樂遊戲時,侷限性太強,總想孩子應該運用兒歌音樂較好,其實,節奏感較強,幽默風趣的流行音樂仍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創編遊戲動作時易忽略孩子的年齡特點,動作較難,只注重了動作的優美,而缺少來源於孩子生活中的動作。例如孩子的拍臉、撓頭、説話交流等都可以成為遊戲中的動作,這些動作幽默風趣,孩子易做,他們就會特別感興趣,特別對年齡較小的幼兒,我們可以運用適當的重複動作來降低難度,使他們很快掌握,提高對遊戲的興趣《幼兒園音樂遊戲課程》培訓心得音樂培訓。

音樂遊戲恰恰能夠做到這一點。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能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激發幼兒創造性和探索精神。幼兒園音樂課程遊戲化,是對幼兒品德教育、審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認知能力、豐富音樂知識的才能、發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用這種手段讓幼兒用肢體去感知音樂,用心靈去觸摸音樂,在遊戲的過程中去體會音樂。把遊戲這種自由、自發的自然活動引入音樂教學,使幼兒快樂的在遊戲中感知音樂,充分體驗學音樂的快樂。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所以將音樂教育用遊戲的方法,同幼兒的學習、生活、玩耍融為一體。從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出發,所有的音樂活動都需要以遊戲的方式來開展,但必須能真正吸引幼兒參與,激勵幼兒不斷提升參與音樂活動和享受音樂樂趣的水平。

總之,通過遊戲化教學促進幼兒在音樂知識技能、學習品質和人格品質三方面和諧發展。而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重點在於“化”,即“轉變”,如何將這些“遊戲形式”轉變成能夠讓幼兒樂此不疲、流連忘返的“遊戲”形態”。凡是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好勝心、愛美之心,吸引幼兒主動投入學習活動的手段都應該成為使幼兒活動“遊戲化”的手段,關鍵在於幼兒認知欣喜、審美感動和社交温情的獲得。這些音樂教學遊戲化具教學案例為幼兒音樂教師的具體教學實踐提供借鑑與指導。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具有重要意義,設計和上好每一節音樂活動是每位幼兒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5篇

xxxx年10月21—22日,樂東縣各個鄉鎮幼兒園進行了一次現場規則遊戲評比活動。每所鄉鎮幼兒園教師都帶來了精彩的遊戲組織活動。其中,我有幸觀摩到了兩位年輕執教老師組織的兩節遊戲活動,印象較為深刻,頗有體會。

首先,由江北幼兒園的吉耐老師、林儷老師帶來的體育遊戲《揪尾巴》。遊戲中,吉老師的精神面貌好、精神有佳,老師表情豐富,肢體動作誇張,能夠很好的感染幼兒。遊戲過程中,富有激情,不斷激勵孩子,為孩子們加油,加上歡快的音樂,孩子們很快融入到遊戲中。

優點:示範很完整,很清晰,輸贏分得很清楚;給遊戲中勝利的孩子表揚很明顯,師幼互動很好,

建議:教師讓幼兒練習躲閃的肢體動作時間過多,幼兒正真的遊戲的短,遊戲設計較為單一,應該要層層遞進,先易後難。

第二節,是抱由鎮中心幼兒園的李文紅老師、曾麗娜老師帶來的`體育遊戲《揪尾巴》。進場環節設計的很好,直接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熱情,激昂的音樂不斷將遊戲氛圍推向高潮。活動中老師的精神面貌好,很有感染力去帶動孩子們興趣。

優點,遊戲中老師很沉得住氣,整個活動凸顯出了遊戲的精神,很好。

建議:教師語言要精練,要考慮給幼兒穿的能量愛心衣是否適宜,交代不夠具體,孩子對遊戲的瞭解不多,經驗交流得也少,遊戲層次性不夠,未體現遊戲的難度遞進,不夠有挑戰性。以上兩個活動中,遊戲時間太少,老師説較多,老師要抓住關鍵問題來説,儘管遊戲進行了好幾次,但並未體現難度的增加,孩子的遊戲水平並未得到提升,遊戲設計較為單一,應該要層層遞進,先易後難。

通過此次培訓,我明白了開展遊戲時要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每玩一次,提一個遊戲規則,遊戲的關鍵是師幼互動,玩遊戲時,還要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規則遊戲不僅帶給孩子們無法言語的快樂,而且幼兒階段的學習主要通過遊戲中的體驗和學會遵守規則,我們老師在定遊戲規則時,尊重、平等、理解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遊戲規則,才能使幼兒養成良好遵守規則遊戲的習慣。

第6篇

20xx年2月6日我和同事們一行來到玉溪二幼,參加了有關“課程遊戲化”的培訓活動。在這半天的學習過程中,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通過玉溪二幼史老師的講座、培訓,讓我在今後教學活動中如何教學得到了啟發。其實,我們的孩子應該回歸到遊戲中,在遊戲中成長、學習。針對我園的教學實際情況,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遊戲時間不夠,但沒有時間可增加了。這種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因為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願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遊戲時間,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通過有內在聯繫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遊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麼遊戲至多就是服務於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麼具有遊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麼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遊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麼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佔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麼理解遊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遊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為幼兒提供遊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遊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為生成;二是分清遊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並列,相對獨立。

3、讓區域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教學活動為遊戲服務。

以前,我們簡單地將幼兒園區域活動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內有間隔,操作有材料”的層面上,其實説白了就類似於分組的桌面遊戲或是自由活動。通過探索我們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和操作終於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區域活動同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其中一個部分,它也是為幼兒園課程目標服務的;區域活動的內容應當與課程的內容相結合相一致;我們的課程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集體教育活動上,更應該拓展到區域活動、小組活動乃至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例如,在開展體育活動的時候,需要鍛鍊他們跑的技能。這時,我就會帶他們玩“小孩小孩真愛玩”遊戲,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好跑的準備。幼兒對整個遊戲相當感興趣,在遊戲中幼兒自然而然學會了跑的技能,發展了追逐能力,同時還滿足了他們遊戲的需要。

遊戲化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幼兒學習知識、體驗快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讓教育迴歸生活,讓生活與遊戲真正的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和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身心的健康發展。

第7篇

在公司組織的素質拓展遊戲中,我參加了真人cs對抗遊戲和素質拓展遊戲,這是幾個必須由團隊共同參與完成的幾個活動。規則很簡單,但是,就是這麼幾個看似簡單的小遊戲卻讓我們隊友個個在遊戲結束後扼腕歎息!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個團隊協作遊戲中,當教練喊開始的時候,本應緩緩降低的竹竿卻“奇蹟般”地被一次次抬高,好幾次都以挑戰失敗而告終!在這個遊戲中,我一直奇怪:為什麼竿子會一次次被抬升而非降落?有隊友説是規則不清,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即使在遊戲中我也始終記得遊戲的每個規則。回想當時場景,作為一個團隊玩這個遊戲,我認為我們缺少一種領導,我們需要一個統一指揮的領導人物。在團隊中,有時我們不需要説話,只需服從即可。只要隊長一開始強調好規則和重要注意點,齊下命令,相信隊員不會一開始就行動出現偏差。就上一點,則要求在團隊中一定要有鐵一般的紀律和每個隊員的專注與細心。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地減輕隊長的'負擔,使我們的團隊多一層凝聚力!而在這個遊戲中,讓我看得最清楚的一點是要想一個團隊力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隊友間仍需要更多的磨練!遊戲的幾次失敗,最顯著的一個原因是隊友的行動不一致。而我們團隊組成時間短,尚還未達到真正的團隊的階段,隊友間還缺少一種向心力、一種互動力,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令隊友都明白我們是一個團隊,而非個體,我們需互相協調行動!

一個簡單的遊戲,卻讓我們一隊的人都對它心生遺憾,俗話説:人多力量大!但是,有時候人多卻並不是什麼好事。“三個和尚”的故事不正説明了這個問題嗎?如果只片面地強調“人多”的力量,那麼最終將導致沒水喝的局面。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地執行,而不懂得思考,不論對於自身的進步還是團隊的發展都是相當不利的。只有在有效的團隊領導下的“人多”那才能發揮巨大的力量!不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需要一種集體的力量,如果我們要想把集體力量發揮最大,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個有效的領導團體,要有一個有魄力的領導。

小遊戲大感悟,讓我明白很多與人相處和應如何在團隊中成長、進步的道理。真的感謝公司的精心安排,讓我在遊戲中能夠體會到工作中的不足,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得以及時反思,調整自己。同時,也感謝我的所有的隊友,能與我一起完成這幾個遊戲,一起感悟,共同進步!

第8篇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幼兒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因此區域遊戲活動的開展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一種教育形式、途徑。

一、開展區域遊戲活動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要為幼兒創設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

從區域的佈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動的安排,都需要我們精心地設計和安排。區域設置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從有利於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發展來考慮和安排,每一個區域設置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能夠促進幼兒某些方面的發展。區域設置要具有相對穩定性,保證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讓幼兒掌握有規律的活動安排。要避免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區域設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動一時興起而設置區域。區域活動的設置要能成為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給幼兒機會來自主地決定和操作,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我遵循《綱要》精神,從幼兒的實際和興趣出發,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主題活動內容有目的的創設遊戲活動環境,開設了“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閲讀區、塗鴉區、娃娃家,音樂區”等,並給這些區域起了幼兒易懂的名字,如;“玩具吧、動動手、淘寶屋、想一想、試一試、小舞台”等。創設的這些區域都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區,投入了相應的材料,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與教育目標相適應,保證每天遊戲活動時間,並隨着活動的開展根據幼兒活動的效果不斷去補充或更新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區域是自選活動,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他們可以輕鬆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中去,幼兒的意願、興趣可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極大調動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操作擺弄、動手、動腦。精心設計、安排佈置的區域為幼兒創設了主動學習的環境,在極大的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需要的同時更為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開展區域遊戲活動材料投放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其對幼兒發展的有效性而定。

各個區域中材料的選擇與提供,要與其特點、範圍以及目標相符合,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發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隨意性、盲目性或無目的性。我班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注意力差。活動開展中我發現我班大多數幼兒對美工區很感興趣,他們在裏面任意塗鴉、玩橡皮泥、粘貼等等,但是也發現他們持久性差、手眼不能協調一致;小肌肉羣發展緩慢、社會知識經驗欠缺等等,而美工活動對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堅持力則是一種良好的教育途徑。因此我也將美工區作為一個重點區域來設置安排,在設置面積上相對其他區域要大一些,重點對美工區進行觀察----記錄---反思---實踐---總結,從而使我在區域遊戲活動經驗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啟示。

美工區的教育功能是由美工區活動材料來承載的。這樣,美工區的材料的選擇與使用的教育價值性,直接影響到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及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在美工區活動開展初期我為區域投放了大量的材料,我想豐富的材料可以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因此在投放了美工區基礎材料如:鉛筆、水彩筆、油畫棒、剪刀、橡皮泥、各種彩色紙、膠水、透明膠、雙面膠等的基礎上,又大量的投放了各種動物、水果小模型(塑料)、畫板、畫夾、勾線筆、畫紙、小印章、花紙、各種即時貼;還有各種半成品如“用於幼兒連線、塗色的模擬畫”、“用各種硬紙板做的水果圖形”、“裙子、衣服”、“自制玩具”等等,盡我所能的為區域增添材料。每次活動幼兒看到花花綠綠的這些材料高興得不得了蜂擁而至,由於平時我們對幼兒的常規訓練比較重視,雖然材料多、人相對也多,但幼兒活動秩序還是很好的,玩過後材料整理的也較好。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確發現“材料投放並非越多越好”,一般來講為區域活動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我精心準備的,當然希望幼兒多玩、充分地玩,以使這一材料儘可能多地被利用。同時我也知道要善於深入發掘、利用現有材料的潛在價值,但的確有的時候,按着常規的玩法,幼兒玩了幾次後,便對這一材料不再感興趣了。如: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新投放的材料剛開始時幼兒很是喜歡,都爭搶着來擺弄它,可慢慢的來的幼兒少了,僅擺弄幾下就不願意再碰了,我就隨時忙着準備新材料。頻繁地更換材料,抱怨幼兒的注意轉換太快,操作活動持續的時間短。對此我顯得很是無奈,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這並非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這除了會增加我的工作量外,還反映了教育資源的`低效率利用。

為此我進行認真觀察、分析、反思、思考、總結,如果材料本身沒什麼問題的話,應採取正確的處理策略。

如:我設計了一個串珠子游戲,在剛剛投放的時候有很多孩子去玩過,過了幾天就沒有多少人去了。於是我注意觀察到他們串珠子長短不一樣,為了提高他們的興趣我就問:“為什麼長短不一樣”?引導他們去觀察,他們發現有的穿的緊,有的鬆,當他們發現這個祕密之後,馬上興奮地跑來告訴我。我又問:“除了這個原因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原因呢?”接着又有人去串珠子了,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説因為有的珠子大、有的小、有的穿珠子的線長、有的短等。通過這樣的引導提高了玩法的難度,或變換引發新的玩法,重新喚起了幼兒的注意。

如:阿峯很認真地在穿木珠。由於他手上的線有一個頭掉了,軟軟的的線怎麼也穿不進去。我在一旁看着沒説什麼,只是朝他笑笑。他試了四五次,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把線的另一頭提起來看,繼續穿,終於成功了……;還有的幼兒珠子穿了很長當他高興地把它提起來時珠子卻全掉了下來,原來有的線的尾巴上沒打結,有的打了結可結很小,而珠子孔卻很大,這時我就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引導他自己去發現原因。吸取教訓,當他穿了一大串,就及時鼓勵“你穿了這麼多呀!真象一條項鍊。來,借給代老師戴一下好嗎。”當珠子戴在我的的脖子上時,孩子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多得意了!當看到幼兒的操作失敗時,我沒有馬上去糾正,而是耐心地等待,用微笑去鼓勵他們自己去嘗試。最後,當他的成果掛在脖子上與其共享成功的快樂,這對幼兒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通過以上由材料的玩法引導到對材料特徵的認識探究上所採取的方法,不僅可使幼兒學會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認識與玩法相關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兒對有關該材料的知識有更多的體驗認識,從而較充分地發掘、利用了現有材料的教育價值。也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再如:幼兒對塗色很感興趣,可對水彩筆的運用方法掌握不好,當他們發現用水彩筆塗色時紙很容易破,就不再選用水彩筆塗色了。還有我為他們準備了很多半成品的硬紙板水果圖形,本意是想讓他們描外形、塗色,可是他們控制不好硬板紙,描圖對他們來説有難度,因此對此也失去興趣,對那些連線拼圖畫畫等更是如此。由於年齡特點他們對小印章、粘膠貼、撕紙、油畫棒、彩色紙、橡皮泥、花紙等這些材料卻很感興趣,他們用油畫棒塗色、用粘膠貼粘畫、用小印章印畫、用小手撕彩色麪條、撕花紙上的棒棒糖、小熊、用橡皮泥團、揉、捏包子、餃子,再用模具印餅乾、動物等等。發現這些問題後我及時進行了調整,材料投放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合幼兒的才行,因此不再只注意把眼光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見的空間環境變換上,而是避免材料的簡單重複,缺乏層次和難易程度的區分。材料、玩具本身會給幼兒某些線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幼兒自身能力及對材料玩具的理解會產生不同層次的遊戲行為。因此我們要使材料具有層次性,增強幼兒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在本學期對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1、活動的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遊戲的興趣。

2、提供具有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層次性的材料。

3、要結合近期的主題活動內容、教育目標來創設環境、投放材料。

以上原則充分尊重了幼兒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更多的是關注幼兒活動時的興趣、活動的持續性、是否掌握了材料的運用方法、在遊戲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具體的一些問題,這對幼兒的發展有着實效性,能夠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再如:葉江浩取了一小塊橡皮泥,拿出泥工板玩了起來。他先把泥擲了一會兒,使勁地把泥擲了幾下後,覺得不是很粘手,就取出了一塊泥防在了手心裏搓圓,搓了幾下他覺得滿意了,於是放在泥工板上搓長條,他兩隻小手的手心使勁來回搓了幾下,覺得一邊有點粗,並在粗的這邊再搓了幾下,覺得滿意後就給它團起來,然後豎着給它站立起來,在我們成人的眼裏可能他做的什麼都不像,可孩子們卻説出了它像許多什麼什麼的。在這樣的活動中,我的關注點不再僅僅是落在孩子“做得怎麼樣”、“像什麼…”上,而更多地是再關注孩子“是怎麼做”的,他是否掌握了材料的運用方法才對。

因此材料的選擇與使用的教育價值性,直接影響到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及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在活動區的創設中,我還考慮到軟硬材料的搭配。如:軟材料,在美工區、建築區都鋪上了地墊,當幼兒進入到這些區域時有一種舒服的感覺。硬材料的投放科學,美觀、合理,富有教育意義。另外我從本班幼兒整體的年齡特點、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個體的個性發展,個體差異上出發,我個人總結出從“低起點、慢速度、多落實、高效率”着手,“不求“物”多,只選擇那些適合幼兒的、幼兒感興趣的、對幼兒發展有實效性的材料及活動形式,“低慢多高”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開展區域遊戲活動要使活動取得實效必須師生都參與其中,且進行有效的互動。

要使區域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我們就必須積極地參與其中,且師幼相互要進行有效的互動。區域活動開展時,幼兒可以主動學習和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幼兒可以從與他人的相互交流中、從對目標和事件的直接體驗中,以及從對經驗的邏輯思維中獲得知識。教師則是提供有助於幼兒獲得經驗的環境,通過觀察瞭解幼兒的行為過程,聆聽幼兒的想法,幫助並引發幼兒思考,通過提出適當的、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去激發幼兒活動興趣,提問是以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所做所想為前提的,而非生硬地主觀地介入,所提問題一定是從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中產生出來的。儘量避免用下達任務的方式發問,如“按照顏色來分”“用數字來表示”等,最好是以啟發式方式來提問,如“發生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給我演示一下好嗎?”等。在區域裏我們充當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是和幼兒平等的交流對象。另外要觀察幼兒如何與同伴互動,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必要時教師要加入到幼兒的活動中,激勵、擴展活動。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與幼兒交流。只有這樣,才可能與幼兒產生積極且有益的互動。

如:活動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班幼兒年齡小,活動時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和他人交流,玩橡皮泥自己一個人玩,一個人在那粘粘貼貼,可是不一會就不想玩了,活動持續時間很短,針對這些具體情況我會適時介入,“你的包子、餃子做的真好,教教我好嗎?”幼兒興趣會被再次調動起來。或在他們做了很多包子、餃子時我會引導“我們把這些東西送到娃娃餐廳去好嗎?”還有做的漂亮的裙子、衣服、帽子、腰鼓、沙錘等也鼓勵幼兒送到表演區去表演,自制的玩具也放到了玩具吧裏…..。這樣幼兒、區域間都互動了起來,幼兒再也不是獨立遊戲,而是相互交流配合、互相幫助。區域之間再也不是獨立的,而是有機結合,使得活動區域內容更加豐富,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在培養幼兒語言交流能力、堅持力、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等方面發揮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活動我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四、開展區域遊戲活動評價和肯定要儘可能具體;常規培養是活動的前提和保證。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幫助一些幼兒選擇活動內容外,還注意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在照顧全體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重要、個別指導。給每個幼兒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尤注意對活動進行有效的總結評價,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評價主要以區域活動之後的討論或談話方式進行,要留出一部分時間與幼兒一起進行總結和反思。我引導幼兒回憶剛進行的活動,讓幼兒以各種方法再現相應的活動經驗。也可以根據幼兒的描述來總結幼兒獲得的關鍵性的經驗,並選取典型的事件和經驗,結合幼兒的實際問題來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幫助幼兒學習和體會如何更好地使用物品和材料,如何更有效地選擇活動和解決問題。要儘可能給每個幼兒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幼兒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而且對幼兒的評價和肯定要儘可能具體,而不單單是説一些“很好、很棒”等簡單的語句。

如:只要幼兒一動手畫畫,我就認真地對其欣賞,給予真心的稱讚,於是幼兒一畫起畫來渾身是勁,樂此不疲。我還在活動室的一角設立了一個展示板,隆重的推薦幼兒的作品,及時地介紹有創意、有特色,有進步的幼兒作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在每次幼兒完成作品後,都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互相觀賞和介紹。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提升自我感覺,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還經常開展一些繪畫比賽活動,並給予“帖笑臉”作為獎勵,每個孩子都有個獲獎的理由,如“顏色獎”、“圖形獎”、“塗色均勻獎”……這樣一來孩子們不僅興致盎然,繪畫技能也逐漸得到進步。再如:在畫太陽活動中,我提出問題“太陽都是紅色的嗎?我們以前吹泡泡時發現太陽光還有什麼顏色呢?”使幼兒瞭解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幼兒瞭解了的時候,我及時的加以肯定,結果就發現孩子們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我又提出問題:“太陽是圓圓的臉嗎?我們怎樣打扮太陽呢?”孩子們開始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上面添畫上花邊就像花朵的花型臉、或加上長頭髮、短頭髮、卷頭髮等等他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樣子。雖然他們畫的只是簡單的圖形但大多數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做畫,而且畫得非常開心,還添畫了草地、花朵。在互相觀賞時,孩子們喜形於色,嘰嘰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評論着牆上的作品,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為孩子們的進步由衷的感到高興。

另外我對每日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都有記錄,記錄所觀察到的幼兒的表現和反應,根據這些記錄再對照着預先設定的目標來評價區域活動的結果,評價幼兒的發展狀況。按領域或按幼兒發展的方面分成具體的內容或指標,相對應去評價幼兒的表現和發展情形。從平常區域活動的經驗中總結、探索一些其他的評價方法:如區域活動開展得是否有效?還存在什麼問題?以及今後如何改進?這些問題都是通過自我的評價和反思來解決。不管是什麼方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反思區域活動,找出在安排、組織、指導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在今後的區域活動中避免和改進。

另外在開展區域活動開始時我便把“區域遊戲活動的常規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常規是開展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興趣來選擇遊戲,但一定要遵守遊戲的規則。此外,逐漸培養幼兒愛惜玩具材料,活動完了,會收起來放回原處。不僅做到整潔有序,而且學會合作、分享、輪流、等待不爭搶、……。雖然我班幼兒的區域遊戲活動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作品顯得很單一,幼兒間相互模仿,動腦、創新不夠;在遊戲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我們準備的材料還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等等,因此,在今後的活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幼兒在愉快的區域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我相信隨着幼兒年齡的增加,隨着遊戲活動不斷的深入開展,也通過我們不斷的實踐探索,一定會使區域遊戲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真正的能收到實效,使得我班幼兒的區域活動水平能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熱門標籤